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纪伟  陈华勇 《地球科学》2021,46(11):3818-3828
定量评估矿床的经济价值与未来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缓解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基于多元数据,构建了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为理论框架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根据评价等级表,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以及综合均值分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该体系在福建罗卜岭斑岩型矿床开发设计中的应用表明,福建罗卜岭矿区开发适宜度评价为Ⅱ级,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对生态环境会产生轻微干扰.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金属矿床勘查与开发对生态的综合影响,可操作较强,可为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以及矿山企业等部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友宁  乔冈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18,37(12):2125-2130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支柱性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后备开发及战略基地,但同时又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由于以往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高原植被生态影响严重,高山草甸植被保护与修复成为青藏高原矿山最主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基于寒冷、缺氧、少土、交通不便等制约性自然因素,提出了源头优先保护生态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对策建议:提高青藏高原矿山准入条件、构建基于源头生态保护的机制、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基于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矿山布局、建立勘查及合理开发的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建立矿山生态环境长期监测网、推广高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等,为政府科学决策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煤炭资源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又将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如何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从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视角出发,从地质勘查工作入手,分析阐述了煤炭矿区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与影响,建立了矿区开发生态环境评价系统,并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分类和煤炭矿区建设生产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结合四川省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需求,从地质工作程度、矿产资源要素、开发条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等5个因素划分了四川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并构建了勘查开发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划分出的27个四川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为建设型、生产型和后备型三类。本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成果以期对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的划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张亮 《地质与勘探》2020,56(1):230-238
科学分析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合理制定区域矿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对合理、有序、高效、生态地开发区域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SWOT分析模型在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分析中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构建了包含15个评价指标的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主要优势为区域规划及政策好、生态环境影响小、矿产资源总资源储量及成矿潜力大、矿产资源可利用性较好,主要劣势为外部运输和矿山生产建设条件差、整体生产成本高、区域矿床集中度低,综合分析得出祁漫塔格地区位于多元经营战略(ST战略)区域,整体区域资源开发竞争力较好。证明SWOT分析模型及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在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分析中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张源 《地质与勘探》2022,58(6):1228-1235
矿产勘查活动往往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如何评估这些影响是当前矿产勘查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本研究以广东省金矿资源最为集中的粤西金矿带为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利用单位面积生态环境价值,结合植被恢复时间和矿产资源潜力,量化评估粤西金矿带内的四个主要已知矿区勘查活动生态环境影响,进一步推测量化评估金矿带内其他具有类似成矿地质条件的预测单元勘查活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表明:(1)粤西金矿带勘查活动生态环境影响成本较低,相对于其矿产资源潜力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而言,微乎其微;(2)广东省粤西金矿带下一步勘查工作方向仍应重点集中在金牛A类预测区、新洲A类预测区与高村A类预测区等资源潜力大、单位资源量生态环境成本低的区域;(3)本研究提出的勘查活动生态环境影响量化评估方法具有易操作、适用性广等特点,可用于其他地理环境下的勘查活动生态环境影响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从铀、煤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和利用前景,在空间上的依存性和成因上的相关性3个方面,分析了铀、煤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吐哈盆地西南缘铀资源勘查评价对铀、煤矿资源量的估算和价值分析,指出铀、煤资源综合勘查开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矿业可持续勘查开发,从地质、环境、技术和经济4个方面研究矿业可持续勘查开发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矿业可持续勘查开发"四元"模型。该模型指出只有在地质背景显示有矿、勘查开发技术可行、能实现矿床经济效益最大化且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才是合理而非盲目的。该模型对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玛铜多金属矿勘查开发方案进行评价。模型评价甲玛铜多金属矿现行勘查开发方案是合理的,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面对21世纪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矿业的基础地位仍必须加强,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同时还产生了环境的负面效应。如采矿、选矿、冶炼中产生大量的废渣(废石和尾矿)、废水和废气,对周围甚至更大范围的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包括重金属、侵蚀性物质、有毒化学物质及放射性污染。又如开矿需要剥离岩土和地表植被,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此外,矿产资源的开发还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如地面坍塌、地面沉降、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泥、水土流失等。大量资料表明,有的地区因矿产资源开发而破坏、污染环境和造成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已抵消甚至超过了矿产经济效益,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解决好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迄今未得到很好解决。根据目前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的问题和经验,笔者提出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的一体化思路。即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①建立绿色矿业开发模式,保证区域生态环境容量、社会价值与矿产开发规模、速度和经济价值的协调性;②实行生态环境有偿利用和有偿开发制度;③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依靠先进有效的科学技术与较低廉的费用使矿山环境保护得以卖施;④将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纳入法治的轨道,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法规,建立一部门主管、多部门督查的有力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矿床地质》2012,31(6):1350-1352
菲律宾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较广,矿种较多,类型较全,勘查程度相对也比较高,且单一矿种的矿床甚少,大多为多金属矿床,因此,菲律宾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处于互相联带关系,例如在斑岩型铜矿床勘查与开发中可以带动铅、锌、金、银等矿产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工业布局趋向于集中。现将菲律宾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概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东平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历史、资源保有现状、勘查开发及矿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讨了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问题。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匀性,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限的。如果不合理开发利用,必然会造成矿产资源衰竭和矿山生态环境恶化,使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后工业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们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对矿产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有机地协调和谐发展,是当前需要着重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后工业时代矿产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分级、指标数据获取以及数据标准化处理等研究基础上,选择处于不同区位环境的国内外5个典型铅锌矿山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验证"后工业时代矿产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总结剖析该指标体系在铅锌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经验,指出该指标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为该指标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西部大开发中四川地矿工作和矿业开发都要树立新观念。地矿工作必需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市场的新观念,使资源的勘查范围要扩大,紧密地与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结合,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矿业开发必须注重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矿业开发发挥最大效益,在矿山搞复耕绿化。  相似文献   

14.
四川攀西地区铂族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攀西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初步归纳了铂族金属矿床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了矿产资源富集区,并明确提出了铂族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浅论矿集区的资源潜力与勘查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勇 《中国地质》2002,29(3):263-270
矿集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矿床密集产出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按一定空间分布着不同矿种或不同类型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以及中小型矿床、矿化点和矿化信息。矿床的产出在时空上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矿集区是矿产资源产出的重要基础,它对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矿集区更是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地区,许多老矿山所处的矿集区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勘查远景区。加强对矿集区的研究和勘查评价,是扩大矿产资源储量的重要途径,对缓解老矿山资源 危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是皖南地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在对该区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等,按照三维二元结构特征构建安徽休宁—歙县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该模型表达了勘查区已知的和推测的矿床(体)地质特征,对勘查区乃至皖南地区金多金属矿的勘查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在近期对内蒙古敖汉旗老西沟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勘查后,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条件及前景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该矿床多金属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技术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8.
矿床工业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 《安徽地质》2014,(2):155-157
矿床工业指标是划定矿床储量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是衡量矿产资源是否合理利用的依据,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资源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的结果。取消行政审批后,国家对矿床工业指标的管理出现了缺位,目前行业中对此争议较多。本文在叙述工业指标管理演变过程及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完善矿床工业指标制定与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钨矿资源预测与远景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钨矿资源预测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在成矿系列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基础地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利用物探、化探、自然重砂和遥感解译的综合找矿信息,运用GIS技术,实现全省钨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本文拟从成矿地质背景、钨矿矿床类型、资源预测三方面进行阐述,圈定湖南省钨矿重点勘查远景区,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全省共划分出19个重点勘查远景区,分布在资兴-郴州一带的勘查区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涤 《贵州地质》2003,20(3):150-153,144
本文研究认为,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配套法律法规的保障,建立资源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体系,形成有效、协调、创新的持续发展机制,使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绿色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