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矿工程》2010,(7):11-11
新华社消息 日前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了解到,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部署在川东南地区的重点探井兴隆1井,完井常规测试获得日产量51.7万m^3高产天然气。目前该地区勘探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有待进一步勘探评估。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煤层气资源相当丰富,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25624.88亿m^3。通过对五大煤田煤储层展布、煤层气含量、煤层渗透率、煤变质特征、煤的吸附性能等条件的综合分析以及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认为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储层条件比较优越,煤层气勘探开发条件最好的地区为渭北和陕西石碳二叠纪煤田,韩城矿区可作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靶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2019,46(1):215-216
1鄂西地区页岩气调查科技攻坚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方页岩气科技攻坚战宜昌地区页岩气联合科技攻坚指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主要完成人:张君峰鄂阳页2HF井试获5.53m^3/d、无阻流量19.82m^3/d的高产页岩气流,实现了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气调查重大突破,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页岩气产层,开辟了新的页岩气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地区为煤层气资源主要富集带,其六个矿区4350km^2煤层气资源量初步评价为1870亿m^3,通过对各盆地煤层气参数和评价条件研究,共选择出八个目标区,优选其中的鹤岗南—鸟山区、鸡西区邱家—荣华区为首选勘探开发区。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地面钻井抽放、生产矿井和废弃矿井抽放相结合的开采方式,循序渐进、滚动发展,不失为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的油气勘探是整个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油气勘探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28—1931年中瑞西北考察团成员袁复礼和丁道衡,曾在该地区发现了广泛出露的海相白垩系和第三系以及莎车西南上窝铺油苗.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油气勘探,在新中国诞生后才开始.经过建国后近50年的油气勘探,对这一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逐步深化,取得了一大批勘探和研究成果,1977年5月17日,柯参1井获高产油气流,日喷原油3 700 t、天然气940×104 m3,塔里木盆地第一个高产油气田诞生;1992年和1995年又分别在麦盖提斜坡的麦3井及巴楚隆起的…  相似文献   

6.
日前,从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获悉,经过几个月的试抽采,由该公司施工完成的四川古蔺DCMT-3煤层气井日产量已经稳固在1200m^3,创造了我国西南地区煤层气单井日产的最高纪录,实现了四川地区煤层气勘探产气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震在西部戈壁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云  程建远 《中国煤田地质》1999,11(3):55-56,59
文章介绍了在新疆戈壁滩复杂地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了野外地震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的质量。矿井生产实际验证表明: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较好,资料吻合程度高。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首次在西部戈壁滩地区获得成功,为今后西部矿井的高产高效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古生界构造结构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江汉平原古生界具有北西—南东向分为三块、北东—南西向分为三带及纵向上多层楼的构造结构特征。三个区块为当阳—京山构造区、荆州—仙桃构造区及鄂城—大冶构造区,每个区块均可划分出三个次级构造带,并在全区形成三个构造变形分带。这三个分带在变形强度、构造样式等方面具有特征性差异:北东侧的构造分带受东秦岭—大别山造山运动产生的挤压应力的直接作用,显示以逆冲推覆结构为主要特征;南西侧的构造分带在三个构造区有差别,在当阳—京山构造区形成斜坡稳定带,在另两个构造区则以推覆叠瓦构造为特征;中部构造分带一般显示前缘断褶或复合叠加构造。当阳—京山构造区东部和鄂城—大冶构造区应以逆冲推覆体为勘探对象;荆州—仙桃构造区的仙桃地区应以上古生界油气藏为勘探目标;当阳—京山构造区西部宜昌稳定带和荆州—仙桃构造区的珂理—簰洲地区则应以下古生界油气藏为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古生界海相油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地区自早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以后的沉积盖层发育演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拗拉槽—克拉通边缘(Pt_2—Pt_3);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T_1);裂谷盆地(T_2—K);拉张断陷盆地(E);坳陷盆地(N—Q)。中、上元古界—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该区海相油气勘探提供了多套勘探层系和广阔空间,并以二次生烃(再生烃)为特征,构成再生烃油气系统。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一般古生界保存完好,二次生烃强度大,且为晚期成藏。划分出了13个古生界二次生烃的有利区块,它们一般位于中一新生代沉积凹陷区,海相烃源岩主要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和石炭系一二叠系煤系地层,二次生烃强度在5×10~8~70×10~8 m~3/km~2范围。作为多种沉积盆地类型并存的叠合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运动、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阶段生烃的特征,使同一区域内有多种油气系统的叠合,构成复合油气系统。区内存在古生古储再生烃油气系统、古生新储再生烃油气系统、新生古储油气系统等几种基本类型的油气系统。对华北地区海相油气的勘探应重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破坏作用及后期沉降导致的二次生烃作用,尤其是在中—古生界地腹保存较完整、且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再次埋藏发生二次生烃作用的地区应该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吉林省双阳地区寻找油气藏的有效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吸附烃(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土壤碳酸盐蚀变(ΔC)等指示的异常,地震油气检测所指示的异常,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能谱及~(218)Po异常,均可在已知油气藏上方获得特定的显示。由此可以建立起综合物化探油气异常模式,应用此异常模式予测了双阳地区的含油气远景区,并随后在此区中的刘3井中获得了高产油气流。本文还应用了模糊综合判别的方法,使多参数综台研究半定量化,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楚雄盆地油气系统分析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区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入手,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分期计算生烃强度等手段,采用油气系统“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将楚雄盆地分出了“北部凹陷T3(J2-3)—T3—J2—K(潜在的)油气系统”及“东部的东山-云龙凹陷∈1—D2(O1)—D1-2(推测破坏的)油气系统”。结合对已钻井结果的分析,认为楚雄盆地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北部凹陷白垩系-下第三系分布区,特别是下第三系膏盐岩盖层分布的地区,应该是楚雄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地区,勘探的主要风险是盖层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断裂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东坪1井天然气的发现揭开了柴达木盆地基岩天然气藏勘探的序幕。勘探和研究认为,东坪地区基岩气藏以侏罗系烃源岩为气源,纵向上通过断裂、裂缝系统迁移,横向上通过不整合面、优质砂体运移,在花岗岩和片麻岩基岩中聚集成藏。因此,侏罗系分布和基底岩性预测是该区基岩气藏勘探的关键问题。通过CEMP勘探结合重磁资料研究,明确了侏罗系的分布,预测了东坪—冷湖地区基岩分布及特征,与钻井吻合良好,对东坪—冷湖地区的基岩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方海相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南方海相中—古生界主要生油层系的分布,受两次大规模海进和频繁的海进海退所控制,两次大规模的构造事件和后期强烈的改造形成了多种圈闭条件。根据层序划分、生储盖配置、主要含油气层,南方纵向上可划分为 Z_2—∈_1、O-3—S_1、D_2—C_1、P_1和 P_2—T_1五个含油气系统;横向划分为八个含油气远景区,即“华北”、中—下扬子、湘中—浙西、黔中北—湘鄂西、川东—滇东、南盘江地区、浙闽粤东部、三江地区。共评价38个地区,其中,上古生界Ⅰ、Ⅱ类地区有19个,下古生界Ⅰ、Ⅱ类地区有8个。勘探选区应“抓两头、占两厢”,即以江南隆起为核心,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为上、下扬子北部和江南隆起北侧;上古生界勘探重点为上、下扬子及江南隆起南北两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矿井勘探程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高产高效矿井的影响,论述了提高矿井勘探程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矿井高产高效建设对勘探和蔼的需求,提出了单一的勘探方法只能有限的地质问题,而多种勘探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综合勘探,才是提高矿井勘探程度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薛爱民  李达  宋红星  张安家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47-67z1048
正常规的反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已经经过百年时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勘探技术问题难以很好地解决,造成对诸多勘探目标难以精确成像。这些技术性问题包括:浅层勘探盲区、无明显界面地质体、高角度地层以及火成岩与变质岩地区地质体成像等。最近,我们发明了一项新的地震勘探技术—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方法技术(薛爱民,2019),  相似文献   

16.
石健  郑开富 《江苏地质》2004,28(2):69-75
苏北盆地浅层 (上第三系 )油气显示极为活跃 ,近年来 ,通过油气遥感、浅层地震、化探、钻井等综合勘探、研究 ,探讨了浅层油气的成藏特征和控制因素 ,评价出苏北盆地浅层油气勘探的 6个浅层含油气区带。其中 ,许庄、江都—吴堡地区和泰兴—海安地区属于有利区带 ,也是近期浅层油气勘探的主要试验勘探区带 ,提交苏北盆地第一口以寻找浅层油气为主的探井———XQ1井。 2 0 0 3年 3月 ,该井发生了江苏油田有史以来的强烈井喷。浅层油气的成藏 ,具有多来源的油气 ,储层物性好、盖层条件理想 ,为油气的成藏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气藏类型以岩性圈闭和低幅度构造圈闭为主 ,油气层埋藏深度一般为 5 0 0m~ 1 0 0 0m ,一般为 80 0m左右。初步预测苏北盆地浅层油气资源量可达 397 4 4× 1 0 8m3 ~ 1 4 1 8 5 5× 1 0 8m3 ,其中 ,江都—吴堡区带的资源量为 1 77 5 4× 1 0 8m3 ~ 5 0 3 0 4× 1 0 8m3 ;泰兴—海安区带的资源量为 1 30 6 0× 1 0 8m3 ~ 6 0 4 6 1× 1 0 8m3 。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的油气勘探是整个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油气勘探虽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油气勘探是在新中国诞生后才开始的.经过建国后近50年的油气勘探,对这一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逐步在深化,取得了一大批勘探及研究成果.1977年5月17日,柯参1井获高压油气流,日喷原油3 700 t,天然气940×104 m3,塔里木盆地第一个高产油气田诞生;1992年和1995年又分别在麦盖提斜坡的麦3井及巴楚隆起的巴参1井石炭系试获高产油气流;2001年7月16日,位于乌恰境内喀什凹陷的阿克1井获工业气流,显示了该地区油气勘…  相似文献   

18.
地质矿产部勘查技术司于1992年5月18日—6月3日邀请了英国空气钻探技术专家R.O.MORRIS先生来华进行考察和讲学。他先后去了野外空气钻进现场、勘探技术研究所和探矿工程研究所,为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与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开拓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将成为人类第四代能源。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比常规天然气的资源量多一个量级以上。研究非常规天然气理论,开拓勘探新领域将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在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深层石油天然气和煤层等非常规天然气研究和勘探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对改变能源结构,满足未来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有重要战略意义。天然气的长距离传输要求储量在1000亿m^3以上,以确保满足生产量为300-500万m^3的输气量,维持30年以上,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典型实例说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井开采中的应用.随着数字地震仪和数字处理解释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3D、3C和全波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将拓宽在岩性参数方面的研究,可以利用纵、横波速度比、传播时间比、振幅比、泊松比等来研究岩石孔隙度的变化等,也可以利用横波分裂现象研究介质的各向异性,提高勘探精度,提供接近实际地层的岩性参数.并逐步地实现地表面以下的信息数字化,为矿井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