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不同倾斜仪和应变仪检测地球自由振荡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方杰  张燕 《中国地震》2018,34(1):133-140
中国地震局地壳形变观测台网布设有垂直摆倾斜仪、钻孔倾斜仪、洞体应变仪、分量式钻孔应变仪与体应变仪等地形变观测仪器。这些观测仪器均记录到了2011年日本M_W9.0大地震激发的自由振荡信号。本文分别利用单台数据和多台数据叠积,检测到_0S_3~_0S_(30)全部的球型自由振荡基频振型和_0T_3~_0T_(20)全部的环型自由振荡基频振型及部分谐频振型。此外,通过对这些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了它们对不同自由振荡类型、不同频段的振型检测能力。分析发现垂直摆倾斜仪对球型自由振荡的检测结果最佳,且由于在低频段有较高的噪声干扰,钻孔倾斜仪无法检测到低阶的球型自由振荡。对于环型自由振荡的检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检测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武汉及周边地区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武汉及周边地区2007—2016年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进行长期背景跟踪分析,认为形变观测资料的日均变化幅度、M_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长周期拟合相对噪声水平等指标变化稳定,资料可信度高,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精度与资料稳定性均优于SS-Y型铟瓦棒洞体应变仪。对武汉狮子山及黄石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典型变化进行系统总结与跟踪分析,发现主要受到人为干扰(调零、标定)、自然环境(降雨、气压)和观测系统故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乌什台数字化前兆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乌什MS 4.5级地震前乌什台水管倾斜仪、洞体应变仪数据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地震前,洞体应变仪北南分量数据曲线正常,东西分量数据曲线加速拉张,05:14—20:32拉张幅度达到7.40×10~(-7),7月19日5时至20日16时乌什洞体应变仪东西分量快速拉张了9.20×10~(-7);7月19日5—19时,水管倾斜仪北南分量数据曲线正常,东西分量数据曲线反向西倾7.13ms,且05:59—06:06、07:36—07:46、18:42—18:56数据掉格,水管倾斜仪异常结束后1小时,在洞体应变仪异常过程中发生了乌什MS 4.5级地震。水管仪东西分量震前反向西倾,洞体应变仪东西分量震前拉张加速,短临异常明显,且2套形变观测震前异常时间同步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岫岩5.4级地震前地形变观测异常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岫岩5.4级地震前锦州市地震台TJ—1A型体积式应变仪和CZB—1型竖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的异常变化情况,认为中等强度地震前短期或短临前兆信息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地壳形变测量用于地震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给出一个用形变资料预报大陆地震的基本模式;①用大面积形变资料进行地震背景的,确定地震危险区,并综合各种手段对危险区震情的发展进行监测;②在重点监视区内布设形变监测台网,寻找形变敏感点,利用形变测量手段(如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手段等)捕捉中短期地震前兆信息,进行中短期震情预测,为短临形变监测手段提供依据。③建立固定形变监测台站进行连续形变的观测(如连通管、倾斜仪、伸缩仪、应变仪等),捕捉临震  相似文献   

6.
利用乌什台数字化前兆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乌什MS 4.5级地震前乌什台水管倾斜仪、洞体应变仪数据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地震前,洞体应变仪北南分量数据曲线正常,东西分量数据曲线加速拉张,05:14-20:32拉张幅度达到7.40×10-7,7月19日5时至20日16时乌什洞体应变仪东西分量快速拉张了9.20×10-7;7月19日5-19时,水管倾斜仪北南分量数据曲线正常,东西分量数据曲线反向西倾7.13ms,且05:59-06:06、07:36-07:46、18:42-18:56数据掉格,水管倾斜仪异常结束后1小时,在洞体应变仪异常过程中发生了乌什MS 4.5级地震。水管仪东西分量震前反向西倾,洞体应变仪东西分量震前拉张加速,短临异常明显,且2套形变观测震前异常时间同步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同相位叠加方法,对常熟地震台洞体应变仪、水管倾斜仪、垂直摆倾斜仪观测数据中的转折图像及其对应时段的降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形变观测降雨影响变化模式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垂直摆在降雨时段出现的几次异常转折数据同相叠加,识别发现异常与降雨影响无关,应为地壳构造活动的应力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制的数字倾斜仪、断层形变仪、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和地热仪在5.12汶川大地震前观测到的异常资料.这些仪器出现异常的时间和幅度不同.其中,位于震中区什邡的数字倾斜仪在震前15天出现突变异常,异常幅度达到2007年年变化幅度的3.7倍.位于南北带南段彝良的倾斜仪的观测数据在震前18~22天发...  相似文献   

9.
由泰安地震台形变资料看固体潮数字化观测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梅  宋治平  李峰  刘静 《地震研究》2004,27(1):49-56
泰安地震台为全国形变一类观测台。现有除重力仪、井下竖直摆外的几乎所有形变固体潮数字化观测仪器。通过对山东泰安台固体潮形变观测的数字化与模拟资料的一致性、精度和格值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数字化资料连续性、稳定性的综合统计分析,对各套仪器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和论证。认为数字化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固体潮形态、观测精度、方差及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在数字化倾斜仪中,水管倾斜仪的稳定性及精度较高,石英摆存在一定程度的漂移,垂直摆倾斜仪的漂移较大、资料内精度较低。伸缩仪资料也存在精度较低的情况;压容及体应变仪资料内精度较高,但压容仪漂移较大,仪器稳定性不及体应变仪。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发生在东北地区的部分地震和全球远震,提取铁岭地震台数字DSQ水管倾斜仪、SS-Y洞体应变仪、VS型垂直摆倾斜仪相对应地震的数字形变观测记录,采用直观日变曲线形态的方法、预报软件数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前兆观测是地震预报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通过对银川基准台滚钟口观测站近三年来(2016—2018)的山洪统计分析,总结出山洪对台站形变观测仪器(DSQ水管倾斜仪和SS-Y洞体应变仪)在一定程度上的干扰特点,并通过一阶差分、斜率分析和潮汐因子的分析手段,找出数据曲线受山洪影响的变化特征,分析产生影响的机制,以便更好的排除干扰,捕捉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钻孔体应变仪同震变化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震形变反映了来自震源区的变化,它是建立地形变与地震之间关系的最直接桥梁,因而对地震预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钻孔体应变仪属于高精度地形变观测仪器,最适合揭示短期形变变化.我国使用的体应变仪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引进的sacks型体应变仪(6套),另一类是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制的TJ型体应变仪(约80套).  相似文献   

13.
在同一观测点,对于观测同一形变物理量的不同类型仪器而言,由于频率响应不同,对同一应变源的输出响应将不同,但各仪器的谱比应与其频率响应比相一致,本文称之为同源形变关系。因此,两套倾斜仪(或应变仪)在正常情况下其观测量的谱比应满足同源形变关系;也就是说,孕震的异常信息观测同正常的固体潮观测其谱比应一致。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区别形变异常、仪器及其小环境引起的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14.
收集并整理2018—2020年乌加河中心地震台VP型垂直摆、体应变仪、伸缩仪和水管倾斜仪等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归纳地球物理异常与各类干扰特征,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和地球物理事件在观测曲线上主要表现为噪声大、阶跃、台阶、突跳、高频干扰和趋势性变化、同震响应等特征。不同观测仪器对各类干扰的响应不同,甄别并分析干扰特征及原因,可为准确识别各类形变干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0月20日甘肃景泰Ms=6.2级地震前,兰州形变台水管倾斜仪(FSQ)、水平摆倾斜仪(SQ70B)、石英伸缩仪(SSY-Ⅱ)、和重力仪(GS11-150)的观测结果均有异常显示,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这些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地壳形变包括大面积的形变(由大面积水准和测距等测得的地形变)和定点形变(例如倾斜仪等仪器所显示的地形变)两大类。多年来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两类形变信息特征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监测系统的精度和观测周期不同有关,也可能与它们受到不同的场地因素影响有关。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短水准、短基  相似文献   

17.
运用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2010年2月TJ-型体应变仪、SSQ-2I石英摆、VS垂直摆倾斜仪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2月27日琉球7.2级、智利8.8级地震的形变异常。为今后的分析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白银形变观测站2008年以来观测资料的运行、变化和噪声水平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DSQ 型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连续、稳定、可靠具有明确的正常背景---夏高冬低,为今后地震前兆异常的判断打下基础;水管倾斜仪 EW 分量在2013年7月22日 MS 6.6地震前出现破年变变化,说明白银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具有一定的地震前兆异常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菏泽5.9级地震前徐州台观测到的应变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市距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震中约200公里。地震前后徐州市周围四个山洞中有多套仪器投入观测,即测震仪,地磁仪以及八套倾斜仪、一套线应变仪、一台体应变仪。部分应变仪和倾斜仪记录到5.9级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降雨对定点形变观测的影响,在了解呼和浩特地震台形变观测环境后,分析了伸缩仪、水管倾斜仪和垂直摆倾斜仪的观测数据质量,统计了降雨量和各仪器分量的变化,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不同形变仪器测项数据变化幅度对降雨量的响应函数,结果显示两者间呈较好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