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银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中发现的二十余种银矿物进行了初步的矿物学研究,探讨了银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为矿石选 冶和找矿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昆仑东段地区近年来在银矿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对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哈日扎铜银多金属矿和什多龙铅锌银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东昆仑东段地区银多金属成矿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岩浆岩,次要控矿因素为基底岩系与地层;成矿时代集中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银多金属矿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皇城山银矿床矿物找矿标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给出了包括皇城山银矿床地质概况、银矿石建造矿物找矿标型性和皇城山矿物热电动势标型特征等系统资料。银矿石建造矿物标型性的主要特点是银矿物种复杂,共生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富含银。论文提供了皇城山辉银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蓝辉铜矿、铜蓝和石英的化学成分找矿标型特征。基于皇城山黄铁矿和方铅矿热电动势资料,论文还讨论了矿体下部界线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银矿床的地质调查、找矿和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4.
试论胶东地区西北部金、银矿床的基本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东地区西北部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最近在被誉为“金城天府”的招远县探明了一个高品位的独立银矿床。银矿区内脉岩十分发育,穿切关系清楚,同时又产有多条金矿化带,为研究金矿床、银矿床的成因及其内在联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笔者依据对这两种矿床普查勘探中积累的资料,试对该区金、银矿床的基本成矿模式作一探讨,以祈对今后的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黄镜友 《湖南地质》1995,14(2):84-87
湖南新发现的10处理矿都是硫化物型矿床,可分为银多金属,银铅锌和银锑矿床。其中小七宝山,南风坳矿区已勘探,吊马垅矿区完成了详查,选矿效果都比较好,本文简要介绍了10个新银矿床特征,指出了我省银矿找矿方向,说明湖南银矿的找矿前景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6.
文言 《探矿工程》1993,(4):43-44
我队是一个以找金为主的大型综合地质队。建队30多年,一直在胶东半岛进行金、银矿的普查、勘探工作。大队下设区测、物化探、普查勘探等6个分队,  相似文献   

7.
利用相似性判别分析预测评价皇城山银矿成矿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新玲 《物探与化探》2004,28(4):287-289,293
在皇城山银矿成矿带原生晕找盲矿专题研究中,采用相似性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指数,结合元素对比值等指标对A1岩脉各段进行相似性判别分析,收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为矿区的全面评价、缩小找矿范围、加快矿区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结合原生晕找盲矿及预测评价专题研究项目的开展,在皇城山银矿做了探索性研究,并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滇黔桂三角区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兵 《矿产与地质》1991,5(3):169-172
桂西、黔西南与滇东南金三角区内,发现并勘探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及其伴生的金、银矿床30多个,金矿床受控于各地质时期的区域穿壳深断裂带上的台沟、微型裂谷中的相对深水沉积还原环境,特别是断隆区内各时期的沉积间断面上的层间断层破碎蚀变带,对微细粒金矿床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并分析了各地层金银合矿性,认为泥盆纪台沟相和台地相的碳酸盐是矿源层;石炭纪台沟相碎同岩和硅质岩层为金矿源层,而台沟相碳酸盐岩为银矿源层,下中三叠统中粘土岩层和凝灰岩层是金矿源层.为该区域内金矿普查和勘探提供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西北地区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银矿赋存层位及含矿岩系、银矿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并根据西北地区各类银矿的特点,将银矿分为7大类,11种类型和18个亚类。提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殷其雷  博坤  李忠 《探矿工程》2008,35(5):9-12
河北涿鹿锰银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干旱缺水,传统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技术钻进效率低、成本高、施工周期长;此外,设计勘探孔为斜孔,增加了施工难度.采用贯通式潜孔锤全孔反循环钻进技术进行生产性试验,实践表明,该工艺方法能够解决该矿区的钻探难题,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矿的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主要以共伴生为主,近年来独立银矿找矿也取得一些进展。本文系统搜集了国内外银矿数量与规模、储量和分布等内容,梳理了中国银矿资源分布及储量分布规律,总结了中国银矿资源特点。在对全国490处银矿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中国银矿的成矿规律,划分了海相火山沉积型、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脉型和层控型)、沉积变质型、沉积型和新生风化淋积型等7个银矿预测类型,其中前4个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32个成银带,编制了"中国成银带分布图",为中国银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查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广东省银矿床厘定为5个矿床成矿系列、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即云开地区与加里东运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华南与晚古生代沉积作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包括华南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与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粤东北中晚石炭世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南岭及周边与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东南沿海与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粤东北印支-燕山期与残余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粤东与燕山晚期侵入岩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三水-罗定盆地与燕山-喜山期岩浆-流体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粤东北印支-燕山期与残余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三水盆地与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或火山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分别论述了各成矿(亚)系列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建立了银矿区域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井矿床中银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内蒙古大井矿床中银矿物的类型,产出特征以及矿物命名的问题,详细描述了黝铜矿族,浓红银矿,脆银矿,自然银以及含银的铅-铋(锑)硫盐类矿物等主要银矿物的产出状态和化学成分特征,并讨论了相应的形成条件,同时指出本区银矿物主要形成于两个矿化阶段,即:早期黄铜矿-黄铁矿阶段,主要形成了黝铜矿族的含银矿物以及辉锑银矿,硫锑铜银矿等含铜的硫盐类矿物,晚期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形成的银矿物种类较为繁杂,除形成黝铜矿族矿物外,多数含铅,铋的硫盐矿物以及自然银、硫化物和浓红银矿、脆银矿等无铜的简单硫盐等均是在这一阶段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全省银矿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全省独立银矿及伴生银矿进行了较系统的成因分类,论述了银矿成矿地质特征,进而探讨了银矿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王静纯  陈民扬 《地质论评》1999,45(7):167-173
我国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银矿床占大、中型银矿床总数的33.5 %。燕山旋回是我国与火山岩和潜火山岩有关的银矿最重要的成矿期。这类银矿几乎都产于深大断裂边缘或次级构造交汇部位、 地槽区海相火山活动地带及地台活化区陆相火山活动地带。硅化和钠化与银矿化最为密切。矿液中的Au、Pb、Sc、Mn、Cd对银的成矿作用有积极影响。银在矿石中的分布特点显示,矿石中95%以上的银呈独立银矿物存在,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是银的最重要载体矿物,这为银的充分回收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坑矿田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华英 《地质论评》1998,44(2):194-199
长坑矿田金、银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整合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金矿体主要为浸染状,富集As、Sb、Hg;银矿体主要为脉状,富集Cu、Pb、Zn。金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及硅质岩的相同,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金矿体的不同。金、银矿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也明显不同。银矿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70.4Ma。据上述特征,笔者认为长坑金、银矿床是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金矿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银矿主要是燕山期晚期改造形成。  相似文献   

17.
坪宝矿田银矿床为伴、共生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是其成矿母岩,但银含量远离岩体有增高的趋势;银矿床与铅锌、锰矿床共生时银含量高,与铜钨钼矿床共生时银含量较低;银矿床还存在次生富集的现象。本文总结了坪宝矿田的银矿床成矿规律,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大地构造环境控制了不同类型的银矿床。火山弧和岛弧控制了浅成低温热液型和黑矿型银矿床。裂谷带的地垒之上产出有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中深中温次火山热液银矿床、斑岩型银矿床和矽卡岩型银矿床。裂谷带的地堑之中产出有五元素矿床、碱性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型银矿床、沉积岩中的块状硫化物型银矿床、砂岩型铜银矿床。  相似文献   

19.
石景冲银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硫化物成矿前的石英—碳酸盐阶段;②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③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主要以银矿物的形式产于第三阶段,与铅锌流化物密切共生,研究确定了四种银矿物:银黝铜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和自然银。据估算,银黝铜矿中的银占整个银矿床含银量的81.3%,其余以类质同像替代的形式存在于方铅矿为主的硫化物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该区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将区内银矿按成因、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等划分为三类六型。指出了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矿是本区银矿的重要类型。总结了银矿的找矿标志,提出了本区银矿的主攻类型和主攻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