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区位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甘河镇北东约55km,面积2.2km2。一、区域地质背景该区属西伯利地台和塔里木一华北地台之间,属巨大的中亚一蒙古地槽区的一部分。按构造单位划分,位于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喜桂图旗中华力西褶皱带,喜桂图旗复背斜的北东段。  相似文献   

2.
根据火山岩、绿片岩发育等特征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认为 ,大兴安区是古生代优地槽褶皱带。最近 ,笔者识别出其台型沉积岩建造 ,如石英砂岩、含磷岩系、红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和夹有燧石条带等。按大地构造学理论 ,台区沉积岩建造与槽区火山岩系不能共生。为此 ,置于古生界中的大部分火山岩不该属古生界 ,而应属中生界。额尔古纳河组和佳疙疸组为整合接触 ,都夹有绿片岩 ,皆属元古宇。本区古生代地层是盖层 ,元古宙地层为结晶基底。因此 ,该区为地块 ,而不是古生代优地槽褶皱带。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位于大兴安岭一内蒙古褶皱带额尔古纳地块北部,额尔古纳金、有色金属成矿带内。区内出露地层有;中生界下一中侏罗系统绣峰组;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漠河组;中一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下白垩系统光华组;第四系全新统。区域构造发育,主要有火山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以北西、北北西向断裂为主。区内侵入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晚侏罗世石英闪长岩。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地质演化本区属于内蒙一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中段,由内蒙优地槽褶皱带和大兴安岭优地槽褶皱带组成,这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晚古生代基本上属于两个性质相近的地质发展区。本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决定了其地热资源沿主要断裂构造出露并受其控制的地热温泉,并以热泉的形式直接出露地表,可开发的地段限于在地表有地热显示及其相关构造分布的地区,其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地热资源靠循环于断裂带中的地热水所提供。  相似文献   

5.
一、地质背景 研究区属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之间的乌拉尔-蒙古-鄂霍茨克显生宙地槽褶皱区的一部分。晚古生代,两大板块沿二连浩特-贺根山一线碰撞拼合,形成本区晚华力西褶皱带。自晚古生代以来,该区构造带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研究了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特征,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即那日- 破曲褶皱带、江达- 杜日断褶带、塞仁那来- 巴陇复式向斜断褶带、气相错- 查巴断陷带、查曲公玛- 日昂巴山间盆地。从晚三叠世以来,图幅内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印支期主要是在图幅北部上三叠统地层中形成北东向褶皱,燕山运动早期本区构造活动最为强烈,形成了全区范围内的东西向褶皱和断层,其中尤以南部塞仁那来- 巴陇复式向斜断褶带最为强烈,构造最为紧密,燕山晚期,以断陷构造为主,形成中部的查曲公玛- 日昂巴山间盆地和南部的气相错- 查巴断陷带,喜山期主要是形成一些新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地质特征 调查区位于额尔古纳地块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上、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东坡。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侏罗系上统吉祥峰组中酸性火山岩,白垩系下统光华组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和甘河组基性火山岩,第四系现代河床河漫滩堆积物。侵入岩主要为早石炭世花岗岩、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以岩基状产出,东侧零星出露一些晚侏罗和早白垩世侵入岩,呈岩株、岩枝状产出。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沉积后至少经历了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山期3期构造运动,劈理、面理、线理、小褶皱等发育,构造置换强烈、构造变形复杂,大多数情况下很难通过产状测量来确定原始层序及其划分.查明矿区以紧闭褶皱为主,处于一叠加倾伏向斜核部,并发现了长约790m的F2韧性剪切带.指出<湖南省岩石地层>(1997.6)将冷家溪群划分为5个组可能有误,各个组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地层厚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辽北法库地区构造岩的观察和研究,确定了本区存在一大型推覆韧性剪切带。根据同构造侵入岩的同位素年龄,确定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期为海西-印支期,这与天山-兴安褶皱系最终形成时间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经研究证明,前人建立的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确有少量的亚碱性双峰式火山岩。这些火山岩零星地分布在几个地区,走向不连续,出露宽度一般为数百米。构成该组主体的是一条规模宏伟的侵入岩带,其岩石组合为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总体上表现为正序岩浆演化序列。这些侵入岩普遍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形变质作用,即第一阶段为韧性变形;第二阶段为静态重结晶;第三阶段为带状褶劈理,表现了复杂而漫长的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11.
大青山地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侏罗系中统兰旗组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凝灰岩等;侵入岩为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断裂发育,岩石蚀变强烈。金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金主要富集在侏罗系中统兰旗组火山岩中。金的原生晕、次生晕异常特征和分布表明,破碎蚀变岩带就是金矿化蚀变带。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已在三道盘—马家窝铺的安山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发现了5条金矿化带和29条金银矿脉。实践证明,在大青山地区进行金矿普查运用地球化学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老沟西金矿床位于漠河县金沟林场西20km处,大地构造位置处在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上黑龙江中断陷带的西北部边缘。出露地层以中生界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沉积岩为主,次为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的老变质岩。侵入岩以古元古代似斑状花岗岩、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奥陶纪碎裂花岗岩为主。矿区位于北东东向漠河推覆构造带的西端,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变质矿物组合和变质带的特征,结合变形构造研究,认为丹凤地区的刘岭群曾遭受过中压相系的变质作用,随后又被褶皱及剪切推覆作用改造,使变质带倒转、变薄。文章认为,本区刘岭群在时代上不能与西部邻区的中泥盆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4.
蒙古国图木尔铁矿区处在北蒙古褶皱系塔里亚特一色楞格褶皱带的中段。该褶皱带的南东侧为北肯特褶皱带,北西侧为色楞格火山岩带。在蒙古国铁矿成矿区带划分上,属巴彦戈勒铁矿带,带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剧烈,夕卡岩型、热液型铁矿分布较多,是蒙古国目前最重要的铁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5.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辽宁建平北部海西—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卷入变形的岩片为早二叠世八家超单元二长花岗岩、太古宙曹家烧锅片麻岩(TTG岩系)。该剪切带构成了辽西地区华北地台与内蒙兴安褶皱系两个构造单元重要分界线。剪切带从东至西,构造线方位由EW向逐渐转向NEE至NE向。剪切带内各类构造岩具眼球状构造、条带状及细纹状构造,普遍发育有A型褶皱、σ型长石残斑、压力影、S-C组构等指向构造,表明剪切方向由NE向SW左旋剪切,具走滑逆剪切特点。区域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古亚洲洋的消减,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碰撞对接作用派生的剪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南秦岭碧口地区韧性剪切带广泛发育在中元古代碧口群内,呈NEE~SWW向延展,向南倾斜。韧性剪切带内广泛发育有拉伸线理、S-C构造、剪切褶皱、鞘褶皱、剪切透镜体构造以及旋转碎斑系、多米诺骨牌式构造、不对称微褶皱等不同尺度的运动学标志,剪切指向表明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式为自南而北的逆冲型。构造式样的不对称及L-S构造岩的发育表明剪切带为区域非共轴变形机制,对剪切带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形成时代做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区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部边缘。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一套深变质的沉积—火山岩系(包括混合岩),在区域南部尚有部分震旦系地层出露。太华群地层主要由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成,其中夹有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的小透镜体,底部偶见大理岩及石英岩夹层。区内伟晶岩、辉绿岩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一、区域背景 区域构造位于吉黑褶皱系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与佳木斯地块的衔接部位。牡丹江南北向深大断裂与依舒北东向深大断裂在本区南部相交汇。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下元古界兴东群,第三系富锦组。区内所见岩浆岩为早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及晚二迭世黑云母花岗岩。笔者经对前人在笔架山地区工作的系统总结认为,该地区砂金资源较丰富,见有砂金矿床2处,矿点3处,源头均指向笔架山一带。1:20万化探扫面圈出1个甲类异常,3个乙类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