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近些年来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进行典型控岩控矿构造力学性质的鉴定,分析构造对斑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认为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以来主要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近EW向三期构造主压应力的转变,形成了典型的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构造控岩控矿过程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在近EW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北衙矿区控岩控矿构造格架,为斑岩侵位和成矿作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成岩成矿构造环境,并伴有石英钠长斑岩的侵位;喜马拉雅中期,主压应力方向转变为近SN向,伴随构造活动发生石英正长斑岩的超浅成侵位和成岩作用,并发生斑岩型金成矿作用,在层间断裂破碎带、断裂带及节理构造内形成带状、"似层状"和脉状金矿体,在岩体内形成斑岩型浸染状金矿体,在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金矿体;喜马拉雅晚期,本区再次经受近EW向挤压作用,主要对先期形成的斑岩和金矿体产生变形、变位,并造成风化剥蚀,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氧化淋滤富集型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地学前缘》2017,(6):208-224
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滇西北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构造发育,构成一套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控制和形成了"五位一体"矿床类型组成两大成矿系统:Ⅰ斑岩成矿系统,(1)受斑岩体内断裂、节理裂隙及爆破角砾岩筒控制的斑岩型Cu-Au-(Fe)矿床,(2)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构造控制的夕卡岩型Au-Fe-(Cu)矿床,(3)受围岩层间断裂破碎带、断裂、节理裂隙控制的热液脉型Au-Fe矿床,(4)沿北衙组灰岩与青天堡组砂泥岩界面及北衙组层间断裂破碎带产出的中低温热液型Pb多金属矿床;Ⅱ氧化淋滤成矿系统,(5)受岩溶洞穴和不整合面控制的氧化淋滤富集型Au矿床。通过构造形迹的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和力学性质鉴定,笔者认为该矿田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活动,其主压应力分别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NW向→近EW向的转变过程,依次形成了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和北东构造带,分别归属于三江—滇中经向构造体系金沙江—程海南北构造带、云南纬向构造体系汤丹—鹤庆—兰坪东西构造带和丽江北东构造带。笔者认为,早南北构造带构成矿田控岩控矿构造格架,东西构造带是控制与喜马拉雅中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晚南北构造带既对先前形成的金多金属矿体产生破坏或(和)改造富集,又是控制喜马拉雅晚期氧化淋滤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衙矿区构造地质特征和侵入体构造特征的野外详细调查,并结合前人的科研成果,系统总结了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的特征,构建了矿区成矿构造的空间格架,建立了成岩成矿构造有序、配套的矿床成矿构造系统。研究认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形成的SN向北衙向斜和断裂、EW向隐伏断裂、层间破碎带、富碱斑岩侵位形成的接触带构造是矿区主要的成矿构造。以SN向断裂构造为主体,相配套的EW、NE、NW向断裂构造,深部与马鞍山断裂带及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连接,构成了矿区构造?岩浆活动?成矿的网络构造系统,控制了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矿床成矿系统的发育和空间分布。山间盆地构造和不整合面构造是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堆积型铁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构造。山间盆地构造及其中发育的上新统三营组和成矿后的SN向逆掩?推覆构造,对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和风化?堆积型矿床的变化与保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矿区构造演化经历了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EW向主压应力作用→喜马拉雅中期主压应力从EW向转为SN向→喜马拉雅晚期主压应力方向转变为近EW向的三期构造作用过程。成矿构造研究成果对提高控岩控矿规律认识和指导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象厂金矿的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白象厂金矿产于二长斑岩与玄武岩接触带上,局部赋存于二长斑岩与大理岩、玄武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化受构造及岩浆岩联合控制.矿床为构造破碎斑岩蚀变型金矿床.根据该矿床的控矿规律,认为沿金矿化带的走向和倾向方向上可能找到厚大、品位高的金矿体或金的次生富集体.  相似文献   

5.
杨枝斌 《矿产与地质》2006,20(4):455-457
通过对白象厂金矿的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白象厂金矿产于二长斑岩与玄武岩接触带上,局部赋存于二长斑岩与大理岩、玄武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化受构造及岩浆岩联合控制。矿床为构造破碎斑岩蚀变型金矿床。根据该矿床的控矿规律,认为沿金矿化带的走向和倾向方向上可能找到厚大、品位高的金矿体或金的次生富集体。  相似文献   

6.
论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刘连登  李颖  兰翔 《矿床地质》1999,18(1):29-36
斑岩型金矿可分为伴生/共生-斑岩型、角砾/网脉型和单脉/网脉-斑岩型3类。角砾岩筒及其内部构造裂隙、角砾岩筒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与角砾岩筒有成生关系的断裂构造是斑岩金矿的重要控矿构造。其由角砾状和网脉状矿石组成,两者又难以划分开,故称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我国本亚类斑岩型金矿中,往往伴有冰长石化(团结沟、义兴寨、祁雨沟等矿床),个别矿床伴有明矾石化(紫金山矿床),国外同类斑岩型金矿中罕见报道,反  相似文献   

7.
施丽明  杨平  郑锴  杜泽鹏 《云南地质》2012,31(4):438-442
北衙富碱斑岩是"三江"区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带的一部分,金矿成矿与其同期或稍晚。同位素、包裹体、稀土研究认为:矿源来自最初地幔流体,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且受SN向及EW向构造控制,应是后生改造热液金矿。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相山矿田横涧-岗上英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横涧-岗上英铀矿床产在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的北部, 区域NE向、EW向断裂构造与火山构造复合控制次花岗斑岩体和铀矿床的定位, 矿区次花岗斑岩的产出明显受到高角度逆断层的制约, 铀矿化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 含矿裂隙带沿斑岩体内外接触带呈弧形展布。依据横涧-岗上英地区次花岗斑岩岩体及矿体空间展布及产状特征, 厘定了控岩构造系统, 通过分析构造裂隙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划分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体系, 初步认为矿区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三期6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周晓锋 《矿床地质》2010,29(Z1):79-83
宝兴厂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位于丽江-大理斑岩型矿床矿集区内,该矿集区是滇西新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上一个成矿系列较全、成矿元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的斑岩型矿床矿集区。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岩浆活动频繁,由NW向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和NNE向程海-宾川断裂带共同夹持构成的三角形构造变形区,成为贯通岩石圈底部的通道,喜马拉雅期区域性走滑造山活动导致幔-壳源浅成富碱斑岩侵入,成矿与马厂箐富碱斑岩体密切相关。金厂箐-人头箐、乱硐山-宝兴厂、双马槽等一系列背、向形构造是矿区的控岩控矿构造,马厂箐富碱斑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构造体系是铜钼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成矿构造研究并辅以多种找矿手段综合分析,以期取得危机矿山找矿的新突破。通过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构造蚀变带填图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编图,厘定了沂南金矿田区域性断裂构造(入字型构造)与岩体侵位构造(仌字型构造)复合成矿构造系统,阐述了复合成矿构造系统的基本要素、特征和控矿作用,系统地总结了矿田构造控矿规律。提出:由金场岩体、铜井岩体、银山庄岩体构成了门字形的区隔化空间,控制了金场矿区和铜井矿区富矿段的产出;中酸性岩柱、岩颈及近接触带的寒武系和新元古界多层次的层间滑动带和岩床构造,控制了多层次金铜矿体的产出,但在远离接触带的部位,高角度次级的NNE、NWW-NW向断裂,控制了构造蚀变岩型的金铜矿体;堆金山矿段不是典型的斑岩型金矿,而是产在玢岩体中受NWW-NW向断裂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土门群和泰山群不整合面亦是重要的控矿界面,值得下一步找矿的重视;矿田矿化深度东深西浅,南深北浅,与基底泰山群顶界的埋深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北衙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金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西缘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其成矿与新生代富碱斑岩密切相关。前人研究均集中在富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而对贫矿岩体研究甚少,控制北衙地区岩体含矿差异性的因素尚不明确。文章以北衙矿区外围白莲村、马头湾和南大坪贫矿石英正长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全岩主微量、锆石U-Pb定年以及角闪石矿物学分析,讨论了北衙地区富碱斑岩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岩浆含水量、氧逸度等要素,并与本区富矿岩体进行对比,由此探讨其成矿的差异性。贫矿石英正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3.96±0.43)Ma、(33.26±0.30)Ma和(32.80±0.27)Ma,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的岩浆活动时限吻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贫矿石英正长斑岩具有高钾富碱的特点,微量元素上显示富轻稀土元素和Ba、Rb、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Ta、Ti和Nb等高场强元素。富碱斑岩的Rb/Sr、Nb/Ta、La/Nb以及LREE/HREE比值较高,Eu异常不明显表明北衙富碱斑岩具有壳幔混合特征。角闪石化学成分显示,贫矿岩体中的角闪石主要是绿钙闪石。通过角闪石计算其结晶时温度、压力、氧逸度和水含量等参数并与富矿岩体中的角闪石进行对比,发现北衙地区贫矿岩体角闪石结晶环境相比于富矿岩体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且贫矿岩体相对于富矿岩体具有更低的氧逸度和更深的侵位深度。贫矿岩体更深的侵位深度意味着更大的围岩压力,难以发生对成矿有利的流体出溶;低氧逸度意味着金属元素早期就已经沉淀无法随岩浆向上运移。因此,在北衙矿区,氧逸度和侵位深度是北衙地区岩体含矿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滩间山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研究了滩间山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笔者认为含碳堇青石白云母石英糜棱片岩之中的控矿构造在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而成;华力西期,闪长玢岩和煌斑岩脉与糜棱片岩接触部位控矿构造生成,并同上述糜棱岩之中的控矿构造一起经历了韧脆性剪切作用;印支运动之后,控矿构造演化为脆性断裂。金矿的形成富集与控矿构造多期(次)活动密切相关。华力西期韧脆性剪切作用则做出了突出贡献。闪长玢岩、煌斑岩脉接触带韧脆性变形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衙金矿矿床类型与结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北衙金矿区作为藏东—川滇西—滇东南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带的一部分,发育有3期成分不同的碱性斑岩,并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北衙金矿有3种成因不同的矿床:①与碱性斑岩有关的铜金多金属矿,包括与石英钠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②与辉长-玄武岩浆有关的铁金矿床,包括熔浆型铁金矿床和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后者又有洞穴和湖相沉积环境之分;及③古砂矿,有古风化壳型砂矿、河湖相古砂矿和洞穴沉积古砂矿。北衙矿区复杂多样、多期叠加活动的岩浆与成矿作用,造就了矿区大规模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晓丹  祁进平 《地质学报》2014,88(10):1904-1916
罗卜岭铜(钼)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东北部,是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斑岩矿体产于绿泥石化-绢英岩化和(弱)钾化-绢英岩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辉钼矿;少量过渡类型矿体产于高级泥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蓝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罗卜岭矿区地表露头含矿裂隙的统计结果显示,罗卜岭成矿晚期的含矿裂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远离斑岩体的含矿裂隙与其附近的区域构造方位或侵入体走向相近,表明受到北东向区域构造活动控制;而斑岩体西侧露头附近的含矿裂隙呈放射状,主要受到斑岩体侵入作用的影响。深部隐伏矿体则受到区域断裂和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的共同控制,具体表现为:垂向上,以隐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中心,由深至浅,矿体铜钼品位比值依次变大,显示了Mo\Cu-Mo\Cu(Mo)的元素垂向分带;平面上,铜、钼元素沿着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和岩体接触带附近有明显富集;斑岩型铜钼矿体主要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斑岩中,形态和产状受到区域北东向断裂或岩体接触带构造影响;蓝辉铜矿体主要产于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岩体内,形态和产状受接触带控制。区域构造和斑岩侵入体对斑岩型铜钼矿化有不同的影响,浅部铜、钼矿化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而深部矿体主要受花岗闪长(斑)岩体和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区域上北东向背斜构造和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花岗闪长质侵入岩体的侵位,矿区尺度的断裂构造对斑岩体的就位和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接触带则直接控制了斑岩型矿体的产出,这一规律对紫金山矿田深部和外围隐伏斑岩型矿体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团结构金矿是一个产于花岗斑岩中的大型岩金矿,由于所发现的金矿体绝大部分赋存在花岗斑岩中,因此长期以来,针对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均主要围绕花岗斑岩展开。本文通过对该矿区及其外围地区的矿石和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硫同位素、包体测温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与比较,发现该金矿床虽然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但在成因上却不相关。因此,本文对该矿床的控矿构造规律重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了火山次火山机构的内环带构造是区内金矿体最主要的控矿构造的新认识,进而指出了团结沟金矿田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伟华 《江苏地质》2011,35(3):311-316
总结了部分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近两年在安徽池州马头矿区的工作成果。通过对马头矿区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主要地质特征分析,结合下冲矿段的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矿(体)带的规模、产状、形态及其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并与国内外斑岩型铜钼矿床典型特征进行对比,探讨了马头矿区的控矿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为整个矿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矿区位于藏东—滇西成矿带南部, 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带的过渡部位, 属丽江台缘褶皱带的南部。处于金沙江—哀牢山与程海两条深大断裂夹持的倒三角地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下统青山组灰岩、康廊组白云质灰岩及奥陶系下统石英砂岩; 岩浆岩有花岗斑岩、二长斑岩、煌斑岩及辉绿岩。从大地构造环境、地球物理条件、地球化学条件、遥感影像、矿区构造条件及岩浆岩条件来分析找矿前景。对比北衙及马厂箐, 在本区有找到“北衙式”及“马厂箐式”铜钼金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及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北部产有玉龙超大型铜钼矿床,中部发育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在南部的金平(铜厂)地区,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亦显现潜力,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铜金矿集区之一,已成为东特提斯成矿域内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本文在该富碱岩浆成矿带内长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概述了该带内典型富碱斑岩和矿床特征。【研究结果】富碱斑岩总体上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显示富集碱质(K2O+Na2O含量高)、铝、轻稀土元素及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特性,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源区主要为下地壳物质;同时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域走滑构造之次一级构造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本区成岩成矿的制约,并进一步总结了东特提斯成矿域内受控于金沙江—红河区域走滑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活动的“区域构造-富碱岩浆-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结论】通过上述三地(玉龙、北衙、铜厂)主要矿区内主控岩断裂构造野外特征观察研究,提出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的次一级近北西向构造控制了本区富碱岩浆活动及铜金多金属成矿的...  相似文献   

19.
河南嵩县萑香洼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段存基 《华北地质》2004,27(4):261-267
萑香洼金矿床产于华北陆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中.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根据区域和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萑香洼金矿床不同构造层次对金矿的控矿作用,总结了断裂构造的控矿特征,认为区域性深大断裂(Fm、Fs、F1)为导矿构造,控制金矿带、矿床的分布;次级的NW向(F985等)和近E-W向(F14等)断裂构造为主要容矿构造,控制矿体的产出;NNE向(F201等)断裂为成矿后构造,起破矿作用。容矿断裂在主成矿期经历了“挤压-拉张”的脉动式活动.具“韧脆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江西德兴地区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征及其因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西德兴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聚集地,主要矿床有德兴斑岩铜矿(包括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金山金矿、银山Pb-Zn-Ag多金属矿和蛤蟆金矿等.这些矿床可以划分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和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金钼铅锌银矿床(如德兴斑岩Cu-Mo-Au矿床和银山Pb-Zn-Ag-Cu-Au矿床).在控矿构造、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