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宁彰武4.8级地震的烈度与震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2月25日13时59分辽宁彰武发生Ms:4.8级的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彰武县马尾村(42°15′N、122°31′E)震中烈度为Ⅵ度。本文叙述了这次地震的烈度分布与震害。这次地震震害总的特点是房屋破坏不严重,但有裂缝的房屋在Ⅴ度和Ⅵ度区内广泛分布,震害有一定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85-1986年对察隅8.6级地震专题现场考察.用现场考察资料结合档案史料评定震区的烈度,并绘制出地震等烈度线图.概略叙述了等烈度线轮廓、面积;各烈度区内房屋、各类建筑物和地面破坏特征.阐述察隅8.6级地震的极震区在墨脱县的背崩、格林、地东一带,确定地震的宏观震中为北纬28.9°,东经95.2°通过计算和类比,判定察隅8.6级地震中烈度为Xl度.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军  徐建民 《内陆地震》1998,12(4):376-380
引言本文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资料汇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目录》以及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的《中国西部地震目录》等有关资料,从中选取了本世纪近百年内吐鲁番地区(φN41°15′~43°30′,λE88°00′~91°30′)MS≥4.7地震作为研究样本,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了地震活动的迁移规律、震中分布特征和中强震的轮回、交替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近几年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 1 吐鲁番地区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1.1 地震活动概况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地区东部,…  相似文献   

4.
1987年8月2日寻乌地震的破裂方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士成  王耀东 《地震地质》1991,13(4):353-360
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乌发生M_S5.5级地震,震中烈度Ⅷ度,震中位于24°58′N,115°39′E,震源深度13km。本文根据震害特征、地壳构造活动性、震源机制、建筑物破坏的优势方向和介质条件,对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破裂方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地震参数及地震序列特征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发震时刻:1985年3月29日19时15分02秒;震中位置:北纬29°22′08″,东经104°49′34″;震源深度:7千米;震级(Ms):4.6;震中烈度:Ⅶ。据现场考察,宏观震中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凉高山至燕子山一带,其几何中心坐标为北纬29°22′39″,东经104°48′46″。宏、微观震中之间相差约2千米。  相似文献   

6.
1986年8月26日门源6.4级地震考察初步总结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结果表明,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北纬37°37′、东经101°38′,震中烈度约Ⅷ度、震源深度13公里。Ⅵ度区面积为2600平方公里,长轴方向为N55°W。发震断层为冷龙岭山脊断层,该断层走向为N60°W,属于北祁连断裂带中段的组成部份。文中初步总结了有关地震前兆资料和震区宏观异常现象,对震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极值理论推导了烈度的概率密度函数,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公式,根据最大熵原理建立了未来T年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概率和烈度超越的给定值的平均重现期的关系式,利用1022年-1995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太原(ψN37°52′,λE112°32′)周围4级以上地震前太原的场地烈值度,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和未来50a和100a各种超越概率水平的对应的烈度值,绘制了太原未来50a的烈度  相似文献   

8.
1984年10月27日11时32分及11月1日2时42分,在川南泸县境内先后发生两次3.0级地震.这两次地震的微观震中分别为北纬28°55′东经105°15′及北纬28°56′东经105°42′.经宏观考察,地震叠加破坏较重的是泸县的宜定乡,同时还包括相邻的通滩区一带,其次有况场乡以及纳溪县的马岭乡等地,泸州市有感.震中在宜定,据泸州地震台资料,震源深度约2公里,震中烈度V~+~Ⅵ度.这次地震的震级较小,由于震源很浅,破坏较重,尤其突出的影响了当地的中、小学校正常行课,引起了县、市、省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4次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以下简称长南带)南部,即31°~32°40′N,118°~124°E地区。该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集中,俗称金三角。1970年进入20世纪第四、第五活跃期以来,先后发生了4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表1),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中强震连发态势。总结4次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对于今后正确分析和判断江苏南部地区地震的大形势和重点危险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1 长南带4次中强震地震目录 震中位置 序号 发震时间 Nj El 地点 震级Ms 震源深度 /km 震中烈度 1 1974-04-22 31°24.9′ 119°14.5′ 溧阳 5.5…  相似文献   

10.
1955年4月14日,在北纬30°2′;东经101°51′处,发生了1次7.5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为Ⅹ度,震源深度,据古登堡—李希特公式计算约20公里,宏、微观震中相差不大.一、地震宏观破坏及烈度分布震区处于人烟稀少,藏、汉杂居地方,建筑物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和民族特色,其它外围地区为穿斗楼房或平房,城关主要为砖木结构的房屋,为了便于统一衡量各地点的地震烈度,结合震区自然破坏情况,参照《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将本区各烈度区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石绍符 《地震研究》1998,21(3):227-235
本在原有单项预报指标的基础上,研究西地区(N23°48′-26°20′;E97°00′-99°30′)M≥5.0级的地震。  相似文献   

12.
1988年4月25日21时40分,在芦山县太平附近发生了4.5级地震。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北纬30°27′;东经103°00′。雅安行署地震办公室和四川省地震局测量队联合派员对震区进行了考察。经考察,震中位于两河口北面,即北纬30°25.8′,东经103°04.2′,震中烈度达Ⅵ度。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22日10时03分,在吉林省长白山附近(127°45′E,42°11′N),发生了一起有感地震,其震级M_L 3.9,震中烈度为五度,震源深度16km.有感范围约1600km~2.是有史以来,这一带发生的一起震级最大的地震,因此不能不使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1 空间分布我们采用四川省地震台网目录资料 ,选取发生在北纬 3 0°3 0′~ 3 0°5 0′,东经 1 0 3°5 0′~1 0 5°1 0′德阳及邻区内的地震 ,对 1 970年以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据统计 ,1 970年至 1 999年1 0月 ,该区发生 3 .0级以上地震共 85次 (图1 )。 1 999年 9月 1 4日绵竹清平 5 .0级地震为图 1 德阳地区 M≥ 3.0地震分布图近 3 0年来的最大地震 ,其次是 1 970年 3月 2 2日什邡、绵竹九顶山间 4.9级地震。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为 1 95 8年 2月 8日绵竹 (微观震中 )6.2级地震 ,宏观震中为北川 ,震害较为严重。2 频次异常从 M-t、 N -…  相似文献   

15.
1967年8月30日12时22分9秒,在北纬31°37′,东经100°20′的侏倭一旦都发生了一次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震源深度10公里,震源机制解的一组节面走向64°,倾向北西,倾角59°,错动力轴方位104°,仰角46°5′,主应力轴25°,仰角61°5′。1.地震宏观破坏现象地震剧烈的震动,人也站立不稳,甚至在地中劳动的社员也摔倒存地。鲜水河两岸20余公里内,山崩崖垮,沙尘弥漫,地生裂缝。藏民房多数倒塌和严重破坏,在家人畜遭受伤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 1986年7月10日9时15分,在四川省盐源县黄草乡发生了M_S=5.1级地震。微观震中:北纬27°25′,东经101°27′。震源深度15千米(西昌地震中心站定),宏观震中在盐源县黄草乡附近,即北纬27°19′,东经101°20′。震中烈度Ⅵ度。有感范围:东到盐源县右所,西到盐源县左所,南到渡口,北至木里。  相似文献   

17.
一、地震情况 1985年3月29日19时15分,自贡市发生4.8级地震。根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置为北纬29°22′15″、东经104°51′30″,震源深度约5公里,震中烈度Ⅶ度。据初步调查,东到荣昌,南至宜宾以南,西到井研,北至成都均有感。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北部5.3级地震前波速比异常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资料及方法1992年1月23日05时41分,在南黄海北部(35°17′N,121°12′E)发生了M_(?)5.3级地震。震后我们根据山东省地震台网及江苏省北部赣榆、连云港等台的观测资料,对33°50′—36°10′N,120°—124°E范围内1984年至1992年1月发生的59次3级(M_L)左右小震,利用和达法作图选出与和达线符合较好的台的纵波到时t_(?)与纵横波到时差t_(?)-t_(?),用最  相似文献   

19.
海原大地震对古浪大地震的静应力触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20年12月26日宁夏海原大地震(Ms=8.5)地震地表破裂带几何学和位移、震源机制和近代地震活动资料,提出海原大地震震源分段走滑破裂的初步位错模型,计算了在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大地震(Ms=8.0)逆冲发震断层(NW44°,倾向S,倾角50°和滑动角60°)的滑动方向上,加载的Coulomb静应力变化△CFS为0.009 MPa.古浪大地震可能是被海原大地震触发,提前14a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论1530年涠洲岛东南海域地震及其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建雄 《华南地震》1992,12(1):30-37
本文论述了1530年10月对广西合浦与广东海康产生震感的地震是一次海上地震,通过特定作图法得到其震中位于涠洲岛东南13km的海中(21°00′N,109°15′E),推测其震中烈度为Ⅶ度强,震级为5 3/4级。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述,1530年10月地震是在同一地区相隔数小时内连续发生的两次震级相近似的地震。此外,本文对涠洲岛周围海域区之地质构造作了论述,指出这里发生中强及强震的地质构造条件是充分的,今后对该区的地震危险性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