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门-巩义地区是河南省铝土矿成矿带之一.通过对巩义铝土矿主要成分化学测试,研究分析铝土矿床化学元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铝土矿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一水硬铝石(含量45%~95%),其次为高岭石、伊利石等(含量4%~25%),含少量菱铁矿、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等,微量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等.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S,共占总成分的83.42%.其中,Al2O3含量40.46%~77.59%,平均60.68%;SiO21.00%~29.54%,平均14.07%;铝硅比值(A/S)1.8~65.1,平均4.3.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相对深度越大,Al2O3的含量值及A/S值相对越大.该区域的化学风化指数(CIA)值可达到91.16,指示本区含铝岩系遭受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俊杰  蒲万峰  刘斌  袁臻  杨壮 《地质通报》2023,(6):1001-1012
甘肃合作那扎岩体岩性为花岗斑岩。对岩体地质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岩体的成因机制及构造意义,为该地区印支期的构造演化提供新证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SiO2含量为69.50%~73.48%,TiO2含量为0.008%~0.084%,CaO含量为0.22%~2.07%,Na2O含量为2.96%~3.40%,K2O含量为4.38%~4.84%,Al2O3含量为14.74%~16.19%,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1.49~1.91,>1.1,里特曼指数σ为1.88~2.27,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42.82×10-6~62.85×10-6,LREE/HREE值为16.55~24.19,轻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富集,δEu值为0.79~1.41;高场强元素P、Ti相对亏损,Nb、Ta略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Th、Rb、K相对富集。岩石地球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少对SSZ型蛇绿岩和洋内弧火成岩的系统研究,制约了古亚洲洋东段古生代洋内俯冲过程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报道了内蒙古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北部新发现的巴嘎哈尔早石炭世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巴嘎哈尔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324.2±1.8 Ma,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末期。巴嘎哈尔闪长岩SiO2含量为57.71%~61.24%;高铝(Al2O3含量为15.58%~16.68%);具有相对富钠(Na2O含量为3.29%~4.15%)、低钾(K2O含量为1.05%~1.69%)的特征,Na2O/K2O比值为2.18~3.95;MgO含量较高(3.30%~4.23%),Mg#为47.20~51.82;贫TiO2(0.65%~0.76%)和P2O5(0.14%~0.15%);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5.19×10-6  相似文献   

4.
桂西地区铝土矿为典型喀斯特型,包括二叠系沉积型和第四系堆积型两亚类。堆积型铝土矿是沉积型铝土矿经抬升、破碎、风化,最后堆积于喀斯特洼地中形成。以平果教美铝土矿为研究对象,探索堆积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矿物的变化与元素迁移。沉积型矿石的矿物组成包括硬水铝石、鲕绿泥石、锐钛矿及少量针铁矿、金红石和高岭石;堆积型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硬水铝石、锐钛矿、高岭石及少量三水铝石和鲕绿泥石。转化过程中堆积型矿石中的硬水铝石含量明显增加,鲕绿泥石含量明显减少。沉积型铝土矿的主要化学组成为Al2O3、SiO2、FeO和TiO2;堆积型为Al2O3、SiO2、TiO2和Fe2O3。两类矿石中元素Zr 、Ba、Nb、V含量均较高,稀土总量变化大,富集轻稀土。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堆积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Al、Ba、Sr、Y等元素增加,而Si、Fe、Ti、Nb、V、Ce等元素减少,其余元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地苏嘎印支期斑岩体位于中甸岛弧东斑岩带的北端,岩性为石英闪长玢岩,与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岩体同属于甘孜—理塘洋壳俯冲作用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中等的SiO2含量,较高的Al2O3及全碱(K2O+Na2O)含量。全岩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典型的右倾状,显示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点。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矿指示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朗38个与成矿有关的石英闪长玢岩的全岩数据相比,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和Y含量、较高的∑REE和(La/Yb)N比值,但二者的Al2O3/(CaO+Na2O+K2O)比值及MnO含量差别不大。在成矿与非成矿斑岩的SiO2- Al2O3/(CaO+Na2O+K2O)和Y-MnO图解中,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与普朗石英闪长玢岩数据投图结果类似。此外,地苏嘎斑岩体在物探异常、化探异常及遥感影像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矿化标志,同时岩体的剥蚀深度小于侵位深度,有利于矿床的保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地苏嘎斑岩体具有成为斑岩型铜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一直以来都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在该缝合带南部的冈底斯北部地区发育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及相关岩浆岩,其岩石成因与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沙木罗组新发现的火山岩夹层为研究对象,对沙木罗组的形成时代、火山岩的成因、构造环境以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沙木罗组火山岩由下部扎果安山岩和中部昂母过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下部扎果安山岩锆石结晶年龄为141.3±1.7 Ma,中部昂母过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134.0±0.4 Ma,与区域上沙木罗组产出的化石及碎屑锆石约束时代较为一致.研究区沙木罗组下部安山岩以低硅(SiO2=52.58%~55.35%)、低铝(Al2O3=14.43%~15.44%,A/CNK=0.58~0.75)、富镁(MgO=6.12%~8.51%)、富钠(Na2O=1.55%~5.03%,Na2O/K2O=1.81~3.61)为特征,属于高镁安山岩范畴;中部安山质晶屑凝灰岩以相对高硅(SiO2=55.83%~61.88%)、低镁(MgO=2.73%~4.51%)、高铝(Al2O3=17.75%~19.62%,A/CNK=0.90~1.08)、富钠(Na2O=1.55%~5.03%,Na2O/K2O=1.81~3.61)为特征,由下往上沙木罗组火山岩的SiO2、Al2O3、Na2O含量逐渐升高,MgO、K2O、Fe2O3含量逐渐降低,属于钠质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二者均明显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特征.下部扎果安山岩的锆石εHf(t)为+15.5~+18.7,中部昂母过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锆石εHf(t)为+13.8~+16.2,指示安山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形成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扎果高镁安山岩具有低的Y(11.9×10-6~13.5×10-6)、Yb(1.32×10-6~1.43×10-6)含量和较高的Sr(481×10-6~794×10-6)含量,以及较高的Sr/Y(35.6~65.6)和LaN/YbN(8.2~10.4),其形成可能与俯冲板片熔体交代地幔橄榄岩有关.综上所述,研究区沙木罗组火山岩形成于俯冲岛弧环境下,为早白垩世早期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消减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7.
湖南常宁县康家湾铅锌金矿硅化角砾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德如  刘静  陈广浩 《地质科学》2002,37(3):356-364
湖南常宁县康家湾铅锌金矿床硅化角砾岩带由未硅化角砾岩—极弱硅化角砾岩—硅化角砾岩—强硅化角砾岩(似硅质岩)组成,产于侏罗系与下伏二叠系间的不整合面附近,角砾成份复杂,充填物和胶结物类型多样。随着硅化程度的加强,硅化角砾岩带SiO2含量变化大,最高可达95.34%,而Al2O3、MgO、FeO、K2O、Na2O、CaO、CO2和P2O5含量特别是MgO、CaO、CO2和P2O5含量明显降低,且K2O>Na2O,TiO2的含量显著偏低。硅化角砾岩带LREE/HREE比值为1.95~4.93,Ce(δCe=0.44~0.81)和Eu(δEu=0.58~0.89)均为弱负异常,属轻稀土富集型,但随硅化程度增高稀土元素含量显著减少:未硅化和弱硅化角砾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为(176.82~318.93)×10-10,与当冲组泥质岩配分曲线相似;硅化强烈的角砾岩稀土元素总量低,为(7.71~65.95)×10-10,与下伏栖霞组灰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极为相似。结合微量元素F、Ba、Cl、Cr、Ni、Sr、V研究结果及硅化角砾岩带自底部至顶部特有的下粗上细的韵律性层理构造,认为康家湾铅锌金矿床硅化角砾岩带是在地台体制向地洼体制转变期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于地壳快速隆升,二叠纪灰岩、泥质岩、石英砂岩等岩石剥蚀,在古河流环境下搬运、沉积形成的。此  相似文献   

8.
笔者等以出露于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英云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构造环境及红石山洋俯冲消亡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红石山南英云闪长岩体富硅(SiO2=63.95%~66.22%)、高铝(Al2O3=15.31%~16.61%)、富钠(Na2O=3.73%~4.33%)、低钾(K2O=1.00%~1.85%),相对高锶(Sr=246.0×10-6~417.0×10-6)、低钇(Y=8.83×10-6~11.80×10-6),富集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REE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俯冲洋壳脱水熔融的产物。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红石山南英云闪长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06.9~309.9 Ma,...  相似文献   

9.
镜铁山铁(铜)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发现和勘探最早的大型铁(铜)矿床。对于铁矿床的成因,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等对镜铁山铁铜矿床赋矿地层开展了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变质石英砂岩的SiO2平均含量为96.95%、Al2O3平均为1.36%、Fe2O3平均为0.31%,SiO2/Al2O3平均值为73.26,K2O/Na2O平均值为12.54;除Sn以外,其他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后太古宙澳大利亚页岩(PAAS)值,稀土元素总量显著低于PAAS值,具有弱的Eu正异常,Ce异常不明显;铁碧玉岩SiO2平均含量为85.67%、Fe2O3平均含量为10.19%、SiO2/Al2O3平均为430.47、K2O/Na<...  相似文献   

10.
滇东南地区晚二叠世铝土矿属典型的喀斯特型铝土矿,矿体赋存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龙潭组),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其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全岩分析显示铝土矿石成分以Al2O3、Fe2O3、SiO2和TiO2为主,其中Al2O3与Fe2O3 、SiO2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Cr、Zr、 Hf、Ta、Th、U和稀土元素在铝土矿矿化过程中不断富集,元素Zr-Hf、Nb-Ta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lgCr-lgNi图解、稳定元素比值(Zr/Hf)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峨眉山玄武岩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同时下伏碳酸盐岩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1.
鄂西南利川二叠纪吴家坪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西南利川吴家坪组硅质岩与海相石煤及多层火山粘土岩共生,产海绵骨针及放射虫化石,放射虫组合以泡沫虫类为主,内射球虫类次之,隐管虫类很少,代表外陆棚沉积环境。硅质岩的陆源元素Al、Ti含量较高,热水来源元素Fe、Mn含量较低,Al/(Al+Fe+Mn)值在0.64~0.83之间,平均值0.73。在Al-Fe-Mn三角图中,样品位于或紧邻非热水沉积区,在 SiO2- (K2O+Na2O)、SiO2-Al2O3, (K2O+Na2O)-Al2O3 图解中大多数样品落在火山成因区,少数位于火山成因与生物成因区之间。相对于沉积岩的微量元素丰度,生命元素Mo、V富集,指示热水沉积的特征元素Ba、As、Sc亏损。∑REE较低,∑LREE/∑HREE平均值为3.02,Ce、Eu均轻度负异常(δCe:0.75~0.83,平均值0.79;δEu:0.61~0.95, 平均值0.84),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近水平。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硅质岩属火山成因,并伴有生物作用。氧化还原判别指标U/Th、V/(V+Ni)及Ceanom,沉积环境判别指标MnO/TiO2,LaN/YbN 与判别图解100×TFe2O3/SiO2-100 Al2O3/SiO2、TFe2O3/(100-SiO2)-Al2O3/(100-SiO2)、TFe2O3/TiO2-Al2O3/(Al2O3+TFe2O3)、LaN/CeN-Al2O3/(Al2O3+TFe2O3)与∑LREE/∑HREE-100×Eu/∑REE一致表明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2.
苟树林  于津海  蔡元峰  蒋威  毛志奇 《地质学报》2023,97(11):3696-3714
内容提要:江南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已发现多处与锂相关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锂等稀有金属元素在源区基底岩石中的富集是花岗伟晶岩型锂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的物质基础,但是江南造山带基底岩石中锂的分布及其富集机制仍不清楚。本文详细调查研究了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冷家溪群、双桥山群、溪口岩群和板溪群变质沉积岩和星子杂岩。这些基底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包括变质砂岩、泥质板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以及少量片麻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溪口岩群变质沉积岩具有相似的成分,变质砂岩和云母片岩-片麻岩整体上比泥质板岩和千枚岩具有较高的Si O2含量,较低的Ti O2、Al2O3、K2O、Mg O和TFe2O3含量。泥质板岩和千枚岩含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其中锂含量达到61.8×10-6,而变质砂岩的锂丰度为44.9×10-6。板溪群具有最低的稀有金属元素含量(Li=30.8×10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上沧二叠纪枕状玄武岩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底部。该玄武岩全岩SiO2含量为49.36%~51.36%,TiO2含量为1.28%~1.91%,MgO含量为6.08%~10.79%,Mg#值为53~69,Al2O3含量为13.91%~16.31%,Na2O含量为1.59%~3.72%,K2O含量较低,为0.18%~0.76%,并且Na2O/K2O比值较高,为4.27~10.48,属拉斑系列玄武岩。具有右倾斜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重稀土和部分高场强元素与N-MORB接近,轻稀土和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介于N-MORB和上地壳之间。(La/Sm)N比值大多数低于2.0(1.4~2.2),(Ce/Yb)N比值介于2.2~3.4之间,明显低于OIB,不具有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在Th/Hf-Ta/Hf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位于陆缘裂谷玄武岩区域,推测上沧枕状熔岩是古特提斯洋俯冲到扬子板块边缘形成的初始裂谷扩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青海玉树县南洞卡组粗面安山岩的SiO2含量为55.92%~57.85%,高Na2O、MgO和Al2O3,低K2O、TiO2和 P2O5,铝饱和指数A/CNK=0.98~1.08,具有准铝-弱过铝质的特点。岩石K2O含量低,Na2O/K2O=12.60~15.97,显示出钠质粗面安山岩特征。SiO2-K2O图解和里特曼指数(2.89~3.25),说明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弱富集右倾型,铕弱负异常(σEu=0.90~0.96)。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Th和U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样品Ce/Pb、Nb/U 并未随着MgO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样品的La/Nb、Zr/Nb、Ba/Nb比值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其源区特征的反映。研究表明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结晶分异,且受到俯冲板片熔体对源区的改造作用。结合234 Ma的形成年龄,说明该粗面安山岩是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的地质记录,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也为江达-维西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21件碎屑岩样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关系、组分含量及某些元素的比值特征,探讨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钻孔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Al2O3、Fe2O3、K2O、TiO2、V、Cr、Rb相互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SiO2与Al2O3、Fe2O3、TiO2呈明显负相关,与K2O呈弱相关关系;Sr与CaO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2O5与Al2O3、Fe2O3、K2O、TiO2呈明显的正相关,与SiO2呈明显的负相关,且与CaO呈弱相关关系。据锶钙比值103(Sr/Ca)和V/Cr值分析,HZ21井珠江组从下往上水体有逐渐加深的趋势,与单井沉积相分析结果一致。据镁铝比值102(MgO/Al2O3)和Sr/Ba值分析,珠江组从下往上沉积环境的水体盐度变化不太大,但到上部略有下降。古气候指示剂Rb/Sr值和MgO/CaO值显示,NSQ1和NSQ2层序时期气候干燥寒冷,而NSQ3和NSQ4这两个层序时期气候湿热。总之,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的结果相一致,说明元素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可作为沉积相判别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红山子晚侏罗世早期火山盆地位于西拉木伦河-长春缝合带以南、康宝-围场-赤峰-开原断裂带以北的辽源地块,其中赋存铀钼矿床的流纹岩为肉红色流纹岩和灰白色流纹岩。为了查明流纹岩的物质来源和形成的构造背景,本文分析了流纹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流纹岩具有高SiO2、K2O和Fe2O3/FeO值,低Al2O3、CaO和MgO的特征,肉红色流纹岩比灰白色流纹岩的SiO2含量略低、(K2O+Na2O)含量高和Fe2O3/FeO值略高;肉红色流纹岩和灰白色流纹岩均有较高的稀土含量,明显富集轻稀土,显著亏损铕;高场强元素Nb、Ta、Zr、Hf、Ce、Y、G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的含量较高,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的含量低且变化较大,具有A1型流纹岩、低Sr-Ba流纹岩和板内拉张构造流纹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具有较小的(87Sr/86Sr)i、较高的εNdt)、较年轻的TDM2和较低的(206Pb/204Pb)i、(207Pb/204Pb)i、(208Pb/204Pb)i,指示流纹岩是源于EMⅠ富集地幔的中元古代年轻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岩浆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肉红色流纹岩和灰白色流纹岩的差异可能与年轻下地壳物质的成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胶东矿集区是世界著名的金矿资源基地,截止2019年累计查明金资源储量达5000余吨,区内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与金矿有着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前人利用高精度重磁、CSAMT等物探方法解译,认为焦家成矿带、招平成矿带深部可能有隐伏郭家岭期花岗岩存在。本文通过近几年勘查施工钻孔揭露的胶西北三条主要金成矿带隐伏郭家岭期花岗岩,表现为较高的Na2O+K2O(5.80%~11.27%)、Al2O3(14.01%~16.36%)含量,高的Sr含量(632×10-6~1224×10-6)、Ba含量(1641×10-6~3512×10-6)和高的Sr/Y比值(185~435),CaO(1.25%~2.44%)、TiO2(0.08%~0.23%)、MgO(0.17%~0.84%)、全Fe2O3(0.67%~1.94%)、Rb(46×10-6~1...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铝(粘)土矿是我国喀斯特型铝(粘)土矿的典型代表,前人针对其物质组成、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其成矿后生改造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本文对嵩箕地区铝(粘)土矿进行了研究,野外剖面显示,含矿岩系由底到顶包括风化壳层、铁质粘土岩、粘土质铝土矿、粘土岩、块状铝土矿层。通过矿物空间穿插关系、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铝(粘)土矿成矿期主要形成矿物包括硬水铝石、锐钛矿、伊利石、绿泥石等矿物。黄钾铁矾、赤铁矿、针铁矿、高岭石代表了后期改造矿物。矿物垂相分布指示赤铁矿和针铁矿随着深度变浅逐渐减少,硬水铝石在粘土质铝土矿层显著富集,黄钾铁矾广泛分布于铁质粘土岩层和风化壳顶部,穿插于粘土矿物或围绕在硬水铝石周围,以脉状、颗粒状分布,且与伊利石含量呈消长关系。同时,元素地球化学垂相分带显著,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Ba、Sr)与K2O以及高场强元素(Zr、Hf、Nb、Ta、U、Th)与TiO2显示正相关。铝土矿层中Al2O3明显富集,而SiO2则明显亏损。底板灰...  相似文献   

19.
华北板块南部豫西褶皱冲断带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文勇  夏斌  康继武 《地质科学》2005,40(3):328-336
豫西褶皱冲断带是华北板块南部具有特色的北西向延展的巨型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该带具如下规律性。1)各种化学成份(SiO2、Al2O3、Fe2O3、MgO、CaO、FeO、灼失量以及TiO2、K2O和Na2O等)呈现有规律的递增、递减或峰值变化,说明南、北支冲断带均是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压性断裂,而且处于演化阶段的晚期。2)从外围原岩到断裂带中心,Fe2O3的含量逐渐增高,FeO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南、北支冲断带经历了封闭性还原环境系统到相对开放性氧化环境系统的过程。3)动热变质强度在南、北支冲断带存在差异:南支强烈,导致新生应力矿物的形成,为断裂的远距离相对逆冲运动增添了塑性润滑层;北支相对较弱,新生应力矿物稀少,反应了逆冲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20.
马晓晨  王家生  陈粲  王舟 《地球科学》2018,43(11):3853-3872
风化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可以反映风化壳的发育类型及其气候特征,地史时期形成的古风化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可以揭示古风化壳的类型及其古气候特征.华北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景儿峪组)至寒武纪(府君山组)期间的地层记录缺乏连续性,广泛发育一套典型的古风化壳,该古风化壳的发育过程可能记录了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纪期间的古气候特点.针对华北房山地区景儿峪组顶部保存的古风化壳中常量元素的组成、元素迁移富集特征和风化系数等分布规律开展了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SiO2、Al2O3、TFe2O3、CaO是景儿峪组顶部古风化壳的主要组分,Al2O3、TFe2O3、TiO2、K2O在风化壳的中上部相对富集,SiO2则轻微亏损,CaO、Na2O、MgO、P2O5被迁移淋失;(2)硅铝系数、硅铝铁系数、化学蚀变指数(CIA)、残积系数、风化淋溶系数(BA)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特征指示该古风化壳形成于温暖湿润条件下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其风化过程可能经历了由较弱至较强再逐渐减弱的演变过程;(3)与现代发育于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碳酸盐岩类基岩之上的风化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景儿峪组顶部古风化壳的Si淋失度和Fe、Al富集度均较低.综合研究区古风化壳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新元古代晚期至寒武纪的华北板块古纬度迁移特征,认为房山地区景儿峪组顶部发育的古风化壳形成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气候,为脱硅富铝化程度较低的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