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介绍了青岛市即墨区王家官庄旧村改造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与基坑支护实施情况,该工程地层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又靠近石鹏水库,环境条件较复杂,通过采用土钉墙与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基坑降水等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基坑支护效果良好,确保了地下车库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的安全,施工质量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亚军 《地下水》2011,33(5):14-15
以往榆林沙漠地区基坑降水采用先开挖后降水,容易出现基坑边坡塌方,降水难度大,费工费时,降水效果差,本工程基坑降水采用了多管降水法,从管井的沉设方法,PPR新材料的运用,井管的制作等方面,开发研究出小范围内基坑降水的新方法,降水效果好,可在具有相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工程降水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超轻型井点专利技术应用几年来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在北医三院基坑工程中弥补了管井降水的不足,尤其局部流砂层中,采用了小角度斜向设置并改用布袋有效地解决了流砂层降水问题,确保了基坑复合土钉墙的施工。实践证明,超轻型井点专利技术配合管井降水在深大基坑地下水控制尤其针对局部流砂层,是一项很实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李洪财 《探矿工程》2018,45(5):87-92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接收井地处江心洲上,开挖地层以粉细砂层和砾砂层为主,降水施工中成功地克服了强透水地层分布厚、受承压水影响大、基坑开挖深度深、民房离基坑边沿距离近、降水技术复杂、地表沉降控制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本文对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地表沉降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基坑降水设计和结构防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建筑基坑开挖工程降水设计,在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中,用此项技术进行基坑降水和结构防浮分析,取得良好了效果。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能适应复杂含水地层,满足不同开挖深度的基坑降水设计,具有全面模拟整个降水过程的水量和水位变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处理西气东输黄河北岸非开挖铺管工程水平定向穿越钻孔断脱事故,需在无帷幕等任何人工隔水条件下开挖一深基坑进行降水.根据场地的岩性组合、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形状、深度和开挖方案等特点,采取了三层环形管井井点降水为主和轻型井点降水为辅的降水方案,克服了工程时间紧、工程量大、提供勘察资料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完成了降水、开挖、管道连接和场地恢复工作,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苏州地铁网络的发展,地铁车站开始往26~30m以下的超深基坑进行发展。随着未来地铁6号线的开建,超深基坑将成为苏州地铁建设的主要施工方向。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承压水对基坑的安全影响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基坑安全,避免承压水常见危害流砂、管涌、突涌的发生,对于超深基坑承压水应将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在采用数值模拟进行降水设计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承压水降水对基坑安全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降水工程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地铁工程的工期及安全,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颇大。基坑开挖过程中很可能产生基坑底的突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前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防止土的渗透变形、突涌等不良作用对基坑边坡、底部造成影响,保证施工安全。管井降水是目前北京地铁工程降水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管井降水的设计、施工及监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基坑开挖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弱透水性的饱和含水层,普通管井降水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疏干,出现的残留水会对基坑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地铁暗挖施工的站体及区间隧道。真空管井复合降水技术的新思路能够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它能有效解决粘性土、饱和粉土和界面残留水的疏干难题,大大降低暗挖结构施工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长江漫滩地区第四系松散层是一个巨厚的复杂含水体,地下水丰富,对深基坑施工影响极大。详细分析了南京梅子洲过江通道及青奥轴线地下交通系统工程中B2-J1区基坑降水工程的特征,分区分段进行降水设计,并根据各区段的地层特征,选用合适的降水井结构,利用全孔填滤料的方式对开挖面以上含水层进行疏导,取得良好的降水效果;针对坑内、外水位差大的区段设置坑外备用井,防止因围护结构缺陷造成基坑管涌,为基坑安全增加保障,并有效地控制了降水对周边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11.
蒋坤  丁文其  陈宝  施笃铮 《岩土力学》2009,30(4):1078-1082
利用气相法和渗吸法,对郑州至开封下穿越工程降水施工引起的非饱和砂质粉土和粉质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砂质粉土和粉质黏土的进气值约为2 kPa和250 kPa,残余饱和度对应的吸力值约为15 MPa和28 MPa,两种非饱和土的减饱和过程都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通过该工程非饱和土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分段性研究,对于工程降水施工以及掌子面加固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来新 《探矿工程》2012,39(4):44-47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在曹妃甸岛上吹填砂造地形成的场地上新建的大型现代化精品钢铁基地。分析了该建筑场地的地质环境情况和常用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法,对该建筑场地上的建(构)筑物的基坑支护、降水设计及方案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管井降水是一种设备简单、排水效率高的降水方法,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拉萨京藏交流中心邻河基坑降水项目的施工实践,参考实际施工效果和实际施工条件,研究邻河基坑管井降水的方案优化,分析降水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降水方案的科学性,提高降水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强夯-降水联合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周健  曹宇  贾敏才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03,24(3):376-380
针对强夯法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时超静孔压消散难和易出现“橡皮土”的问题,提出将强夯和井点降水技术结合起来,利用井点降水技术来加速夯后超静孔压的消散和软土固结,并结合上海市某集装箱堆场工程中土部为吹填细砂、下部为饱和软粘土的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对加固过程以及加固后的土体变形、超静孔压变化、工艺参数、加固效果和加固后土体的时间效应以及强夯的加固机理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强夯和井点降水技术的合理结合进一步拓宽了井点降水和强夯法的应用范围,为我国沿海地区广为分布的软土地基的加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孙巧银  李成柱  方磊 《中国地质》2019,46(S1):32-38
本数据集是作者2017年在银川盆地平罗站幅施工的14个工程地质钻孔岩心中采集的234个岩土样品,经过测试分析后所得的共2 602组测试数据。这些数据主要体现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压缩模量、颗粒成分等。图幅内第四系分布广泛,厚度大,为区内主要的工程地质岩组,且成因多样,从西到东主要包括:上更新统洪积层,岩性主要为砾石、砂砾石;全新统灵武组细砂土;全新统湖沼积层,岩性主要为淤泥、砂质粘土及粉砂;全新统风积层,岩性主要为土黄色中-细砂、粉砂。其中,全新统灵武组占据了图幅大部分区域,岩性主要为细砂、粉砂、砂质粘土等。钻孔揭示,银川平原区地层纵向上以河湖相细砂、粉砂为主,夹粉质粘土,局部钻孔含卵砾石层。样品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图幅区内碎石土、冲积砂土、粘性土具较高的抗剪强度,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而图幅西北部砂岩、泥岩由于中等到强风化程度,且有软弱夹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湖沼积成因的淤泥、砂质粘土及粉砂工程地质性质亦较差。本次图幅区内的工程地质钻探工作施工规范,测试分析均由具备国家资质的实验室承担,得到的数据质量可靠,真实反映了该区域内地层信息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6.
位于上海浦东地区的越江隧道顶管工作井施工基坑距黄浦江防风墙45m,距煤气公司煤气井仪表室1.20m。基坑开挖底界(深度32.45m)为场地内第⑦土层承压含水层顶部(静止水位-6.40m)。为保证基坑施工及临近建筑物的安全,避免基坑降水造成砂土流失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在降水井的施工中,根据含水介质的颗粒级配选择相应规格的过滤砂作为过滤层填料,并保证过滤层具有一定的厚度,使降水时的含砂量控制在1/10万以下;采用非稳定流控制水位跟踪作业降水法,尽量减少基坑降水的影响范围,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内已发岩溶地面塌陷灾害严重,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底部粉质黏土层土洞发育、隐伏基岩为壶天群灰岩,溶洞及断层破碎带发育,单个溶洞、土洞规模较大,溶洞与溶洞、土洞与溶洞之间连通性能较好。岩溶地面塌陷是以覆盖层粉质黏土层或砂类土层的扰动和土洞的形成为起点的,根据勘查区上覆盖层二元结构的特征,区内地面塌陷及土洞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下黏上砂"二元结构塌陷模式和"下黏上砂、软土"多元结构塌陷模式,塌陷区的岩溶塌陷致塌机制主要为机械贯穿作用,塌陷发育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建议今后不宜在勘查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活动及抽、排岩溶地下水行为,避免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再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8.
深井降水对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英  张鸿昌  张文巾 《岩土力学》2004,25(11):1845-1848
在目前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一般要采用降水措施以保证基坑干燥,便于施工。基坑降水会引起基坑内外地下水渗流,地下水状态随之改变,同时也会引起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直接影响作用于支护结构上土压力的大小。传统的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是两种极端的处理方式,在基坑降水过程中,根据具体土层选择适当的降水模型,并考虑渗流的影响,对挡土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