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天气报观测时15分钟内、航空报观测时10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是“观测时的现象”.当观测时先后或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天气现象时,应合并选码. 雨或毛毛雨并有雨淞生成和雾并有雾淞生成时,现在天气电码的选择,可以说是合并选码,也可以说是按大码编报原则.因为雨、毛毛雨、雾都有单独编报的电码,而雨淞、雾淞却没有相应的电码,但编报电码中有雨或毛毛雨并有雨淞结成和雾并有雾淞生成的电码,且电码较雨或毛毛雨、雾单独  相似文献   

2.
电码中规定 ,当有雾并有雾凇结成时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应选48、49,这里的 48、49的意义是指雾和雾凇同时形成 ,雾凇处于增长阶段。如果雾凇已不再增长或已经开始崩溃 ,这时的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则应从 42~ 47中选取 ,而不能报 48或 49。雾凇的发展情况可通过当时的气温、风速等来判断雾和雾凇共存时天气现象编码应注意的问题@韩丽琴$安阳市气象局!河南安阳455000  相似文献   

3.
降水现象与雾同时存在的观测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陈玲 《广东气象》2005,(2):45-45
雾是南方常见的影响能见度的视程障碍现象 ,它的特征是大量微小的水滴浮游空中 ,常呈乳白色 ,使水平能见度 <1 .0km。雾有时会伴有降水出现。由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指出 ,毛毛雨一般降自雾或层云中 ,有些观点就认为 ,出现雾时 ,一定要把同时存在的降水记为或转记为毛毛雨才恰当。其实不然。《规范》并没有硬性地规定雾一定要配合毛毛雨出现 ,有雾时的降水也可以是雨或阵雨。那么 ,在实际工作中 ,怎样来判断有雾时降水的性质呢 ?1 雾形成的条件形成雾的物理过程就是近地面层大气降温增湿的过程。东莞站位于郊外旅游区内 ,观测场四周大都…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2月 1 8~ 1 9日 ,本地区出现雨夹冰粒现象 ,相邻台站现在天气现象电码有的编报“68” ,有的编报“79”。笔者对电话询问的台站观测员的答复 :应选电码“79”。现在天气编码表中 ,电码“68”是指小的雨夹雪 ,电码“79”是指冰粒。电码表中没有雨夹冰粒的特定电码。于是 ,有的观测员认为 ,雨夹冰粒是液态和固态同时下降的稳定性降水现象 ,符合雨夹雪的电码意义 ;也有的认为 ,所谓雨夹冰粒是雨和冰粒并存的现象 ,应为电码“60”和“79”并存 ,按照选码原则 ,理应选数值大的电码编报。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因为在气象学中雨夹雪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雾的误区     
在市局组织的测报复评中发现 ,有的站在雾的记录与发报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误区。其一 ,能见度 <1km有雾时 ,天气加密报中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应从 42~ 49中选择。有的站只要观测时有雾 (有其他天气现象时除外 )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就固定编报 42。但如云量纪录为 1 0 / 1 0 ,云状栏记雾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仍编为 42 ,显然电码反映的天空状况(电码 42反映天空可辨明 )与实际天空状况 (完全不可辨 )不一样。其二 ,有的站能见度记 0 .0km ,而云量记为 0 / 0 ,即天空完全可辨 ,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观测员对雾的记录判断存在…  相似文献   

6.
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毛毛雨的定义是:“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在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区别点综合表表一中又说明:降自“雾及层云”这就使地面气象观测员在记录毛毛雨的时侯要考虑降自何云,而当测站上空不为雾及St(层云),确实看到了毛毛雨时怎么办?当然作为地面气象观测员,规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站一些观测员在编发天气报时,对雨(包括阵雨)的强度把握不准。凡有雨,强度就按小的编报,即使降水量50~100mm或1h降水量10~20mm,强度也常常选择小的编报,中常的甚少,大的几乎没有。笔者认为,观测员应熟练掌握(GD-01Ⅲ)电码第1...  相似文献   

8.
姜恒茂 《贵州气象》1999,23(2):30-30
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毛毛雨容易与较细小的雨相混淆,使得一些经验不足的同志犯难,当毛毛雨出现时,不知该记为毛毛雨或记为雨,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多为微量降水,有的同志既不记毛毛雨,又不记为雨,从而造成气象记录的严重失真。为了客观地记录天气现象,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观测经验,作一些总结,仅供参考和讨论。毛毛雨出现在气层稳定的天气条件下,主要障自层云和雾中。毛毛雨的特征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五章中已经作了全面的描述,笔者就不再重复了。现分白天和夜间两种情况来谈谈毛毛雨的判定方法。①白天:白天判断毛毛雨一是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区雾的形成和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上海市区1984年全年27个雾日的天气形势和有关气象要素的变化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现上海该年出现4种雾类即:锋面雾(占40.7%)、辐射雾(占29.7%)、平流辐射雾(占18.5%)和平流雾(占11.1%)。并指出上海城市雾具有下述三个主要特征:(1)近数十年来年平均雾日数有递减趋势,近8年年平均雾日比前20年减少14.4天;(2)在城市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出现前,出现城市湿岛的机率高达92.3%,可作为这两种雾的先兆。在秋冬季节,在这两种雾中,还出现雾天城市湿岛效应;(3)有相当多的低相对湿度城市“浊雾”。  相似文献   

10.
本系统以各级气象台(站)现象气象业务通信网络为工作平台,利用气象台(站)每日播发的观测资料常规报,建立本地所需的基本气象要素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读取相关气象站点的降水、积雪等气象信息,进而自动生成,打印“雨(雪)情公报”稿。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雨过天晴,万物清晰。这显然是指降水过后能见度较好。其实,这只是一般的情况。在我们日常观测中,也会出现特殊的情况。降水过后,原来很差的能见度(一般指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并不见好转,有时还更差。这是什么原因呢?本人提出这个问题;并进行初浅的分析,请同行们讨论。 我们知道,雨和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现象。前者出现在与地面有一定高度距离的空中云层,是液态降水,其水滴大小不一,直径大于0.5毫米的为雨、易分辨,直径小  相似文献   

12.
但凡搞过气象观测的人,都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确实观测到有毛毛雨存在,但天空状况并非层云或雾。遇此情况,有的观测员就会犹豫或不敢记毛毛雨而记为雨了。那么,毛毛雨是否一定降自层云或雾中?《规范》规定,毛毛雨为稠密、细小而又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徐徐飘落,不易分辨,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于空中,与人面接触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于干地无湿斑,降自气层稳定的层云或雾。其实,毛毛雨并非一定降自层云或雾。大家知道,云的世界纷繁多变,降水云层与降水性质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不同类别的云可以互相演变、过渡…  相似文献   

13.
清明雨(外一首)苏菡玲清明雨纷纷又纷纷是从遥远的杏花村赶来的么这么软绵绵又这么轻悄悄是怕淋湿断魂人的梦么笛声再起吹动这浓得化不开的雨雾风起处紫花萎艳回首是年少的你我观云图一抹微云从遥远走来思绪放飞在绿、白、蓝的世界松花江的冰钱塘江的潮华家岭的风峨眉山...  相似文献   

14.
雨-雪的阈温     
刚刚在冻结温度以上时,出现雨还是雪是一个影响生产与生活的实际问题。例如,对于飞行来说,在同样的(液体)降水率的情况下,在下雪期间受能见度的限制要比在下雨期间大。因此做了一个估计降水形式(固体或液体)出现的阈温的尝试。由近1,000个地面观测站报告,按固体降水(雪、阵雪、米雪)或液体降水(雨、阵雨、毛毛雨)及相当的温度进行了分类,分类时不考虑降水强度,并删去那些可能与冻雨、冻毛毛雨或冰粒天  相似文献   

15.
2011~2013年中国冻雨、冻毛毛雨和冻雾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杰  郭学良  周晓宁  李兴宇 《大气科学》2015,39(5):1038-1048
研究冰冻天气的特征对于更好的认识冰冻天气,提高此类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从而达到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利用2011~2013年间中国民航机场的一小时或半小时一次的例行观测和特殊观测资料,分析了冻雨、冻毛毛雨和冻雾天气的时空分布、持续时间和气象条件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会发生冰冻天气。冻雨和冻毛毛雨的频发区与其持续时间较长区比较一致,而冻雾的少发区,其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我国冰冻天气最容易在冬季(12~2月)发生,在1月出现的比例最高;在凌晨[00~07时(当地时间,下同)]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午后(13~14时)出现频率最低。一次冰冻天气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温度在-3~-1℃,露点温度在-4~-1℃,温度露点差在0~1℃时冰冻天气发生的频率最大。出现冰冻天气时的风向以东北风和北风为主,而平均风速在2~3.9 m s-1时冻雨和冻毛毛雨发生的频率最大。我国冻雨和冻毛毛雨发生时,同时常会有雾或轻雾;冻雾出现时,一般不会伴随其他天气。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区降水与雾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华南地区雾(能见度)的影响因子,重点分析降水与雾的联系。分析表明,华南地区降水与雾有显著的关系,有无降水反映了不同过程和类型的雾,其形成条件和机理相应也不同。轻雾和浓雾在形成条件和机理上有重要差别,而不仅仅是程度的不同。在成因和因子分析基础上对雾(能见度)进行数值模式释用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春播期第一场好雨预报系统杨世刚,曹玉莲,武捷(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提要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有“十年九春旱”之说。春播期第一场好雨(即透雨)出现日期的预报对于春播等农业生产活动十分重要,能否正确预报,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过去我们普遍采用简...  相似文献   

18.
上海浦西地区雾持续时间的统计释用预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程戴晖  杨美川 《气象》2001,27(7):16-19
丰海浦西地区雾持续时间释用预报(PPM)的结果分析和中尺度数值预报资料基础上,应用模式输出统计(MOS)方法,构造了与上海地区成雾条件和雾的维持有一定关系的数值预报要素组成的预报因子,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雾持续时间的统计释用预报方程,同时,提出了在小样本情况下应用交互验证分析法时克服因子不稳定的一种方法,研制了雾时业务预报的统计释用集成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统计释用预报集成方案较完全预报(PPM)的结果有明显改进。可供业务试用。  相似文献   

19.
黄海海雾WRF数值模拟中垂直分辨率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WRF模式探究不同垂直分辨率下模式对黄海海雾的模拟表现。将3种垂直分层方案(35η、44η与63η)和2种边界层方案(YSU、MYNN)组合,对10次海雾做模拟研究。统计分析了水平雾区与雾顶高度对垂直分辨率的敏感性,并利用1次典型个例剖析了雾顶长波辐射与雾体湍流的作用。统计结果显示,提高垂直分辨率能显著改进水平雾区的模拟效果,改善明显的个例在不同垂直分辨率试验下的雾顶高度差异也较大;YSU方案相比于MYNN方案更敏感,从35η层增至44η层其试验个例的击中率(POD)和公正预兆得分(ETS)的平均改进率分别提高了13.29%和10.22%。典型个例研究结果揭示,模式对雾顶长波辐射和雾体湍流作用的模拟程度强烈依赖垂直分辨率:粗垂直分辨率给出的湍流强度很弱,导致模拟失败;雾顶存在“云水含量增多→长波辐射增强→降温加大→云水含量增多”的正反馈过程,细垂直分辨率比粗垂直分辨率更容易维持与增强此反馈;只有细垂直分辨率才能模拟出雾顶长波辐射冷却产生的贯穿雾体直抵海面、强度不弱于近海面机械湍流的浮力湍流,它导致雾体降温而出现符合观测事实的海温高于气温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王运禄 《四川气象》1998,18(1):33-35
四川盆地地的电网污闪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12-4月,其中1月发生的次数最多,全盆地污闪发生最多的地区是重庆和成都地区。从1980年到1992年,盆地电网污闪事故呈上升趋势。引发电网污闪的气象因子是雾、雾和雨、雾和毛毛雨等七种,其中以雾为主的气象因子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