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世界人口与经济发展回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世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速度。2000年与1900年相比,世界人口增长2.7倍,GDP更猛增了16.5倍。但是,无论人口增长还是经济发展,在地区分布上都是很不平衡的,很多固定和地区都未能从世纪大发展中充分获益。  相似文献   

2.
澳门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面积21.45平方千米.人口43.01万(1998年).长期以来一直受葡萄牙管治。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澳门本地资源匮乏.工业发展先天条件不利.但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澳门充分发挥其历史、地缘等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尽管近年来由于受社会治安、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影响,澳门经济处于疲软状态,但其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0,(18):61-61
联合国《世界人口统计》指出,2010年到2050年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由11%上升到21.9%,中国由12.3%上升到31.1%,上海则由22%上升到40.9%,这意味着中国及上海在未来40年里的老龄化增长程度十分惊人。  相似文献   

4.
上海的GDP一般增长核算与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铮  刘扬  周清波 《地理研究》2006,25(2):185-192
本文引用Barro的增长核算模型和Asheim的绿色GDP核算模型,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开展了核算研究。研究发现:1)在改革开放之前,上海的经济增长基本上由资本投入、人力资源的有效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支持。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是税收政策干扰了这种增长。2)上海市绿色NNP值低于GDP值,GDP值是绿色NNP值的24倍,在20世纪60、70、80年代一直都维持在3倍以上。目前,上海市的GDP与绿色NNP之间的差距缩小到了2倍左右,说明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问题的关注,已体现到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3)在目前阶段,绿色GDP不适合单独作为经济发展的度量指标,但是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对资源的损耗和对GDP指标不足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步入高速增长轨道。1978年到1996年平均年增长9.8%。这一速度等于发达国家速度4倍,等于全世界平均速度3倍。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11,(9):60-60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8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访谈时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陕,但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人均财力水平在国际上仍处于偏低水平。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针对网友质疑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戴柏华指出,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化是一个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建国以来,我国干旱区城市化的进程十分迅速,不仅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大大增加,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城镇的职能和城镇的地区分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84年与1957年相比,新疆城镇人口纯增加255.17万人,增长2.71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6.9%上升到26%。1万人口以上的城镇数量,由1957年的18座增至1984年的51座,其中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货物贸易量是由海运来完成的.国际贸易的增长推动着世界港口的发展。进入80年代后,世界港口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内容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Herman Daly关于环境压力的环境宏观经济学解释,在Daly提出的减物质化概念中,引入人口因素重新定义了减物质化概念。实证研究采用物质投入总量表征环境压力,人均收入表征经济增长,利用重新界定的减物质化概念,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最后采用收入弹性分析了环境压力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中国1990-2002年呈现出持续的弱减物质化现象,仅1997-1999表现为强减物质化,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间呈一种“N”形关系;中国经济平均增长1%,经济生产物质投入增加0.26%,物质强度减少0.74%,环境压力增大1.89%。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占世界人口约四分之一的发达国家,控制了地球上将近80%的财富、80%的贸易和90%的工业。而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享有地球上20%的财富、20%的贸易和10%的工业。在80年代的10年中,尽管东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但南亚、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11.
引言近二十年来,世界糖料生产和食糖消耗量都在迅速增加。据统计,七十年代世界食糖产量将增加近3000万吨,预计到一九八○年食糖总产量可突破1亿吨。同时,食糖消耗量也不断增大,六十年代中,世界食糖消耗量每年增长4.3%,其中亚洲地区增长8.3%,一九七○年,世界平均每人消耗食糖量为20.3公斤,相当于我国每人平均消耗量的10倍。根据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三年先后在布鲁塞尔、巴黎、伦敦和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糖业会议情报资料分析,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食糖具有产量增加、供不应求、储备  相似文献   

12.
一、增长中的经济很显然,自1960年以来的所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使泰国适应了通过促进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来实现工业化。自60年代的第一阶段开始进口替代进程以后,70年代的第二阶段又成功发动了生产出口导向制造业商品运动。制造出口品收入占出口商品总收入的百分比从1982年的35%增加到1987年的55%,制造业部门产值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81年的20.7%增长到1987年的22.0%。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发展的方便,为私营企业的有效运转创造过渡性环境,国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煤炭占90%以上,70年代以来,石油、天然气、水电合占25%,煤炭比重下降到75%。2000年,煤67%、石油23.6%、天然气2.5%,水电6.9%。纵观新中国以来的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总趋势是煤炭逐渐下降,煤的单一局面被多样化的能源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人口经济增长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口、经济及能源消费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发现人口、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密切正相关,呈同向变化;人口、经济及能源消费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也密切相关,但并不存在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而是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即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环境污染水平随人口经济增长而上升,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人均GDP5500元左右时,环境污染水平达到峰值,此后即随人口经济增长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的海洋经济大国。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海洋GDP"概念。论文采用了2014年由NOEP数据库中的ENOW来源数据(2005年~20l2年),分析了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发展规模、经济贡献、海洋产业结构以及海洋三次产业构成。美国海洋经济GDP(增加值)从2005年的2356.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068.9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85%。论文应用了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定量方法,对美国海洋经济的现状特征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在美国沿海8个地区中,墨西哥湾地区、西部沿海地区、沿大西洋中部地区是最主要的海洋产业聚集区。文中把8个海洋经济地区,根据地理分区的理论划分为东部、南部、西部三大海洋经济区。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11,(9):64-64
国家统计局2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这份名为《国际地位稳步提高国际影响持续扩大》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GDP总量的国际排序实现“三连跳”:从2005年的第5位提升到2006的第4位、2007年的第3位、2010年的第2位。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7,(6):43-43
最新数据表明,随着海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已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0958亿元,同比增长13.97%,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01%。全国涉海就业人员已达2960.3万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06,(3):45-46
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章指出,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GDP以平均每年9.5%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是美国的3倍,比其他任何经济体都要快。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章预测,在经济规模上,中美之间,中国将是绝对的赢家,它的生活水平将与美国持平。《纽约时报》一篇题为(2040年的中国》的章这样写道:“到2040年,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随处可以听到中,而美国国内音乐排行榜上的中歌曲也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值理论的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分析,通过典型能值分析指标的计算对其系统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004年能值投入总量为1.47E+21 sej(solar energy joules),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和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分别占26.11%和35.78%;系统能值产出为3.23E+21 sej,其中畜牧业能值产出比重高达72.52%。2004年系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生活质量低于中国2000年农业的平均水平,但系统净能值产出率较高,在争取经济输入能值方面具有优势。系统可持续水平高于2000年全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水平,但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大量损耗给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2000—2004年期间系统能值投入中工业辅助能投入比重逐年增加,相应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增长了78%,其中畜牧业能值产出增长了104.10%。在农业经济水平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系统的环境负载率逐年上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耗竭,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大。据国际应用分析研究所(HASA)对能源的系统分析和预测,到2030年,煤炭将在世界能耗中占33.5%,居第一位。近年来,随着露采技术和设备的改进,煤炭露天开采的比重越来越大。东德的煤矿几乎全部露天开采,西德和美国占一半以上,苏联约占1/3。目前我国有五大露天煤矿,即:雁北地区的平朔煤矿由中美合资开发,采用了美国80年代最先进的开采技术。但露天开采不可避免地要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