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关于部分条文的建议 1.1 已建的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接闪杆保护范围的规范适用问题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中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但对已建的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其已建的独立接闪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除外."建议改为:"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IEC标准中,分流系数定义如下:单根引下线应为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66,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44;当采用网格型接闪器、引下线用多根环形导体互相连接、接地体采用环形接地体,或者利用建筑物钢筋或钢结构架作为防雷装置时,分流系数Kc按下式确定:  相似文献   

3.
介绍在进行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如何考虑从接闪、分流、屏蔽、均压、接地和布线这六方面来满足防雷技术要求,使新建建筑物防雷措施在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4.
结合广州建设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网的经验,针对其防雷保护问题,从阵列天线的接闪保护、接地网形状及布置、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3个方面探索了防雷保护技术要点。为最大限度减低接闪杆对雷达信号的遮挡问题,提出了竖向单针加横向多针的接闪方法,将滚球平面提升至塔顶平面,既解决了单针保护范围受限的问题,又避免了双针保护接闪杆对雷达信号的遮挡。为最大限度减低雷电流分流过程导致的地电位抬升对雷达的反冲影响,提出了双环形闭合接地装置加与塔身绝缘引下线分流雷电流法,可有效避免因塔身分流雷电流导致的地电位反击问题。针对易受雷电电磁脉冲影响的电源系统,提出应加强屏蔽、等电位连接和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关于接闪杆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不够精确的问题,分别探讨双支接闪杆和三支接闪杆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从而对被保护物是否在接闪杆保护范围内作出精确判断,这些计算方法可为防雷检测工作及防雷工程设计提供精确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仇健 《贵州气象》2014,38(5):51-52
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总结了建筑物采用独立接闪杆防直击雷的设计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安全裕度、气象因素、地形因素以及接地电阻值影响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潘家利 《广西气象》2003,24(2):38-40,48
介绍在进行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如何考虑从接闪、分流、屏蔽、均压、接地和布线这六方面来满足防雷技术要求,使新建建筑物防雷措施在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开放段长城的敌台上设置接闪器,既要考虑其型式和保护范围,还应充分考虑到设置接闪器对敌台墙体的扰动及对长城整体风貌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对长城敌台的直击雷保护,宜采用接闪杆和接闪带的组合型式作接闪器。在执行对长城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原则基础上,根据长城的防雷类别,运用滚球法保护原理,针对可登临敌台游人的保护,提出了接闪杆应设置在敌台垛墙4个外角处、高度宜控制在45 m以下,指出采用接闪杆保护游人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明确了设置在不可登临敌台上接闪杆的高度不宜超过1 m。探讨了减少接闪杆数量的可能性,结论为:当接闪杆少于4支时其高度将显著增加,对长城本体的扰动及风貌影响明显,不宜采用。提出了对游人可能接触到的接闪杆金属部位应采取防接触电压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屋面设备防直击雷的必要性,根据建筑物几何形状及接闪杆相对位置对屋面设备防直击雷的影响程度,选取不同的滚球基准平面,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推导出修正公式,确定屋面接闪杆对设备直击雷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滚球计算方法,通过天正电气TElec平台电气设计软件,生成两支或两支以上的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的建筑物保护范围平面、三维效果图,直接输出计算表和计算书。操作简单、结果直观明了,代替了人工计算繁琐、容易出错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软件输出结果与人工计算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一致。该软件可在防雷建筑检测、防雷工程设计、雷灾调查等工作中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天线耦合雷电电磁波信号频谱及能量不准确的问题,利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天线接收雷电电磁波信号的等效电路,分析雷电电磁波信号的频谱和能量分布规律,提出一种用宽带天线监测雷电流的方法,通过测量雷电辐射源的电磁脉冲在宽带天线上耦合的电压幅值和能量幅值推算雷电流值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宽带天线能准确地监测雷电电磁脉冲和雷电电流值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论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对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改进和雷电参数及其活动规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银行大楼顶层的电梯机房内设备的雷击电磁脉冲引起的感应电压的分析,找出建筑物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电梯机房需要完善的防雷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全球雷电活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圈中伴随雷暴天气出现的一种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雷电活动对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通讯等关系着国计民生的行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是关于近年来全球雷电专家对雷电活动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归纳,主要是对雷电活动的探测手段、全球雷电活动特征、各种天气背景条件下(台风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等)雷电活动特征、雷电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尽量完整及时的呈现出学界对雷电活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危害弱电设备的主要电涌类型及特点,探讨了在实际防雷工程中低压配电系统中常用的氧化锌(ZnO)电涌保护器(SPD)存在启动电压偏高,对耐过电压能力较低的电气电子设备存在对电涌防护不到位的问题;将隔离变压器作为防电涌器件引入到弱电设备防雷工程中,利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只有电磁耦合,无直接电气通道的特性隔离共模过电压;利用铁芯的磁饱和、磁滞现象抑制和削减雷击感应过电压的差模分量。将隔离变压器用于氧化锌电涌保护器之后作为精保护单元,弥补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缺点,使弱电设备得到可靠保护,经实际运用验证了它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磁辐射理论分析了避雷针接闪雷电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提出对避雷针电磁辐射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93年7月27日的人工触发闪电电流、跨步电压的直接测量结果的分析发现,在正电场下触发的慢型放电过程由连续电流和双极性的电流脉冲过程组成,其放电特性与雷暴的电特性有关。闪电电流最大值为1.2kA,持续时间为25ms,中和电荷量为8.9C。跨步电压与电流的测量结果相一致,是一种间接测量电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裕文  钟秉武 《气象科技》2012,40(3):497-501
绵阳南郊机场2004年以来多普勒全向信标/测距仪(DVOR/DME)、仪表着陆系统(ILS)、无向信标机(NDB)、卫星站(TES)、航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AWOS)、甚高频对空电台(VHF)等空管系统设备先后多次发生雷电灾害事故,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设备故障和工作中断现象,对该机场的飞行保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对雷灾案例的分析,介绍多级SPD保护,逐级消除雷电残压,同一建筑内设备联合接地和等电位处理,规范综合布线及建立定期维护检测制度,及时排查防雷安全隐患等措施,总结了切实有效解决通信导航设施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在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中强电和弱电系统的防雷问题往往被忽视,接地的要求也不统一。高速公路尤其是机电系统的防雷薄弱环节相对较多,因此易遭雷击,特别是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本文分析了雷电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危害途径,阐述了高速公路雷电防御技术应包括直击雷、雷击磁脉冲(雷电感应)的立体化的综合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9.
钟万强 《气象科技》2010,38(6):758-761
鉴于雷击分类目前缺乏完整的体系,根据雷击危害方式对雷击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间接雷击分为两大类,由此提出了"雷电电位差效应"。对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等效应进行了阐述,并单独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进行分析。介绍了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对安全距离做了说明。研究了雷电电位差效应与人身伤害的关系。分析表明:雷电电位差效应主要包括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以及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躲避、等电位连接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20.
苏州紫金庵雷击原因分析及古建筑防雷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和总结了紫金庵遭雷击的3个原因:①高大古银杏树成为接闪点,②古银杏树接闪后对周围建筑造成雷电反击,③雷电电磁感应造成室内电路短路。对紫金庵内罗汉堂进行了系统的防雷设计,重点对紫金庵电源架空线直接入户部分进行了防雷整改。从古建筑物自身特点出发,对比分析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防雷。古建筑物和现代建筑物一样,也要注重雷电感应方面的防护。古建筑也有一些防雷方法,将防雷与艺术相结合值得现代建筑防雷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