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天津市汉沽区地下水历史资料,分析区域地下水开采量、水位埋深、地面沉降变化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发现汉沽区地下水处于长期超采状态,地下水位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地面不断下沉,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引起地面沉降和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汉沽区地下水流-地面沉降模型,设定三个水平年地下水开采方案,预测未来地下水位埋深及地面沉降变化。预测表明,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消减,地下水位逐步上升,地面下沉趋势可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2.
陈勇 《地下水》2018,(6):62-62,108
选取广饶县境内有代表性的6眼人工监测井,对其2013-2017年地下水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收集整理区域内降水、蒸发资料,统计农田灌溉用水信息,分析区域内地下水位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得出区域内地下水位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年内水位变化呈明显季节性。并提出防治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艳刚 《地下水》2014,(4):82-82
以1980年至2012年石家庄市地下水监测资料及地下水开采量资料为基础,分三个阶段对石家庄市东部平原33 a来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三个阶段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一直在增大,近5 a来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明显降低;进入21世纪以来地下水储量的累计减少量明显增加;地下水漏斗影响面积持续扩大,漏斗中心水位持续下降,近三年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9,(6)
近年来新疆在对地下水进行利用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多的问题,不仅各地湖泊出现较为严重的萎缩,而且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基于此开展对新疆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尤其重要。结合笔者工作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析新疆区域地下水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可知:新疆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开采利用结构存在不合理、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地下水开采管理体系和地下水应用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策略,提出应通过制定有效方案,落实应用控制;引进先进技术,降低农业用水;加强水位监管,落实动态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市场调节和构建信息网络,提升管理效率等措施,以期望能够促进新疆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5,(5)
选用南京地区近5年来的地下水水资源量和月地下水埋深,通过开采系数法分析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研究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较大,在不大幅度影响开采潜力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区域总开采量;(2)南京市63.2%深层地下水监测井代表区域地下水位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部分区域水位2014年有所回升;(3)提出了监测方式改革、监测站网调整等建议,为南京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5)
富平县石川河河谷阶地区位居陕西关中腹地,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程度总体较高。本文基于1978-2012年石川河河谷区地下水监测相关基础资料,对该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和地下水开采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978-2012年是石川河河谷区地下水开采由无序到剧增再到逐步减少的变化期。石川河河谷区工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年际变化较大,自1978年始,最大的1987年开采量达7 216.59万m~3,最小的2004年开采量仅2 433.68万m~3,最大值为最小值的近3倍。2003年以后石川河河谷区地下水开采量出现大幅回落,自此以后开采量趋于稳定。2012年后地下水开采量为3 598.3万m~3,呈波动上升态势,年均递增3.16%。(2)河谷区潜水位多呈现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地区是庄里—南午、南社、县城和东上官双河村一带,动态特征表现为持续下降。造成河谷区潜水位多年来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的原因,除气象、水文因素外,与地下水的开采程度较大具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对该区域地下水保护与可持续科学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海涛  赵本龙  李丽芳 《地下水》2019,(1):51-51,78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地下水是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地下水开采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通过对雄安新区近年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地下水动态类型、地下水动态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雄安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是降水入渗—开采型、河湖影响水文型、地下水动态年内变化1-3月降水虽少,为地下水位上升期4-7月为下降期,8-12月为稳定期,年际变化持续下降趋势,影响因素主要为降雨和开采量。从远期看,应防止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切实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议题,地下水位对生态补水动态响应的研究是关键的科学问题。以2020年春季永定河生态补水实践为研究基础,采用地下水均衡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详细讨论了不同河段河道渗漏损失、地下水动态变化与控制因素。研究发现,2020年春季大流量生态补水河道的渗漏损失率(20%~40%)比2016年(30%~60%)和2019年(41%~58%)的小流量生态补水低;生态补水条件下,77眼观测井地下水动态呈现显著回升、变化不显著和持续下降三种变化规律;根据影响因素划定了河道渗漏补给主控型、河道渗漏和降水主控型、河道渗漏-降水-地下水开采作用明显型、河道渗漏-降水-地下水开采作用不明显型4种类型。其中,河道渗漏主控型的监测井在补水期的地下水位迅速升高,升幅一般在1~19 m之间,最大达20 m,而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些规律可为制定科学的生态补水方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5)
淮北市孔隙水分布面积大、范围广。基于淮安市41个监测站点2006-2010年地下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对"十三五"期间淮安市孔隙水环境变化特性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由于开采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导致孔隙水水位呈下降趋势,但水位总体较2001-2005年增高,地下水开采量对降落漏斗影响较大。孔隙水水质较为良好,水温度较稳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开采量和降雨量的变化是导致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区域地下水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变化环境下地下水时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和区域水资源安全保障。【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淮北平原区典型气象站1953—2019年月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及M-K检验法,研究多年尺度降雨周期性变化及趋势规律;结合395个国家级监测井及地下水统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监测井优化评价。【研究结果】淮北平原多年降雨量呈现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南部地区主周期较北部地区偏小,但周期尺度较多,变化更为复杂;西北部的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其余区域水位处于有升有降的波动状态;南部区域浅层地下水水位在1970年、2003年及2019年3个时段呈现出先降低再恢复,北部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则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特征,研究区水位总体存在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来水位总体有所回升;经主成分分析优化后的277个监测井(221个水利井和56个自然资源井)能代表395个原国家监测井的总体水位变化情况。【结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长序列监测数据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流域尺度水资源评价及管理,但省市级尺度或重点区域还需要进行优化和加密,地下水位统测可有效填补,该工作应在重要河湖两侧、淮河北岸一带、东北部山前平原等高水力梯度区域进行加密。  相似文献   

11.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皆位于区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地下水是华北平原主要的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70%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长期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形成规模巨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湿地退化、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下水位演变可以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及降落漏斗修复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华北平原2019—2020年高密度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及历史水位资料,研究了2020年现状地下水位流场及漏斗分布状况,系统分析了近40年来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华北平原东西部浅层地下水位呈现差异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累计降幅达20~60 m,太行山前冲洪积扇缘一带水位降幅最大,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后,西部山前主要城市水位止跌回升;中东部地区水位呈现自然波动状态。深层地下水位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中东部地区水位降幅度最大,累计达到40~90 m;2014年后城市区与农业区深层地下水位呈差异化发展,城区水位回升明显,周边农业区仍呈快速下降趋势。此外,在地下水演变分析基础上,以地下水采补平衡及水位恢复为目标,提出了开展超采区防控目标水位阈值研究、制定地下水减采和回补精准治理方案、优化地下水位监测网以及南水北调农业水源置换可行性研究等建议。研究成果对支撑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精准治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修复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1,(3)
根据2015-2019年五年内8口地下水位监测井连续监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武汉某场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建立场地地下水数值模型,对计划运行的工程降水进行预报。研究表明:(1)地下水水位呈逐年上升趋势,动态规律呈现周期性、同步性、空间差异等特点;(2)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工程施工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3)计划运行的工程降水会在研究区内形成小型降落漏斗,停止抽水后地下水水位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4)
渭南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为陕西省工农业重市。根据渭南市地下水位监测情况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收集该市近30 a地下水埋深及降雨量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按照地貌单元划分八个区域对地下水位变化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全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南市地下水动态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1985-2002年,由于开采量增大,地下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0.2 m。2003-2016年,地下水位基本平稳。通过对全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析研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水资源管理、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等职责提供技术支撑,防止因地下水超采或地下水位持续上升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9,(6)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引起新疆博州平原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艾比湖湿地萎缩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分析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博州平原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流数学模型。进一步利用Processing Modflow建立了平原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长期监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验证,使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仿真度。利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了在两种开采方案下,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结果可知:在地下水均衡分析的基础上, 2014年博州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58 775×10~4 m~3/a,若维持现状开采,地下水水位将持续下降,形成更大的降落漏斗;提出将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到40 000×10~4 m~3/a,可作为博州平原区适宜的地下水开采量,有助于区域地下水位得到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1,(4)
根据富平县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地下水监测井分布状况和长系列埋深资料,采用典型站法,对区域主要地貌单元40年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富平县属资源型缺水区,地下水是当地主要供水水源。尤其阶地区为富平县主要开采区,负均衡状态长期存在,导致阶地区及周边地下水位长期持续下降。近年来,开展超采区治理工作,其水位有所回升,但由于地下水含水层疏干面积和疏干厚度大,恢复所需历时较长,回升不明显。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局面,必须尽早落实调水方案,实施地下水人工调蓄,进而有效涵养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0,(4)
地下水超采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地下水位下降等诸多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人们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更好的实现地下水位下降等环境问题的治理。以三姑泉域为例,选用1996-2005年十个完整水文年为模拟识别时段,通过水文地质条件概化等方法在MODFLOW平台建立水文地质模拟模型,以地下水开采量为变量,模拟计算地下水位的变化值,为调整地下水开采量进而生态修复地下水位提供重要依据。结果显示:模拟的2010年等水位线与实际观测值绘出的等水位线形态和分布基本相似,模拟地下水流场基本能够反映岩溶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趋势,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总体水流向为由东北、西北流往东南,拟合效果较好;预测在理想状态下,未来12~22 a可陆续完成其岩溶水位的生态修复。该技术方法可为处理同类地下水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巍  牛权森  顾冬梅  李亚莉 《地下水》2012,34(6):221-223
为了更好地实行地下水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提出以地下水动态水位埋深、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蓄变量为动态监测指标,以地下水开采系数、农业灌溉定额系数为动态管理指标的地下水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确定了洮儿河冲洪积扇区各乡镇地下水控制总量动态管理方案,既压缩开采、控制开采、稳定开采、微潜力开采、可扩大开采.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3)
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双控模式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种管理模式,而地下水位控制包括区域地下水位控制和局部地下水位控制两种模式。通过对地下水双控模式进行论证说明,对我国当前地下水双控管理工作实践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及有关误区进行区别探讨,认为地下水开采量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微观控制,地下水位管理工作中要以局部地下水位控制管理为主。同时要重点加强对敏感地区地下水位控制,为我国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梅凯 《地下水》2014,(1):66-69
在合理概化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选择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对某厂区开采后的地下水流场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单独厂区本身地下水增采虽然所引起的区域水位下降并不大,扩展范围相对比较小。但是鉴于研究区目前由于多个大型企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对地下水的开采,已经造成了该区域地下水位的明显下降,含水系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使得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量正在逐步减少,建议政府水务行政职能部门严格规范控制该地区各行各业的地下水开采量,开展一水多用,开源节流等节水措施,逐步减少对地下水开采,维护地下水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20.
李琴 《地下水》2019,(1):58-59,105
双河市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地表水资源有限,为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地下水开采程度较高。结合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对双城中心城区2009-2017年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区域地下水多年超采状况及地下水位下降程度,结果表明:双河市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中心城区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为961万m3,多年平均超采率为19. 3%,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状态。针对该状况,提出应通过加强节水意识、全面实行节水、引入外调水量和开展非常规水源供水等措施缓解地下水超采现状,保障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