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王锡芳 《山东气象》2012,32(1):55-57
针对HMP45D型温湿度传感器在中、高湿校准点出现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现象,在剖析湿敏电容结构的基础上,发现基本是因电极污染所致。除进行电路调整外,采用有效的处理方法对其进行清洁,使大部分复检的湿度传感器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进湿度传感器温湿特性实验室测试方法,对国产GPS探空系统和RS92探空仪湿度传感器的温湿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国产电子探空仪的湿度传感器在低温状态下探测滞后性明显,给高空湿度的动态测量带来了较大误差,尤其是在低温升湿过程测量比低温降湿过程更为显著.试验还表明环境空气流量的变化会对湿度的测量造成明显的影响,结果有助于改进探空仪湿度传感器测湿算法和防雨帽工艺设计,提高高空湿度测量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产HS02型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高原气象》2012,31(2):568-580
采取同球比对施放方式,选择瑞士SNOWWHITE露点式湿度探空仪作为比对标准,使用29次同球比对数据,分白天与夜间,利用随高度变化、温度分段,以及高度、温度与湿度综合分段3种方法,对大桥HS02型湿度传感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与国外先进湿度测量仪器相比,大桥HS02型湿度传感器在准确性与稳定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表现在低温性能方面;(2)除了白天20℃以上与-30℃以下温度段大桥HS02型湿度探测偏干外,其他均呈偏湿状态,夜间所有湿度段均呈偏湿状态;(3)大桥HS02型湿度探测基本上呈现中间湿度段随机误差偏大,而两端逐渐减小的趋势,近似于">"字型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各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具有可比性,须定期开展自动气象站校准。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不同于实验室的检定检测,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校准结果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气压要素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证量值传递准确可靠,减小这种不确定性对校准结果造成的误判,对气压现场校准提出了改进方法。基于2012—2014年"移动气象计量检定校准核查技术集成"项目的实验资料,采用实验室检定和现场校准气压传感器对比的方法,找出现场校准中影响气压值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实验室检定合格的气压传感器在现场再次进行校准中有12.5%不合格。经研究试验,这种结果是由于现场校准时的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和风速。选择适当的校准时间,即避开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时段及外界风速不大于5 m/s时进行气压现场校准,能较好地减少气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提高气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钟志武 《气象》1982,8(3):29-32
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及一些计量部门校准湿度元件是采用空气湿度检定箱。这种湿度检定箱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是:①工作室容积大,空气湿度不容易分布均匀。由于离不开电动通风干湿表,所以它的容积就不可能太小。②有严重的高湿气流效应:在升湿时,进入工作室的气流挟有大量水汽,在均匀分布之前已被敏感的湿度元件所感应,致使元件指示值出现最初偏大而在空气湿度平衡过程中逐渐减小,最后才基本稳定下来的情况。③密封度较差,稳定的湿度平衡难以实现。④吸湿剂硫酸对元件有侵蚀及污染。⑤只能在正温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6.
L波段电子探空仪相对湿度误差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高空大气探测数据准确度, 我国从2002年1月开始推广使用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探测系统, 用携带碳湿敏元件的数字式电子探空仪代替用肠膜测湿元件的59型探空仪进行相对湿度探测。但大量的实测探空资料表明:相对湿度探空曲线仍然存在较大误差。利用能测到-30℃低温的高精度湿度校准设备在-30~30℃试验温度范围内对碳湿敏元件进行大量静态测试, 在进一步了解碳湿敏电阻校准线随温度变化的特征基础上, 结合实际探空资料, 修正工厂的相对湿度订正原理和公式, 从而可以提高碳湿敏电阻在高湿端的测量准确度, 提高判断云层垂直位置的准确性, 进而提高L波段探空仪温度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检定测湿仪器所用的设备为DJM10湿度检定箱,它是由箱体、数字式标准干湿表和测控系统等部分组成,设备无腐蚀、低噪音、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故障,给检定、校准工作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8.
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苑跃  赵晓莉  王小兰  游泳 《气象》2010,36(2):102-108
利用四川135个站自动与人工第二年平行观测相对湿度(下文简称湿度)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相比,日平均值平均偏低2.7270%、月平均值平均偏低2.7970%、年平均值平均偏低2.7472%。56.35%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5%以内,86.66%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10%以内,2.61%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20%以上。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的差值无明显地域性差异。湿球纱布包扎不规范、纱布不清洁,干湿球温度表人工读数误差,干湿球温度表的通风状态,观测时间的不一致,自动观测在高湿状况下的非线性以及其他原因均会导致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产生差异,甚至是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探空仪上升和下降这两个阶段所得资料,发现下降段温度元件的长波辐射误差、太阳辐射误差均比上升段的相应误差小,下降段温度元件的滞后误差比上升段相应误差大,但下降段温度元件总体测温误差并没有增加。外界温度变化速率的大小对现用探空气压传感器影响不大,同时从上升和下降两段观测到的等压面和对流层顶气压看,下降段气压观测误差几乎没有出现,不影响观测的可用性。湿度滞后误差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测湿误差虽然较大,但其观测误差仍然远远好于过去的59型探空仪。雷达测风数据与探空仪上升或下降状态没有关系,因此探空仪下降段的资料可用。  相似文献   

10.
对2016年12月28日至2017年1月7日广西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环流形势、温度、湿度、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压中心位于东海时,华南地区气压梯度小的稳定环流形势使污染物不易扩散。500h Pa高压后部形势有利海上水汽的输送,形成的高湿度环境,会造成颗粒物吸湿性增长。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出现多层逆温厚度,且垂直湿度出现上湿下干的状态时,易于污染物的积累。跨区域污染传输是广西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绿洲周边荒漠戈壁夏末土壤-大气水分传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2000年8-9月在甘肃敦煌地区戈壁滩上取得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临近绿洲的戈壁土壤湿度和温度特征以及相对应的大气湿度特征,发现土壤热量活动层约为5cm厚,比一般土壤要薄得多;临近绿洲的荒漠戈壁上,不仅近地层大气多为逆湿,而且浅层土壤有时也出现逆湿。土壤湿度日变化能清楚地被区分为湿维持、水分损失、干维持和水分补充等四个阶段。土壤湿度廓线表明:土壤水分活动层厚度约为10m;湿维持阶段的浅层土壤逆湿是土壤湿度廓线最主要的结构特征,这一土壤湿度结构预示着夜间土壤可能通过凝结吸收大气水分,它与白天的土壤水分蒸发共同构成土壤对大气水分的“呼吸”过程。土壤逆湿的形成与土壤温度状态、大气逆湿强度和大气稳定度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石英露点计     
为了测定空气的湿度,根据不同的用途可采用不同的测定仪器。这些测量仪器可有以下几种方式:毛发式、干湿球式、氯化锂式、湿敏电阻式、电容式、冷却式等。在这些测定湿度的方式中,冷却式露点计用测定露点的基本原理来检测露点温度精度好、可靠性高。日本横河电机制作所研制的采用石英振子作为结露检测元件的石英露点计已经问世。这种露点计感应元件不容易受到脏污的影响,并能自动地识别露点和霜点,同时也改善了以往一些冷却式露点计的特性。其主要用途是用来校准湿度计、精密的湿度测量以及空气的干燥度控制中的低露点测定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NCAR逐日6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25日一28日山西连续降雪天气过程(以下简称2.25降雪)。①2.25降雪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2月25日为回流降雪阶段,26日一27日为倒槽冷锋与回流降雪共同影响降雪阶段,28日为低空切变线影响降雪阶段。②2.25降雪过程涵盖了华北地区大到暴雪的三个类型:回流类降雪、倒槽冷锋类降雪、低空切变线类降雪。③通过温湿场分析得出,对于低空切变线类降雪,对流层中层的湿核对降雪的开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降雪未开始之前对流层中层有湿核,随着时间的推移,湿核向低层扩展,整个对流层中低层变为高湿区,降雪开始。当对流层中层变为干区,并向低层扩展,降雪过程结束。对于回流类降雪,低层回流对回流降雪起到冷垫的作用。④通过涡度场分析得出,对流层低层的负绝对涡度中心对其东侧的降水有指示意义,如果其东侧对流层低层配合有正涡度核,降雪强度较大,维持时间较长。⑤地面层出现的负绝对涡度中心说明近地面层有小高压系统的存在,这是因为低层回流冷垫作用形成的孤立小高压体。⑥28日降雪维持机制是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惠州省运会开幕日期选定的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惠阳观测站1954~2007年逐日的气象资料和2000~2007年逐时的降雨资料,结果表明:①5~8月是惠州市区降雨概率最大、降雨量和暴雨最集中时期,月和旬平均降雨概率都在50%以上,也是一年内高温、高湿、风速较小和暴雨、台风、雷电、短时强降水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②开幕时间不宜选在“龙舟水”期间和8月;③从降雨概率的角度分析较适宜举办开幕式的日期有5月6、9日和7月9~11日,其中5月上旬气温适宜,7月上中旬气温较高易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持续6 d(2月15—20日)有雾,最低能见度不足200 m。主要从气象卫星监测上分析此次琼州海峡持续性海雾的时间演变特征,并从大气海洋条件分析形成持续性海雾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1)2018年2月华南东侧西太平洋海面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有3个暖海面温度距平中心,为持续性大雾提供暖湿气流;2)此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琼州海峡位于均压场,但西南低涡起着辅助的作用,致使海洋性的南风在边界层抵御了干燥的大陆性气团,利于维持边界层的湿度;3)低层流场为暖湿气流,925 hPa近地面湿层上空有一个干中心维持,“上干下湿”的湿度层结有利于海雾维持和向上发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海雾;4)低云增加和弱降水是使18日全天海雾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闪电活动时大气相对湿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年6月1日—8月31日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云-地闪电资料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相对湿度物理量,分析了云南省闪电活动时相对湿度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闪电活动除具有夏季是高发期且日分布具有呈一峰一谷变化特征,在时间演变上还具有不均匀和阶段性的特点,这与特定的大气相对湿度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云南省闪电活动一般发生在相对湿度垂直结构具有低层湿度不高、中层高湿、高层又逐渐变干的环境大气中,大约在中层700 hPa以下相对湿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在中层形成高湿层,中层以上相对湿度又随高度减小,低层湿度不高、中层高湿、高层偏干的环境相对湿度条件非常有利于雷暴天气的发生和闪电的形成,一方面中层以下水汽随高度增加有利于水汽的上升运动和云的凝结形成,另一方面中高层水汽随高度迅速减小有利于形成上干下湿的大气对流不稳定,促使对流云进一步发展,从而产生闪电活动;低层相对湿度在40%~75%之间,中层600~700 hPa之间相对湿度较高,可达80%以上,一般为90%~95%,中层湿层越深厚,闪电过程越强烈,在高层250~400 hPa左右相对湿度减小到35%~60%之间。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市闪电活动与大气湿度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汽条件是产生雷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气象要素。利用河北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2011—2013年全省地闪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相对湿度资料,对张家口市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相对湿度垂直结构特征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张家口市闪电时间分布与全省闪电分布走势基本一致,夏季闪电活动最强烈;逐月演变不均匀且日分布呈单峰单谷型变化特征,张家口市日闪电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17:00—18:00与01:00—09:00。②闪电活动与相对湿度垂直结构特征响应关系特征明显:闪电活动时低层湿度不高、中层较湿、高层偏干,大约在中层700 hPa以下相对湿度随高度增加,中层以上相对湿度又随高度减小。③张家口市闪电活动时大气相对湿度垂直结构本地化特征:850 hPa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中层600~700 hPa之间相对湿度一般升至60%~80%,且闪电强烈程度与中层湿层厚度正相关,高层200~400 hPa左右相对湿度降低至20%~40%。  相似文献   

18.
自动气象站维护与检修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自动气象站在全国各省市气象局的推广使用,一些业务技术人员对自动气象站检定系统进行了开发设计[1],也有人对自动站的校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2],但自动气象站的故障诊断维修同样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雨量、气压等仪器安装在地面附近,检修相对方便,并且大部分可以用万用电表测量;惟有风向风速传感器安装在10 m或6 m高的风杆上,需几个人放下风杆再进行检修,很不方便.  相似文献   

19.
从气象角度入手,对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室内不同高度(1.5、1.0、0.5 m)的温、湿度有所差异:高层1.5 m温度相对较高而湿度较小,反之,低层0.5 m温度较低而湿度较大,这样,在高层形成了高温低湿的微环境,而在低层形成了低温高湿的微环境。黄瓜整个生育期,温室内日温度维持在12~23.5℃左右,低层相对湿度都在77.3%以上。另外,病害调查结果显示:从苗期开始就有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一直到结瓜期都较严重,且植株下层的发病程度高于上层。因此,得出霜霉病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低温(12~23.5℃)高湿(>83%)有利于其发生。最后提出适合该地区温室的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0—2017年逐日雾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学、天气学、累积频率等方法分析了衢州市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雾预报方法。结果表明:①衢州市雾的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山区明显多于平原的特征;雾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83.2%的雾出现在23时—次日09时,峰值在06时;②容易导致衢州出现区域性雾的地面天气类型有4类:冷锋前暖区型、大陆高压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和低槽型;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有3种:低槽型、高压脊型和纬向气流型;③雾发生前一天对流层低层小风、高湿并伴有逆温,其中低槽型雾逆温层接地,其他3种类型逆温层抬离地面;④用累积频率法定量给出了雾出现的相对湿度、风速、逆温的阈值与消空指标。⑤经过两年使用,该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达71.2%,具有较强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