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介绍蒋士生教授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经验。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湿热蕴肠为UC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活动期“标本同治”,缓解期“扶正固体”,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理气、解毒、止血之品。其拟定的芪连结肠宁攻补兼施,可益气健脾、清热祛湿,在治疗UC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总结朱明双教授运用加味四妙散治疗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的经验。朱教授认为,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总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湿热痰瘀胶结、脉络瘀阻为标。其中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贯穿此期始终的病机关键,故主张在清热利湿基础上佐以山慈菇、海藻、威灵仙、水牛角等化痰散瘀之品,以及川乌、草乌、地龙、蜈蚣等祛风通络之药,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因素多与遗传、吸烟、饮食习惯等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U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饮酒人群患UC的风险较正常人群高。笔者基于中医学理论、西医视角阐述酒与UC的关系。中医学认为,酒属辛甘湿热之物,入胃肠,损脾胃,脾胃虚损,脏腑功能损伤而发为UC。治疗UC实证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为法,重视通利药的运用;虚证以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为法。西医学认为,乙醇损伤肠道黏膜,可诱发UC,日常减少乙醇的摄入量能阻断UC发展和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4.
总结朱明芳教授运用滋阴除湿汤治疗阴伤型慢性湿疹的经验。朱教授认为,内有久病阴伤、外有湿热侵袭是慢性湿疹发病的病因,阴亏血虚生风生燥是病机关键。其以滋阴养血、除湿止痒为治疗原则,采用滋阴除湿汤治疗阴伤型慢性湿疹,临床收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溃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溃愈疡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脓血便、腹泻腹胀、食欲减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评分及总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对照组除食欲减退外其他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15.63%(5/32),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溃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UC,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熊之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熊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性多为本虚标实,病机为水湿之邪蕴藉肠道,伤及脾胃,局部肠络气血壅滞不通,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水湿之邪并走肠间。治疗上常以通立法,着重于芳香化浊、调畅气机,中医证型以大肠湿热、脾气虚弱多见,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朱莹教授治疗溃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经验。朱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如迁延不愈,进展至疾病后期,多会出现脾肾阳虚的表现,病机以虚(脾肾气阳亏虚)、瘀(痰湿、瘀血内停)为主要特点,因而提出温肾暖脾、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自拟溃结宁方治疗,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朱莹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发病根本,贯穿始终。因此治疗关键在于健运脾胃功能。朱教授临床常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随证论治,如柴芍六君子汤、逍遥散、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并巧妙运用对药治疗,如莱菔子-炒麦芽、紫苏梗-香附、郁金-佛手、枳实-厚朴、瓦楞子-海螵蛸、白扁豆-佩兰,疗效倍增。还提出运用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根据“病”“证”来进行施治。同时强调治养并用,主张配合运动、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及调畅情志等方式来调养脾胃。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但2组分别只有44、45例完成观察)。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头翁汤灌肠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疾病积重程度积分(Mayo积分)、内镜下肠黏膜病变程度评分(Baron评分)、黏膜损伤程度(Geboes指数)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ayo积分、内镜Baron评分及Geboes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多,且治疗组减少、增多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显著改善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肠黏膜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R语言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有关中药灌肠治疗UC的方药信息,建立“UC中药灌肠治疗方药信息数据库”,使用R语言软件对用药频次、用药关联及药物聚类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得到有效处方1270首,涉及中药220味,总用药频次10032次,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中以清热药最多,止血药、补虚药次之。四气以寒性药为主,五味以苦味药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提示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之间存在较强关联;聚类分析获得3类。结论:UC的灌肠治疗以清热药、止血药为主,核心药物有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治疗大法为清热化湿解毒、凉血止血,兼以收敛固涩、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1.
从络病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皮肤病变病机证治,认为肺脾气虚、络脉失荣是发病之本,病邪郁阻、毒损络脉是重要的病理机制,以表里同治、补肺健脾、通络解毒为治疗原则,并结合病机提出了相关的治络之法,以期为临床治疗UC皮肤病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朱颖教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LPD)性月经失调的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治疗应以温肾补脾、循时调经为法。在卵泡期当益肾健脾养血,排卵期宜补气养血通络,黄体期则应温肾补脾养血,月经期则养血活血、调畅气血,结合患者基础体温(BBT)以循时调经,同时辅以艾灸、食疗等,以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相似文献   

13.
介绍蒋士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湿热蕴肠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临床分活动期、缓解期论治。活动期常因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因素诱发,常见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治疗上主张“标本同治”,以健脾益气为基础,辅以理气、解毒消痈、止血之品以治标;缓解期常因久病致脾胃虚极,运化失常,治以健脾益气扶正以御邪,减少复发的次数,并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介绍吴官保教授从肾虚血瘀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验。吴教授认为LDH的病因多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瘀为标,临床常以肾虚血瘀型为主,兼见寒湿血瘀、湿热血瘀、气滞血瘀证,治疗上以补肾活血为大法,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并根据疾病发展进程分期论治。同时,吴教授在临床中注重血肉有情之品,重视肝肾两治、脾胃同调及功能锻炼之法,在LDH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附验案 1 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袁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标实为风热、风湿、水湿(湿热)、瘀血。并提出了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五脏同治和气血水同治的治则思想,在控制病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徐云霞主任医师重用清热化瘀法治疗盆腔炎后遗症(SPID)的临床经验。徐师认为SPID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湿热之邪为标,肝气郁滞,血瘀常存,阳虚寒邪夹杂,诸方因素错综复杂,导致病情缠绵难愈。其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同时注重补正气、调和肝脾,采用家传经验方二丹红藤败酱汤、墓头回方、柴芩归芍散,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介绍朱晔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临床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多责之于“风热”“热毒”,治以疏风清热、凉血解毒;缓解期以“脾气亏虚”为主,治以益气健脾、摄血养血;“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始终,全期均佐以活血化瘀药,同时注重调护,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刘建平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经验。刘教授认为,UC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虚为发病之本,随着病情的发展,湿、热、浊、毒并存,为发病之标,久之脾肾两虚。在治疗上应肝脾同调、气血共治,清温并用、内外兼顾,使阴阳平衡,气机升降有常,气血运行有序,脏腑功能协调,则病情得以控制。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朱明芳教授运用清消补三法论治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风、热、湿、瘀、虚”相关,将其分为初期、进展期及恢复期三期辨证论治,应用清消补三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清”凉血消斑,以“消”祛瘀除湿化斑,以“补”扶正止血退斑,遣方用药灵活,祛邪补虚,从源头治病、防病,并将消法贯彻本病治疗的始终。如久病耗伤气阴,兼感风热之邪,当清补并用,祛邪避免伤正,补虚切勿留邪,并配以少量行气活血化瘀之药以促进皮损消退,退后不留瘀;若因虚致痰湿、瘀血内生,则应消补并行,标本兼治。朱教授认为明确其病因病机,切中要害,灵活结合清消补三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复发,缩短病程,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黄文政教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本虚标实是下尿路感染的基本病因病机,本虚是指脾肾亏虚,标实是指湿热瘀血等邪气乘虚而入,湿热瘀毒蕴结下焦,导致肾与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水道不通,为虚实错杂之候。治疗当以谨守病机,固本培元;祛除邪实,贯穿全程;疏利少阳三焦,通调水道为主,并在固护脾肾的基础上,兼顾湿热、瘀血等邪气,调理三焦,标本同治,正邪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