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童谣了,夜晚仰望星空看繁星闪烁,有没有在脑海中飘过这个问题:小星星们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眨眼睛”呢?  相似文献   

2.
星空无尽,奥妙无穷。人们好奇于自己的生命和周围的世界。天文学家更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用尽聪明,想搞清楚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到底是什么,那些星星的旁边也有类似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吗?他们用各种手段,不辞繁琐,探究着远方的星星世界,向我们展示着星星的生命历程。超新星、中子星、黑洞、引力波等名词和概念近来常被人们提及。这些极端天体现象大都与X射线有关。X射线天文是20世纪中期伴随着火箭和卫星的发展开始的。尽管人们不能直接通过自己的眼睛观测和体验X射线波段的天空,人们可以通过X射线探测器一窥其貌。  相似文献   

3.
每当黑夜拉开它的帷幕,夜空中群星闪耀的大戏就会如期登场。冬季星空明亮的星星太多了,它们在寒冷的黑夜里熠熠生辉,在我国古人心目中这些明星们有着怎样的地位呢?就让我来一一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4.
来参观过 starry 和 yvonne 的天文小屋的朋友,对我们卧室的满天星效果赞不绝口。开关一开,就看到完全根据《全天星图2000》临摹的夏夜星空,满天繁星一闪一闪的,还可以变化颜色。躺在床上数星星,不可不谓一种浪漫、惬意的享受啊。天文同好们应该都有自己家里看到星空的想法吧?最开始我是买了 HOMESTAR PRO,平心而论,这种家庭天象仪的效果已经很  相似文献   

5.
夏夜仰望星空,那传说中将牛郎织女分开的天河分外引人注目。我们知道,事实上它并不是一条河,而是一个由引力维系的庞大恒星系统,也就是常说的银河系。茫茫宇宙中存在着很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称为星系。离我们最近的大星系——M 31(常称为仙女座星云)距离我们230万光年,在肉眼看来,就像是天上模糊的光斑,而银河系内部的发光气体云在我们肉眼看来也是模糊的光斑。过去人们不知道天上除了星星还有星系,以为那些光斑都是云状的发光物,因而称呼它们为星云。直到上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证明了旋涡“星云”其实是独立的河外星系。此后人类发现了不计  相似文献   

6.
太阳黑子、日晕、虹霓在古代都属于“天象”范畴。今天我们知道,太阳黑子的确属于天象,而且我们的先人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天象,比西方人早了足足一千多年。至于日晕、虹霓,现代解释是它们属于“大气光象”范畴,是气象因素造成的。不过,黑子也好,日晕、虹霓也好,它们毕竟都起源于太阳,所以这里我们把它们合为一讲,以古代诗词中的黑子、太阳光象描述为线索,讲述一下有关这些“天象”的有趣话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早就从教科书中得知,当大质量恒星的寿命接近尾声的时候,它们将发生猛烈的爆炸,在我们看来,这颗原本可能毫不起眼的恒星陡然增亮数千万甚至上亿倍,就好像天上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新星,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超新星”——星星并不是新的,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来,无数的人们在仰望苍穹的时候,无不被在夜空中闪耀的繁星所吸引,赞叹造物主对人类的恩赐。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满天的星斗中,除了少数的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所变化外,其它的星星没有任何变化。于是人们给这些星星起了个名字,叫做恒星,意即永恒不变的星星。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恒星并非真的一成不变,只是它们离我们太遥远了,按照古代的观测条件,  相似文献   

9.
古人对行星的称谓 古人很早就发现,在满天的繁星中,有5颗星非常与众不同:第一,它们不象其他星星那样“恒定”(保持着相对不动的位置),而是在众星中游动;第二,它们都很亮,多数情况下亮度都超过或仅暗于天狼星,而且亮度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我们的先辈为这5颗特别的星星起了名字,大约在商、周时期,这5颗星分别被称作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填星),这就是今天肉眼可见的五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世纪以来,黑洞的魅力吸引和激励着无数天文学家。这种神秘的天体挑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直觉,并成为无数科幻电影的背景。在天体物理学家看来,黑洞带来的挑战在于它很难研究:它们遥远、微小且不发光。尽管如此,对黑洞的观测在近十年来已有长足进步:现在,我们对黑洞的了解远超从前。不过,最近的一些观测似乎提供了新的信息,对黑洞形成和演化的现有理论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1.
“星桥找星法” 顾名思义,“星桥”就是指用明显的星星搭桥,在茫茫星海中抵达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春夜空中的亮星和星座张淑莉在晴朗的夜晚,如果没有月亮,附近又没有灯光,你就会看清楚蔚蓝色天空中列布的恒星。熟悉星空的少年天文学家都知道,这些星星都是一个个遥远的太阳,就象我们的太阳一样在发光、发热。天上的星星有的亮有的暗,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天...  相似文献   

13.
9月星空看点     
火土西垂心宿随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观测星空,试图了解宇宙的秘密。古人认为,宇宙就是由地球、太阳、月亮和星星组成的。其中5颗亮星特别引人注目,它们总在群星间移动,像是夜空流浪者,于是,古人把它们称为行星。这5颗肉眼可见的行星就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相似文献   

14.
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维系着宇宙,使我们生存的世界免于分崩离析,但它们到底是什么? 宇宙并不遵循“所见即所得”的原则。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物质——恒星、气体和尘埃——仅仅占据了宇宙物质质量的10%左右。这些可见的普通物质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科学家们把它们称为“重子物质”,因为质子和中子在亚原子粒子中被称为“重子”。宇宙物质的其余90%则是“暗物质”,它们包围着宇宙中的每一个星系。  相似文献   

15.
太阳的体温温暖了我们的蓝色星球,使这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太阳各类活动所波及的范围远远超过八颗行星所占据的空间,在其他同样被我们称作家园的区域,又有什么悲欢离合在上演呢?当越来越多的探测器被送入太空,人类对于“我们从何而来”和“行星是如何诞生演化的”,这些问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但即使掌握了最先进的知识,广袤的太阳系中仍蕴藏着无数难以企及的秘密。什么是太阳系中最深邃的谜团?让我们来看看太阳系留给我们的十个谜题。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重订了“bN?”天体绕星星云的亮度和颜色,表明它大概为反射星云;估计了光电测光时,云对中心星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很小,平均小于0~m.01。在用施密特镜观测时,我们同时用双筒镜拍摄了天体的底片(拍摄时左右镜筒露光中间时刻基本相同,但长短不同),并比较了它们的星像和复制放大像,考察了在我们使用的望远镜上有关的照相效应;最后补充列出了此天体在1978年10月的紫外照相星等。  相似文献   

17.
了解天空的奥秘无疑是从星星的位置开始的。早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还在用绘画描述生活场景的时候,就有了对那些明亮光点的记录。久远的历史早已无从考证,虽然中学历史书上还会提到《甘石星经》,但战国时甘德、石申其实各写了一部,早已失传,即使是后人编撰的合集如今也只剩名目而已。古希腊喜帕恰斯(Hipparchus)编制的西方第一本星表也是因为在托勒密的著作中被提及才为世人所知,托勒密整理写入《天文学大成》的1千多颗恒星在整个中世纪都是权威,代表了当时目力的极限。只剩下变化莫测的行星轨道和偶尔光顾的彗星作为那时天文学的全部内容。直到17世纪,望远镜发明之后,人类才得以继续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这漫长的探索历程中,我们对那些遥远世界的所有模糊认识都写在了星表之中,就让我们通过这些坚实的脚印来回顾天文学的发展道路吧!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于地外文明的探索始于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相信在地球之外有和我们相同的世界,并渴求有朝一日通过星际旅行来拜访远在他乡的智慧生物。  相似文献   

19.
星座歌     
天上繁星,或明或暗,恒河沙数,要认识它们,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古代的人们为了方便认星,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办法,那就是把天上的星星分成许多群落,把天空分成许多区域,这些星星的区域或群落就好像地上的各个不同的”国度”.记住了这些“国度”的名称,就容易分辨和记忆各个”国度”中的成员星了。因此,喜欢天文,首先要喜欢星空:而喜欢星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发烧友对天文望远镜的渴求是可想而知的,但如何选择一套望远镜相信大家都有深刻体会。从初入门时就想一步到位购置一套顶级器材,但囊中羞涩买不起,可又无法忍受眼巴巴的“干烧”!一声叹息后,只好比着兜里的钱凑合一台小口径的先用着,但没过多久就有了“烧不透”的感觉了!再摸兜够了口径稍大点的钱……就这烧来烧去,几年下来器材一大堆,钱也没少花,可还是感觉没一件满意的器材。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再搬一架大口径的回家也没多大问题,可望着眼前这堆弃之可惜的“洋枪”、“土炮”……唉! 叹息又有何用,总得从中悟出点什么。近日帮一位初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