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秦岭李坝金矿床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中的礼-岷矿集区内,赋矿围岩为泥盆系浅变质细碎屑岩,矿床产于中川岩体的外侧热接触变质带内,矿体主要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本文在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赋矿围岩、花岗斑岩岩脉、矿石硫化物进行了LA-MC-ICPMS原位微区硫同位素测试及化学溶样法分析,对不同地质体的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与示踪,测定了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并对与矿体相伴产出花岗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李坝金矿床花岗斑岩脉中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8.19‰~10.06‰,赋矿围岩中金属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4.94‰~9.81‰,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范围为4.94‰~10.82‰,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矿区花岗斑岩及赋矿围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相似,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硫源主要来自受改造或变质的地层岩石与岩浆热液硫的混合。不同地质体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在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解中,样品投影点均落于造山带与上地壳演化线附近,矿石铅投影点与赋矿围岩及矿区岩脉的投影点重合,表明矿石中的铅可能来源于赋矿围岩和岩浆作用的混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为变质流体、岩浆流体及地层建造水的混合热流体。矿区花岗斑岩脉与矿体相伴产出,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3 Ma,与金矿化时间一致,暗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同时发生。李坝金矿床与矿区岩浆岩同为造山作用的产物,并且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床相似,为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由碰撞向伸展转变环境下成矿物质来源复杂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西藏那曲县尤卡朗铅银矿床位于狮泉河-纳木错-嘉黎结合带北侧,矿体赋存于中侏罗统马里组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围岩蚀变以及硫同位素、矿石均一温度特征分析,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岩体和地层,认为该铅银矿床是与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的中高温热液脉型铅银矿。  相似文献   

3.
兰坪金满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峰  周宗孟 《矿产与地质》1993,7(3):176-182
金满铜矿床受含矿层(J_2h)和构造控制,热液成矿标志明显.依据围岩及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氧、氢、碳、硫、铅同位素组成及矿物流体包裹体等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流体具热卤水性质;矿床在成因上属改造型.  相似文献   

4.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锡、钨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围绕成矿区中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测试工作,并针对分析结果结合矿区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译。研究区硫同位素δ34S分布范围为-1.50‰~8.61‰,均值为2.06‰,属壳幔混合来源硫;矿物生成顺序较早的单矿物硫同位素组成为幔源,晚期偏壳源;层状矽卡岩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偏幔源,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壳源,穿层石英脉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可分为幔源和壳源两类。铅同位素分析结果属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铅为主,铅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有多期地质作用对成矿有所影响。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结合老君山成矿区地质、同位素组成及测年结果分析,老君山成矿区众多矿床的形成应为早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印支期区域变质和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等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西石门金矿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力 《地质与勘探》2011,47(6):1026-1034
西石门金矿位于阜平幔枝构造轴部,燕山期麻棚岩体的东南侧。本文对矿区及区域上部分金属矿床的硫、铅、氢、氧、碳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介于-0.3‰~+1.4‰,平均0.63‰,与区域上硫同位素组成相一致,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深源;铅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与区域上的铅组成相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底苏和大梁子铅锌矿床硫铅及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石硫来源于赋矿围岩或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层.矿石铅主要来源于矿区地层.改造热液中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含矿热液.  相似文献   

7.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地层含矿性,同岩浆活动的关系及同位素组成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阐明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形成的区域性深部上升流体,虽然赋矿层位相对集中,但不存在明显的锑矿源层,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铅来源于深部均化条件下的铅同位素演化系统,与围岩地层铅同位素明显不同,硫同位素显示矿石硫为均一化程度较高的混合深源硫,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介于大气降水与初生水之间,为混合水类型。  相似文献   

8.
河南桐柏围山城金银成矿带成矿物质来源: 铅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地质与勘探》2009,45(4):374-384
围山城金银成矿带出露有破山银矿床、银洞坡金矿床和银洞岭银矿床等三个大型金银矿床,均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赋矿地层为新元古界歪头山岩组,河前庄背斜是成矿带的主要控矿构造.围岩地层歪头山岩组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整体富Th亏U、低μ高ω的特征,与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的矿石铅整体富Th亏U、低μ高ω的特征一致.经过年龄校正后,把成矿带内的围岩地层和岩体的全岩铅同位素样品与矿石铅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围岩歪头山岩组与矿石关系最为接近,其次为燕山期梁湾花岗岩体.成矿带的矿石铅具有混源特征.可以认为围岩歪头山岩组和梁湾花岗岩体共同为成矿带提供了铅源及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
在论述秦岭泥盆系层控铅锌矿床的黄铁矿微量元素,硫、铅、氢、氧同位素,矿物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成分.区域地层元素丰度等方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类型属海底含矿热泉溢出沉积和隐伏含矿热泉贯入沉淀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沙坪矿床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发育的花岗岩出露面积最大仅为0.6 km2,却导致铅、锌等金属巨量堆积,因此明确其成矿物质来源是理解矿床成因的关键.为探究矿床内硫的来源,本次研究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黄沙坪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硫同位素分析,并与已有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的δ34 S范围分别为+4.1‰~+7.5‰和+4.9‰~+11.4‰,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而明显低于区内矿石δ34S值(+2.3‰~+17.5‰).综合上述,我们认为矿区岩浆硫的同位素组成应接近或略低于花岗质岩石全岩硫同位素组成,成矿物质硫除部分来自岩浆外,很大程度上有地层或膏盐层硫的加入,这可能是黄沙坪成为区域上最大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矿体主要沿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产出。为了查明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中的硫化物和矿区内及外围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铅同位素示踪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N(206Pb)/N(204Pb)为18.266~18.372,平均值18.296,N(207Pb)/N(204Pb)为15.501~15.579,平均值15.536,N(208Pb)/N(204Pb)为38.016~38.339,平均值38.138。铅同位素年龄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与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非常相似,表明矿石中的铅主要来自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说明成矿物质也主要来自这两类岩石,进一步证明了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的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与喷流沉积型和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有明显的差别。与区域上其他银多金属矿床对比发现,本区银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其组成范围多有重叠,暗示这些矿床的矿石铅来源也非常相似,可能表明有一个共同的富银的基底或地层为这些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那更康切尔银矿是东昆仑造山带的大型热液脉型独立银矿床,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以矿区地质特征为研究基础,开展硫化物硫-铅同位素、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铅同位素研究,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及两类岩体与成矿的关系。矿区硫化物样品(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的δ34S值介于-6.1‰~3.9‰之间,主体δ34 S值介于-4‰~2.1‰之间,数值集中,指示成矿物质硫源具有深源岩浆硫的特征。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中206 Pb/204 Pb、207 Pb/204 Pb、208 Pb/204 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28~18.62、15.6~15.73、38.38~39.1,矿石铅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矿区内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9±1 Ma,(206Pb/204Pb)i、(207Pb/204Pb)i、(208Pb/204Pb)i值分别为18.389~18.585、15.638~15.648、38.288~38.558;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2±1 Ma,(206Pb/204Pb)i、(207Pb/204Pb)i、(208Pb/204Pb)i值分别为18.348~18.447、15.625~15.629、38.394~38.412,铅同位素组成投图显示成矿与2类岩浆岩关系较弱,与区域上鄂拉山组火山岩呈较明显的线性相关。那更康切尔银矿与邻区哈日扎铅锌银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物质来源,硫源具有同一性,且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很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2个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相近或相似的源区或演化过程。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特征均表明两者属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综合本文及前人对那更康切尔银矿床的研究,构建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为区域内同类型银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金船塘锡铋矿床中的辉铋矿_黄铁矿矿石及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 ,并对其中两个放射成因铅含量较高的黄铁矿进行了单矿物分步酸淋滤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床的Pb_Pb等时线成矿年龄为(16 4± 12 )Ma,该年龄与千里山岩体燕山早期第一期的岩浆侵入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同 ,说明矿化的发生与该期花岗岩的侵入关系非常密切。金船塘矿床铅同位素的构造演化模式研究表明铅来源于上地壳 ,说明千里山花岗岩体是由于上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阿尔泰诺尔特盆地发现的首例斑岩铜矿床,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受花岗闪长斑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地层中。文章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对矿区岩体进行了成岩年代学研究。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01.0±2.9)Ma、(398.1±2.2)Ma和(400.5±2.0)Ma,为早泥盆世同一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不同侵入岩。侵入岩年龄结合凝灰岩年龄,将矿区地层划归早泥盆世诺尔特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限定小土尔根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略晚于401 Ma,即矿床形成于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15.
山门银矿床位于大黑山断隆南部,为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石类型、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定该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北北东向张性断裂,硅化,Ag、Au、Pb、Zn为主的土壤化学异常,低电阻率异常.成矿温度为低温,低盐度,成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为主.该标志对于在大黑山条垒一带寻找同类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以上标志,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10号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前人根据岩体侵位地层的时代,间接推断出该岩体形成年龄为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文章对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的10号岩体辉长岩和浸染状矿石分别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Re-Os定年和Sr-Nd同位素示踪研究,获得岩体的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信息比较分散,其表面年龄信息从古生代-新元古代-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均有显示,揭示了新疆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所获得的主体锆石的年龄为(289±13)Ma(95%可信度),与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的地质事实相吻合,可能代表了岩体形成的时间,而年龄信息(2 559~2 589 Ma)暗示了北山地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一新太古代的结晶基底.获得浸染状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413±20)Ma(95%可信度),该年龄不仅大于含矿超基性岩体(289 Ma)的形成时代,而且也老于岩体所侵入的下石炭统红柳园组的地层时代,显然与宏观的地质证据相悖.Sr-Nd和Os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坡北岩带在约280 Ma前成岩成矿时,岩浆在从地幔源区侵入到地壳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混染,致使浸染状矿石的Re-Os同位素体系呈二元混合体系,因此浸染状矿石Re-Os同位素体系确定的等时线疑为假等时线,其年龄不能代表矿床形成时代或不具有确切的地质意义.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又为岩浆熔离型矿床,表明坡北10号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岩成矿时间应发生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期间,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上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中营铅矿床赋存于马超营断裂带的东段,为一新发现的品位较低大型铅矿床,矿体呈多层分枝复合产出,有用元素主要为铅,伴生金、银和钼;经矿床成因分析,区内安山岩为成矿有利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为必要条件;从矿石矿物组成及矿物间穿插关系,可大致分为四个成矿阶段;从稀土元素分析,富铅矿石重稀土富集,且随铅品位的增高,富集明显,铅矿石中稀土元素与下伏花岗岩具有相似特征,矿床的形成与下伏花岗岩体关系较大;矿床赋存于隐伏岩体的低凹处。  相似文献   

18.
Pb isotope ratios and their variation have been measured and explained on ores of massive S-Fe-Au depos-its hosted in the Middle-Upper Carboniferous, on feldspars from diorite bodies closely related tomineralization and on whole rocks from ore-hosting strata (carbonate rocks) in the Tongling area, Anhui Prov-ince.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Pb isotope features of these geological bodie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oresubstances of the deposits were derived from ore-hosting strata. In the meanwhile, the measurement of ore Pbisotopes of different mineralization types of the same deposit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mineralization types havedistinct Pb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showing the potentiality of the Pb isotopic method used in mineral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9.
青海同仁双朋西金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翔实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青海省同仁县双朋西金铜矿床矿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和花岗闪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具负铕异常,基本上无铈异常,暗示它们之间存在成因联系;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中等密度、中等压力流体,且以含碳质为特征;铅、硫同位素结果均反映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源。据此认为区内矿化是与中高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金铜矿化,属于印支-燕山期同一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铜山岭“层间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臻 《矿床地质》1986,5(2):36-43,13
铜山岭多金属矿床是一富银的铜铅锌矿床,过去一直将其归为接触交代型(即矽卡岩型)矿床,并按矿体产出形式划分为接触带矽卡岩型、外接触带层间矽卡岩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其中以层间矽卡岩型最为重要。本文讨论对象为外接触带层问矽卡岩型(及伴随的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笔者认为它们不同于接触带矽卡岩型矿体,应属层控-热液再造成因型矿床。为方便起见,本文在叙述中仍沿用层间矽卡岩型之名称,并辅之以引号相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