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采用常规地面探测方式探测地下输油管道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等问题,该文论证利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遥感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可行性。具有较高温度的石油在地下管道运行时不断向周围扩散热量,可在地表形成温度明显高于背景温度的热扩散异常带,根据这一原理,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探测地下输油管道,实现其位置的定位;随着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将无人机和热红外遥感技术结合,通过数据后处理和影像解译,实现快速较大面积的输油管道探测。选择天津市大港油田某一区域作为试验区,制定完整的技术流程,共发现地下输油管道134条,补充完善了已有管线资料,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核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向附近海域排放大量的冷却水,冷却水是否影响周边环境及核电站的运行,温排水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验证都需要获取不同季节和潮汐状况下的核电站附近区域海面温度场分布特征,而航空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海面温度数据。对核电站近岸温度场航空热红外遥感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为核电温排水遥感测量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石油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并且对1953~2005年经济增长和中国石油消费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按照不同的时间序列对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石油消费量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数字化水平,及时反映全国各石油公司矿区管理现状和各类油气资源勘查开采成果,按照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对自动化制图的具体需求,在深入研究ArcEngine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ArcGIS平台的石油天然气专题自动制图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油气矿权区块空间位置信息、地理底图、制图模板以及当前油气资源各类属性信息,制作油气管理专题地图。经运行测试,制图效果美观科学,系统操作简洁流畅,全面满足石油天然气专题制图要求,实现"以图管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南海油气资源遭到周边国家的掠夺,进行非法海上石油平台的识别对于维护海洋权益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海洋石油平台的识别,传统的基于岸基和岛屿站的观测方法范围非常有限;本文结合星载SAR全天时、全天候及免受云雾干扰的优势,尝试了一种基于SAR影像识别海上石油平台的方法。利用多景多时相SAR影像,首先在TerraSAR-X影像中做平台目标的初步识别,然后利用另一景不同时相的Radarsat2 SAR影像作对比,进行舰船目标的排除和初步识别结果的检验。本文以南海地区的三景SAR影像为数据源,共识别出5处石油平台,验证了通过SAR影像识别海上石油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局部气候带(local climate zone, LCZ)为城市热岛研究提供了新的地表分类框架。为研究不同季节、不同LCZ类别内部影响地表温度的城市形态的差异性,利用深圳市多视角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制作基于街区的LCZ分类图,用皮尔逊偏相关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形态对不同LCZ季节性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对于LCZ类别的响应有季节性差异;城市形态与季节性地表温度之间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在LCZ1—LCZ3模型中,二维变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比三维变量更强,而在LCZ4—LCZ6和LCZ8模型中,三维变量的影响程度增强。由此可知,不同LCZ类型的城市形态对季节性地表温度的影响不同,其中二维变量比三维变量的影响更显著,在非紧凑建筑区,三维变量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石油资源、生产及供需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资源国,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八位,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五位,石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俄罗斯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12.6%和3.2%。在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57.1%,其次石油占18.2%,煤炭占13.7%,核电占5.2%,水电占5.8%。  相似文献   

8.
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家,2004年,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四国的能源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33·2%,四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36·7%,美、德、日三国的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进口量的43%,三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占世界天然气总进口量的39·1%。近些年,虽然这四个国家的能源消费量和石油消费量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和世界石油总消费总量中所占的份额都在逐渐降低,但对世界能源形势和未来的影响仍是举足轻重的。多年来这四个国家在控制石油在能源消费增长方面取得明显收效,同时在能源多元化、加强能源技术开发、可…  相似文献   

9.
Lester  R.  Brown  兰月 《国土资源情报》2006,(7):52-53
石油峰值是指全球石油产品的高峰,一旦石油的开发和消耗量超过全部石油储藏量的50%,那么石油产品量可能就会开始下降,这便是人们所说的石油峰值。面对需求的快速增长,石油产量的减少就意味着油价上涨。即便是石油产量增长缓慢或者保持现有水平,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也会导致油价上涨,只是涨幅会慢些。一些国家开始计划减少石油的使用。石油峰值  相似文献   

10.
石油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能源安全的核心,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和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评价我国石油安全的程度,本文从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内生产供应能力、国际市场获取能力、国家应急调控能力、环境安全控制能力等6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综合评分法,选取石油储采比、石油储量替代率、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石油自给率、石油价格和石油储备水平等10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石油安全度;最后,用石油安全度对我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油料信息管理系统控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油料信息管理系统控件的数据组织方式,解决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地图响应速度等三个关键问题,设计并实现了油料信息管理系统控件的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于油气资源遥感的近红外石油物质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油气资源遥感获得光谱信息的特点,采用综合测量一些石油物质的近红外(0.7-2.5μm ) 光谱信息。对其光谱特征及其在油气资源遥感上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油气藏上方的近地表处,存在许多可用现有遥感手段捕捉到的烃类物质微渗漏异常信息,而且也存在着因油气压造成的烃类气体扩散异常现象。利用遥感直接探测油气藏上方的烃类气体异常,是一种直接而快捷的油气勘查方法,所采用的遥感技术,是目前己用于大气监测、气体化学分析等方面的激光雷达技术。由于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雷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有着许多独特的特性,并随着这项技术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和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和提高,将其用于油气直接勘查已成为可能。可以预言,激光遥感的时代不久将到来。文中对激光雷达系统及其定性、定量探测原理以及应用的可行性做了简述。笔者认为,激光雷达是一种远距离探测效果极强的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将成为油气资源遥感勘查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航空热红外遥感在探测石油管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证了热红外遥感探测石油管道的物理依据,并以野外实际测温资料讨论了探测管道的前提条件,同时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从成像季节、成像时间、飞行高度和温度范围选择等方面讨论了最佳成像条件的选择,从当地条件出发,选择12月中旬,夜间前半夜成像取得了成功,经过图像处理与图像解译,建立了解译标志,编制了管道解译图,共发现管道364条,同时修改了原档案中错误资料多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覆盖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四景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的地质解译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地质考察所获取的地质资料以及盆地烃源岩的生烃、排烃模拟结果,对该区第二、三排构造带自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变形特征,背斜和断裂构造的形成时代以及新构造运动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第二、三排构造带的新构造运动变形非常强烈,发育于这二排构造带上的背斜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构造变形始于上新世末期,早更新世末期是新构造变形最强烈的时期,第二、三排背斜构造带在中更新世早期已基本形成。有利烃源岩---安集海河组的排烃高峰晚于背斜构造形成时期,其生成的油气很有可能聚集于这些背斜构造中。发育于背斜构造核部或北翼一侧的逆冲断裂构造,一方面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通道,另一方面也破坏了油气构造,为油气的逸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某地油气微渗漏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部某地一些油气田区的遥感图像(本文为国土卫星彩红外片)上,常见有一些灰白色、浅褐色云雾状色调异常,经过地植物、土壤的地面光谱测试和土壤气体化探检查,发现色调;异常范围内、外植物和土壤光谱存在一定差异,异常内还发现有烃类气体异常,这种色调异常极有可能与油气微渗漏有关。对这种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异常进行的计算机增强处理研究表明,正规化与频谱变量、时间变量标准化交换组合处理效果较好,处理后的图像上色调异常显示十分明显。据永安地区国土卫星彩红外片正规化、标准化组合处理图像上显示的色调异常与已知油气田十分吻合,说明该处理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朱伟 《四川测绘》2007,30(3):138-140
本文从油井勘测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了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油田勘测领域的基于GIS的油井勘测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总体构架、开发环境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并提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测量评论》2013,45(37):436-439
Abstract

Oil is usually found on structural folds resulting from movements occurring millions of years ago in the outer shell or crust of the earth. The exact age in years, of course, cannot be determined. Of the several forms of structural folding on which oil is found, the anticline is the most common.  相似文献   

19.
陕北油田烃类微渗漏遥感化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油田油(气) 藏埋藏浅,易发生油气微渗漏,已发现烃类微渗漏与遥感、化探异常及温度场异常相关的实例。文中介绍了烃类微渗漏在遥感图像上的几种表现形式和近年来物化探、钻探验证结果,结果表明,遥感和物化探综合解译可以提高油气藏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