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温变化对春播影响很大,作好春播期气温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气温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强冷空气入侵,因此,正确分析冷空气入侵是作好气温预报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及日本、欧洲均逐日发布850hPa温度场预告图,我们可以利用850hPa温度场数值预告图,分析冷空气的活动,并利用850hPa温度变化与地面气温变化的对应关系作出地面气温降温预报。本文旨在通过对1995年春播期二次较强冷空气影响期间  相似文献   

2.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500 hPa 高度、850 hPa 温度及地面气压场资料,从3 个不同侧面精选因子,分别建立了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PP预报方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冷空气造成的气温变化趋势预报效果较好,对预报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4-2005年新疆12个基准站逐时气温资料,统计了不同日较差等级内的逐时气温和逐时气温变量的气候平均值,并在此基础上自动地输出新疆逐站逐时气温预报值,由此得到与气温变化有关的专业气象预报产品,应用于专业气象业务。  相似文献   

4.
根据杭州探空站近34a(1979-2012年)850hPa等压面以及地面的月平气温资料,分别讨论了杭州站两个层次上各季平均气温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站各季节的地面和850hPa气温变化存在基本相同的年际变化和基本一致的线性变化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强,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差。2)近34a杭州站四季平均气温升高趋势表明,地面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大于高空850hPa。3)近34a中的各个季节气温普遍存在变暖的的趋势。地面和高空850hPa气温的突变普遍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冻雨垂直温度层结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3年江西省89个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插值处理方法,对江西106次冻雨过程垂直温度层结进行分析,并建立冻雨预报思路。结果表明:江西省冻雨发生通常伴随1000-850 hPa剧烈降温和700 hPa增温,925-700 hPa存在明显逆温。融化层是冻雨发生的必要条件,87.7 %样本融化层位于700 hPa,9.4 %样本融化层位于850 hPa;一般以1000 hPa温度<1.0 ℃、925 hPa和850 hPa温度<-2.0 ℃和700 hPa温度≥0.0 ℃作为江西冻雨预报的温度阈值标准,同时也应注意融化层位于850 hPa的情况。地面气温越低,越有利于冻雨形成,冻雨发生时最低气温为0.0 ℃以下,平均气温为1.0 ℃以下。冷暖空气持续在27°-28 °N交汇,且鄱阳湖以南至抚河流域平均气温<1.0 ℃和最低气温<0.0 ℃出现比其他地区多,造成该区域冻雨发生频次比其他地区明显偏多。另外,通过大气逆温层结、地面气温与冻雨的对应关系,建立基于模式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的自动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夏季日最高气温与08时 850hPa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克拉玛依40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克拉玛依夏季日最高气温与08时850hPa温度的关系,寻找预报夏季日最高气温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冬季降雪时段的日极端气温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绥化市2010—2013年历次降雪过程,统计降雪时段以及日极端气温出现时间,发现降雪时段的气温变化规律与非降雪时段有很大不同,所以日极端气温预报难度较大。本文从总结降雪时段的气温变化规律人手.试图根据850hPa预报场温度变化趋势推测出未来降雪时段内的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幅度和日极端气温出现的时间,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伊春单站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  刘丽敏 《黑龙江气象》2011,28(3):12+15-12,15
1引言 伊春市位于小兴安岭腹地,受地形及林区小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温度很难准确预报,尤其是最低气温。本文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Ecmwf)08:00、20:00 850hPa的温度场,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得出本地气温预报的经验公式,为今后气温预报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春季一次气温预报失误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仔细分析大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实况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检验的基础上,总结了2011年4月15日石家庄市区一次气温预报失误的经验教训:此次气温预报失败,主要是对地面高压移动位置预报出现偏差,东风影响的时间比预期偏晚,未能考虑西风造成的“焚风”效应.分析中还发现,在地面气温预报中,除注意高空系统及850 hPa变温外,对垂直运动也应着重考虑;西风分量大小的变化与气温的升降趋势一致;地面东风开始时间与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转折时间一致;T639 10 m风场数值预报产品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为今后类似情况下的气温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曹春燕  江崟 《广东气象》2007,29(1):25-26
详细分析了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在2006年深圳2次强降温过程中的应用,提出如何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深圳市降温预报的思路.结果发现,欧洲数值预报对地面冷空气的强度和西风槽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欧洲中心数值预报850 hPa温度场是进行气温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当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反映深圳850 hPa温度场有明显降温时,要考虑深圳可能出现强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商丘市8站1961-2006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商丘市年、季及月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气温上升趋势不显著,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春、夏、冬季季平均气温日较差均呈减小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的减小趋势显著,秋季呈弱的增加趋势;全年有10个月的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其中1、3、5、8月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1月减小幅度最大.城市化发展对气温日较差变化有一定影响,距城区较近的台站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而距城区较远的台站气温日较差减小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章党日最低最高气温随850hPa温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抚顺章党日最低最高气温与850hPa温度之间的差值在各种不同天气背景下所呈现出的变化规律,为日最低最高气温的预报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中国最北部漠河县隆冬季节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利用地面和高空站点观测资料以及ECMW粗网格的850 hPa气温资料(T850 hPa),利用天气学方法和双线性插值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漠河1月份日最低气温(Tmin)与T850 hPa之间温度差△t(△t=Tmin-T850 hPa)与天气形势和天气状况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漠河1月份日最低气温预报指标。△t多为负值,所以△t大小也表示Tmin与T850hPa之间的逆温程度。把逆温程度分为A、B、C、D四级。逆温较轻的A级和B级与降雪和冷空气关系密切,逆温较重的C级和D级与晴空和暖空气关系密切。A级△t为-(2-6)℃,B级△t为-(7-11)℃,C级△t为-(12-16)℃,D级△t为-(17-21)℃。已利用这些预报指标成功地预报出2018年1月23-25日漠河-45℃左右的罕见寒冷天气。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21-24日持续高温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6月21-24日山东持续高温天气过程的日本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日本传真图对于持续高温预报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是与850 hPa气温实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利用1873—2009年中国上海市11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51—2009年北极涛动指数、1873—2000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等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137 a,上海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小幅度为0.15℃/10 a。上海四季气温日较差均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其中秋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大,冬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小。近60 a来,北极涛动指数表现出从负位相向正位相转变的趋势;而近130 a来,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表现出由正距平向负距平转变的趋势,导致中国上海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进而导致气温日较差的减小。在四季及全年,上海气温日较差的减小与日照时数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的增加呈负相关。城市化对气温日较差的减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61—2011年我国东北地区72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海平面气压、500 hPa高度场及200 hPa与85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序列经去除线性趋势处理后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去除线性趋势后,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9,较原始序列更为显著;两者变化的阶段性较为同步,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于2004年已转入低温阶段,这与东亚冬季风同时转为偏强阶段关系密切;两者均存在20年左右的长周期,同样存在相近的阶段性短周期;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增温变化趋势在1986年前后的增暖性气候突变中起重要作用。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年代际信号的相关系数达-0.86,较原始序列年代际相关更为显著;两者的年代际变化存在21.5年左右的共同准周期。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序列存在4年左右的共同准周期。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存在与东亚冬季风相关联的200 hPa东亚急流、500 hPa东亚大槽、乌拉尔高压、850 hPa风场、地面西伯利亚高压等的异常背景。  相似文献   

17.
阿勒泰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点气温日较差进行趋势研究,并根据各因子趋势值,应用相关统计法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的因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四季日较差呈现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冬季最显著,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最明显,而最高气温上升趋势较弱。阿勒泰地区与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相关性最强的因子是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其次分别为总云量、降水量和水汽压,都呈负相关。年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和水汽压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和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国家采暖规范结合西安冬季采暖的实际,首先对西安1951年7月到2003年6月历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了国家采暖日期相关规范和规定中的3种不同的统计方法,确定了符合西安特点的采暖初终日。充分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2年和2003年两个冬半年的逐日850hPa和500hPa各时次各类气象要素及与之对应的西安各时次实况的气温作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提出了采暖期及其逐日气温预报。  相似文献   

19.
邢台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4—2011年邢台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邢台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8a来,邢台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9℃,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0.683℃/lOa;四季平均气温日较差中,春季最大,夏季最小,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冬季下降幅度最大,夏季最小;1—12月气温日较差中,5月最大,8月最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月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大。(2)年气温日较差在近58a存在15a的低频振荡周期和4~7a的高频振荡周期,并在1972、1981、1995年发生突变,在突变点前后,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均表现为增加珲仃减少趋势,且年气温日较差在突变年呈阶梯下降趋势。(3)最低、最高气温非对称的变化是气温日较差下降的直接原因。另外,年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总云量、水汽压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几乎不相关。邢台市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对各类作物的产量、品质有不利影响,但冬季气温日较差的下降减少了果树冻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蒙古东南部通辽、赤峰两站1992—2012年的地面和探空数据,针对两地雨、雨夹雪和雪等不同的降水相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辽站降雨或雨夹雪时850hPa气温特征较为接近,赤峰站降雨夹雪或雪时850hPa气温特征较为接近;通辽站850~700hPa两层之间的厚度降雨夹雪或雪时特征相近,赤峰站降雨或雨夹雪时特征相近,在箱线图中两层之间的厚度与850hPa温度分别对3种相态出现完全相反的叠加。在850、925hPa气温的判别指标中,赤峰较通辽站:降雨时分别高1.5℃和1.7℃、降雪时分别高2.4℃和3.8℃。气温(T)统计表明:降雨时通辽站气温在4.0℃以上、赤峰站气温在6.0℃以上,降雪时两站均T≤0.0℃,两站气温在0.0℃T≤4.0℃(通辽站,赤峰站为6.0℃)为雨、雨夹雪和雪共同出现的温度区间。虽然两站阈值大小有较大差异,但3种降水相态的出现均与中、低层厚度和低层气温密切相关,与中层的气温关系甚小,说明该地区中、低层厚度和低层气温高低决定地面降水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