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提取地震前兆信息量的思路、方法及其综合数学表达式,并对综合数学表达式中各数学参数及其含义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计算前兆信息量的操作步骤,给出了其数据处理流程图,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由数据预处理、计算准备、S值计算、显示打印、时空动态图像制作等5 大项14 个计算模块组成的计算软件系统。文中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输入参数、输出数据的格式要求作了详细介绍,其目的在于加深人们对地震前兆信息量的了解,扩大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以共同提高地震综合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提取地震前兆信息量的思路、方法及其综合数学表达式,并对综合数学表达式中各数学参数及其含义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计算前兆信息量的操作步骤,给出了其数据处理汉程图,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由数据预处理、计算准备、S值计算,显示打印,时空动态图像制作等5大项14人计算模块组成的计算软件系统。文中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输入参数,输出数据的格式要求作了详细介绍,其目的在于加深人们对地震前兆信息量的了解,扩大我们  相似文献   

3.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收集整理了1980~1997年华北地区水化、形变、地磁、应力、水位、地电等371个观测项目、上百万个前兆观测数据,对每一观测项目逐一计算了它们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研究了华北地区近20年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的中短期综合预报指标体系,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地震综合预报指标体系在中短期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得到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没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澜沧-耿马地震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并对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习前兆综合信息提取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中的应用,收集并整理黑龙江地区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共计14项,逐一计算并提取地震前兆信息量,在此基础上,合成计算得到该地区地震综合前兆信息量时序曲线,分析并计算M4.0以上地震预测效能,给出黑龙江地区地震短期综合预测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78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性及相关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84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8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s6.1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收集并整理华东地区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共计72项,逐一计算并提取它们各自的地震前兆信息量,在此基础上,合成计算得到该地区地震综合前兆信息量时序曲线,分析并计算5.0级以上地震预测效能,给出华东地区地震短期综合预测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90年以来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  相似文献   

10.
马玉虎  王培玲  李永强 《地震》2007,27(1):95-104
一个地震前兆观测异常所提供的地震信息一般由异常地点、异常变化量、异常持续时间以及异常完成后的延续有效时间等诸多因素所决定,因此提出了用于描述地震异常的前兆信息量S值。根据地震前兆异常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充分结合平滑滤波、消周期及趋势项和从属函数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西北地区67个观测资料较为连续的前兆主要台项进行地震综合信息量S值的计算与提取。结果表明,S值综合信息量时序曲线在西北地区1986年5月至2005年3月间的10次MS≥5.0地震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异常(S≥0.154)。  相似文献   

11.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4,(3):10-19
本文选取川滇相对均匀分布的地下流体观测台点的资料,提取其中的中高频信息,然后采用幂函数衰减的方式进行中高频信息场的空间曲面拟合,研究相同物理量的多测点的短临综合信息场.川滇地下流体短临综合信息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川滇强震发生前短期内孕震邻近区域的短临综合信息明显出现,且大幅度起伏变化;川滇地下流体短临综合信息时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强震发生前3个月内中高频信息均表现出较大幅度的增强波动变化,从而突出了震前的多台异常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其特点是:1.所有的异常都取自每年年底的山东省地震会商报告,而不是取自地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2.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山东地区1990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Ms5.2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初步建立了一种能反映地震前兆时空演化全貌的无量纲、归一化可迭加的信息场———综合前兆场.通过对研究区(东经113°~125°,北纬32°~44°)前兆场时空演化过程的分析发现,地震前前兆场由正常的低值离散逐渐发展为围绕震中呈高值封闭状态,震后恢复正常.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避开了某些单项异常对应某具体源的分析,而是只考虑异常.根据前兆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震源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14.
对甘,宁,青三省区70个台站,121个测项自正式观测以来的全部资料进行了整个时间域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单测项短临异常对应地震的条件概率(信度)大多数是比较低的,只有采用适当的综合预报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预报水平,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三种综合分析预报方法,即“前兆信息量直接计算法”,“多因子综合相关分析法”,及“信息合成法”其中以“前兆信息量直接计算法”普适性,可操作性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5.
张启明 《华南地震》1994,14(3):33-39
从地震综合预报实际出发,提出了地震前兆信息的系统结构思想。运用系统结构值P定量和综合地反映前兆系统的信息变化,并应用于滇西地震短临预报的实践中。通过23次震例内检,结果表明对提高地震综合预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application of crustal deformation data to the intermediate and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seismicity situation judgment and the intermediate-term prediction, but the application to the intermediate and short-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research is difficult. This is because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data are not stable and contain strong intermediate and long-term deformational and disturbing signals, annual deformation signals and …  相似文献   

17.
前兆信息提取的一种新方法-斜率差信息法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日均值前兆数据序列,提出一种新的前兆信息提取方法,即斜率差信息法.以唐山台水准为例,进行了全时域扫描的实例计算,并与已有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经优化后对提取日均值中的短期前兆信息十分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数字前兆资料分析系统集成了数字形变、电磁、流体资料的前兆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技术,可实现不同周期异常的后台自动计算,以及从数据准备到报告PPT自动生成的一键工作流程,并具备专业异常分析和GMT交互制图功能,为行业内外用户提供前兆产品动态网页浏览和不同权限的数据下载服务.建立数字前兆资料分析处理系统,可提高数字化前兆资料分析自动化处理能力,为建立健全数字地震预测技术和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强震前兆时空分布的大尺度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献智  高旭 《地震》1993,(3):44-51
依据对中国大陆一些强震(M_s≥7.0)震例前兆异常的分析,初步阐述了中国大陆强震前兆时空分布的大尺度特征:①强震的前兆场及震后的影响场是广阔的;②有些前兆异常的时间较长,可能与几个强震有关,持续十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