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寻求通过户外活动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湿地公园凭借其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作为湿地公园设计的重点,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界定了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的范围,分析了滨水游憩空间的形态特征和景观特征,简述了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临水、近水和远水区域的设计要点,为营造更好的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具有巨大比较优势的空间领域,是当前城市发展和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对城市滨水空间研究多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在收集和整理近10年来国内众多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实体景观设计、开发规划管理及与滨水城市的关系等方面对城市滨水空间研究作以系统总结,并从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展望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水空间转型发展是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方式,已成为当前国际城市更新与再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也大量涌现,有必要进行归纳和总结。论文以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1988—2020年间相关文章为分析对象,从滨水空间转型发展的过程、模式、动因与机制、效应等方面对其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国外滨水空间转型发展研究多采用定性方法对案例地开展描述性分析,研究主题从关注实践需求转向探讨深层次学术问题并逐渐多元化,研究视角越发强调人本主义和公平理念。最后,结合国外研究经验和中国实际指出:未来中国应转变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重视不同区域多案例的对比研究,再现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过程,模拟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机制,全面评估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效应,以优化和完善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世福  覃小玲  邓昭华 《热带地理》2021,41(5):1009-1022
基于环境行为学相互渗透理论和环境心理学人-环境一致性理论,本研究以珠江前航道为例,从活力营造视角构建“人群-环境”活力互动模型,运用多源数据,使用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计量方法对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度进行定量研究,并对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时空特征、环境活力的空间格局及活力协调度空间格局进行总结,探讨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机制,为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度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滨水空间人群活力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热点区域呈现扩大—收敛的空间特征,冷点区域则呈现分散—集中的空间格局;2)滨水空间环境活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3)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呈现高、中和低3种活力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状态的滞后系统主要为环境活力子系统;4)混合多样的城市功能,连续有韵律的城市景观和与水岸融合的生活性道路是滨水空间具备高活力协调度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充分利用水景观资源(包括滨水空间内部的细微水体,如河涌和塘),注重景观的连续性,优化滨水游憩体验。2)以活动作为契机营造滨水空间的故事性和记忆点,构建群体故事和群体记忆作为连接人群活力与环境活力相互交织的桥梁,使人与环境形成良性的互动,提升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3)关注低活力协调度滨水空间在水岸转型过程中社会关系冲突的调解,采用包容性规划的态度,鼓励滨水空间现状用地类型为农田的产权所有者种植兼具经济性和观赏性的作物。对于此类现状为非建设用地或生态景观导向的地区的开发建设,应审慎选择干预措施,以保障并提升其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量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年长江口滨岸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季节性交换通量连续实测数据,建立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空间插值模型与量算模型,对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季节性空间分布特征、滨岸湿地不同岸段无机氮季节性界面交换总通量量算等研究。结果表明:修正GIDS插值模型在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空间插值预测过程中精度明显优于IDS方法,而略优于普通Kriging方法;长江口滨岸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空间分布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分异特征;利用修正GIDS插值模型对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交换通量进行空间插值过程中,为提高通量量算模型精度,应采用1.2'×1.2'的空间尺度为最佳;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界面交换总通量量算表明,长江口滨岸湿地在春季向水体释放无机氮,是水体无机氮的释放源,释放量为1.33×104 t,夏季、秋季和冬季表现为净化水体中无机氮,是水体无机氮的吸收汇,分别净化无机氮量为4.36×104 t、6.81×104 t和2.24×104 t,全年总体表现为净化水体中无机氮,净化量为12.1×104 t;长江口多年水体中无机氮通量多项式拟合分析得出,2002~2004年3年长江口水体中无机氮通量平均值为52.6×104 t,滨岸湿地对长江口水体中无机氮的年均净化率达23.0%。  相似文献   

6.
P342,S153.612006043070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量算=CalculationofinorganicnitrogenfluxesintheYangtzeEstuarytidalwetland/王军,陈振楼…∥地理学报.—2006,61(7).—729~740基于3年长江口滨岸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季节性交换通量连续实测数据,建立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空间插值模型与量算模型,对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季节性空间分布特征、滨岸湿地不同岸段无机氮季节性界面交换总通量量算等研究.图5表5参43(广兵)BeTV148.1,TV1472006043071钱塘江河口段长周期泥沙冲淤和河床变形=Long-termsed-imenterosion/depositionand…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 (Yangtze Estuary Tidal Wetl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YETWEIS)是一个适用于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管理与决策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基于MapObjects组件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数学建模方法,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平台,功能包括对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的显示、编辑、查询检索、信息统计、空间分析、专题地图编制和环境质量评价等。本文首先介绍了YETWEIS的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和主要功能,然后重点对专题地图编制模块和环境质量评价模块的实现思想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水体、沉积物、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污染因子权重确定方法、基于熵值法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利用YETWEIS分析了长江口滨岸湿地2002年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长江口滨岸湿地2003年环境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8.
城市湿地特征及其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湿地功能和特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湿地面积缩减、水质污染及功能退化等问题的分析,揭示城市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依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生态学原理,提出湿地退化恢复的实质是结构的修复,城市湿地的恢复应采取汇水区水源保护、汇水净化治理、入湖河流截污、河道修复及重建湖滨结构的城市湿地恢复策略。  相似文献   

9.
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的社会服务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河城市滨水空间具有公共属性。经过百年发展,苏州河沿岸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景观。随着公众对滨水空间的观光休闲、历史文化和景观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滨水空间向公共空间转换成为重要的趋势。以苏州河市区段为例,实地调研滨水空间的利用现状,发现设置铁栏或围墙、占用公共廊道、缺少滨水步道、集中绿地限时开放影响廊道连通性和公众可达性,加上原有的规划未充分把公共属性和水岸资源纳入到整体规划中,造成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结合典型河段功能规划,选取了苏州河河口段、梦清园段、中远两湾城段、武宁路桥段和苏河湾段五个典型河段,进一步分析了典型河段的社会服务功能影响因素。从整体规划、连通性、因地制宜退界开发、历史文化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角度提出提升苏州河滨水地区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现阶段对城市湿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城市湿地所提供的生态服务角度研究分析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湿地具有完善人类栖息环境、调节城市地区小气候、调控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净化城市环境、重建城市空间格局、提供生态教育以及间接产生其他效益共7种生态服务功能。正确认识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对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为例,分析了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在分析了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其保护和恢复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为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马、日、港湿地公园考察收获与启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骆林川 《湿地科学》2004,2(3):238-240
通过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考察,及总结考察对建设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的有益启示,提出建设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既是实现该地区跨越式发展模式的创新,又是企业参与大型生态工益项目投资机制的创新,强调要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好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3.
南京城市湖泊湿地的水质动态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南京市玄武湖、莫愁湖、内秦淮河湿地为对象,通过定点、定时采样和水质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湖泊湿地水质的季节动态、水质影响因素及其富营养化评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TP、BOD和COD是反映城市湖泊水体污染度的重要指标,TP含量过高是造成城市河湖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污染程度随季节动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相对封闭的莫愁湖湿地水质的季节变化较小,但水质较差,各个季节均表现出重富营养化—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受工业或生活污水影响较大的内秦淮河湿地,水体受污染严重,全年均属严重富营养—异常富营养化;玄武湖湿地的水体,在春季和秋季均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夏季相对较好,TN、TP为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指标为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如何珍惜兰州黄河湿地,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湿地的分布状况及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分析了黄河兰州段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恢复保护黄河兰州段湿地的对策建议和建设兰州湿地科普示范公园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类型和分布,结果表明: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总面积1729.68hm2。5000m2以上的河岸湿地共计47块,总面积517.17hm2,其中几乎无人为干扰的湿地105.99hm2,仅占河岸湿地面积的20.50%;人为破坏程度非常严重、湿地功能几乎完全丧失的近裸露湿地252.43hm2,占河岸湿地面积的48.81%。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存在乱侵乱占、遭受污染、河岸湿地植被破坏和湿地功能日趋退化等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生滨海湿地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生湿地内,根据植被分布状况,由黄河岸边至海滩方向布设了两条平行样带,研究土壤微量营养元素Fe、Mn、Cu、Zn和B分布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表层0~30 cm土壤中B、Mn、Fe、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94 mg/kg、439.87 mg/kg,22.25 g/kg、27.48mg/kg和46.39 mg/kg.从黄河岸边至近海光滩区,土壤中5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剖面上表现为波动变化规律.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中,5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及其与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总硫含量和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生滨海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和总硫含量是影响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The Lhasa River Basin is one of the typical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alpine wet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lpine wetland for monitoring,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Wetland constru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basi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including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CBERS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other thematic data provided by 3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are (1) the total area of wetlands is 209,322.26 hm2, accounting for 6.37%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the basin. The wetlands are mainly dominated by natural wetland, with artificial wetland occupying only 1.09% of the wetland area; marsh wetland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natural wetland, dominated by Kobresia littledalei swampy meadow which is distributed in the river source area and upstream of Chali, Damshung and Medro Gongkar counties. The ratio and type of wetlands in different counties differ significantly,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ali and Damshung counties (accounting for 62% of the total wetland area). (2) The concentrate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etlands is at an elevation of 3600–5100 m. The wetland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Valley from river source to river mouth into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Marsh wetland is dominant in the source area and upstream of the river, with the mosaic distribution of lakes, Kobresia littledalei and Carex moorcroftii swampy meadow, shrubby swamp and river; as for the middle-down streams, the primary types are river wetland and flooded wetland. The distribution is in a mosaic pattern of river, Kobresia humilis and Carex moorcroftii swampy meadow,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subordinate grass marsh, flooded wetland and artificial wetland.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淹环境下河口感潮湿地枯落物分解及营养动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分解袋法,以我国东南沿海典型的感潮河口--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选取2个潮水水淹环境差异显著的地段(一个为近潮沟地段,另一个为远潮沟地段)为研究样地,对闽江河口主要的本地种芦苇、短叶茳芏及外来人侵种互花米草枯落物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经常性的潮汐水淹对3种植物枯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显著;(2)经常性的潮汐水淹促进了短叶茳芏和互花米草枯落物N、P元素的损失,但对芦苇的影响不大;(3)在2种不同的水淹环境,3种植物枯落物分解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均是短叶茳芏>互花米草>和芦苇,分解速率在0.003166~0.005280 d-1之间,95%干物质分解需要的时间在1.56~2.61 a之间;(4)C浓度基本稳定,N浓度呈上升趋势,总N在研究末期表现为净损失,P浓度呈较大的波动,总P在研究末期也表现为净损失;(5)具有最低C/P的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9.
近50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时期各湿地景观类型进行景观变化过程、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转换过程分析,揭示近50 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规律。研究发现,沼泽湿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导湿地景观类型,次之为河流湖泊湿地,人工湿地比重小。研究区内湿地面积的减少以沼泽湿地的贡献量最大,这是由于大面积的沼泽湿地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沼泽湿地景观破碎化表现突出。河流湖泊湿地在研究时期内则表现出最快的变化速度,年均动态度达到2.60%,它的这种减少变化是由数量众多的小斑块退化为盐碱地和沼泽湿地导致。水库坑塘景观变化受流域发展水利及霍林河径流量大小控制,水田湿地则主要受后者作用。共同的一点是,受霍林河1998年特大历史洪水泛滥影响,研究区内大面积盐碱地、沼泽湿地和草地转换为河流湖泊湿地,与此同时也有大面积草地和盐碱地转换为沼泽湿地,导致两种自然湿地景观类型在2000年表现出面积扩大,景观破碎化降低,整体性增强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洪水脉冲在退化湿地景观恢复中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实施流域生态管理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湿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湿地环境,解决区内上、下游用水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区域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遵循湿地流域分布规律,应用流域生态学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流域生态管理。一方面,要从流域角度处理好几大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