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燃烧室残留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碘化银发生器残留物样本化学分析,残留物附着规律及其成因研究,最后提出了减少残留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催化剂和碘化银发生器在飞机人工增雨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减少影响增雨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卢玩顺  李培仁  韩淑云 《气象》1996,22(10):39-41
介绍了BS-1型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部件的维护方法,并对控制器电路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设置于高山迎风坡的碘化银发行器增雨(雪)作业,其关键是上升气流时段的选择,上升气流关系着有效核入云效率。文章分析了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雨(雪)作业的可行性和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和物理量计算等方法确定作业时机的可能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BS-1型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的维护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BS-1型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部件的维护方法,并对控制器电路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6,(2):30-30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M.L.科林和罗伊巴纳斯发表一篇题为《在二氧化钛微粒上镀碘化银作为成冰核》的文章。文章指出:有可能用一个一般的热碘化银发生器产生含有镀碘化银的二氧化钛微粒的烟雾。这种方法是在发生器的供料中加进绘画中经常使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高斯模拟,分析了2012年11月10日唐县大茂山地基碘化银发生器增雪作业的作业条件。结果发现,此次天气背景为自西南向东北移动的冷涡云系,根据帕斯奎尔(Pasquill)稳定度分类法得出作业时间段大气处于中性层结状态;高斯模式模拟得出,有效的AgI浓度向上扩散范围高达3.0 km;作业点作业时段上空至3.2 km均处于上升气流区,计算出作业点发生器出口温度1.0℃。因冬季人工观测云底高度多为2.5~3.0 km,综合分析认为,该作业点的选址是合适的,此次作业条件较好,可以将催化剂输送到云中,起到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永华  王俊 《山东气象》1998,18(3):46-47
机载AgI发生器是催化剂的重要播撒工具,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我省自1993年开始用于飞机人工增雨外场作业,累计作业80余架次,使用效果良好。本文总结了发生器使用中常见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为进一步搞好外场作业提供保障。1AgI发生器工作原理与结构本设备...  相似文献   

9.
杨旭 《辽宁气象》1999,(4):39-40
对催化剂和碘化银发生器在飞机人工增雨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减少彰响增雨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目的Gagin 和 Neumann(1 980年)阐述了以色列播云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在以色列的Kinneret 湖汇水区(Tiberias 湖和 Galilee海),用飞机直接播撒碘化银并用地面碘化银烟雾发生器补充,对冬季大陆性积云进行催化以增加降雨的可能性,并确定可获得播云  相似文献   

11.
孙建东 《山东气象》1999,19(1):52-52
近年来,飞机人工增雨普遍采用碘化银播撒器作为催化工具,该播撒器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经过几年的应用,发现目前我们在运—七飞机上安装的碘化银播撒器由于受飞机用途变化的影响,在使用中常发生故障,这不仅影响催化效果,而且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力物力浪...  相似文献   

12.
景小琴 《山东气象》1997,17(3):59-59
中美洲大部分地区主要依靠水力发电,如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水力发电为这两个国家提供了50%以上的电力。1991年~1993年雨季期间中美洲受厄尼诺事件的影响出现持续干旱,导致水资源不足;电力生产滑坡。为此北美气象协会组织于1991年-1993年制定了利用云催化技术,增加干旱地区上空降雨量,缓解电力生产滑坡作业计划,并确定危地马拉Chixoy水库及洪都拉斯E1cajon水库流域为作业区。1方案设计作业区方案采用飞机播撒,丙酮碘化银发生器及下投式碘化银烟弹支架,其目的是获取静态催化效果及在积云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核化技术的改进一直是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疆自1978年开展飞机人工降水试验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多种催化剂播撒设备。但它们或者成核率低,或者核的输出率低,或者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困难。为此,我们经过多方调研,于1985年从美国航空系统公司引进了国内第一套机载碘化银发生器。经过1986、1987年两个  相似文献   

14.
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雪水中Ag+与化学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搞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后,所用碘化银催化剂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一问题,利用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在北京尖子山,使用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在人工增雨雪试验中,对4次人工降雪过程所采集雪水样品进行了Ag 测定及其他化学组分分析。发现雪水中Ag 浓度在不同天气过程中变化明显,变化与催化剂数量间没有直接线性关系,所测的Ag 浓度远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雪水化学特征明显,雪水中阴离子浓度最高是SO42-、NO3-,阳离子Ca2 、NH4 浓度最高。与污染较重的雾水相比,雪水中的诸离子浓度远低于北京地区雾水所测值。  相似文献   

15.
碘化银是优越的成冰物质。但由于所采用的碘化银烟粒的发生方法不同,每克碘化银所能产生的冰核数目(即成核率),可相差3至4个数量级。因此,对碘化银烟粒发生技术的成核率进行检定,是加强人工降水与防雹作业设计的基础工  相似文献   

16.
碘化银播撒对云和降水影响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通过在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中尺度天气数值模式中引入碘化银与云相互作用过程, 建立了中尺度播撒碘化银数值模式。研究了碘化银播撒对于中尺度对流天气过程中云和降水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播撒部位、 播撒时间和播撒剂量情况下碘化银的扩散、 传输及其对云中水成物和降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碘化银在云中的扩散传输过程与播撒的位置有很大关系, 在最大上升气流区播撒的碘化银能随着气流更快地扩散到云体上部过冷水含量丰富的区域, 播撒在云上层入流区和云下层入流区的碘化银扩散到云中过冷水区需要时间更长, 同时有大部分停留在云体边缘。碘化银能与云中过冷水相互作用, 消耗过冷水使云中冰晶数浓度明显增加, 从而使霰粒子转化减少, 过冷水更多地转化为雪粒子, 过冷水凝结释放出潜热使上升气流增强, 促进了对流发展。由于雨水含量的增加, 地面降水也出现增加。碘化银播撒率对地面降水量影响很大, 当播撒率为0.6 g/s时, 播撒对降水的影响时间超过4小时, 增雨的效果更好。播撒率为0.1 g/s时增雨效果不明显, 当播撒率为1.2 g/s 时, 对总降水可能出现抑止作用。对比碘化银播撒率为0.6 g/s时12小时地面增雨量, 在云上层入流区播撒碘化银试验中, 地面增雨量比对最大过冷水含量区的催化试验提高了48.7%, 最大上升气流区播撒试验增雨效果最好, 地面增雨量比在最大过冷水区域播撒提高了72.1%。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型纳米碘化银催化剂在人工影响天气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采用粉末化学液相沉淀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与冰晶具有相近结构的纳米碘化银(AgI)粉末,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谱等对碘化银粒子的结构特性、尺寸分布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与成冰性能相关的实验表征.与目前用的常规碘化银进行了表征特征对比表明,该纳米碘化银粒子的晶格常数更接近于冰,尺寸在30~90 nm之间,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8.
气泡具有密封性好、其内部水汽平均扩散距离小的特点, 因此, 其内部很容易达到水汽平衡, 利用这个特点的气泡法饱和盐湿度发生器, 与通常饱和盐湿度发生器比较具有效率高的突出优点。该文重点定量分析了气泡内水汽平衡条件; 定性分析了在发生湿度过程中其他重要物理效应。利用General Eastern公司M4型露点仪作为标准器, 实测试验装置输出湿度与试验装置标称湿度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1.0%。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降雨的迅速发展,碘化银的成本高,极需用新的催化剂代替。美国丹佛大学福田矩彦教授研究成功一种能代替碘化银的有机冰晶核。据认为此种冰晶核成本低而且无害。福田教授近十年间,对是否能有代替碘化银的物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三七”炮弹聚能分散碘化银成冰核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石安英  樊慧新  丛澜 《大气科学》1982,6(3):315-323
本文介绍了经改装后“三七”炮弹产生聚能效应,分散碘化银从-4.0~-20.0℃范围内,各温度下的成冰核效率。这种方法1克散装碘化银在-4.0~-20℃范围内,产生的冰核数目,比目前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防雹碘化银“三七”炮弹(内装4克压制成型碘化银)平均成核率高1个量级。 在检测碘化银“三七”炮弹成核率中,采用了多云室、统一本底气、严格封闭云室顶部、大容器稀释、瞬时检测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引起的误差,减小了在针管中稀释造成的累积误差,提高了检测冰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