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堪称“中华一奇、石城一绝”的南京雨花石 ,晶莹剔透的质地、如痴如迷的色彩、细腻多变的纹理 ,无不令人称奇叫绝。小小一枚雨花石 (指玛瑙砾石 ,下同 )中 ,聚天地之灵气、蕴万物之风采 ,赋自然情趣与艺术美于一体 ,给人启迪 ,引人遐思 ,精妙绝伦 ,夺人心魄。在观赏石中被列为上品是不争的事实。同时 ,也为南京市的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创下了可观的价值。早在五千多年前 ,古人就把雨花石当珍品陪葬 (北阴阳营出土文物 ) ,历代收藏、赏玩雨花石的名人名石多有记载 ,对于雨花石的来源典故也早就各有其说 ,如 :天上来的、水中来的等等 ,都停留在…  相似文献   

2.
钟华邦 《地质学刊》2008,32(3):205-205
南京雨花石千姿百态、颜色五彩缤纷、花纹浑然天成,驰名中外。美丽的玛瑙质雨花石珍品,被誉为“中华一绝”、“华夏一奇”、“天下第一美石”等。  相似文献   

3.
对南京附近主要砂砾层剖面作沉积相分析,结合已有的化石和年代资料,认为这套地层形成于晚新生代不同时期,反映了古长江及其支流的历史形成和发育过程,以及与新构造运动,尤其是与青藏高原隆起的联系。研究结果支持将砂砾层分为中新世中期洞玄观组、中新世晚期六合组与黄岗组、上新世(或部分至更新世早期)雨花台组的已有划分方案。根据岩相的纵横变化规律,论证了本区中新世时为汇水湖盆和河流相沉积并存,河流作用向上增强,至上新世主要发育河流相堆积的变化过程。通过对雨花石的成因分析和含化石雨花石的综合研究,表明砂砾层的物质来源大多为近源,是南京周边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经剥蚀后再沉积所致。  相似文献   

4.
周莉  陶奎元 《江苏地质》2006,30(1):74-76
雨花石不仅具有特殊的美学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阐述雨花石开发为旅游产品的优势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界线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白垩纪发育有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表现为三大生物群有序演化与更替。白垩纪中期是松花江生物群发育期,松花江生物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泉头组被子植物化石Trapaangulata、Platanus septentrionalis和孢粉化石Crenwellia、Xinjiangpollis、Quantonenpollenites、Lythraites和Gothanipollis显示其时代已进入晚白垩世。火山岩锆石SHRI MP法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营城组的年龄为(115.1±1.2)~(111.1±0.9)Ma,说明营城组已属晚Aptian期至早Albian期。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登娄库组-姚家组以稳定的正极性为主,仅在登娄库组上部和姚家组下部分别出现一次短暂的反极性事件。青山口阶下部具一套广泛分布富含有机碳的黑色页岩、油页岩沉积,其干酪根碳同位素表现为明显的正向偏移特征,为古湖泊缺氧事件的产物。结合生物、同位素年代、磁性地层研究的结果,认为青山口阶底部缺氧事件层对应于白垩纪古海洋Cenomanian-Turonian期界线缺氧事件,由此,给出的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划分在泉头组和登娄库组之间。  相似文献   

6.
<正> 十屋组在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十分发育,分布稳定,界线清楚,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岩性特征、沉积旋迴、厚度清楚。 建立十屋组是为了澄清松辽盆地深层“登娄库组”对比混乱局面,建立正确地层层序,以利于区域地层对比。由于登娄库构造远离松基六井,南北相差近180km,将松基六井  相似文献   

7.
扬州旅游地学资源类型丰富,特色分明,自然性保存好,旅游市场潜力大,在国内具有一定代表性。主要包括火山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与古文化遗址、观赏石、矿产、水体景观、地质工程景观和地质灾害遗迹资源8大类。其中尤以新生代地质火山石柱林、雨花石和龙虬庄古文化遗址为代表,积极地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丁今朝 《贵州地质》2005,22(2):140-143
化石修理是古生物研究中最重要的先期工作。本文介绍了脊椎动物化石修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以及标本从野外运抵实验室后的各项工作,包括暴露化石的步骤、工具、方法以及各种注意事项。以对辽西、贵州等地化石的修理为例,详细阐述了化石修理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手段以及器材、药品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场别开生面的“象形雨花石文化展”在石城南京雨花台风景区的雨花石博物馆举行,888枚“象形雨花石”让人大开眼界。吸引了一批批市民、石友前来观看,赞声不绝。  相似文献   

10.
玉髓是地球上产量最大的玉石品种之一,玛瑙又是玉髓中最色彩缤纷、特色多样、美观与奇特兼具而广受人们喜爱的品种。但近些年来,国内外各地新发现的玉髓或玛瑙品种越来越多,受到市场不同程度热捧,不同地域各自命名,名称多种多样,价格混乱,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更是让玉髓和玛瑙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概念混淆不清。玛瑙定义和分类的混乱已严重影响玛瑙市场的规范有序的良性发展,也不能满足现今玛瑙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多年来多个相关科研、标准项目研究成果和大量实物样品测试验证基础上,根据现有市场上常见的传统玛瑙品种和非传统的新品种的特点特性,尝试完善玉髓和玛瑙的宝石学定义,并以玉髓和玛瑙产品最终呈现出来的最主要特征为分类依据,将玉髓划分为单色玉髓、玛瑙、碧石、硅化玉四大类。本次研究重点阐述玛瑙的宝石学定义及分类特征和鉴定特征,将玛瑙划分为多色玛瑙、纹带玛瑙、图案玛瑙、形态玛瑙、胆玛瑙、特殊光学效应玛瑙六类十六个特色品种,给出了科学合理并具有市场可行性的宝石学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玛瑙是一种隐晶质硅质岩石,主要由玉髓以及少量蛋白石、斜硅石和微晶石英等组成.其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质地坚硬细腻、色彩鲜艳多样、纹理交错、造型千姿百态,是一种平凡而美丽的宝石.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玛瑙矿物的结构、水含量和成因机制进行了综合评述.玛瑙以纹带构造为特征,其内部纹带花纹和化学组成呈韵律性变化,并在不同观察尺度表征出来.因此,玛瑙也被定义为条带状玉髓.然而,多数玛瑙实际上是由纤维状玉髓、同心环带状玉髓、水平条带状玉髓、微晶石英和自形石英晶体等组成,它们的相对含量与玛瑙的产地和形成过程密切相关.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量数据揭示,玛瑙中的硅质矿物多发生定向生长,其中微晶石英a轴倾向于垂直韵律环带,c轴则近似平行韵律环带.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量表明,玛瑙含有少量分子水和羟基水,并且总水含量随着硅质矿物结晶度提高而降低.至今实验室仍然无法合成玛瑙,还不清楚玛瑙纹带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过程.一种代表性假设认为,玛瑙中的纹带源于硅质热液沉淀作用或者硅胶原位结晶作用.但是,最近研究发现玛瑙纹带中共生矿物的结晶度、晶体取向和含水量具有系统差异,揭示其形成过程可能与成岩序列密切相关.将实验岩石学与定量显微结构观察以及多种矿物微区分析测试手段有机结合,深入研究玛瑙环带内部微量元素、水含量和晶体取向数据,获得其系统性变化特征及其内部联系,可以为玛瑙成因机制和形成过程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关键性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2.
南京雨花石具有悠久的开发利用历史,对南京地区雨花石的来源,成因,资源和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雨花石主要来源于古秦淮河流域及古滁河流域,是新生代的沉积砾石,在市场经济中,南京雨花石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矿产资源,南京地区雨花石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美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眼睛石     
钟华邦 《地质学刊》2004,28(1):54-54
江苏省有丰富的观赏石资源,例如著名的有雨花石、太湖石、水晶石、昆山石、茅山石、溧阳石、栖霞石、筋纹石、翠竹石、眼睛石等等,笔者在此对眼睛石作一简介,以飨读者。眼睛石因其形状似眼睛而得名,是江苏地质科技人员在2 0世纪80年代发现和命名的。眼睛石产在溧阳市七里岗至平桥龙山膨润土含矿带中,已采获各种大小不同的眼睛石达百余枚。在开采膨润土矿时可以顺便收集。眼睛石通常呈椭圆形的团块状出现,切开之后就如照片中所见的眼睛石。照片外部红色部分为沸石化硅质岩,然后有一圈蓝白色的玛瑙,再向内为紫水晶。具有一定透明度的紫水晶极…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综述了19世纪以来外贝加尔区有关玛瑙-0玉髓和碧玉矿的发现,开采,利用情况,并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外贝加尔-蒙古玛瑙成矿省内的俄罗斯区域的七个玛瑙成矿带。略述了蒙古境内四个成矿带,依据成矿带特征,综合分析了具有玛瑙成矿潜在储量的火山夺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李立文 《地质学刊》2009,33(4):447-448
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附近古砾石层之一,它是本区晚新生代重要的地层。广布于沿江(长江)、沿河(秦淮河、滁河)40m~60m阶地上。雨花台砾石层内的砾石,通称雨花石(广义的),素以质地坚硬、形态圆滑、色彩斑烂,文化内涵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观赏石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吉林地质调查院在开展西藏自治区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木纠错西的申扎县多布日一带发现一套陆相-海陆交互相-滨浅海相地层,并采集到了珊瑚化石、海参化石、植物化石、介形类化石、腹足化石、藻类化石和孢粉化石等。根据这些古生物化石确定该套地层为晚三叠世沉积。从而首次证明了冈底斯-腾冲区永珠蛇绿岩带以南存在晚三叠世地层。这一发现为我国三叠系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古特提斯海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廓的确定以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会泽地区的南红玛瑙矿主要产于上三叠统飞仙关组的中上部砾岩层、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砾岩层以及晚二叠世峨眉山组杏仁状玄武岩中。玛瑙新鲜面多为红色、浅红色及灰白色;呈椭球状或扁球状分布于砾岩之中,分布不均匀,局部富集;玛瑙砾石大小不一,玛瑙粒径多集中在0.5~5 cm,偶见大于6 cm。会泽地区的南红玛瑙矿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1)晚二叠世时期,玄武质火山岩(P3e)中的含硅质热液在晚期充填于玄武岩气孔或裂隙中,经过(快速)冷却形成隐晶质石英或晶质石英集合体——玛瑙,即原生玛瑙;2)晚二叠世晚期的华力西运动和印支运动早期的地壳继续隆升,使得含玛瑙玄武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两次剥离出来的玛瑙单体经流水搬运作用及河湖相沉积作用,形成宣威组(P3x)、飞仙关组(T1f)含玛瑙砾石层——沉积砾岩型玛瑙矿产;3)近-现代地质作用,使得二叠纪玄武岩气孔中原生玛瑙和宣威组、飞仙关组沉积砾岩层中的次生玛瑙砾石,再次受到风化-剥蚀作用,玛瑙砾石经流水搬运至现代河流或湖泊中,形成次生玛瑙砂矿。  相似文献   

18.
云南保山和四川凉山是南红玛瑙的两个重要产地,采用常规拉曼光谱和原位微区等离子质谱技术,分别对两地南红玛瑙的岩石光谱学及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地南红玛瑙中除石英外,很少存在其它物相,仅存在少量赤铁矿,表明两地南红玛瑙的色彩均由赤铁矿所致;云南保山南红玛瑙的红料中富集亲石元素Na、K、Al、Ca、Sr及Fe,表明玛瑙形成于同一岩体中,玛瑙的生成顺序为红料、条带状玛瑙/冰红料、冰料;四川凉山南红玛瑙中红料和冰红料在微量元素方面没有规律,表明其形成于不同岩体,随后再在表生搬运、沉积等作用过程中富集成矿。此外,利用亲石元素与Fe含量的相关性,可以有效鉴别南红玛瑙保山料和凉山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大铜厂组和小坝组所产轮藻化石组合特征,以及它们的时代归属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作者指出:大铜厂组含Mesochara stipitata—M.parayranulifer—Actistochara mundula组合为代表,经鉴定共有15属41种,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中白垩世早期。小坝组的轮藻化石的属、种单一、结构亦较简单,而是以obtusochara huiliensis—O.huidongensis组合为特点,并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其时代应为中白垩世中—晚期产物。  相似文献   

20.
洛南生物群化石体表面大都具有一层黑色碳质薄膜,并且普遍具有次圆形或长椭圆形形态,因而与立体保存的Chuaria或Tawuia等宏观藻类易于混淆。对比研究表明,洛南生物群在化石体保存方式、主要化石形态、化石体表面构造、化石体壁结构、体壁厚度、壁厚与化石直径比以及化石化学成分等诸多方面与宏观藻类化石有着质的区别。三维立体保存的介壳状的生物体形态,较厚的体壁及三层式结构更多的显示壳状实体化石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