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市2000年以来气象灾害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吴亚玲  李辉 《广东气象》2009,31(3):43-45
利用从各方面收集的历年气象灾情资料,对深圳市近年来(2000~2007年)的气象灾情进行分灾种、时段、区域、行业、人群(五分法)的统计和分析,并结合气候资料,对影响深圳的各类灾害进行隐患分析,从中摸索出各类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和防御的重点区域,以便气象部门开展短时临近预警预报和政府决策机构组织防灾救灾。  相似文献   

2.
气象预报是制定防灾减灾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陈如杰(广西区海洋气象台北海536000)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气象灾害又是种类最多、频率最高、分布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包括了洪涝、干旱、酷热、低温冷害、大风、冰雹、霜冻、台风、雷击等等,并且气象灾...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气象局和湛江市政府以及广东省气象学会联合召开了“台风灾害防灾减灾研讨会”,这个会议开得很成功。抗灾防灾的有关部门,特别气象部门、三防系统和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派出的代表,共同坐在一起,研究关于台风灾害的防灾抗灾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一种创新。同志们都知道去年9615、9618两个台风给粤西特别是湛江市造成严重的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达到历史上少见的程度。湛江市政府高度重视灾后的救灾工作,同时特别强调了,如何从这一次自然灾害中,认真吸取教训,加强抗灾各方面的措施,从思想上、组织上、法规上…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研制开发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各种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涝渍、低温冷害、霜冻、雹灾和森林火灾等六个灾种)的防灾抗灾技术,逐步形成并建立综合应变减灾技术体系,为增强我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对策措施、技术方法和科学依据。项目的技术成果,将使我国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保障。从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面临川世纪人口的增长和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严峻态势来看…  相似文献   

5.
农业灾害历史资源可用于灾荒历史、农业灾害风险评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研究中,其开发和信息化利用是农业灾害研究和农业减灾实践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历史灾荒资料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连续性强、记录信息全面等特点,据此可以建立3种自然灾害历史资源数据库,面对灾害研究和减灾实践工作者开放,实现自然灾害资源共享,彻底解决我国历史灾荒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利用的问题。(1)通过对自然灾害史料的全面普查和评估,按照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物灾害、农业环境灾害和农业减灾防灾四项确立自然灾害历史文献数据库。(2)以此为基础对所能利用的灾害史料进行信息化处理,依据灾期、灾区、灾种、灾情四大要素分类编排,建立自然灾害历史信息数据库。(3)借鉴历史灾荒资料灾度等级量化方法,开展历史灾荒评估工作,对灾害信息数据库中的全部资料分等定级,建立历史自然灾害量化数据库。利用这三种数据库建立研究平台,开展历史农业灾害时空分布、农业灾害风险评价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气象灾害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评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加强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系统地分析气象灾害风险因素,是制定防灾减灾对策的需要。通过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易损性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了3类10多种有代表性的气象灾害风险因素。由于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有着不同的孕灾环境,因此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风险因素不完全相同,由此提出了风险评估的思路和分析重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灾害预防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防灾减灾服务系统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我省建立了以若干厅局(气象灾害-气象局、水灾-水利厅、地质灾害-地矿厅、地震灾害-地震局等等)为对应灾害的预报预警系统,形成了以单一灾种为主的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由于重大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祸不单行”,各类灾害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建立一个统率全局、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的现代综合减灾防灾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1建立县级农业综合减灾服务体系的必要性1.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洪水、干旱、冰雹、沙尘暴、雪灾、地质灾害等灾种和城市、农村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及气候变化对灾害规律的影响分析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新疆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疆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防灾减灾的主要对策和某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2年7月27—28日佳县大暴雨天气事例的分析,全面总结了该过程气象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揭示了防灾救灾中气象服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大对佳县致洪暴雨的研究工作,是今后预报领域的重要任务;发挥广大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及时、准确、高效的跟踪服务是减轻和降低暴雨灾害损失的关键所在;建议在灾后农业、水利、公路等工程重建当中充分考虑暴雨致灾的各种因子,降低暴雨对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在台风致灾事实的基础上,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提出防灾减灾对策:由天气监测网,信息网络,预测技术,发布手段构成的天气预报对策。和由综合治理工程,防御技术建设,救援系统,减灾指挥构成的社会对策。为发挥政府功能作用,本研究还提出战役性操作的三种灾害摸型及其防御救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兴县气象灾害的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象、灾情和经济社会资料,结合GIS方法对新兴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在分析新兴县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高温、寒害等5种气象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加权综合法得到各评价单元(乡镇)的综合气象风险度指数,借助GIS技术,对新兴县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区域性划分。结果表明:致灾因子危险性最大值分布在新城镇,大江镇的孕灾环境暴露性最大,承灾体脆弱性最高值分布在河头镇,防灾减灾能力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新城镇和簕竹镇,综合考虑各因子,新城镇发生气象灾害的风险最高,车岗镇、水台镇、六祖镇、太平镇、稔村镇、天堂镇、东成镇、簕竹镇次之,河头镇、大江镇、里洞镇发生气象灾害的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侯瑞明  曾心 《广西气象》1995,16(2):7-12
本项研究在台风致灾事实的基础上,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提出防灾减灾对策;由天气监测网,信息网络,预测技术,发布手段构成的天气预报对策,和由综合治理工程,防御技术建设,救援系统,减灾指挥构成的社会对策。为发挥政府功能作用,本研究还提出战役性操作的三种灾害模型及其防御救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有效评价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性,基于自然灾害风险性评价理论及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技术,利用灾害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地图数据和其它地理数据,选择灾害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为评价指标,运用提出的TFN-AHP-EW主客观赋权法求取各评价指标相关因子的权重,建立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程度区域差异明显,风险性较高的地区为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如湛江、珠海、汕尾;风险较低的地区是广东省北部地区如清远、韶关等地。   相似文献   

14.
关中东部暴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关中东部11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同期暴雨洪涝灾害和经济发展资料,在ARCGIS平台上,从暴雨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方面综合分析,形成关中东部暴雨风险灾害区划。结果表明:关中东部孕灾环境的高敏感区主要在秦岭北部渭河支流较多的二华地区和沿黄河的韩城市;韩城和潼关的雨涝致灾危险性最高,蒲城、大荔致灾危险性相对较小;临渭区为高易损区;关中东部的临渭区、大荔、韩城对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最强,其次为蒲城和华县。暴雨洪灾的高风险区在韩城和潼关。暴雨灾害风险区面积相对较小,防灾减灾相对较强,暴雨致灾危险性范围小,但受地形和地貌影响,孕灾环境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2008年台风"黑格比"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黑格比"的致灾因子强度,综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运用专家经验基本模型进行致灾因子的影响评估.从灾害预评估、灾害评估以及灾后调查等角度,对"黑格比"的灾级和损失进行对比分析,尝试对本地公共气象服务以及防灾减灾工作的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区韧性理论分别构建静态与动态两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定量评价秦岭西安段社区气候韧性。结果表明:静态与动态两类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社区气候韧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蓝田县、周至县、长安区、灞桥区、鄠邑区、临潼区;静态社区气候韧性中,工程韧性与生态韧性为良好等级,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为一般等级,制度韧性为较差等级;动态社区气候韧性中,灾中韧性为优质等级,灾前韧性为一般等级,灾后韧性为较差等级。加强社区层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宣传和教育,丰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种类和手段,强化多部门协同防灾减灾救灾,提高当地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弥补社区气候韧性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IEC 62305-2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国际标准IEC62305-2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雷击灾害风险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系统基于基础数据库,实现雷电灾害信息的检索与查询、数据统计以及输出,可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整个系统主要由评价分析模块、基础数据库模块、决策支持模块和输出模块等组成。风险评估分析模块具有雷灾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等级划分功能。决策支持模块能够快速、准确提供雷电灾害的评价结果,提出灾害防护措施,计算灾害补偿的范围和数额,以及对防灾工程和拟建防灾工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干旱气象》2021,39(3)
利用1961—2018年青海省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对青海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在青海省东部和南部,较低地区主要在青海省西部。(2)孕灾环境脆弱性整体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西北地区脆弱性风险较高,东南部较低。(3)承灾体暴露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在青海省东部,其他地区风险较低。(4)防灾减灾能力较高的地区主要在青海省西北部,而青海省南部和东部防灾减灾能力较低。(5)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总体自东向西递减,高风险区主要在青海省东部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在青海省西部地区。(6)青海省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由于致灾因子危险性及承灾体暴露性都较高,低风险区主要是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较低,且防灾减灾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广西河池市2000—2011年旱灾、涝灾、风雹灾三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和农业总产值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池市近12a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化趋势来看,旱灾和涝灾呈现增加趋势,风雹灾呈减小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各灾种影响河池农业生产总值的权重:旱灾涝灾风雹灾。合理客观的对各种灾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的综合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沈毅 《四川气象》1998,18(1):23-25
春季雪灾是导致我县牲畜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应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春季发量灾变过程的若干GM(1,1)模型,对理塘县未来几年内春季降雪量的灾变时间、灾变量值进行综合预测,以期对防灾减灾提供较准确的冷气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