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SCS2D程序中反演参数应用不当将使反演的地电模型与实际的地电模型产生较大的差别。通过对该软件反演参数圆滑系数、模型顶层厚度、初始背景模型的应用效果分析,为正确选择应用各参数、提高资料的反演精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正交设计的复杂坝基弹塑性力学参数反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益峰  周创兵 《岩土力学》2002,23(4):450-454
复杂坝基弹塑性力学参数反演的计算工作量直接取决于采用何种优化方法。根据大坝在运行期的实测资料,运用有限元正交数值试验、回归分析和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反演了坝基岩体的弹塑性力学参数。实例研究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钻进参数仪实时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从而指导调整钻压、转速、泵量、使钻进速度达到最优值。推导出以关联分析的算法,及程序编写流程,并通过某孔的实际应用,介绍了用钻进参参数仪实时优化钻进参数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参数精细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胜索油田为例,详尽论述了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参数精细评价的思路和方向,包括测井资料预处理与标准化、不同开发时期储层四性参数变化分析、测井解释模型建立及参数求取、储层参数模糊评价。开发阶段应通过储层四性分析,利用生产测试资料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及处理,能有效提高解释度。精细处理结果及模糊数学方法的应用,准确地定量表征了储层的优劣,在油田剩余油挖潜中产生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文模型参数自动优选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谭炳卿 《水文》1996,(5):8-14
模型参数的识别是模糊研制与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介绍了三个自动优选模型参数的方法,以新安江模型为例,应用14个流域的资料,对罗森布郎克法、改进的单纯形法和基因算法优算法优选模型参数的效果,优化方法和收敛速度及参数初值对优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模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模糊分析原理与水文现象相结合,推导出了水文统计参数的模糊计算公式,给出了水文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模糊分析方法及系统水文模型的模糊识别方法,通过实测资料验证,本文方法的分析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华东地区特小流域洪水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特小流域雨洪特性及参数变化规律,与一般中小流域不同,本文根据特小流域雨洪特性,应用推理公式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华东地区95个测站845场次洪水,并参考应用了其它省的43个测站200余场次洪水分析资料,着重研究和总结特小流域资料处理的原则、方法;探讨特小流域的雨洪特性;洪水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华东地区流域下垫面类型,采用了按下垫面分类的办法,将各流域的洪水参数分成五类。在第二类中又分成三个型,分别建立了各种类型洪水参数m的计算公式,可供华东地区流域面积F<30km~2(特别是F<10km~2)的工程推求设计洪水使用。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22个流域进行了实地查勘、对比分析,对流域下垫面的分类作了充分的有效的论证,并提供可供野外查勘对照确定流域下垫面类型的影集。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采用实际流域、工程设计的资料对参数综合成果进行了检验和工程经济效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媛  刘杰 《岩土力学》2009,30(2):311-317
基于求解稳定渗流场与弹性位移场耦合问题的全耦合分析方法,应用提出的混合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算法,同时利用水头、位移等多类型量测资料,提出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静态全耦合的参数反演方法。在目标函数建立中考虑了实测水头对渗流参数的敏感性,在待反演力学未知参数的选取中,依据提出的相对灵敏度概念,考虑了实测位移对力学参数的敏感性。针对某裂隙岸坡算例,研究了水库蓄水过程中位移场对力学参数敏感性,据此实现位移测点的优化布置,并以渗流场与位移场全耦合正分析计算结果作为假想实测值,进行该岩坡的全耦合参数反演分析,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理论与研制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张世富 《探矿工程》2001,(3):42-43,45
介绍了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的概念、原理、常规设备、程序、试井参数和资料分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参数区域化方法是解决资料缺乏地区水文模拟和预报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回归法、空间邻近法和属性相似法三类方法,可将有资料流域的水文模型参数移用到资料缺乏流域。首先回顾了区域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分析了三类主要区域化方法的适用性。从流域特征因子、水文模型及参数、不确定性探讨三个方面综述了区域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发现,当前区域化方法缺乏完善的理论基础,流域特征因子选择存在主观性,水文模型及参数的适用性方面研究不足。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1)多维度适用性比较;(2)水文过程和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3)参数的尺度问题;(4)参数区域化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岗山水电站坝区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国  张强勇  杨文东  张欣 《岩土力学》2009,30(10):3071-3078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V型河谷地形地貌特征,根据地应力实测资料及地质构造条件,考虑边坡浅表全风化、强风化地层以及断层破碎带对坝区初始地应力场的影响,建立了坝区初始地应力场三维回归计算分析模型。通过多元回归三维数值计算,求得地应力最优回归系数,较为准确地反演了大岗山坝区的初始地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大岗山坝区初始地应力场是一个在浅部以构造应力为主、在深部以自重应力为主、由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联合组成的中等偏高的地应力场,研究结果为坝区边坡开挖及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宁 《中国煤炭地质》2010,(12):58-61,65
以悠远矿区ZK303孔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分析法对该孔的钻探进尺和井身质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孔的极限完孔日期应在59d内,全井段的最大弯曲出现在780m;1 200m以上拟采用孕镶金刚石梯齿性钻头,以下采用PDC锯齿型钻头。依据扩散双电层理论,采用提高泥浆中Na+浓度来抑制水敏地层的水化分散,并结合适当次数的冲孔再钻进,这样既保证了井壁的稳定,又可大大提高钻速,从而获得良好的钻探效果和经济效益。此结果可为矿区其它钻孔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煤灰熔点是评价煤工业用途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矿区煤质灰熔点建立适宜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利用在汝箕沟煤矿收集的43组灰分产率、灰成分与灰熔点数据,建立了该矿煤的灰熔点与显著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和相关系数检验,表明回归方程有一定的置信度,误差分析显示回归分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Excel回归分析及其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分析方法是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有利工具,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学原理,以及用MicrosoftExcel工作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多种方法。在应用实例中用常村矿井的钻孔实测数据,演示了Excel多元线性回归各种方法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鹏翔  江远安  刘精 《冰川冻土》2014,36(5):1237-1244
以新疆区域的墨玉站、牧气站和阿克达拉站为例, 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3站月平均气温缺测资料进行插补, 通过基于MAE与RMISE的交叉验证及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 分析3站实测月平均气温距平资料与模拟月平均气温距平资料间的误差, 验证回归方法的精度. 同时, 使用该方法插补和重建新疆1961-2010年105个站月平均气温数据, 并对插补前90个站和插补后105个站的序列进行了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空间特征向量相似度高. 结果表明: 多元回归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回归方法重建新疆区域逐月气温资料能较好地反映当地月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及特征, 重建逐月气温资料与实测逐月气温误差在信度范围内, 重建后的完整序列可作为气候变化业务及科学研究基础数据集.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the arable as well as the inhabitant lands have actually reached a full balance, the slopes are becoming th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ptions for variou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Because of the geological complexity of the slope, the design and the decision-making of a slope-based engineering is still not practical to rely solely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but mainly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experts. Therefore,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urn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to mathematic equations. Based upon the abundant typical slo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ases in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 3 methods for analyzing the slope stability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the corresponded analogous mathematic equation for analyzing slope stability has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case studies. The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have also been set up when 7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dopted.  相似文献   

17.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ay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 of one geologic variable to a number of other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also may be used to fit a trend surface to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variables. The leastsquares estimates of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differ unpredictably from the true coefficients i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correlated. The estimates can be too large in absolute value, and may have the wrong sign. Also, the least-squares solution may be unstable in that replicate samples can give widely differing values of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Ridgeregression analysis is a technique for removing the effect of correlations from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procedure involves addition of a small constant K to the diagonal elements of the standardized covariance matrix. The estimates obtained are biased but have smaller sums of squared deviations between the coefficients and their estimates. The ridge trace, a plot of the coefficients versus K, helps determine the value of K that stabilizes the estimates. Correlations between geologic variables are common, an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based on these data may be suspect. In trendsurface analysis,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geographic coordinates may differ widely, and extreme correlations may be introduced if higher order terms are used in the trend. Ridgeregression analysis serves to guide the geologist to a more relia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i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correlated.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扁铲侧胀试验与其他原位试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世栋  林华国 《岩土力学》2005,26(3):392-396
由于扁铲侧胀试验(DMT)在国内应用时间不长,如何合理地解释和应用DMT试验成果尚待进一步探讨。与其他原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是研究方法之一。介绍了多元回归在岩土工程相关分析中的应用。根据上海地区多个工程的扁铲侧胀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标贯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的数据,通过选元分析和多元回归,得出扁铲侧胀试验与其它原位试验的相关关系,可供勘察设计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汪振伟  付钢 《岩土力学》2009,30(Z2):418-421
地表沉降的研究工作大都集中在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情况,而对于矿山法城市双连拱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以重庆彭家花园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就矿山法双连拱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研究。在不同施工方法条件下,针对不同埋深、断面大小进行回归分析,从理论上弄清地表沉降的规律,根据实测资料,提出矿山法施工条件下地表沉降的预测公式。并结合三维数值模拟验证了回归效果  相似文献   

20.
梯度法解释复杂二维断裂重力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伟  刘天佑 《物探与化探》2005,29(4):347-350
对以往的二维断裂重力异常的梯度解释方法作了几点改进:①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取台阶倾角α;②直接利用台阶倾角与台阶的水平边界位置来计算台阶的埋深;③将重力二维梯度解释方法推广到复杂断裂模型的解释。文中详细论述了这种方法的原理, 给出了其具体实现步骤。该方法比起以往重力梯度解释方法, 应用更加简便而且解释结果更加稳定。用该法成功地解释了某油气盆地的实测重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