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季风边缘区全新世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自东向西具有明显差异性。东部科尔沁沙地、中部毛乌素沙地呈现典型三段式沙地演化过程,西部共和盆地呈现多阶段多反复的沙地演化特征。东部科尔沁沙地、中部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也呈现三段式,西部共和盆地由于地域特征气候变化相对复杂。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对各区产生差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控制的亚洲季风环流和有效湿度变化影响沙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沙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分析中国东部沙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与风力、植被覆盖的相关性,探讨了东部沙区现代风沙沉积环境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东部沙区各沙漠/沙地粒径级配相对一致,均以细沙、中沙为主,粒度分布整体呈单峰形态,中等分选,粒度分布和分选性均与西部沙区有较大不同。风力和植被覆盖状况的差异决定了各沙地所处的风沙环境性质和风沙活动强度不同,导致东部沙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库布齐沙漠粒度特征与该区风蚀、搬运、堆积过程频繁交替的风沙活动方式密切关联;呼伦贝尔沙地粒度特征反映了风蚀主导的风沙环境;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粒度特征和风沙活动方式相对复杂,与这3个沙地内部风蚀主导区和沙尘沉降主导区镶嵌分布的格局有关。东部沙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均与沙地年均风速和植被总盖度双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松嫩沙地沙漠化的气候因素与沙地发育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宝林 《中国沙漠》1996,16(3):250-257
松嫩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也是我国沙漠化土地的东缘。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沙地的形成与发展、风沙地貌形态及风沙活动规律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通过对气候因素及其控制下沙地发育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该沙地形成演化及现代沙漠化的若干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呼伦贝尔沙地自然状况和生态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的原则,将呼伦贝尔沙地划分为5个治理区:沙地樟子松林治理区、森林-草原过渡带沙地综合治理区、北部沙地治理区、中部沙地治理区、西部零散沙地治理区;提出了6种适合呼伦贝尔沙地的治理模式:沙地樟子松封育模式、灌-草方格状混播模式、植苗造林治沙模式、机械沙障与灌-草混播模式、樟子松野生大苗移栽固沙模式、高立式沙障治理模式;针对5个治理区内的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天山山脉是新疆重要的水源地,分析这一区域降水云的宏观和微观物理属性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对于科学高效地开展人工增水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loudSat和Aqua卫星资料对天山山脉3次强降水过程云高、云厚、冰粒子等效半径和直径(IER、IED)、水粒子等效半径(LER)、冰水含量(IWC)、液态水含量(LWC)、冰水路径(IWP)、液态水路径(LWP)的分析表明:(1)天山山脉强降水云分布在0.9~9.4 km范围内,天山东、西部云底偏低、云体偏厚,而中部云底偏高、云体偏薄。降水云占有率天山中部、东部分别为5%,西部为15.6%。(2)天山山脉强降水云IER以0~60μm为主,LER以0~5μm为主,IWC和LWC集中在0~50 mg·m~(-3),强降水云从低层到高层这些微物理量的低值段占优势,天山山脉西部、中部这些微物理量的低值段随高度呈单峰分布,西部和中部峰值分别出现在云层下部和中上部;天山山脉东部这些微物理量的低值段随高度呈双峰分布,极大值出现在云层下部和上部。(3)天山南脉、天山西部强降水云的IED较小,而天山中部、东部较大;天山中部云的LER较大,天山东部、西部、天山南脉较小;IWP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中部、东部、西部、天山南脉;天山中部云的LWP略大于天山西部和东部,天山南脉最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阶  周后珍 《山地学报》2003,21(4):435-44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除呈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差异外,还呈平原、丘陵、山区发展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叠加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犬牙交错的多维、多梯度差异。人均GDP由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东部整体、西部城市、东部丘陵、东部山区、中部整体、西部总体、中部丘陵、中部山区、西部丘陵、西部山区逐渐降低。人均GDP的最大差距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大中城市与宁夏、甘肃、贵州等省(区)的山区之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受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受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关键是加快西部山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天山山脉是新疆重要的水源地,分析这一区域降水云的宏观和微观物理属性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对于科学高效地开展人工增水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loudSat和Aqua卫星资料对天山山脉3次强降水过程云高、云厚、冰粒子等效半径和直径(IER、IED)、水粒子等效半径(LER)、冰水含量(IWC)、液态水含量(LWC)、冰水路径(IWP)、液态水路径(LWP)的分析表明:(1)天山山脉强降水云分布在0.9~9.4 km范围内,天山东、西部云底偏低、云体偏厚,而中部云底偏高、云体偏薄。降水云占有率天山中部、东部分别为5%,西部为15.6%。(2)天山山脉强降水云IER以0~60μm为主,LER以0~5μm为主,IWC和LWC集中在0~50 mg·m^(-3),强降水云从低层到高层这些微物理量的低值段占优势,天山山脉西部、中部这些微物理量的低值段随高度呈单峰分布,西部和中部峰值分别出现在云层下部和中上部;天山山脉东部这些微物理量的低值段随高度呈双峰分布,极大值出现在云层下部和上部。(3)天山南脉、天山西部强降水云的IED较小,而天山中部、东部较大;天山中部云的LER较大,天山东部、西部、天山南脉较小;IWP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中部、东部、西部、天山南脉;天山中部云的LWP略大于天山西部和东部,天山南脉最小。  相似文献   

8.
王良健  李辉 《地理研究》2014,(11):1995-2004
以耕地地均投入产出关系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81个地级以上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2001-2011年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但普遍较低。耕地利用效率按照东部、中部、东北、西北、西南的顺序递减,其中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增长最快。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显著影响因素差异明显:信息化程度、农业贷款规模和免征农业税对五大区域有显著正影响,而作用程度存在差别;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对中部、西北、西南地区有正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占比对东部、中部有正影响,而对西南地区有显著负影响;劳均耕地规模对中部、西南地区正作用最大;交通条件对东部、中部、东北、西北地区有显著正影响。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阿拉善荒漠植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利用1982—2003年NASA 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阿拉善左旗、右旗和额济纳旗气温和降水资料,对阿拉善地区NDVI变化和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82—2003年东部地区(左旗植被指数略有增加,而中部(右旗)和西部地区(额济纳旗)则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东、中、西部表现不同。左旗和额济纳旗多年平均NDVI的月变化和右旗相反。②东部地区升温率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地区。降水表现为东部和西部地区(额济纳旗)稍有增加,而中部地区(右旗)呈缓慢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东、中、西部表现不同。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月变化趋势东、中、西部一致,呈单峰型曲线。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降水量与植被指数存在明显的年相关、隔季和当季相关,而西部地区额济纳旗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阿拉善地区NDVI同温度的相关性不好。  相似文献   

10.
近50年四川盆地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利用四川盆地1961-2006年145个台站汛期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趋势;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以及盆地东西部之间的反位相变化是川渝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最主要的两个空间异常模态:该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8个区;分别是四川盆地中部区、东部区、南部区、西部区、川西高原西部区、中部区、川西南山地区和重庆东部区;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除在四川盆地西部区和重庆东部区分别呈较弱的减少和增长趋势以外,在其余各区的线性趋势都较为明显,其中四川盆地东部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高原西部和中部区表现为增长,四川盆地中部和南部区表现为减少;从气候因子分析看,汛期西太平洋副高位置的南北变化、东亚以及南亚季风的强弱变化分别对四川盆地东部区、中部区以及西部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部崛起面临着与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都不相同的发展环境、主要矛盾和战略任务,绝不是把在东部、西部和东北已实施过或正在实施的区域政策简单向中部地区加以延伸和推广就可以实现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的.必须本着"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功能定位,站在"弥补市场缺陷"角度,对中国的区域政策及政策工具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提高促进中部崛起政策实施效果.对如何从政策制定的源头增强政策设计、政策选择与中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发展阶段的有效结合,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黄耀丽  魏兴琥  李凡 《中国沙漠》2006,26(5):739-744
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可分为三大类、三亚类、五个基本类型。沙漠旅游资源的区域独有性和景观异质性显著,且东、西沙区分别形成景观组合式与沙漠景点集合式旅游资源富集区。沙漠旅游资源具有多种旅游功能与旅游适宜性。通过对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四种开发类型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应把北方沙漠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国家沙漠治理的框架下,东部沙地及城镇边缘限制开发沙漠度假、娱乐类旅游,中部沙漠适度开发沙漠生态观光类旅游,西部沙漠大力开发沙漠原生态类旅游的战略,并以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组织体验式旅游项目等为对策,发展我国北方沙漠旅游。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1974年~2016年欧洲各国"自由"等级数据,对欧洲"自由"等级格局演变进行时空分析,结合美国发布的《国别人权报告》、西方经济制裁数据、西方军事干涉数据,探索欧洲"自由"等级空间格局演变外部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欧洲各国"自由"等级的标准差指数和变异系数总体下降,其相对和绝对差异有缩小趋势。(2)欧洲"自由"国家数量总体呈现显著增长,空间分布从欧洲南部、西部、北部地区扩散至欧洲东部、中部地区;欧洲"部分自由"国家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空间分布从欧洲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大公国演变成欧洲东部、东南部地区;欧洲"不自由"国家数量总体出现明显减少,空间分布从欧洲东部、东南部、中部地区演变成白俄罗斯和俄罗斯。(3)欧洲"自由"等级相近的国家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主要存在3种集聚模式,即高高集聚区,主要在欧洲西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在欧洲东部、东南部地区;高低集聚区,主要在欧洲南部、中部、东部地区。基于此,探索欧洲"自由"等级格局演变的外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沈渭寿 《中国沙漠》1997,17(1):15-19
从区系地理成分来看,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区系以东亚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占绝对优势,而阿拉善荒漠则以亚洲中部荒漠成分(即戈壁成分)占主导地位。另外,两个地区的地方特有成分的优势都十分明显,但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中的特有种大都是在青藏高原隆起以后由于特殊的生境(高寒、干旱)而分化出来的新种,而阿拉善荒漠中的特有种大都是些古老的单种属和寡种属。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区系和阿拉善荒漠植物区系都具有古老的热带起源,然而前者是在古老的第三纪热带植物区系的基础上,在高原隆升过程中经过山区特化和气候特化形成的新的年轻的区系,而后者则较多地保留了热带起源特别是古地中海起源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15.
滑坡、泥石流敏感性是指区域在自然状况下发生滑坡、泥石流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以OLI影像、ASTER GDEM为数据源,选取强降水、地表坡度、地表植被覆盖和河流侵蚀等因子为评价指标,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云南昌宁县滑坡、泥石流易发程度评价。结果显示:昌宁县滑坡、泥石流易发度分为不易发、轻度易发、中度易发和高度易发4个等级,各等级所占面积分别为:12.42 km2、2 055.61 km2、1 584.98km2、89.64 km2,比例为:0.33%、54.92%、42.35%、2.40%。空间分布上,中度易发区在田园镇中部、漭水镇中部和南部、鸡飞镇东北部、卡斯镇中部及东部、柯街镇西部、珠街乡东部和北部、以及更戛乡东部及南部地区分布相对集中;高度易发区则集中分布于北部黒惠江、中部右甸河及南部勐统河各支流上游山区,由北向南形成"川"字型分布。  相似文献   

16.
内蒙奈曼旗沙地草场植被退化及其防治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厚福兴 《中国沙漠》1992,12(2):64-68
沙地草场是奈曼旗草牧场的主体部份,分布于我旗中部和北部,可利用草场面积343.4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6%。这里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好地方,过去曾草丰畜壮。但由于长期不合理利用,使沙地草场大面积退化和沙化,并且日趋严重。为了摸清草场退化现状,弄清退化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在全旗草场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奈曼站草场植被组的同志们合作对退化草场进行了专题调查与定期监测。本文根据调查与监测成果分析我旗沙地草场植被的退化演替过程及其质与量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过程模型的河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和蒸散量模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结合作物参数的遥感信息反演和气象要素的空间尺度扩展方法 ,建立以GIS背景数据库为支撑的冬小麦生长模型 ,研究河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和蒸散量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河北平原 1990年高产区主要集中在保定中南部、石家庄中部、邢台中部和邯郸东部的南北条带上 ,单产在 6 0 0 0~ 84 0 0kghm- 2 之间 ,廊坊东部、沧州大部分、衡水中部、邢台东部和西部太行山区等是低产区 ,单产低于 30 0 0kghm- 2 。总体而言 ,该地区实际产量与光温生产潜力对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冬小麦生长期 ,蒸散量主要在 30 0~ 5 0 0mm之间 ,水分利用效率低于2 0kghm- 2 mm- 1,其中小于 8kghm- 2 mm- 1的概率分布占 4 2 %左右。农业水资源不足 ,水分利用效率低 ,是该地区冬小麦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亚洲东部常绿阔叶林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雨常绿阔叶林是亚洲东部特有和重要的森林资源类型。将亚洲东部的常绿阔叶林划分为4个区、日本区、中部东部区、中国西部区和中国西部硬叶分布区。按区说明了气候特点以及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和生长状况,并对其在北半球生物气候带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佃勇 《中国沙漠》1983,3(3):40-44
位于锡林郭勒盟中部和昭乌达盟西部的浑善达克沙地, 西起苏尼特右旗, 东到克什克腾旗, 由西北向东南走向, 长约350-400公里, 宽约50-100公里, 面积约为25000平方公里。沙地内水草丰美, 林木茂盛, 自然条件很好, 是富饶的畜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利用航片及精处理过的TM影像编制1:10万陕西省榆林市芹河乡土地荒漠化分布图的方法及过程。1960年及1987年分布图的定量分析比较表明,该乡荒漠化现象在东部经过治理得到了抑制,而原先多为植被覆盖的西部则出现了耕地、牧地退化成沙地。27年间全乡林地增加了13.13 km2,沙地、耕地及牧地分别减少了7.18 km2、1.03 km2和5.98 km2,结果表明建造防护林是治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