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宋粤华 《盐湖研究》2004,12(2):70-71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范围相当广泛,覆盖了大约10%的地球陆地表面,集中分布在温带和沙漠前缘的半干旱地带。黄土和次生黄土分布区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发展和人口集中的地区。在我国,黄土和次生黄土的分布面积超过了10000000km^2(包括华北和黄淮平原的次生黄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世界城市人口占10%略高一些,1940年占25%,1950年占29%,1980年占40%。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加5000多万,而农村人口仅增2500万。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3.
中国崛起与世界贸易网络演化:1980—2018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志高  王涛  陈伟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596-1606
随着网络分析方法的发展,利用社团检测和社交网络分析研究世界贸易网络成为当前重要的前沿问题。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短期尺度,中长期尺度研究亟需更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要素增多,“一带一路”建设正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转变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更替的长尺度变化,有利于揭示世界贸易网络的中长期演变趋势,并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启示。论文主要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贸易方向统计数据库(DOTS),首先总结了1980—2018年世界贸易发展3大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然后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贸易网络中组团及国家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①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和技术进步对世界贸易网络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新自由主义的推广、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全球贸易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崛起是全球贸易网络变化重要的力量。② 从Top1贸易网络上看,世界贸易格局呈现出“稳中有变”的演化趋势。世界贸易网络中,欧洲部分的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组团相对稳定,而英国和意大利组团地位不断下降;美国主导了亚太部分,澳大利亚组团较为稳定,日本组团地位下降。③ 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些国家近年来成为了新兴的区域性贸易中心。④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了超过美国的世界贸易组团核心。最后,简要讨论了中长期尺度贸易网络研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的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全洲60%以上的人口和主要工业都集中于水资源不足全洲5%的太平洋沿岸、巴西东北部和墨西哥高地等地区;相反,人口仅占全洲10%的亚马孙河等三大流域的径流量却占全洲70%。因此,一方面是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区供水严重短缺,特别是随着都市迅速增长,工矿企业大批兴建,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不少地方为保证城市和工业用水而压缩或停止农业供水。目前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 拉丁美洲的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全洲60%以上的人口和主要工业都集中于水资源不足全洲5%的太平洋沿岸、巴西东北部和墨西哥高地等地区;相反,人口仅占全洲10%呢的亚马孙河等三大流域的径流量却占全洲70%。因此,一方面是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区供水严重短缺,特别是随着都市迅速增长,工矿企业大批兴建,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不少地方为保证城市和工业用水而压缩或停止农业供水。目前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土地退化/荒漠化,其严重制约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 +20)"上共同提出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与消灭贫困(Eradicating Poverty)两个主要目标的实现.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被统称为干旱区(Arid land).干旱区覆盖了大约41%的地球陆地表面,养育了20亿人口.世界贫困人口中的一半以上生活在干旱区.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增长与收缩并存的现象,而城市收缩又以老工业基地最为典型。以中国老工业基地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2018年各城市人口和经济变化,分析城市收缩状况及类型,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城市收缩类型来看,总体上老工业基地城市以经济收缩型为主,人口-经济收缩型次之,而人口收缩型占比较少,在空间分布上经济收缩型、人口-经济收缩型城市多呈现连片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人口收缩型城市呈“点”状分布特征;(2)从城市收缩路径来看,经济下滑先于人口流失现象是多数老工业基地城市出现收缩的一个首要表征,较少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为早期的人口流失进一步导致后期经济下滑,符合前一个转变路径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省区和东北部分地市,遵循后一个转变路径的城市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东北老工业基地;(3)分析老工业基地城市影响因素可见,出生率水平、工业就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多个因素以不同形式和程度影响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和收缩。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文学     
目前,地球上的城市而积约100万km~2,占地球表面的1%弱。考虑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文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面积所占的比重超过10%。例如,在莫斯科地区,城区和工业区占该地区面积的15%。现在,城市人口约为1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15~20年以后,按现在的发展速度推算,地球上的人口将达60~70亿。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预测,那时将有一半的人口——约30亿人居住在城市。苏联的人口为2.7亿,60%强的人住在城市。城市面积超过10万 km~2,其中3/4在欧洲部分。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荒漠区约有二亿五千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它们主要分布在中亚和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荒漠区占80%,乌兹别克斯坦荒漠区面积占70%,哈萨克斯坦领土面积60%为荒漠区。苏联的荒漠科学—荒漠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9.
傅亚维 《地理教学》2007,(12):26-28
一、调整“人口增长”专题教学策略的由来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之强,中国人口的增长、发展和变化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口增长”专题,是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金字塔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理解两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差异。因此,“人口增长”专题是对学生进行我国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教育的好教材和好机会。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上的水     
一、水文地理1.海洋和陆地的分布面积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面积,从表中1可知。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8%,而陆地仅占29.2%。并且分布是不均匀的,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两倍多。  相似文献   

11.
世界资源贸易格局与中国利用国外资源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世界资源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发达国家以粮食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经济作物出口为主;在矿产品贸易方面,石油是最重要的贸易产品;发达国家在非矿物原料上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在减少。从中国利用国外资源的环境来看,经济环境相对较好,政治军事环境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引言从1840年到1925年世界人口从10亿增加到20亿,到1975年人口已达到40亿。预计到2000年世界总人口可能达到60-80亿。干旱区的面积占世界总面积3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但人类对沙漠区的环境压力却比湿润区大的多。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误而造成的沙漠化,已经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潜力迅速下降。1966-1973年撒哈拉大沙漠出  相似文献   

13.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17):62-64
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降至19%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11日在"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表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李斌在会上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均处于发展中国家最好水平。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从0.53上升到0.66,是  相似文献   

14.
坦桑尼亚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坦桑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辐射点,中国已成为坦桑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基于坦桑尼亚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及分地区统计数据,运用人口密度分析法、人口分布集中指数、人口重心模型和人口偏移增长模型,分析了坦桑尼亚自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变革以来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坦桑尼亚人口分布以中央铁路线为界,呈现“南疏北密”特征;②1988-2002-2012年间,人口分布不均衡发展的态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重心始终处于中部偏北地区,且有继续北移的趋势;③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是人口再分布的主要过程,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达累斯萨拉姆省始终处于正向增长的绝对优势地位,以致周边地区出现明显的人口偏移负增长;④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对人口集聚的作用明显。上述结论对中坦在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及公共服务方面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王军,王鹏(保定师专地理系)发展中国家淡水资源在分布和利用上具有下列特征:2.总量丰富,地均和人均水量较少,分布极不均衡从整体看,发展中国家的淡水资源较为丰富,河川径流年总量为27万亿m3,约占世界河川径流年总量46...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却不断减少。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而人类用水却增加了5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约50%的饮用水和60%的灌溉用水因使用不当而浪费;约90%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放到河流、湖泊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贺灿飞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447-1448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信与交通技术的发展、贸易与投资政策的自由化以及制造业的模块化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并重新塑造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国充分利用制度、资源、市场和规模优势,以投资和贸易等方式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扮演了重要角色。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发展,推动中国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经济全球化也为中国未来的区域发展带来机遇和风险。从机遇来看,经济全球化在增强全球联系的同时促进地方力量的崛  相似文献   

18.
湿地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5,1(1):F0003-F0003
世界湿地现状: 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估测,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0万km^2(也有人估计为850万k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湖泊占2%,藓类沼泽占30%,草本沼泽占26%,森林沼泽占20%,洪泛平原占15%。世界红树林的面积约24万km^2,珊瑚礁约60万km^2。  相似文献   

19.
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南亚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1996年.世界生产总值比1985年增长约0.3倍,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均达到1倍左右,泰国更高达1.8倍。在世界经济总量中,东南亚所占比重由大约1%增至将近2%,在世界商品贸易总量中的比重更由4%提高到6.5%。  相似文献   

20.
《山地学报》2001,19(1):8-8
我国山区(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5%以上,耕地占53%,县(市)占71%,人口占55%,全国约70%的人口生计依赖山区的资源。我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山区,90%以上的国境线位于山区。山区提供了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孕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低,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较平原地区和大中城市相差几倍到几十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