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7年第9卷3期刊登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斯派尔(Henry Spall)对美国地震学家、加州大学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A.Bolt,曾于1973年访问过中国)的访问记全文,现将其中有关地震予报的部分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7年第9卷3期刊登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斯派尔(Henry spall)对美国地震学家、加州大学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A.Bolt,曾于1973年访问过中国)的访问记全文,现将其中有关地震预报的部分译载如下:斯问:你对地震预报的观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美国《震中初定月报》和《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分别计算了1973年以来每年全球和中国的地震活动性指数,结果显示1976年是高峰年,以后地震活动逐年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4.
平武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近震震级及定位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作为地震定位参考标准,对平武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近震,尤其是汶川"5·12"地震序列定位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平武单台数字地震仪记录得到的测定结果与《四川省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里给出了台站可以简单应用的偏差评估值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NVRM)分析处理了芦山MS 6.1地震震中距450 km范围内的成都地震基准台、冕宁地震台、红格地震台、甘孜地震台等4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结果显示:红格地震台NS、EW测道及甘孜地震台NE测道原始数据震前出现年变趋势性下降,下降幅度为1%—3%;红格地震台NVRM曲线震前出现正异常,冕宁地震台、甘孜地震台出现负异常,曲线转折下降过程中发生芦山MS 6.1地震。虽然整体而言提取出的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在时间上与此次地震对应关系较好,但甘孜地震台、红格地震台与此次地震震中间距离均大于300 km,提取出的异常是否为此次地震异常,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地震台信息系统的网络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文根据《地震及前兆数字化地震观测规范》的要求,对新安江地震台进行地震信息系统集成工作做一介绍.其实践经验可为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解读发震构造含义与判定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近代地震目录》、《中国地震台报告》、《中国地震详目》及部分地方台网测定的地震目录,初步分析了华南地区1000a以来中强地震(5.0≤M≤6?)的原地重复性,并从时、空、强三方面对地震原地重复特点做了统计分析。分析认为华南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原地重复率,在时间、强度上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的探讨对该地区地震区划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正 《山西地震》2005,(4):42-42
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山西地震》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会议于2005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地震台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提交论文的作者,省地震学会理事及《山西地震》编辑委员会委员70余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陈会忠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地震监测发展趋势》的报告。《山西地震》编委、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李志雄,《山西地震》编委、研究员徐扬、袁正明,山西省临汾市地震局原局长、高级工程师王汝雕等在年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提供论文的作者分组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召开了山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为配合闽南地震示范工程的开展而开发的《综合地震台观测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总体结构及功能,并给出了操作流程示意图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各大网站地震目录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全球地震台网与地震台阵、我国区域台网与地震台阵的监测能力,阐述了地震台阵与密集台网/台阵的区别。研究表明,对同一地区所检测的地震数,地震台阵是地震台网的3-10倍,而震级下限可降低1.2-2级。一般情况下,以微弱信号检测为目的的地震台阵监测能力均优于以结构研究为目的的密集台网/台阵,2种台阵是目的、性质、孔径、形状、台间距、技术手段、研究方法均不同的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地震观测环境对地震台地震记录的影响,论述了地震观测环境对地震台地震记录的重要性.为确保地震台记录的安全可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小波变换在地磁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小波变换分析了泾阳地震台、乾陵地震台和周至地震台的Z时均值资料,结果显示经小波变换后的Z“日幅变差”震前3个月内存在较明显的异常变化,可能反映了泾阳地震的震磁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选用牡丹江地震台记录的震源深度h≤80km的地震资料,以《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文中简写为《临报》给出的震级为标难,对Mb、MB、Ms、Ms7分别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计算,给出了牡丹江台数字地震仪各种震级的最佳校正系数。  相似文献   

14.
利用福建仙游震区附近的3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仙游地震序列波形资料,采用PITSA软件,对2013年9月4日仙游ML5.0地震发生前后73个前、余震的P波、S波拐角频率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震台的拐角频率比值在主震前均出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台站间主震前后的变化形态存在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1911年俄国中央地震常设委员会根据伽里津的计划通过了一项决议:在堪察加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建立一个二级地震台,这是建在远东地区的两个地震台之一(另一个地震台设于萨哈林的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建立这个台的目的是靠近震源详细研究地震现象。当时早已查明堪察加的地震活动频繁,因为已经掌握了1737—1910年的40多次强震(M>6)资料。目前我们都知道,苏联地震的80%发生在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沿岸,其中几乎所有地震都是 M≥8的毁灭性地震。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地质时代》1979年1月第24卷1期刊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地震台乌尔哈默(Robert Uhrhammar)撰写的文章《地震学》,概要地综述了近年来,特别是1978年地震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摘译如下:1978年地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基本问题上。对复杂构造和震源的理论地震图取得了进展。正在着手计划改进世界标准台网。已经证实,采用反射剖面技术可以得到深部地壳构造的详尽资料。确定地震参数的计算方法也得  相似文献   

17.
长期地震观测发现,北京地震台实际地震记录的震相走时与全球地震走时表IASP91之间存在走时偏差。结合北京地震台及周边地下40km精细速度结构的研究成果和AK135模型,构建其地震走时表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该地震台2003--2008年NCDSN地震观测实际走时比对,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正,最终建立北京地震台地震走时表。  相似文献   

18.
震办 《山西地震》2007,(1):34-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中震发测[2006]125号)《关于表彰2006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山西省地震局临汾中心地震台被中国地震局授予2006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优秀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9.
卢显  周龙泉 《地震地质》2011,33(3):560-567
2007年6月3日在云南宁洱发生6.4级地震,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在主震附近架设了5套流动数字地震台.利用这些地震台和思茅固定地震台记录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序列重新进行精定位.结果显示,宁洱地震序列的长度约为40km,宽度约为10km,明显集中在普洱断裂与NNE向断裂横断错移的构造部位,且大部...  相似文献   

20.
CDMA无线数据传输在地震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利用CDMA无线网络进行的数据传输在地震领域已经开始了新的应用.在固定地震台的地震监测、地震台址的选测、野外流动地震台遥测等方面,CDMA无线数据传输已成为地震台组网的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