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煤矿区地面瓦斯废弃井改造再利用,可进行采动区瓦斯抽采,具有保障回采工作安全生产,瓦斯资源有效利用,减少瓦斯逸散对环境压力等经济环保多重效益。针对这一目的,结合采动区地面井和废弃井的特点,提出废弃井“一井多用”瓦斯抽采技术思路。通过分析试验工作面开采工艺、覆岩结构及废弃井的基本情况等条件,研究并提出了废弃井优选及判识、地面井改造工艺、防护装置安设、抽采系统布置及抽采控制技术等,改进了废弃井改造射孔造缝段长度确定方法。研发了基于油套环空动态调节、组合套管双重防护及筛管分级优化的安全防护方法,形成了废弃井“一井多用”地面井瓦斯抽采技术。选取晋城矿区岳城煤矿作为试验对象,完成了3口废弃井(井号为YC-50、YC-52、YC-54)再利用改造试验,其地面井瓦斯抽采量累计分别为257.88万、172.50万、129.60万m3。YC-50井改造运行后,地面井抽采范围内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最大值从0.77%降至0.40%,降幅48.05%;YC-52井改造运行后,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降幅为52.38%,有效保障了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实现了废弃井“一井多用”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压裂液对西山区块煤储层的伤害,采用工作液评价实验方法,研究了压裂液基液、黏土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对煤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场所用的活性水压裂液对煤储层损害率最高为37.2%;未过滤的含杂质的河水要比过滤的河水和井水对煤层的伤害大得多;黏土稳定剂KCl的添加量应根据水敏性伤害程度确定,研究区黏土稳定剂合适的添加量应该为2%~4%;为保证压裂液尽快返排,压裂液中需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0.2%较好,实际应用时可做适度调整,但用量不要超过1.4%。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该方法对压裂液进行了优化,压裂液优化后的煤层气井的煤层气产气量要比未优化的井日产气量高300~500 m3。   相似文献   

3.
赵苏民  赵侃  朱家玲  张伟 《地下水》2014,(1):64-65,84
本文介绍了孔径、孔密、相位和穿透深度以及相互匹配对井产能的影响,探讨了废弃石油井改造为地热井的优势,提出了针对不同储层类型、不同完井工艺方式下射孔参数的组合选择。该方法应用于对废弃石油井改造为地热井和采用射孔完井的地热井施工具有重要的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培义 《地质与勘探》2017,53(4):788-793
中原油田区域内废弃井共2090口,经筛选可利用井有355口。根据这些废弃井不同的井身结构、水层位置、水泥返高等条件,确定了针对性的选井选层方法和废弃井改造工艺方案。配套研发优选了新型套管端部密封止水工具、套管鱼顶修复专用工具、套管切割方案和热储层酸洗方案,形成了废弃井改造的完井工艺系列技术和产能测试工艺技术。开展了马古6井现场改造实验,成功实施了井口恢复、储层解堵和试水测试,验证了改造方案和工艺配套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杏子川采油厂王214油区属低孔、低渗储层,该区块以注水为开发方式。针对该区块储层欠压,非均质性强,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等原因造成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对该区驱油方式进行调整,具体方法是:采用0.5%生物酶+0.5%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酶活性复合驱对王214油区储层进行了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5%生物酶+0.5%表面活性剂生物酶活性复合驱可有效改善注水井吸水能力,达到解堵、降低含水率,增加驱油效率,从而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藏具有低渗透率特点, 这使得其在直井排采前须对产层进行压裂改造,而压裂裂缝参数对井距的确定影响很大,因此研究裂缝长度、导流能力与井距的关系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比不同裂缝穿透比和导流能力下的煤层气产量与采出程度,探讨裂缝参数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规律;并以煤层气开采15a采出程度达到50%时的井距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压裂效果与井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裂缝越长,导流能力越大,井距就越大-尤其在渗透率较小时,裂缝参数对井距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在确定煤层气藏井距时,由于人工裂缝影响,裂缝方向的井距可适当放大。以我国韩城矿区煤层气区块储层参数为例,在给定优化指标下,宜选择矩形井网(350m×300m),或菱形井网(对角线长度为700m×400m)。   相似文献   

7.
顾军  陶雷  干品  庄思远 《探矿工程》2018,45(1):24-27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对固井水泥浆的特殊要求,经过大量试验,优选出一种新型低温低密度水泥浆体系:100%G级油井水泥+15%漂珠+10%~15%微硅+8%超细矿渣+1%消泡剂+0.5%降失水剂+2.5%分散剂+2%硅烷偶联剂+5.6%~6%偏硅酸钠+8%~8.5%氯化钙+0.3%三乙醇胺+1%氯化钠(水固比0.7)。该水泥浆体系在低温条件下的密度、稠化时间、抗压强度、流变性和泌水量均可满足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固井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气藏超深层、高温、异常高压、异常高地应力、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深井酸化时,井口泵压高,往往超过目前设备承压能力,很难保证安全施工。通过高密度酸加重酸化技术在CG 561井的应用证实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泵压,提高酸化工作液密度,增加井筒液柱压力,适应特殊地层,对于该井须二气藏采用高密度酸液(含15%~20%盐酸的常规酸液)加重酸化技术,可降低井口施工泵压13M Pa~17 M Pa,经过对CG 561井的酸化后压力恢复试井测试结果证实增产94%,达到安全、优质、快捷的增产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酸化压裂对煤储层增产改造的适应性,通过煤样碳酸岩含量测试和酸液浸泡前后渗透率实验,得到了酸液对煤样渗透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酸化压裂工艺选井原则并开展现场实施。结果表明,6块煤样在酸液中浸泡后渗透率增加了1.34~11.73倍,表明酸化压裂确实能够有效提高煤样渗透率,且碳酸盐矿物含量越高,渗透率增加倍数越大,酸化效果越好。酸化压裂应该选择碳酸盐含量大于1%,黏土矿物含量低于2%,含气量大于16m3/t,储层渗透率为0.1~0.2mD的井,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研究内容对煤层气井酸化压裂增产工艺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平原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且埋藏浅,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和广阔的市场。但由于钻凿地热井需要大量资金,地热开发受到限制。利用石油废弃井进行二次开发,使闲置的资源重新利用,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无疑会加快河北平原城市,尤其是资金相对匮乏的乡镇地热开发利用的步伐。本文对石油废弃井不同热储层改造及开发利用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培义 《地质与勘探》2017,53(1):171-178
地热能因其清洁、低碳、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利用逐渐被人们重视。随着油田开发进入晚期,油田含水率以及废井、弃井数量逐年增加,如果将油区内的废弃井改造成为地热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东濮凹陷马厂地区马古6井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马厂地区地热地质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测井以及试油资料分析了马古6井构造、沉积以及地热条件,结果表明马古6井具有较好的地质改造条件,但同时存在热水矿化度高的特征,在后期开发过程中需要做好防腐防垢的措施。通过对马古6井井身结构分析认为,其完钻井深、水层位置以及套管结构均有利于地热井工程改造。并对其井口、井筒、产水层以及泵室等方面工程改造条件提出了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吕士东  孙友宏  李强  郭威  周科  王思远 《世界地质》2016,35(4):1185-1194
为有效地扩大油页岩原位开采区域和节约油页岩原位开采的成本,需将废置的降水井改造成为原位生产井。根据降水井与原位生产井井身结构的相似性,对农安油页岩原位开采先导试验工程基地的降水井改造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同时研发了偏心轮式套管割管装置及三爪式套管打捞装置用于拔管施工。工程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步骤简单、合理、高效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偏心轮式套管割管装置及三爪式套管打捞装置应用在降水井改造中,均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地面开发过程中,由于排采不当,支撑剂、煤岩粉沉淀,造成井壁或压裂裂缝堵塞,直接影响煤层气的排采。对于这类煤层气井常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和疏通。通过对井筒周围裂缝的力学分析,给出了空气洗井系统参数设计的计算模型,并简要介绍了在煤层气井中的空气动力洗井的设备和工艺,以及对洗井效果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利用该技术在ZM-1井组中进行了实际应用,有效地解决了ZM-1井堵塞、产气量低等问题。这一空气动力反循环洗井技术的应用,对探索煤层气井的高产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呼伦贝尔地区的地下地质特征,在工作区内选取深度、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都适宜的废弃油井,依据《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将底部射孔层位进行封堵改造,实现了超导液闭式循环,达到了深井直接换热的目的.通过对区内ZK1油井的直接换热试验,经稳定测试取得了单井换热功率约162 kWh,每延米换热量为90 W的良好应用效果.ZK1油井直接换热改造的成功,标志着废弃油井直接换热改造是可行的,并总结了一套改造技术流程及取热利用方案,同时为类似改造工程积累了值得进一步推广的经验,为清洁能源地热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加德满都市旧供水井修复项目为例,针对因滤水管缝隙被化学物质堵塞,导致井出水量逐年减少的旧供水井。通过井下电视摄像系统检查,采用六偏磷酸钠、氨基黄酸等有机酸,结合刷洗、高压喷射等机械方法进行处理,使旧供水井出水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宁东3-侧1井套管开窗侧钻定向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广江 《探矿工程》2012,39(1):29-32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报废井、停产井越来越多,套管开窗侧钻技术是挖掘老区潜力,实现油田二、三次采油的有效方法。使用该技术对有价值的报废井、停产井进行开窗侧钻,不仅能充分利用老井简,降低钻井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有效完善歼发井网,提高增产效果。介绍了宁东油田第一口Ф139.7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的开窗、定向施工情况,为今后在宁东油田实施此类定向井、水平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渤海北部LD油田在井网加密、油田大规模综合布置新钻调整井时,存在新钻的25口井与老井井网交叉、井眼轨迹立体三维缠绕问题,其中C6H水平井是此类问题的典型,同时C6H井还需要在可钻性极差的馆陶组底砾岩地层定向造斜。针对上述问题,通过C6H井3种轨迹方案对比、分析,优选出最为有利的方案,结合螺杆马达和旋转导向工具性能分析,最后采用螺杆马达 水力震荡器 微偏心稳定器等钻具组合新方式,顺利实施了C6H井。  相似文献   

18.
四川筠连地区煤层气田开发潜力较好,但大量低产低效井的存在制约了产能提升。为查明低效井成因,针对性地提高煤层气井产能,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角度,结合地质条件并从工程因素出发,剖析高产井与地质因素的耦合关系,揭示地质、排采及工程3个方面影响下的低效井成因,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结果表明,低效井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西部,受含气性、断层分布、开采层位、排采节奏及压裂窜井的影响,而高产井主要位于研究区中、南部,其产水量多低于1 m3/d,普遍具有流压低、持续产气时间长、产煤粉量低、矿化度高的特点。综合分析低效井治理效果发现,酸洗效果较好,震荡解堵效果不明显,二次压裂应严格控制施工参数。解决煤层气井低产低效问题,应从井位部署着手,围绕地质-工程-排采一体化开展井位设计和施工,开展有效合理的增产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