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矿山土地破坏程度评价--以攀枝花市花山煤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破坏程度评价对指导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具有指导意义。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花山煤矿土地破坏程度进行评价。介绍了模糊数学评价的原理、方法和评价程序,确定了各种破坏类型土地的破坏程度评价因子、因子权重及评价等级。根据土地破坏类型,花山煤矿破坏土地可划分为两大类六单元。各单元分别建立起土地破坏程度评价的模糊评价矩阵,最终评价得出花山煤矿土地破坏程度综合评价结果为:江边排矸场为重度破坏,C区排矸场为中度破坏,地表塌陷区、水泥厂排矸场、金塘湾排矸场、沿江沟排矸场为轻度破坏。  相似文献   

2.
张进 《西部资源》2014,(5):54-54
<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中国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振琪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的现有资源开发是"先破坏、后治理",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大量耕地荒芜;忽视环境容量和环境成本的"有资源就开发"、经济可采未考虑环境因素,超越了环境容量;而单一追求产量的超强度开采,更加加大了环境的扰动。只重视矿产资源开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国土资源和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被破坏的土地复垦率仅占2%左右的国情,文章以平顶山市郊区土地复垦为例,阐明了目前土地复垦研究概况及被破坏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编制方法及分类命名法;并以《河南省待复垦土地现状调查技术要点》为指导,进行了土地复垦的调查和现状图编绘研究。最后论述了平顶山市郊区土地复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娜仁花 《西部资源》2012,(6):132-133
土地复垦是对因采掘、建材工业发展和其他工矿废弃物堆积等而被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通过整治改造使失去的生产能力得到重新再利用。是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采掘、建材等工矿企业与农、林、牧、渔业争地的矛盾,防止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为获得更多矿产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最宝贵的土地资源日益遭受严重破坏。据估计,全世界约有300万公顷土地为露天采矿所破坏或荒芜。故进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受破坏土地的复垦率势在必行,许多国家正继续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和对策。我国已明确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受采矿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对于中国这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对于内蒙古这样一个采煤大省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对于有效缓解人地矛盾,改善被破坏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博  王宝龙 《西部资源》2012,(3):141-141
本文主要论述了煤矿塌陷区几种比较成熟、能够普遍推广应用的土地复垦模式,并指出目前土地复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董学强  朱秀英  杨健 《西部资源》2012,(5):159-160,162
为了有效控制石灰岩矿开采所造成的地表破坏和水土流失,并对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尽快恢复和重建矿区生态环境,保障矿区及周边地区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本文以莱芜市高庄石灰岩矿区为研究区域,在对该矿破坏土地进行预测和土地复垦适宜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适宜的石灰岩矿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同类型石灰岩的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煤炭资源的开采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复垦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矿区土地复垦是一个边缘交叉学科,所需处理的数据涉及采矿、地质、地理、土壤、农林、生物、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具有数据信息量大、相互关系复杂等特点.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土地复垦发展的要求.主要研究了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分析了基于MapX和Oracle Spatial进行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卞正富  张燕平 《地理学报》2006,61(4):349-358
利用徐州东矿区1979年、1987年、2001年三个年份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矿区景观要素及其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从1979年到1987年,沉陷积水面积增加299.35%,农用地减少7.83%,建设用地增加48.4%。从1987年到2001年,东矿区农用地减少了13.04%,建设用地增加了37.62%,而沉陷积水区增加了137.26%;农用地的9.55%转变为建设用地,5.15%转变为沉陷积水区;建设用地的5.25%转变为农用地,主要集中于报废矿井工业广场附近,是由于部分地方小煤矿关闭后,一些废弃物堆场得到了复垦,3.21%转变为沉陷积水区,主要也是分布在各矿工业广场附近;有14.86%的沉陷积水区转变为农用地,主要位于原沉陷积水区的边缘部分,有10.88%转变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韩桥矿和权台矿的工业广场范围内。因此,应该加强对沉陷积水区的复垦和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养殖业、林业、牧业及其加工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9.
煤炭资源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损毁严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不容忽视,可为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等研究方法,以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矿区为例,针对该区域的土地质量条件,参照相关资料选定评价因子,通过适宜性评价得出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排除不适宜土地利用类型,并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综合分值,得出适宜性等级,从而确定该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向和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4,(5):31-31
<正>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成立土地矿产卫片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监督检查小组,于近日起,分两组对各旗(区)和直属分局国土资源局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小组认真听取了各旗(区)主要负责人的汇报,详细了解了各旗(区)土地矿产卫片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的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督查。会上各旗(区)通过投影仪展示了下发的土地矿产卫片图斑和实地现状图,法规科就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对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韦朝阳  赵桂久 《地理学报》1997,52(4):300-307
本文总结了国煤矿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总体状,指出了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即华北地区和华东部分地区煤矿开发高强度与煤矿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西部地区煤储量丰富区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矛盾玫我国广大南方煤矿开发分散与煤质差、污染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兖滕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地的动态演变规律与综合整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兖滕两淮地区作为全国19个近期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煤炭长期超强度开采对缓解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做出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此引起的土地塌陷衍生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及深层次经济社会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开采沉陷理论和流体力学理论,在探讨采煤塌陷地动态演变规律基础上,实施限制性煤炭开战略和多元化协调开采方式,推行政府,企业  相似文献   

13.
山新疆为例论述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水土资源开发中所面临的环境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水土综合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马关县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可能提供的土地资源情况,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优化配置方案,力求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实现全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沙地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取生  裘善文 《地理科学》1997,17(3):259-264
松嫩平原沙地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发潜力巨大。沙地合理开发的关键是采用沙地生态工程技术,沙地农业工程技术和沙地水利工程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效稳定的沙地人工生态系统对沙地进行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6.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景观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由于高寒和多风少雨,生态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景观系统抗御和修复干扰的能力微弱.因此,在该地区实施大农业开发工程不能走传统的开荒要粮的道路,而应实施农业景观调整规划,规划的重要内容有3项,即实施现代农业技术使现有的高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使现有的大量中低产田改造成有灌排条件的高产田;选择干旱坡地、不平整土地和与当地农民生活相关不密切的旱地退耕还林还草.从而解决粮食需求问题,遏止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Rapid land landscap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any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such as the vulnerable ecological area over the last decade. In this paper, we quantified land landscape change of Yulin in this area between 1985 and 2000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t was found that fallow landscape decreased by 125,148 hm2 while grassland and woodland increased by 107,975 hm2 and 17,157 hm2, respectively. The major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se changes are identified as the change in the government policy on 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 continued growth in mining, and urbanization. The efforts in restoring the deteriorated ecosystem have reaped certain benefits in reducing the spatial extent of sandy land through replacement by non-irrigated farmland, woodland and grassland. On the other hand, continued expansion of mining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has exerted adverse impacts on the land landscape. At presen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flicts directly with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uch a conflict has caused the destruction to the land resources and fragmentation of the landscape accompanied by land desertification, the case is even serious in some localities.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土地景观变化成因--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Landscape change is a result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physical, biologic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riving forces (Moody and Woodcock 1995; Apan et al., 2002). Landscape in arid and semi-arid China is extremely vulnerabl…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以济宁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申玉铭  杨彬彬  张云 《地理研究》2006,25(3):430-438
在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普遍性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济宁市的实例,对济宁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估,并采用库茨涅茨曲线拟合分析,进而对济宁市生态环境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结果认为,济宁市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体现在煤烟型空气污染突出、水污染严重、采煤塌陷地日趋扩大、整体生态环境脆弱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济宁市应以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因区进行生态保护与管制,做好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试验与示范,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使其自然生态系统更有效地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 1972 年台湾地区实施 “国家公园法”以来, 目前已建立了六大国家公园, 对保护台湾岛的特有自然风景、野生动物和历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还为发展旅游和研究生态学、地学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台湾有丰富的资源建立国家公园, 其规划除遵循国家公园的国际标准, 还针对台湾地区地景、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进行国家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台湾地区国家公园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资源调查与分析; (2) 自然保护与发展政策制订;(3) 国家公园系统规划; (4) 国家公园经营管理规划; (5) 旅游区规划与设施建设; (6)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