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于地壳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固定论者认为原始大陆和大洋在地球上的位置是永恒不变的;而活动论者除承认大陆的垂直升降运动外,还主张整个地壳(包括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都曾发生过大规模水平运动。活动论的杰出代表就是Wegener的大陆漂移理论。这个学说虽然历经盛衰起伏,但自五十年代以来它得到了地震、古地磁、地热和海洋地质学的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海底扩张”和“软流圈低速层”的确定,解决了一个重大难题——漂移机制。所以,从六十年代中期标志地球科学最新进展的板块构造理论问世后,广大地学工作者对于构成大陆漂移学说核心的冈瓦纳古陆的活动问题,再度给予极大的注意。近年在堪培拉和加尔各答等地  相似文献   

2.
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地学领域中有国际性的“上地幔计划”(UMP),进行地质(包括超深钻、地震、古地磁、古微生物、地热、地球化学、高压物理、同位素等)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海洋地质科学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六十年代末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实施,使海洋地质科技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在涉及全球构造——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而且在现代海洋沉积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海底矿产成矿  相似文献   

3.
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沿——大陆边缘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边缘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的广阔地带.从六十年代以来,它一直是海洋地质的重要研究对象.七十年代开始,由于其位置特殊,又成为大陆地质和海洋地质的重要研究课题,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被海水淹没了的这一部分地球在时间上的发生、发展,在空间上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国际上看,海洋地质学做为一门学科则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军事、航海,特别是石油等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的迫切要求才开始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海洋地质科学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上做出了贡献,而且像海底扩张和板块学说等这样一些涉及到整个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上也有了重大的突破。有人预言:在八十年代,海洋地质学将在至少是中生代以来的全球性的古地理变迁,特别是在古气候演变,也就是在古海洋学的研究方面做出新的理论突破.我国的海洋地质科学是在解放后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逐渐发展起来的,已取得了显而  相似文献   

5.
殷维翰 《地质论评》1986,32(5):518-519
《地学革命风云录》是一本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读物。许靖华著,何起祥译,全书约26万字,地质出版社出版。六十年代后期,在地学领域里出现了一场席卷整个地学界的伟大革命——板块构造理论的崛起。这场革命是从海洋勘探中发展起来的,为了保证海洋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克列普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海洋地质基础理论的研究及其成果,八十年代大型国际海洋地区及地球动力学研究调查活动及成果等两个方面阐述了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进展,指出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海上油气资源勘探活动的兴超和发展,海洋地质调查研究蓬勃发展:使板块理论、机械分异沉积理论、古海洋学、地球化学方法、地震方法由此逐步趋向于完善和成熟,在认识整个地球的演化,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及预测,减轻地质灾害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洋地球化学在六十年代就已经成熟起来。它已经从少数海洋化学家仅为解决物理的或生物学的问题而进行海水的化学分析,改变为海洋化学家参与并领导世界范围的海洋考察。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象地球化学海洋断面研究计划(GEOSECS)这样长期而大尺度的全面考察和CEPEX之类的受控试验研究,使得海洋地球化学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海洋地球化学正依如下四个发展阶段迅速向前迈进:(1)用化学术语描述海洋(包括选定化学组  相似文献   

8.
和197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24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的历次大会一样,海洋地质学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也占有显要的地位,展示了它自27届国际地质大会后四年,在世界各大海洋取得的许多重要成果.从本届大会有关海洋地质的内容与展览来看,海洋地质学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提高其资料的精度与可靠度,大量引进新技术,改善海洋调查与实验室的设备:另一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互相配合解决全球地球科学中的某些关键问题.一、技术的发展海洋地质学的最大待点是透过水层来研究海底地壳,它的发展取决于技术的进步.有关报告的中心主题是世界资源与环境,其中法国著名的全球板块构造学家勒皮勒教授的报告“海洋:新技术试验的新领域”,十分强调了“海洋地球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的发展与应  相似文献   

9.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作为海陆过渡带的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是构造活动最活跃和地貌景象最壮观的地带。在那里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都留下深刻的烙印。它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演化的纽带,也是探索大陆地壳成长和增生的关键地带。因此,八十年代开始的国际全球岩石圈计划,作为当前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1885年休斯(E.Suess)早已指出了活动的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和被动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构造的差异特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板块理论问世以来,又将太平洋(活动)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为三种亚类型:科迪勒拉型,安第斯型和岛弧型。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以来,有明显的板块碰撞和B型俯冲潜没作用,并伴随有火山作用,地  相似文献   

10.
<正>若尔盖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产区之一,该矿田的铀矿床不仅规模大、品位较富,而且分布集中,并伴有多种金属元素可供综合利用,因而倍受广大矿床地质工作者所关注(陈友良,2004)。综合前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所作的研究工作,对该区铀矿床的成因主要形成了表生氧化论、地下水淋滤论、变质分异论、构造挤压浸出论、"自生自储"累积成矿、成  相似文献   

11.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气和海洋的研究虽然也注意到它们彼此存在相互作用,可是基本上是针对各自的问题独立进行的。大多数气象学家只强调海洋对大气的热力效应,很少去注意大气的动力过程对海洋的作用。同样,海洋学家也偏重于考虑气象条件对海洋的影响,忽视了海洋对大气的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卫星等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气和海洋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人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环绕地球的大气和海洋这两种介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必须从整体的观念对它们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另外,早在50年  相似文献   

12.
当前,矿床地质学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自从“水成论”和“火成论”的剧烈论争之后,矿床的成因问题似乎获得了大体的解决,即以“火成论”的系统成矿论的建立而告终。可是,这一“定论”正受到大量新的地质事实的冲击,并在步步退却。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成矿理论则正在崛起,并得到很大的发展。1.沉积成矿作用的被重视,是当前成矿理论重新认识自己的一大进步。自6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3.
苏联新构造研究的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构造学在苏联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它已发展成具有多个分支的综合学科并在理论上趋于成熟.一些长期不统一的问题得到认识上的基本统一.与此同时,在苏联出现了活动论与固定论等学术派别.新构造研究已发展到大陆和海洋、地球浅部及深部、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形态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同时进行的阶段.苏联重视环状构造、深部新构造及新生代地球动力学研究,重视新构造学同国民经济实际的结合及先进技术在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构造相分析、地质制图方法、建立实验台站、深钻与超深钻探及深部地球物理方法在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是苏联的优势和特色.新构造学在苏联得到有计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前寒武纪变质岩构造的构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地质教研室的教师和历届同学们,从五十年代起至今二十余年间,曾在河南嵩山地区进行了大比例尺的详细地质调查填图和专门的构造研究,旨在揭示该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别是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史和重力构造.为了教学的目的,总结了变质岩构造的研究方法,即对变质地质体的各种结构要素进行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构造解析.藉此院学报复刊之际,就后一问题作一简要汇报,以表心意,不当之处请指正.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当前地球科学发展的趋向是已从海洋转向大陆.六十年代可以说是海洋的时代,在大规模海洋地球物理探测获得的新资料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展并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今天,它的发展又将注意力转向了大陆,因为大陆平均密度较低,能在地慢上漂浮,它们经历了地质历史的主要部分,含有约95%(约40亿年)的地球历史的近地  相似文献   

15.
非金属矿又称工业矿物和岩右,自六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正确与合理地开发利用这类矿产,必须掌握其特点,现将国外有关这类矿产特点的论述,概略地介绍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石油天然气的工业应用,使世界能源结构起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能源需求不断扩大,迫使石油天然气工业高速发展,一个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天然气的产量翻了几番,近年的石油年产量已达30余亿吨,天然气年产量达1万亿方,这样的发展速度,离开石油地质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的。由于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新成就,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又发现了10个新的大油气区。  相似文献   

17.
自奥地利生物学家L·冯·贝塔朗菲发表“普通系统论”以后随着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学科的建立,包括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的系统科学得到了高速发展,到本世纪中叶在各种生产——工程、科学技术、组织控制和社会问题中都得到应用。六十年代后期,该方法被引进地质研究和生产工作中。尔后在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上,亦开始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六十年代以来,矿物振动光谱研究从经验对比进到了理论分析的新阶段。其标志之一是应用群论方法对光谱进行位置群分析和因子群分析,从理论上预测正则振动的对称类型和数目以及它们的红外和拉曼活性。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分析表明,海水磷浓度控制了海洋自生磷沉积和热液磷沉积通量,并以此调节长尺度海洋磷循环的动态平衡.运用质量平衡原理,研究恢复了控制晚新生代海洋磷循环的各种通量,并据此模拟出海水磷浓度的演化.海水磷浓度演化与碳同位素分馏记录的浮游光合生物生长速度的变化一致,揭示在长时间尺度上,浮游光合生物的生长受海水磷含量控制.1500万年以来,大陆风化磷通量急剧增加,致使海洋磷浓度和磷沉积通量增加.海洋磷浓度增加促进了海洋生物生产力,导致海洋大气中生物气溶胶浓度升高,最终通过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驱动晚新生代全球变冷.  相似文献   

20.
海洋观测能力建设的现状、趋势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洋观测是海洋科学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海洋科学的创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观测能力的提升.介绍了国际海洋观测能力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目前海洋观测能力建设所面临的挑战.针对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需求和海洋观测能力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