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果清 《地图》2006,(2):40-43
往昔御用秘藏,今日民间至宝。百闻不如一见,且看花落谁家。“乾隆十三排图”即《乾隆内府舆图》,在清代一直被朝廷视为珍宝,只供御览,密不示人,即便是官员与学者也少有知晓。该图传世极为罕见,初印本仅存两部,二印本亦仅有十部,现铜版已不可再用,遂成绝版。这次惊现拍卖市场的,是《乾隆内府舆图》流传到民间的唯一一部。  相似文献   

2.
朱鉴秋 《地图》1992,(1):36-37
《广舆图》是明代罗洪先根据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考订增广而成的一部地图集,在我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图集约在1540年编成,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清嘉庆四年(1799年)的200多年中曾多次刻印。各版《广舆图》卷首都有罗洪先所撰《广舆图》序,其中有一段涉及《广舆图》图幅数及“副图”的文字: “……仰维大明丽天声教,无外远轶,古今可以观德,作舆地总图一;内畿外邦,域民建守,小  相似文献   

3.
此图是康熙《皇舆全览图》的重要版本,也是中国第一部实测全国地图。原图山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主持,中西方测绘人员通力合作,引进并采用西方先进的天文、三角测绘技术,还利用了官府所藏舆图文件及实地调绘采访,经十年努力,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成图,五十八年(1719年)制成铜版,共41块。如此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地图实测工作,在中国和世界测绘史上都是空前的盛举。民国十年(1921年)在沈阳故宫发现这些铜版,后据此印行,合订成册,由金梁题名为《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41幅地图可拼合为一整幅中国全图。  相似文献   

4.
孙靖国 《地图》2014,(2):130-131
清朝入关以后,经过多年战争,将明朝的全部疆域纳入清朝的统治之下.在此基础上,清朝前几任君主一直向四方用兵,平定各个割据政权,到清代中期,中国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统一国家,获得了空前的统一与稳定.在疆域拓展的同时,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君主在欧洲传教士的协助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地测量,并绘制出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皇舆图》、《乾隆内府舆图》等地图.  相似文献   

5.
作者推荐     
黄齐 《地图》2014,(4):6-6
这是一幅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湖北地图,纸本设色,收录在《清朝舆地全图》中,大约绘制于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759—1763年)之间。图上彩绘出了当时湖北省所属的府、州、县及其水系。清朝康熙年间就已经采用近代测绘方法绘制过《皇舆全览图》,但这幅湖北地图仍沿用中国传统的舆图绘制方法,其绘制理念和方法与《皇舆全览图》迥然不同。可见,在中国古代地图学开始展露出近代的端倪时,传统的舆图绘制理念与方法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当西方各国的大地测量或未开始,或尚未完成之时,中国已在1760年前后完成了整个版图的测绘,并于1718年和1761年分别编成全国地图《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即《内府舆图》),这在世界测绘史上是空前的壮举。这次大地测量的准备工作始于1689年前后,大规模的测量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当时康熙命传教士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负责测定长城大小各门(约300个)、各堡及附近城寨、河谷、水体、津渡等,绘成15尺长的“长城图”。1709年5月,雷、杜与费隐负责测量北纬40-45度间的地  相似文献   

7.
徐永清 《中国测绘》2023,(10):68-73
<正>2022年11月上旬,在国家博物馆第一届舆图研讨会“多维度多角度下的明清舆图”结束后不久,台北故宫卢雪雁女士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张乾隆年间《直隶通省舆地全图》的局部截图,图中在承德行宫避暑山庄之上,赫然标绘出“雍和宫”,卢女士发问:“为什么这里也有一个雍和宫?”这个问题引起我的兴趣。于是,经过一番搜抉钩稽、梳理辨证,对于乾隆时期的皇家舆图出现两处雍和宫之缘由,对于此事牵扯到的不容回避的乾隆出生地之谜,在辨析若干地图、密档、文学方面的资料之后,遂有四问。  相似文献   

8.
期刊博览     
美国会图书馆藏《万里海防图》《地图》2004年第6期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万里海防图说》是一本锦缎套封的彩绘地图册,但它并不是一幅单一的古地图或是同一主题的地图集,而是一个由后世的商家制造出来的组合产品。该图册主要由两幅舆图组成,第一幅题为《万里海防图》,第二幅  相似文献   

9.
钟铁军  李孝聪 《地图》2004,(6):i001-i006
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万里海防图说》是一本外相为锦缎套封的彩绘地图册,但它并不是一幅单一的古地图或是同一主题的地图集,而是一个由后世的商家制造出来的组合产品。该图册主要由两幅舆图组成,第一幅题为《万里海防图》,第二幅题为《胶莱河辩议图说汇辑》,这两幅图被商家强行接合在一起,从形式上变成了一幅图,且商家综合其有固有说的特点,命其名曰《万里海防图说》。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李兆洛对地图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炳贵 《地图》2000,(2):49-50
李兆洛 ,字申耆 ,晚年号养一老人 ,江苏阳湖 (今武进市 )人。生于乾隆三十四年 (公元 176 9年 )。嘉庆九年 (公元 180 4年 )举乡试第一名 ,次年又中进士 ,授庶吉士、散馆 ,被任命为风台知县。任职期间 ,政绩卓著。七年后 ,以丁忧去官。乡居期间 ,应友人之邀赴广东、扬州等地任职。晚年主讲江阴暨阳书院 ,前后达 2 0年。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 )病逝。李兆洛嗜好舆地学 ,著述丰富 ,并培养了很多人才。道光初年 (182 1年 ) ,阳湖人董方立以乾隆内府地图为基础 ,编绘了《皇清地理图》。道光十二年 (1832年 ) ,李兆洛在此图基础上 ,作了改进和创…  相似文献   

11.
《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说陈健(北京图书馆舆图组100081)《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最近在英国地图拍卖市场上出现,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该留情况。这幅图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编制的一幅比较完整的世界地图,是—幅价值很高的图。它是清朝早期摹绘下来的少...  相似文献   

12.
《地图》2006,(6)
资讯INFO媒体速读精新推介娓娓动听的讲述——《系列世界地图的故事》评介(2006-01)行政区划集大成之作,专题地图扛鼎之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集》(2006-02)第一部专题汇编北京古旧地图的大型图集——《北京历史舆图集》(2006-03)地方综合地图的新典范——《武威市地图集》(2006-06)双月纪事特写FEATURE封面近代名人与天津小洋楼(2006-01)我们之间的11个故事(2006-02)世界迁都大潮(2006-03)广州生活地理(2006-04)印度魔方转转转(2006-05)中国大一统疆域的历史演变(2006-06)视点故宫国宝万里大迁徙(2006-01)“乾隆十三排图”…  相似文献   

13.
孙果清 《地图》2011,(3):132-133
《乾隆京城全图》是古都北京第一幅完整的大比例尺内外城区实测地图。图上没有标注绘制年代及绘制人。从陈年牍案中得知,它始绘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月初八,告竣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十六,由海望负总责,郎世宁和沈源任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地图》2006,(2):13-13
一幅横空出世的古地图将本不平静的郑和研究再度掀起波澜。2006年1月12日,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在《或许,中国人打败了哥伦布》一文中刊登了一幅世界地图,认为此图是郑和首先发现新大陆的最新证据。这幅地图名为“天下全舆总图”,其左下角记录了此图是乾隆时代的大臣莫易仝  相似文献   

15.
孙果清 《地图》2005,(4):89-90
元朝测绘名人辈出,绘有多种内容详尽的全国舆图,遗憾的是没有被保存下来。元代至顺年间刻本《事林广记》中有一幅“大元混一图”,但该图作为书籍中的插图,绘画又十分简略,不能代表元朝绘画舆地图的真正水平。而我们从现存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可以看出元代绘画全国性舆地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孙果清 《地图》2007,(1):108-110
《广舆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地图集,系明代罗洪先以元代朱思本《舆地图》为基础,收集了元代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明代《大明一统图志》,许沦的《九边小图》,杨虞坡、徐斌的《水图》等14种资料作参考,汇集增补并改编成地图集的形式,名为《广舆图》.  相似文献   

17.
《地图》1990,(1)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主持,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委会主编的《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和乌鲁木齐幅(K—45)、西宁幅(J—47)、太原幅(J—49)、西安幅(J—49)、南京幅(I—50)、长沙幅(H—49)、呼和浩特幅(K—49)、海南岛幅(E—49)等八幅1:100万土地类型图已由测绘出版社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8.
孙果清 《地图》2004,(5):66-67
唐代地图现在已很难见到,宋代地图保留下来的也很少。当时的有识之士将地图刻于石上或印在书籍中,才有幸使少数地图被保留下来。现今苏州文庙所保存的一幅比较完整的石刻全国性舆图——《坚理图》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地图》1990,(2)
最早的实测木板图:近期在天水放马滩古墓群中出土了七幅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的木板图这是战国晚期秦国属地邽县(天水到宝鸡一带)的政区、地形和经济的综合地图。距今已有2229年的历史。《邽县图》(暂名)共四块木板(其中三块是两面有图)、七幅图,图上字迹、线条清晰,保存完好。地图比例尺约为1:30万,定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相似文献   

20.
孙果清 《地图》2012,(3):130-131
《台湾田园番社定界图》纸本长卷,纵48厘米、横670厘米,系我国现存的清乾隆年间彩色绘本的台湾舆图之一. 《台湾田园番社定界图》内容丰富,绘画精细,为当年绘画台湾的其它地理图所不及.制图人采用了中国古代地图传统的地形地物形象画法与山水写意相结合的绘图方法,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杰作.该图遵循"陆在上、海在下"的原则,故方位为"上东下西、右南左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