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是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利用冲突的产生加剧了经济利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对于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多规融合"及"三区三线"的划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阐释土地利用冲突的概念与类型的基础上,针对冲突研究较为分散的现状特征,分别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在研究内容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冲突的识别及时空动态研究,归纳了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驱动因素及不同驱动因素下冲突的协调与权衡,总结了冲突研究的应用实践。在研究方法上,评价了参与式调查、博弈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多目标评价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等方法在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中的适宜性。未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中,应当完善理论体系、扩展研究方法、重视冲突动态、服务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2.
全球水冲突问题研究进展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冲突是发生在国家、州(省)、团体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于水资源获取的矛盾。冷战以来,水冲突相关事件的总体烈度下降,事件数量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水冲突问题的研究也开始获得广泛关注,研究热度快速提升。水冲突问题关系到区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此,利用非监督机器学习、空间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水冲突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统计了相关研究的空间结构,构建了研究文献语料库,归纳了水冲突研究的主要热点议题。发现:水冲突相关研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不同的议题在时间上呈现不同的演进趋势;水冲突相关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水冲突成因、水冲突分析方法与模型、水冲突解决机制、气候变化对水冲突的影响,以及水霸权主义与国际水法等。  相似文献   

3.
始于1980年代的环境公平研究近年来重点转向环境资源,尤其是公园绿地在不同族群和不同收入人群中的空间分布。经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从绿地空间环境公平研究主题、绿地公平性影响因素及其测度指标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发现:1)国内外关于绿地空间环境公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总体上从环境公平视角来关注城市绿地空间的研究仍不多,案例绝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的城市,更多集中在美国;2)研究主题集中在可进入性与环境公平、绿地空间改造与环境绅士化、绿地使用中的文化公平与环境公平问题以及绿地环境公平感知与地方依恋四个方面;3)城市绿地公平性的测度最常用的是可达性、服务面积等绿地供给性指标,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开始使用绿地供给与使用者需求的综合测度指标。最后,基于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快速工业化带来日益紧张的土地利用冲突与经济发展压力,再加上中国特殊的人口、环境特征与文化背景,中国城市普遍面临着对绿地空间需求的日益增长,未来应特别重视城市绿地空间的环境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可持续发展概念自诞生以来,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基本思想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逐步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渗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按照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显然,这里就提出了一个代际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章初步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冲突问题及代际公平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作为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发展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旅游环境承载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从文献计量及信息可视化视角对近20年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基于时空维度和内容层次维度探讨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高影响力机构、学者合作网络均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紧密的科研团队;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时间序列演变态势有所不同,国外研究呈现间歇式爆发增长趋势,而国内研究呈现循序渐进趋势。通过对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展望,可为未来该领域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阳  赵振斌 《地理研究》2021,40(7):2086-2101
乡村旅游社区的快速发展使得社区内多群体冲突日益凸显,对社区冲突空间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实施有效的社区旅游空间规划与管理。研究选取西江千户苗寨为案例地,采用参与式制图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调研,按照“负面情感-原因追溯-冲突构成-空间分布”这一逻辑链条,对案例地社区冲突进行探测。通过质性分析与空间分析的混合方法,识别社区冲突类型及对应的冲突对象关系,并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① 旅游开发背景下社区冲突的类型构成具有多元化特点,但存在包括日常生活干扰、经济利益矛盾、公共权力失语、环境破坏、生产建设受阻的主导结构类型。② 居民主体视角下有居民-管理者、居民-外来经营者、居民-居民和居民-游客四种冲突对象关系,不同冲突对象关系占比及其冲突类型构成有所差异。③ 冲突对象关系的总体分布在空间上存在核心-边缘效应,旅游开发核心区四种不同冲突对象关系均有大量分布,边缘区以居民-管理者和居民-居民为主;不同冲突对象关系高值区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居民-管理者表现为核心分散分布,居民-居民则为边缘分散分布,居民-外来经营者和居民-游客均为核心区集聚呈轴向分布。④ 冲突空间分布受到社区微观区位、统筹规划、市场化需求及不同主体实践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多群体在空间形成竞争关系,共同塑造社区空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归纳法,梳理对比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空间冲突的研究成果,得到空间冲突研究启示。研究认为:国外研究内容涵盖地理制图、边界空间、城市规划、海岸线、河流区域土地利用、社区调控方面,视角多元化,方法跨越多个学科;国内研究集中于城市群发展中的资源、利益争夺问题,多以城市转型过程中空间问题为视角,方法集中于生态学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主要采用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为国内外研究共同点。  相似文献   

8.
2012年缅甸民主改革以来,其国内外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政治团体多样化趋势明显、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政治冲突频发。基于此,以ACLED提供的缅甸政治冲突事件数据为研究基础,选取2010—2018年缅甸发生的政治冲突事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缅甸政治冲突事件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缅甸政治冲突阶段性波动增长趋势显著,形成梯度集聚分布格局,呈现出以掸邦与克钦邦毗邻区、仰光、若开邦为核心的三级梯度集聚中心,并不断向周围扩散的空间演变趋势。近十年,整个演变过程由南向北逐渐转移,从东至西迅速扩散,以沿边、沿海集中向全国其他地区分散分布的态势。省邦尺度上政治冲突两极分化明显。同时,事件类型更为多样化,参与组织日趋复杂化。根据缅甸政治冲突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发展趋势,今后“一带一路”倡议在缅建设及对缅投资时应当以都市区、缅族聚居区为核心,尽量避免高危地区,同时加强对缅地缘风险评估预警的研究,及时发布相关提醒,保障中资企业、相关部门和个体在缅开展交流合作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冲突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在全国能源工业发展和能源基地建设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 由于富足的能矿资源与干旱、风沙、严重的水土流失等脆弱生态环境并存, 且呈异向关系, 历来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 随着区内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和能源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冲突,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对研究区的环境脆弱形势和环境冲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缓解环境冲突,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胡志丁  张喆  赵路平 《地理学报》2023,78(1):198-213
地缘环境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方向,汇聚了国内地缘政治研究力量,推动了国内地缘政治学科的复兴。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地缘政治、地缘环境相关研究最新发展和趋势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地缘环境研究理念是以多元地缘体间互动实践为中心,将地缘环境理解为多元地缘体互动实践的“信息”或称决策信息集,也是多元地缘体互动的结果。因此,地缘体行动决策既有在完备信息下的决策,也有在不完备信息下的决策,甚至还有在不能甄别信息真假情况下的决策。在此新理念下,地缘环境研究大致包括地缘环境要素解析(本底、关联、结构3类要素)、地缘环境时空过程与机制表达和地缘环境支撑体系设计三大研究议程。为了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尺度和多元行为体,论文以缅北冲突为例展现了地缘环境研究的三大路径,即跨领域互动、跨尺度耦合和多元地缘体博弈。在当今百年变局的复杂形势下,明晰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对准确、科学分析当前复杂局势和提出中国应对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更新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更新具有不同的动因机制、开发模式、权力关系,进而产生不同的经济、环境、社会效应。追溯近年来英文文献中大量出现的有关"urban regeneration"的研究及中国近30年来城市更新相关文献,总结地理学视角对城市更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及研究特点,论述与城市更新相关的理论,阐述城市更新的形成机制,分析各地区在不同阶段采用的更新政策,更新模式,更新手段和方法,以及更新参与主体和更新后的效果,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内容及特点。从城市更新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机制,城市更新中微观个体的行为研究,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综合城市更新研究等3个方面,总结对未来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可借鉴性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凸显,各类用地矛盾日趋激烈,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却缺少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厘清国内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取得的成效,并通过文献总结和对比分析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首先,在对已有文献中土地利用冲突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指出土地利用冲突是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围绕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所产生的人地之间的空间竞争与权益冲突的现象。其次,从土地利用冲突的理论基础、土地利用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土地利用冲突的识别与强度诊断、土地利用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分类、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土地利用冲突的和解等6个方面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比较提出了未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主要方向:① 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冲突理论体系的补充与完善;② 全球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内容拓展与范式革新;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土地利用冲突的空间正义与效率;④ 参与式GIS技术支持下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⑤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合下土地利用冲突的协调与权衡;⑥ 多学科融合视角下土地利用冲突的集成分析与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医学地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谭见安  李日邦 《地理学报》1990,45(2):186-201
简述了我国医学地理学的历史发展,60年代以来是我国医学地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特别在地方病、癌症等疾病的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流行特点、生态学特性、环境病因、病区环境改善和地理制图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并综合国内外的发展略述了医学地理的性质和任务。本文依医学地理的主要研究领域:疾病地理、健康地理、保健地理、医学地理制图等扼要地阐述了所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有些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地缘关系解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地缘关系研究作为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地缘关系的定量研究,是对传统地缘关系研究的重要补充。利用新闻媒体大数据GDELT从全球性的视角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地缘关系综合表达为合作与冲突关系,通过有序聚类方法识别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合作与冲突的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关系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利用社区探索等工具对合作与冲突网络进一步剖析和解译,最后对不同时段内突出的双边关系进行对应分析,以及以中国为中心的均衡度分析。结果发现:1979-2017年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合作与冲突关系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3个阶段,中国逐渐成为网络的中心,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以俄、日、韩为支撑的广泛合作格局;中越、中日、中俄、朝韩等各阶段突出的双边关系表现出各异的发展态势和驱动因素;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均衡,与此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冲突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徽州村落人居环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落是我国广泛存在的一种人居环境类型。徽州由于受特殊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村落层面上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与其它地域显著不同的特征,文章以徽州古村落为对象,对其选址、空间特征、形成机制及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旨在为徽州文化研究、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古村落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全球环境变化导致的冲击和压力已经成为社会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脆弱性分析作为可持续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之一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脆弱性研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规范的评估程序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本文在阅读了国内外脆弱性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角度总结了脆弱性的概念框架,对不同研究背景下的脆弱性定义和三个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归纳了脆弱性研究的核心问题;梳理了脆弱性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总结了人-环境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几个典型的脆弱性综合分析框架。由当前脆弱性的发展状况指出了未来脆弱性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并有效表达系统脆弱性与多个压力间的因果关系、人-环境耦合系统的不确定性、脆弱性动力学机制问题和脆弱性与风险管理决策的信息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环杭州湾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空间冲突与复杂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德  徐建春  王莉 《地理研究》2015,34(9):1630-1642
土地利用的空间冲突与复杂性研究可为土地利用空间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以环杭州湾城市群1990年、2000年、2008年和2013年四期遥感影像为例,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复杂性、脆弱性及动态性,计算空间冲突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等级表现为一般冲突>中度冲突>轻度冲突>重度冲突;空间冲突的空间格局呈现团状、块状及带状聚集模式分布,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冲突的空间自相关性减弱,并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表现为均衡→打破原有均衡→出现空间自相关→出现空间趋势→形成空间自组织的演变规律。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从多核心向单核心模式发展,区域发展水平较高且发展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岳型旅游地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从对国内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可以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质量及其评价、旅游环境管理、旅游的环境效益,以及对旅游环境的保护5个方面来分析和评价中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研究进展,可以看出,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对山岳旅游地环境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细致,但是在对有些领域的研究上,研究内容还不够全面,而在有些领域的研究上,研究方法也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湿地得到普遍关注,湿地研究成为热点。对湿地生态功能、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归纳。国内外学者对湿地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研究重点方向为湿地退化及退化原因分析、湿地保护、恢复重建与管理、湿地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湿地评价等领域。研究方法由过去仅局限于湿地特征描述的定性评价,发展到湿地定量、定位研究,3S技术和数学模型方法在湿地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陆面过程参数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在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改进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模式。该模式能被应用于地球表面不同土壤和植被类型的陆面过程的相互作用研究。在该模式中通过土壤结构参数和陆面过程湍流通量的参数化,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区域。在模式中,大气-陆面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近地层大气、冠层和土壤活跃层。土壤被分为4层,上两层分别相当于温度的日和季变化层,植被的根系活动也在这两层内,在最深层的温度和含水量是气候的平均值。发展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模式可应用于不同气候区域能量平衡和气候的模拟研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开发我国西北地区过程中的环境生态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