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软骨鱼类资源概述及其利用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元鼎 《海洋与湖沼》1958,1(2):325-333
鱼类可方便地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两大类。软骨鱼类包括鲨鱼、鳐鱼与银鲛等鱼类。本文主要叙述中国软骨鱼类的资源概况,特别是它们的种类成分、分布情况、生活习性、质量和数量以及一般捕捞情况;同时也商讨一下它们的利用和增产等问题。为便于读者了解起见,现在先把软骨鱼类简要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银鲛是在大约3.5亿年前从鲛的祖先分出来的软骨鱼类,到目前仍有"活化石"之称。长吻银鲛整体外型看来像是被压扁的纺锤,体长60~200厘米,雌鱼较大于雄鱼;一般栖息于深海2600米或更深处;夜间活动,出水即死亡;食贝类、甲壳类和小鱼;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属于深海底栖鱼类的长吻银鲛,以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主食,平日看到它们的机会不多,在渔船进行底拖网作业时,偶尔会随着其他鱼种一并被拖上来。自然科学家在过去  相似文献   

3.
1980年6—8月,东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东方号”在东海大陆架斜坡及深沟区(水深200—1000米范围)进行资源调查时,采得若干种软骨鱼类标本,经鉴定确认其中有三新种,分别定名为:粗体光尾鲨Apristurus pinguis;东海施氏鳐Springeria donghaiensis;后鳍尖吻银鲛Harriotta opisthoptera,标本均存于本所鱼类标本陈列室。现将其特征分别记述如下。 1.粗体光尾鲨(新种)Apristurus pinguis sp. nov.(图1)  相似文献   

4.
鱼鳞的作用     
正鱼鳞被覆鱼体的全部或局部,对鱼体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现存的盲鳗纲和头甲形纲鱼类都没有鱼鳞,真骨鱼类大多数都有鳞,少数无鳞或少鳞。根据鱼鳞的外形、构造及发生特点,分为盾鳞、硬鳞和骨鳞三大类型。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按近似对角线排列。盾鳞分为两部分,埋在皮肤内的部分称基板,其多呈菱形,由齿质构成,内有髓腔,充满结缔组织、神经及血管等,并由一孔与真皮相通。露在皮肤外的部分称鳞棘,其表面为光亮的珐  相似文献   

5.
在硬骨鱼类,绝大多数种类都是体外受精,雄鱼当然无交配器可言,但少数种类系体内受精,雄体必须有交配器才能完成延续后代的繁衍使命。在软骨鱼类,绝大多数种类系卵胎生类型,少数种类为卵生体外发育类型,但不论何种类型,均为体内受精,所以雄体都有交配器。那么,体内受精鱼类的雄者,其交配器是什么样子?雌雄又怎样进行交配?本文就此作简要介绍。软骨鱼类包括两大类群,即板鳃鱼类和全头鱼类。前者指所有鲨鱼和鳐鱼,后者指银鲛类,其种类有限,生活在我国的仅黑线银鲛一种。板鳃鱼类的雄鱼,其交配器位于腹鳍内侧,是一对棒状结构,内有软骨支持,称鳍脚。鳍脚是腹鳍的一部分。两鳍脚  相似文献   

6.
地震勘探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确定所勘探地区中岩石的波速。影响地震波速度的主要因素是:(1)构成岩石基质的成分及它们的弹性常数和密度;(2)岩石的孔隙度;(3)覆盖岩层所产生的自重压力;(4)岩石中孔隙水的作用;(5)地温对岩石的弹性特征的改变;(6)成岩的地质环境。当受到应力、化学或热的影响时,岩石的性能也发生变化;(7)岩石年代等。  相似文献   

7.
采集中国近海分布的多鳞鱚(Sillago sihamaForskǎl)、少鳞鱚(S.japonicaTemminck and Schlegel)、斑鱚(S.aeolusJordan and Evrmann)及澳大利亚南部海域的银鱚(S.bassensisCuvier)等4种鱚科(Sillaginidae)鱼类样品,对其线粒体COI及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鱚属鱼类种间的序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4种鱚属鱼类COI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均为610 bp,A+T平均含量略大于G+C含量,分别为52.9%和47.1%;Cytb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均为402 bp,A+T平均含量大于G+C含量,分别为53.7%和46.3%。4种鱚科鱼类种内没有序列差异或变异极小,而种间差异远远大于种内差异;Cytb基因系统树支持了形态学研究的结果;其种间遗传距离在0.225~0.286之间。根据Cytb基因每百万年2%的分歧速率计算,多鳞鱚与少鳞鱚的分歧时间约为1 140万年,少鳞鱚与斑鱚的分歧时间约在1 115万年,其分化事件均发生在中新世(Miocene)。根据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表明,多鳞鱚与少鳞鱚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银鱚较远。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摸清岛礁海域鱼类资源种类及分布 ,合理安排渔船生产 ,2 0 0 3年 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西沙群岛的浪花礁、东岛、永兴岛、华光礁、金银岛、玉琢礁和北礁等 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 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 2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延绳钓 3 740钓、底层刺网 14 480m ,单次作业努力量延绳钓 80~ 3 2 0钓、底层刺网 12 0~ 80 0m。捕获鱼类 177种 ,渔获量 3 70 0尾 2 767.0 0kg ,其中延绳钓 3 3种计 77尾 1711.5 5kg ,底层刺网共 15 3种计 3 62 3尾 10 5 5 .45kg。按岛礁平均 ,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延绳钓为 2 .0 6尾·(10 0钓 ) -1、45 .76kg·(10 0钓 ) -1,底层刺网为 2 5 0 .2 1尾·(1km) -1、72 .89kg·(1km ) -1。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鹦嘴鱼和绯鲤等。北礁、金银岛和玉琢礁的鱼类资源比较丰富 ,开发潜力较高 ;浪花礁、东岛、华光礁和永兴岛次之 ,也有一定的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大致把有毒鱼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棘毒鱼类。这类鱼具有毒腺,能分泌毒液,通过鱼棘刺伤人体,把毒液输入人体,引起中毒。棘毒鱼类包括鳗鲇科、科、科、银鲛科、蓝子鱼科、躄鱼科、角鲨科和刺尾鱼科等许多种类,其中最毒的是魟科的毒(俗称石头鱼),其次是同科的鬼(老虎鱼)和蓑(狮子鱼),这类鱼的背鳍棘的基部有毒腺。  相似文献   

10.
对黄、渤海鱼类等级多样性的推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为给不同取样地点或时期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比较提供基础资料,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黄、渤海底拖网调查,并综合迄今为止的鱼类分类学研究,系统地更新了黄、渤海鱼类组成名录,并计算了其等级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有鱼类379种,隶属于264属,129科,36目,3纲。其中软骨鱼类12目,24科,50种;硬骨鱼类23目,104科,328种。根据黄、渤海鱼类总名录,计算了其等级多样性指数(△^ )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A^ )的理论平均值及95%置信漏斗曲线,其中等级多样性指数(△^ )的理论平均值为77.7。  相似文献   

11.
渤海鱼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渤海的鱼类区系,张春霖等(1955)曾报道了116种;林福申1)根据1958年6月-1959年11月渤海大面试捕资料(其间12-3月未调査)记载了渤海底层鱼类74种,他在分析了这些鱼类的区系性质后提出,其中暖水性鱼类19种、温水性鱼类44种、冷温性鱼类11种,并认为渤海鱼类的区系性质属温水性。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渤海进行的底拖网逐月试捕调査和1983年6,7月上层拖网试捕调査资料,以及有关文献和本所历年来的采集记录鉴定,渤海已记录的鱼类有19目,66科,156种,其中我所试捕调查获108种,文献和采集记录补充了48种。本文根据以上资料,对渤海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性质进行分析。渤海鱼类名录和种的区系性质按分类系统(成庆泰、郑葆珊,1987)列于附表。由于调査范围、时间及捕捞工具有限,遗漏种类在所难免,但作者认为上述材料已基本上能反映渤海鱼类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南海深海鱼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在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面积最大,而其大陆架宽度则较狭窄,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水域相当广阔。我国过去关于南海深海鱼类的研究报道极少,1962年《南海鱼类志》中曾记载过少数深海鱼类,但具有确切深度记录的仅有8种。在国外文献中,Gilbert和Hubbs(1920), Schultz(1938), Abe(1974 , 1975, 1976 )等曾报道过数种。 本文材料是1959-1960年在海南岛以东海域,水深200-1100米进行底栖生物拖网时所获得的标本。鉴定结果,共71种,分隶于37科,12目,其中34种为我国新记录,7种是我国在南海首次记录。 文内凡是我国新记录的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有外形图,有些种作了分类上的讨论;对我国有过记录的种,只记有地理分布和标本采集记录。此外,就现有资料并参考有关深海鱼类文献,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深度分布也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拖网次数不多,本文仅为南海鱼类区系提供了一些初步资料。丰富的南海深海鱼类区系,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八种海产硬骨鱼类消化系统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硬骨类中的5个目、8科、8属、8种鱼类的消化系统作了比较解剖研究。8种鱼类均为肉食性,但由于所摄取的动物种类不同,因此8种鱼类在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结构上各具特点。消化系统各部特点是与食性及食物种类相适的。  相似文献   

14.
黄海西部渔业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纪明 《海洋科学》1988,12(4):70-71
黄海是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的陆架浅海,北起鸭绿江口,南迄长江口北,西北部与渤海相通,南部和东海相连。这个海域位于暖温带,既有暖流的进入,又有沿岸流和冷水团终年存在。这样的环境条件,决定了海洋动物区系和渔业资源中以暖温性鱼类(小黄鱼、真鲷、蓝点鲅、青鳞鱼、皱唇鲨、孔鳐等)为主、同时兼有暖水性(鲐鱼、鳓鱼等)和冷温性(太平洋鲱、鳕鱼  相似文献   

15.
论文资料表明中日两国海区共出现4351种鱼类,分属329科。其中中国分布为3048种,日本为3254种,两国共有种为1951种,占海区鱼类总数的44.84%。文中并对上述鱼种依不同海区作了比较分析,其中有上百种鱼种是两国渔业的主要对象。论文指出,中日海洋鱼类的高度多样性是同源扩布的产物;同时,又由于区维与海流系统的差异,导致鱼种在共性基础上的分异。保护海洋鱼类多样性是持续渔业生产的基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建立资源管理型渔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hototactic types of fishes in the photogradient. The phototactic behaviour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strength of illumination, but also on the wavelength of various light. Influence of moonlight was also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inhibition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intensity between background light and stimulating light and on the phototactic character of fishes. Finall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phototactic behaviour of fishes is suggested.Basic research on the phototactic behaviour of fishes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light on fish behaviour, but also has implication for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7.
浙江北部定置张网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一个各种鱼类生息繁衍得天独厚的海域,也是舟山渔区定置张网的主要作业渔场。本文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该区的渔获组成在区域、逐月和年间变化上的对比分析,及其主要捕捞对象资源量的初步估算,以期加深对资源现状的认识,探索其变化的可能趋势,为制定定置张网的渔业管理措施和扭转当前渔业生产的恶性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花江鱼类总汞与甲基汞污染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松花江吉林市至三岔河口江段鱼体内总汞与甲基汞含量的多年监测结果,选用多种数字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大约大1997年以后,该江段鱼体内总汞与甲基汞含量基本能达到环境背景值水平,在彻底解决工业汞污染源后,该江段总汞与甲基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约也还将持续15年以上。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鱼类复殖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水域的鱼类复殖吸虫,早在30年代秦素美(1933)曾报道过7种;作者自1958年起陆续在该水域进行吸虫标本采集,先后剖检鱼类49种,共529尾,找到吸虫21种,其中4种为新种。本文为新种记述,并附胶州湾吸虫及宿主鱼类名录。 文内测量单位一律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黄海鱼类食物网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韦晟  姜卫民 《海洋与湖沼》1992,23(2):182-192
于1985年3月—1986年10月和1988年5月间,对黄海海域40科69属80种鱼的食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黄海鱼类饵料分为4个生态类型;2.黄海鱼类摄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黄海鱼类基本属于第二—第四营养级;4.日本鳀、脊尾褐虾、太平洋磷虾等优势饵料生物在黄海鱼类食物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黄海多数鱼类间的食物竞争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