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则鹏 《气象》1989,15(1):48-51
一、前言 分型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预报人员在分析研究某种天气现象的时候,往往用历史天气图从天气形势或影响系统出发,先进行分型而后建立具体的预报方案。但是,从预报实用的角度出发,用天气图分型只能考虑前期的天气形势或影响系统,而它们的未来变化则不尽相同,所产生的天气现象有时差异甚大。因此,分型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建立具体的预报方案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当前数值预报业务发展很快,特别是形势预报的水平已超过经验丰富的预报员。所以我们想到,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地表特征对短期数值预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永甫  沈金妹 《气象科学》1990,10(2):129-138
本文用实际天气过程的数值预报,试验了青藏高原反照率、拖曳系数及土壤温度等因子对短期数值预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高空环流形势,在48小时预报时效内影响不明显,但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可改变高低空流场强度以及降水分布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3.
边界层过程对天气、气候、污染等问题的影响很大,近十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据了解,目前在美国,无论是日常的天气数值预报模式,或是中小尺度天气的数值模拟,以及长期预报和气候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考虑了边界层的作用。下面是美国大气科学委员会组织的边界层专门小组的专家提供的报告摘要。  相似文献   

4.
霜冻是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出现的天气现象,是韶关市常见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主要分析韶关市连续霜冻天气的气候概况、环流背景,并利用欧洲中心96小时数值预报资料做韶关市连续霜冻天气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5.
多年应用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实践表明,数预报的形势预报优于主观预报,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数值预报对天气系统移速的预报比实际偏慢,而波长越短,偏慢越多,这是因为数值预报由微分方程进行计算时采用差分格式造成的;其次,对青藏高原和太平洋对大气环流影响的考虑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500hPa预报图上,亚洲大陆高度偏低,高原东北侧预告值和实况值偏低40 ̄80位势米,而太平洋洋面上预报值却偏高;此外,对有些天气  相似文献   

6.
数值天气预报在大形势预报方面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为预报天气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但是天气现象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方面,经验预报水平仍高于数值预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专家系统开始走向实用阶段,并在天气预报业务领域有了较强的生命力,为天气预报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关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天气和气候影响的研究,在数值模拟实验,模型模拟实验,数值预报实验等方面取得进展,并将进行大规模综合观测实验。一、青藏高原对气候形成影响的数值模拟实验六十年代以来,不少人开展了大地形对气候形成  相似文献   

8.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8,29(3):221-223
近十年来天气数值预报(流体力学方法)有着飞速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这许多进展和成果还没有很好地总结,以致不论在数值预报的学习上或工作上都有很大的不方便.因此,苏联这方面的著名学者通讯院士这本书的出版是十分及时的.大家现在知道,苏联学者在数值预报方面从理论基础到具体进行预报,作了许多工作.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数值预报领域中一大部分的工作是苏联学者做的.而从现在这  相似文献   

9.
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及其观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主要科学目的 过去大量的研究工作指出,青藏高原对于我国、亚洲、甚至全球的环流和天气气候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数值模拟试验中,如果不考虑青藏高原的影响,所得到的平均环流和天气气候特点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加入青藏高原地形之后,则比较接近实况。但是我们还不了解青藏高原影响的具体过程和物理机理,甚至高原上许多地区没有观测资料。为此,我们在1979年5月1日到8月31日期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和湿度对T106模式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月安  皇甫雪官 《气象》1999,25(10):3-7
在T106L19谱模式中引入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和湿度新近资料,改进模式听地表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作了中期预报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和湿度对高原本身及我国东部,东北地区高度场和降水预报有一定影响,改进土壤参数能够有效提高模式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1.
加兴地区气象学会为了适应基层台、站推广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的需要,于83年3月1日—14日在湖州举办了《数值天气分析和预报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讲座。特邀上海台风研究所付研究员朱永提和工程师郭永润两同志主讲,徐叙章同志辅导。他们对数值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基本原理,方法,预报产品的应用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着重阐述了物理概念及方法。对北京气象中心的北半球五层原始方程模式(即B模式)亦作了详尽的介绍。此外还介绍了常用的物理量计算、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模式输出统计(MOS)预报和天气一动力统计预报方法。这次讲座,对与会者在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对数值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12.
一、数值预报在青藏高原及其边坡地带的准确性数值预报产品对地处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甘肃,能否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这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应用1986年7月、8月欧洲中心500百帕48小时形势预报与实况资料,对东亚50—140°E,20—60°N范围内的主要天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绥化市2008-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850 hPa气温和天气现象等资料进行分析,发现1-2月日极端气温同850 hPa气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欧洲850 hPa气温等数值预报产品作为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温变化的预报指标,同时可以结合外推法预报气温变化。另外还发现气温日较差的一般性规律,合理利用日较差特点可以对气温预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绝热过程对热带副热带环流和天气影响的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对1982年5月8日至10日的一次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试验方案有两类,一类是湿绝热预报方案,另一类是非绝热预极方案,即模式中除考虑水汽凝结所产生的潜热外,还包含了海陆分布、地形以及不同的土壤下垫面物理特征所引起的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文中着重比较和讨论了非绝热加热过程对于北半球热带副热带地区环流和天气现象的影响。结果指出,非绝热物理过程对于高空温压场形势的短期影响不明显,对于低层气压形势以及风场的影响较大,对孟加拉湾及高原东部影响甚大,两种方案的风矢差变率可达到100%。忽略非绝热过程,会使青藏高原热低压大为减弱,风场的气旋性环流和辐合均大为减小,西南气流也被削弱。对于降水分布和降水量来说,忽略非绝热物理过程可使孟加拉湾地区不出现降水区,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及西太平洋中的降水也被减少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及其热源效应对东亚以及全球的天气气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影响的认识,提高高原地区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预报能力,提升高原地区降水的预报水平。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相关研究,涉及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获取与特征,包括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计算和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季风、对降水的影响;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包括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原低涡以及高原切变线的影响。在总结已有研究进展和成果的基础上,对今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研究做出一定展望,提出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董晓敏 《气象学报》1987,45(1):111-116
随着数值预报投入气象业务后,给省一级以下的气象台站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结合实际预报经验,去正确使用(和加工)数值预报产品(包括中间计算结果),来解决当地天气现象(要素)的客观、定量(自动化)预报。 针对梅汛季节江苏省短期降水场,我们试用天气、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方案来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MOS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S方法,即模式输出统计方法是利用数值预报成果作天气要素预报的一种方法。由于近年来数值预报模式的不断完善,对天气形势场的预报准确率不断的提高,这一种方法逐渐成为许多国家作日常短、中期天气要素预报的主要方法。随着我国数值预报业务工作的发展(B模式投入正式使用~*),MOS方法也正在我国一些台站成为日常主要预报手段之一。今回顾这一方法的过去,分析它的现状并展望它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引言在近十年中,数值预报模式已发展到能够准确地预报24小时以上的小尺度天气现象的水平和垂直结构.一个高分辨率的研究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预报对流事件甚至是中尺度α系统的技巧有了改进.在业务上,由区域性分析和预报系统(RAFS)得到关于垂直运动和降水分布的预报差不多有3年了.不过,尽管观测资料中的小尺度现象对于预报重要的天气过程来说是重要的,但在分析和初值化的过程中经常被去掉或平滑掉.当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以来,高速电子计算机及气象卫星的发展为数值预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短期数值天气预报有了很大改进,同时长期预报和气候变迁的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天气预报技术将面临重大变革。在这个变革过程中,首先,全球的观测系统会有重大的变化。与此相应,天气分析和预报的技术也将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仅对国外这方面的动态,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79,3(3):256-269
我国自解放以来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在祖国各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动力学和数值预报工作的力量,研究与大气预报实践密切相关的各种动力学问题,尤其是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的问题,同时也注意到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理论及数学方法的研究工作也有许多成果,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