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面对西安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水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将是人们探求的焦点。通过对西安市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存在问题分析,阐述了西安市水资源紧缺,水污染日益严重,供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提出了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确保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从现实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初步归纳了全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评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简要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高效率利用的科学对策。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方面的某些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水资源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水资源的计算原理,通过分析实测的江西12个分区的历年径流资料,对江西省水资源总量、地区分布、季节变化等3个方面作一详尽的阐述,同时阐明其与大气降水、旱涝的关系,为全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近50年气候变化对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陕西省近50a气候变化的特点,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及水资源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的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与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趋势相一致,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冈市水资源分析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阳春  李国华 《气象》2004,30(7):47-51
通过计算黄冈市各县市及不同水系降水、径流、蒸发等要素的时空分布、不同保证率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了黄冈市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总结了平水、偏旱、干旱三种典型年全市水资源的盈亏特征。指出,黄冈市水资源总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但因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旱灾害频繁,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提高人均占有量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陈怀亮  徐祥德  李飞  王兰宁  杜子璇 《气象》2012,38(4):385-391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耕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区域之一,使得该地区植被覆盖发生了明显变化。为研究城镇化对气候与水资源的影响,应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通过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在保证积分时间(2001-2005年)的情况下,输出降水、蒸发、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径流、整层水汽含量等资料,利用敏感性试验和控制试验输出量的差值,来分析黄淮海地区城镇化对气候和水资源要素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研究地区气候及水资源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局地风场减弱、降水减少、地面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水资源总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减少和地表径流增加等方面,从而对气候和水资源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述辽宁水资源特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气候对策。  相似文献   

8.
简述辽宁水资源特点 ,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 ,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气候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资源年景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歌  黄朝迎 《应用气象学报》2005,16(Z1):105-110
根据产水模数及水资源利用率两项指标 ,将我国水资源状况分为三类 :常年缺水区、旱年缺水区、常年不缺水区 ,确定北方地区为水资源评估业务服务的重点地区。为实现年水资源的定量评估 ,利用降水历史资料和水资源总量资料 ,根据水资源总量、产水系数与降水的关系 ,建立了全国及各省 (市、区 )年水资源总量的评估模型 ,并形成水资源年景评估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溪53 a降水特征与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吉奇  吴英杰  孟庆祥 《气象科学》2009,29(3):390-393
利用本溪1953--200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发经验公式,计算出陆面蒸发、蒸发系数和可利用降水系数,得出本溪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降水变化特征基本相似。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蒸发损失量大,是易出现干旱的季节;提出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缺乏的建议,人工影响天气增加降水量、开源节流节约用水、水污染治理和水土流失控制。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和利用不合理已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实现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建立节水型社会,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指标体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大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节水型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及重要制约因素.作者在分析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西北地区气候与水资源变化趋势、西北干旱区不同时期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主要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的气候条件造成了该地区水资源量的补给不足,雨水是本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雨水的多少往往对应着水资源的丰枯变化。根据1961—2005年河北省长系列降水资料,对全区雨水资源进行了时空分布、年内变化分析和多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降水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且平原降水减少速率要远远高于山地。通过雨水资源量的分析得出在一定程度上降水的缺乏形成了河北省水资源的补给量不足,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河北省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己达到极限,为了缓解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提出大力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是缓解本区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关系着国计民生。太原市水短缺和水污染已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水资源的特性和太原市水资源现状出发,探讨了太原市水资源问题的成因,提高实施节水战略,加大治污和污水回用力度,是最大限度发押有限水资源社会、经济、环保效益的保证。指出开发空中水资源和实施跨区域调水,是解决太原市水资源总量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保护和改善太原市水环境使其步入良性循环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霞  郭建平 《气象科技》2006,34(6):731-734
水资源是影响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研究水资源的脆弱性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降低水资源脆弱性应采取的适应对策措施等。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明确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完善现有的指标体系,提高脆弱性图表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以及应用高新技术开展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大气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国玉  高歌 《气象》2005,31(3):3-6
合理开发利用陆地淡水资源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大气水资源决定了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我国大气水资源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特征,其年代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开展系统的大气水资源普查和区划、监测和预测大气水资源的多尺度变化、加强相关组织和机构建设,可以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水资源公报》中2003—2012年用水及供水相关数据,利用EOF展开方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分区用水和水资源利用情况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总用水量不断增加,但增幅有所减小,各地区用水总量变化趋势多样,中东部变化较大,西部变化较小,河北省、浙江省、海南省、青海省和甘肃省与其他地区反相变化;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工业产业协调发展,可作为其他地区的典范;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和青海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向良好的趋势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应注意增强环保意识,调整产业结构,以求水资源得到协调、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2005.5.30"庆阳特大冰雹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5年5月30日庆阳市区域性冰雹天气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物理量产品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区域性冰雹是低涡底部切变线造成的,庆阳市区的特大冰雹并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动到当地产生的,而是飑线移动中在庆阳市区产生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客观评价赤峰市太阳能资源的储量与开发潜力,利用赤峰市1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6—2015年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GIS技术和气候学方法,分析了当地太阳能资源的储量和稳定程度。结果表明:赤峰市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年总辐射量在5600.78~6262.45 MJ/m2,平均为6025.16 MJ/m2,属于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区且非常稳定,但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差异非常显著,特别在西部和北部的多山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基于地形的太阳能资源开发适宜性区划分析表明,次适宜开发的面积最高达41.4%,最适宜和次适宜开发的总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6.8%。同时考虑开发建设成本及环境保护因素,适合太阳能开发建设的草地和裸地,在最适宜和次适宜开发利用类别中占比分别达26.4%和30.7%,因此,赤峰市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