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内蒙古准苏吉花钼矿床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准苏吉花钼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近几年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中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岩浆热液矿床。该矿区地表覆盖严重,特别是隐伏矿床的地质找矿标志不明显,在找矿过程中综合物化探方法对发现和圈定钼矿体起到了重要作用。化探工作发现,成矿元素Cu、Mo、Pb、Zn、Ag形成3个北西向组合异常,与W、Sn、Ni、Co吻合较好,分布面积大,组分复杂,浓集分带明显。对矿区岩石进行物性测量,发现含矿地质体与围岩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根据1∶10 000高精度磁法测量的含矿花岗岩磁性及其弱磁异常特征,圈定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异常分布范围。1∶10 000激电测量显示岩(矿)石具高极化率、相对低电阻率特性,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总结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提出其成矿规律,为本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高放废物深部地质处置过程中,围岩岩性、完整性及空间分布特征是构成天然屏障的关键地质因素。新疆某预选地段分布有大量花岗岩,场址评价工作初期开展了MT、CSAMT和磁法综合物探测量。据电性和磁性异常特征,初步查明花岗岩体的平面展布、底板埋深等分布特征,探测并验证了工区深大断裂的存在。3种物探方法相互印证,突显了综合物探方法的技术优势,为后续场址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力勘查是测量与围岩有密度差异的地质体在其周围引起的重力异常,以确定这些地质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进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做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文章通过对江西彭山夏家铺地区1∶50 000重力调查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AMT、磁法等物探工作,对彭山地区重点区域的重力异常进行划分,并做出定性解释,从而进一步研究彭山地区的构造格架。研究发现,在该地区有多处可供钻探工作验证的找矿有利区,表明在该地区开展重磁电等物探工作对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地质概况拉硐超基性岩体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北东约15公里处,在构造上分布于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走廊南山复背斜柏树台倾伏背斜东倾伏端与前期花岗岩接触带上(图1)。出露面积约8平方公里,是北祁连山地区较大的岩体之一。  相似文献   

5.
某地含钽、铌、铍花岗伟晶岩矿区,位于某岩基状花岗岩体的边部.本文就该区稀有元素的地质和矿化特征作一简述.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分布的岩石,主要有变质岩类,如东部分布有石英片岩,在与花岗岩接触处则形成电气石化石英云母片岩.西部有花岗岩分布.根据岩性的差别,可划分为下列各岩相:  相似文献   

6.
物探方法的依据是可探测到的目的层(体)与围岩之间的物性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密度、电性、磁性、放射性、重力、弹性及导热性等许多方面。对物探工作而言,一方面要求探测的目的层(体)与围岩在物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则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物探工作的成果取央于这两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疆库车坳陷的古盐湖沉积了巨厚的盐岩层,在构造环境上具备形成钾矿的条件。巨厚的盐岩层与围岩存在较明显的密度差异,这一差异可以在地表产生足够大的布格重力异常的变化,通过分析重力场的变化可以反过来定性的分析深部盐岩层厚度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厚度变化特征,再结合地质、钻探资料,可以圈定有利于聚盐成钾的次级凹陷。笔者采用相应的数据处理手段,提取出了反应目的层盐岩厚度变化的布格重力剩余异常。利用剩余异常反推的盐岩层厚度变化情况与已知钻孔所揭示的盐岩层厚度变化情况吻合度较高,达到利用重力方法找(钾)盐岩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地质概况 玲珑金矿田在区域构造上为鲁东地盾的西缘,沂沭断裂带的东侧,掖县——栖霞复背斜的北翼。 矿田内古老变质岩系的胶东群地层多呈残留体的形式存在于混合花岗岩体中,仅在矿田的东部有大面积出露。玲珑花岗岩分布广泛,郭家岭花岗岩在矿田的西北部零星出露。矿田内岩脉发育,主要有闪长(玢)岩脉,煌斑岩脉,伟晶岩脉,细晶岩脉,石英脉等。  相似文献   

9.
对南部林波波带的晚太古代麻粒岩地体及其与花岗岩-绿岩地体的直接关系按顺序描述如下:(1)地质填图;(2)变质相的分布;(3)主要剪切带的分布;(4)电阻率测深;(5)重力分布;(6)磁法测量;(7)地质年代学;(8)反射地震波。高级麻粒岩地体可被分为中部带(CZ)和南部边缘带(SMZ)。南部边缘带与花岗岩-绿岩地体相连,并存有较小的高级变质物质。这些不同地体被主要的壳型断裂所分开,而这些断裂也清楚地反映在这个地区的地球物理特征上。230km断面的最北端界线位于中部带,穿切南部边缘带,结束在南部被元古代Transvaal层序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前言汤山金矿点的发现是1980年我队对宁镇地区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普查中发现的。82年我队又在该区开展了包括整个汤山短轴背斜在内的7KM~2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详查工作。通过工作认为:(1)在奥陶系中、下统(O_1 h+d、O_2 t、O_3 t)的碳酸盐岩中存在一个金的高背景(矿源层)层位。(2)测区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主要地质、地化特征基本相似。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测区地质概况测区位于宁镇穹断褶束转折部位,局部构造为一穹窿状短轴背斜,向西倾伏。背斜北翼地层出露较全,东南翼受断裂影响下跌,被第四系复盖。出露地层以寒武系上统及奥陶系的  相似文献   

11.
云英岩析离体(包体)常见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花岗岩体顶部附近,这些析离体多呈不规则椭球状,与寄主岩石花岗岩围岩界线明显,无与外面连通的脉体或构造,分布无规律。在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云英岩析离体赋存于瑶岗仙岩体主体的灰色斑状碱长花岗岩Ⅰ中,大部分有分带,外带为云英岩化碱长花岗岩,富含辉钼矿,最高达5%以上,钠长石An平均为0.64;内核部分为云英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石英、萤石、黄玉、黑钨矿等,与黑钨矿石英脉相同,其黑钨矿含量最高达20%以上,属热液沉淀形成。云英岩析离体整体呈现出浆液过渡态流体作用的特征,是富Li-F碱长花岗岩浆液态分异作用的产物。与碱长花岗岩围岩相比,析离体中富集金属元素W、Mo、Bi及Li、Rb等元素,相对贫Co、Ni、Sr、Ba等元素,Cu、Pb、Zn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这种元素富集规律与区域岩浆演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岩浆晚期液态分异形成浆液过渡态流体是W等成矿元素富集的重要机制,但这一机制并不会导致Pb、Zn的富集,这一点不同于矽卡岩型钨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是灰色斑状碱长花岗岩Ⅰ,云英岩析离体是该岩体岩浆液态分异的结果,可以作为识别碱长花岗岩含矿性的重要标志(寻找石英脉型钨矿矿床)。  相似文献   

12.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位于河南省汝阳县南部的太山庙复式花岗岩体北东侧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内接触带。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矿区构造、岩体、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体呈似层状分布,其形态、产状受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形态、产状影响较大,说明竹园沟钼矿床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成因上均与深部同熔型花岗岩浆有关,矿床成因为斑岩型钼矿。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的提出,对以后区域上花岗岩基分布区的找钼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艺婷  李晓峰  余勇  李祖福  吴永 《岩石学报》2021,36(7):2179-2188
松山锡矿位于滇西临沧花岗岩基的西北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临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松山组绢云石英片岩接触带矽卡岩以及花岗岩和围岩的裂隙中。由于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并制约了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本文首次利用LA-SF-ICP-MS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技术对松山锡矿床矽卡岩型和电气石石英脉型矿石中的锡石矿物开展了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件锡石样品的~(207) Pb/~(206)Pb-~(238) U/~(206) Pb谐和年龄分别为76.6±1.5Ma和79.6±3.6Ma,说明松山锡矿锡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临沧花岗岩主体侵位时间(三叠纪)明显不同。结合地质特征和前人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该地区存在明显的晚白垩世锡的成矿事件,研究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应围绕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岩体和围岩中的断裂展开。  相似文献   

14.
杨登华 《地质论评》1948,13(Z3):341-344
一、花岗岩之分布峨眉山之花岗岩,就现在所知,共有露头三处。一在峨眉山悬崖下鸡婆荡,四棋坪及黄茅岗以西一带。露头宽达二公里’长约五公里(1)。故峨眉山地质补遗之地质图上(2),四棋坪一带花岗岩之出露范围,  相似文献   

15.
孙明  林君  高游  张秉仁 《物探与化探》2003,27(5):341-344
为了解闪长玢岩和斜长花岗斑岩是否有足够的弹性差异,考察形成反射的可能性,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新疆土屋-延东铜矿区,开展了岩芯标本测量和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通过对不同岩矿标本的密度、速度及电性参数分析,结合该区的地质及成矿特点,系统研究了矿区内主要岩性、矿(化)体的物性特征及矿(化)体与主要围岩的物性差异,提出了此类矿床(体)有效的物探找矿方法,为在该区开展金属矿地震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西部找矿提供新的方法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钻孔地质雷达探测是一种有效获取高分辨率深部岩体信息的井中地球物理方法。针对钻孔地质雷达探测工作中常见的空洞、岩溶和地下埋藏物等点状不良地质体,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对岩土体内点状不良地质体围岩介质和充填状况进行了雷达响应正演研究,分析了这些点状不良地质体围岩介质和充填状况对钻孔地质雷达反射信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岩与空洞内充填物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对值,决定着雷达反射剖面信号的强弱对比,介电常数相对值较大时,更易确定目标地质体的前、后部界面位置,而低阻围岩的雷达波信号大部分被围岩介质吸收,通过单孔反射方法几乎不可能探测到空洞的存在。通过反射信号强度和正负相反射特性及其强弱变化,可以定性地判断空洞内填充物质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对天山不同地质时期大小千余个花岗岩体,至今未作过岩体放射性测量数据的研究对比工作,笔者在研究《天山花岗岩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试用放射性测量数据对比天山不同地质时期花岗岩类的特征及期次的划分。放射性测量数据的统计,采用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多种数值统计法》,对资料完好的花岗岩类岩体进行综合对比和研究,反映天山不同地质时期花岗岩类放射性特征的总体概况。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个旧锡矿阿西寨矿区矽卡岩型硫化矿为地下隐伏的铜、锡矿床,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燕山期隐伏花岗岩体与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_2g)之接触带分布。属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硫化矿床;花岗岩体的侵入形成大量的矽卡岩,同时为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及矿物质来源。岩体围岩蚀变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硫化物化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和区内中酸性-酸性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利用已发表的和野外收集的地质资料,本文尝试对区内成钨锡花岗岩组合(包括与钨锡矿相关的含钨锡花岗岩和成钨锡花岗岩)进行宏观地质判别。判别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将成钨锡花岗岩组合与不成矿花岗岩相区别,然后将含锡花岗岩和含钨花岗岩互相区别开来。相对于不成矿花岗岩,成钨锡花岗岩组合通常具有W、Sn、F、B化探组合异常、多期多阶段演化特点、适度的构造叠加(即存在明显的热液活动)等共同特点,且三者缺一不可。不成矿花岗岩一般具有W、Sn、F、B化探组合为背景值,岩性单一,少见晚期岩株、岩脉(演化不充分)及蚀变的特征。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含锡花岗岩一般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岩性组合。基性端元以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常见角闪石、含较多的黑云母为鉴别特征。酸性端元中可以含有少量白云母。而含钨花岗岩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岩性组合为主,常见含B矿物电气石,基性端元少见或不见角闪石、含较少的黑云母,仅见变质岩、围岩捕掳体和黑云母团块,酸性端元白云母含量较高等组合特征可以与含锡花岗岩相区别。  相似文献   

20.
滇西锡矿带与全球著名的东南亚锡矿带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其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滇西南锡矿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滇西南锡矿主要分布在腾冲地体、保山地体与昌宁-孟连造山带。已有的年代学数据显示腾冲地体发育三期锡成矿事件,分别为125~120Ma,75~68 Ma,52~47 Ma。本文在保山地体识别出晚新生代(约32~24 Ma)和晚白垩世(约75 Ma)两期锡成矿作用,进一步厘定了昌宁-孟连造山带东部三叠纪临沧花岗岩体中锡成矿时代为三叠纪(约235~220 Ma)。提出滇西南与三叠纪花岗岩有关的锡成矿作用发生于古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环境,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形成于中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环境,与晚白垩世—古近纪花岗岩有关的锡成矿作用与新特提斯洋俯冲和板片回撤有关,而保山地体晚新生代锡矿则可能与新生代隐伏的新生代花岗岩有关,其侵位可能与走滑断裂活动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和地壳熔融有关。滇西南含锡花岗岩多为复式花岗岩体中晚阶段的高分异花岗岩(如二云母花岗岩或白云母花岗岩)。保山地体三叠纪花岗岩中的锡矿成矿时代显著晚于赋矿围岩,应注重加强成矿期花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