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温热液脉系中胶态金和二氧化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来结晶成石英的非晶质的硅胶(胶态)的最初沉淀,呆以很好地解释中温热液含金石英脉的一些结构特征,它可以生发于粘-滑破裂导致流体压力骤然下降的脆-韧性剪切带中,这个过程使热流体迅速过饱和由于有利的运动学条件,使非晶质的二氧化硅沉淀而不形成石英,减压作用一般也导致流体不混合以及可深的金的络合物不稳定,介是,胶态二氧化硅的存在可以稳定流体中的胶态金,并使微粒金呈悬浮状态作进一步的迁移,在中温热液条件下硅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银洞坡金矿区天然介质中不同价态金的分布,不同价态金(Au^0、Au^+、Au^3+)的地球化学分布和异常与金的矿化特征及金矿床(体)剥蚀程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前人研究泡塑吸附金分离的基础上,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痕量价态金的含量,探讨了溶矿介质、解脱时间、吸附温度、Fe~(3+)加入量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详细讨论了Fe~(3+)在溶矿和吸附过程中的作用,并将该方法用于土壤中痕量价态金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 01 ng/g,测定范围为0. 03~300 ng/g,价态金回收率分别是Au~(3+)97. 3%、Au~+95. 8%、Au098. 9%,价态金分离精密度(RSD,n=12)为7. 3%~18. 8%。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价态金,不但有效地抑制了共存元素的干扰,而且能降低检出限,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自动化进样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分析测试效率,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试。  相似文献   

4.
土壤样品中贵金属活动态提取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介绍了土壤样品中贵金属铂、钯、金的水提取态、黏土吸附态与可交换态、有机质结合态以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等不同相态的提取方法与测定方法。方法检出限为铂0.03 ng/g,钯和金0.01 ng/g。实验了铂、钯、金活动态金属各种提取液介质中痕量贵金属的稳定性、固-液分离方法、提取温度的影响及提取液的处理方法。通过在南非隐伏铂钯矿或矿化区的试验,结果表明所圈定的异常与实际矿(化)体相符,为识别隐伏贵金属铂钯矿床提供了有效信息,对寻找隐伏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向地下水注入化学药剂进行修复时,药剂迁移主要集中在渗透性相对较高的区域,致使低渗透区内的污染物无法有效去除。通过注入聚合物(黄原胶)对地下水进行黏度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修复药剂在低渗透区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修复效果。黏性流体在地层中的迁移特性是该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运用一维模拟柱实验分析了含水层介质对黄原胶流体的阻滞作用,黄原胶注入前后介质的压力及渗透系数的变化以及黄原胶与修复药剂KMnO4迁移同步性。实验结果表明:当黄原胶溶液注入到介质后,介质对黄原胶的阻滞导致其有效孔隙度减小,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后续注入溶液溶质的运移,且介质渗透系数越小,对黄原胶阻滞作用越明显;黄原胶注入导致含水层渗透性降低,流体运移阻力增加,特别是在细砂和粉砂介质中,渗透系数都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虽然黄原胶和KMnO4在迁移锋面存在一定差异,但经过2 h后迁移速率基本相同,具有较好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原位土壤淋洗修复存在淋洗效率低、淋洗液迁移难控制、污染范围易扩大的弊端。胶态微泡沫(CGAs)密度轻、粒径小、流动性好,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液相淋洗修复中的问题。在修复过程中,压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CGAs在介质中的迁移分布;因而本研究通过一维和二维动态模拟实验探讨了介质粒径、介质含水量、聚合物(黄原胶)添加等对土壤修复体系压力的影响以及CGAs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研究表明:随着介质粒径、介质含水量、黄原胶质量浓度的增大,体系中压力总体呈现降低趋势;CGAs从模拟槽一侧单点注入介质时,其在介质中的迁移轨迹呈现近似半圆形,在覆盖区域分布均匀,能够有效克服重力对其迁移分布的影响;随着介质粒径的增大,CGAs在介质中的波及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介质粒径为0.8~1.0 mm时波及效率最大,为34.77%;随着含水量的增加,CGAs的波及效率随之增加;黄原胶的添加有效增加了CGAs在介质中的波及效率,黄原胶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CGAs波及效率最大,为40.28%,是未添加黄原胶时的1.48倍。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鱼尾子河金异常区金等元素在不同介质中分布、赋存状态、结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提出滇东南岩溶作用丘陵区金异常带的形成与元素表生富集有关,其找矿意义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斜长石+黑云母+石英)这三种单矿物组合与1mol/L NaCl或0.5mol/L NaCl 0.5mol/L NaHCO3溶液在450-250℃和50MPa条件下反应7d。实验表明,反应后流体pH值发生了变化,NaCl介质向酸性变化,N aCl NaHCO3介质向中性转化。溶液中K,Ca,Mg,Fe和Au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矿物表面发生溶解和离子置换等反应。斜长石表面形成钠长石反应边,黑云母变色,石英重结晶,反应器皿金管中的金被溶解后在金管壁和黑云母表面重结晶,黑云母周边出现红色Fe2O3,在450℃的NaCl介质中,金含量可达1070μg/g,但随温度下降迅速减低,在NaCl NaHCO3介质中,金含量较低,显著,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与Cl,pH,Fe^3 /Fe^2 密切相关,这中金起到示踪作用,显示出金在水/岩反应中的原电池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深中温热液金-石英脉的一些结构特征,利用非晶质硅胶(胶体)的早期沉淀来解释可能量合理,这种硅胶随后会结晶成石英。非晶质硅胶可产于在粘滑断裂期间流体压力大大下降的脆性-韧性剪切带中。由于存在有利用的动力学条件,这一过程使热液与非晶质SiO2快速达到过饱和,结果是发生非晶质SiO2沉淀而不是石英沉淀。降压作用通常也导致流体发生不混溶和可溶金配合物不稳定。但是,胶态SiO2的存在却能使交粒稳定,从而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波是介质质点的作用运动出发,阐述波形态与力过程、力形态的关系以及反射波是不同阻抗界面处介质质点运动突变产生作用力而形成,并且根据介质质点在波作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一步论述介质质点的运动状态——在波作用过程中质点是把其能量几乎完全传递给其所要传递的质点,运动迅速趋于静止,而并非在其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从而说明介质质点运动、作用的单向性。并且结合实践阐述桩体缺陷不同程度、不同变化形状的反射波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泡塑对不同价态金吸附性能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对不同价态金的吸附行为,选择了泡塑吸附和硫脲解脱以及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的最佳条件。方法已应用于黄铁矿和毒砂单矿物中价态金的测定,黄铁矿中各价态金的加和与总金量相符,加标回收实验Au(Ⅲ),Au(Ⅰ),Au(0)的回收率分别为98=5%,98.8%和104%,为矿样中痕量金的价态分析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北方干旱区表生介质(土壤或水质沉积物)中的金进行了7种存在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自然金相为主(50%)以上,其次为水溶相、吸附相和有机相等。水溶相金在北方干旱气候带普遍存在,说明此自然景观区的金矿床,其表生介质中的金具有明显的溶解作用,呈水溶相金的形式进行迁移。当环境物化条件改变时,金沉淀形成局部富集。应用野外泡塑测金法,金异常衬度大、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胶体分散金是金的一种重要赋存状态,考查胶体分散金对确定矿石工艺性质及了解金的矿化作用有重要意义. 胶体分散金与次显微金胶体分散金指以胶体微粒(d=0.1~0.000144μ)分散于其他介质中的金.胶体分散金与分散介质构成了胶体分散系.在地质作用中出现的是固-固及固-液相的胶体分散系,当介质是结晶的固体(如黄铁矿)形成晶溶胶;当介质是液体(海水、热液、陆表水等)形成液溶胶.晶溶胶是研究含金矿石的对象,液溶胶的研究为揭示金在矿液中的运移和沉淀过程提供信息.金  相似文献   

14.
金试剂、试剂名称:4.4′一二(二乙基)苯硫酮(BDPTK)。在pH4.2—6.0磷酸—磷酸氢钠介质中,金试剂与金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现已应用于矿石中微量金的分光光度测定。但金试剂与金形成的络合物不溶于水,而溶于与水混溶的乙醇介质中。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金试剂与金的显色反应具有明显的增溶作用和增敏作用。本文研究了金—金试剂—吐温—80络  相似文献   

15.
李景春 《贵金属地质》1995,4(4):307-311
热液作用是金矿化中极其重要的机制,金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自然界中金元素主要呈金属态存在,而且其粒度极为细小,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能将其离解成离子状态,人工合成的金络合物在地质环境中基本未被发现,说明金难以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热液中。根据许多地质现象及“纳米效应”推断金在热液中可能主要呈金属态存在。  相似文献   

16.
金在硫化物矿物中呈负价态存在及其形成机理初探李九玲,冯大明,亓锋,张桂兰(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关键词金,硫化物,金的负价态,实验地球化学金与硫化物的密切共生关系是明显的,特别是与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等。但是在大多数类型金矿床中都是...  相似文献   

17.
共生生金菌的生长具有周期性的变化特征,与锰相互作用也表现出了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该细菌影响着含锰溶液体系的pH和Eh,能将低价态的锰氧化为高价态的锰。细菌氧化锰主要借助于各种酶和不同代谢物的作用而完成。  相似文献   

18.
党河南山金地球化学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层中金的高丰度及出现金矿床(点)是表征“高大”金地球化学场存在的主要标志,强烈的地表水的冲刷作用与干旱蒸发环境相结合,在相对发育中基性火山岩的党河南山一带形成了既高又大的金地球化学场,变异系数是识别高值区岩金成矿有利程度的敏感指标,金元素的强烈的分异作用与区域地质作用有关,粘土化蚀变在不同的尺度下均具有找矿指示意义, K、Al、Sn是金成矿的重要指示元素,K、Al、Sn、Au、As、Sb六元素的二态值累加等值线图指示黑刺沟一带的成矿远景优于扎子沟一带,说明定量地球化学变量的定性组合在矿床(田)的定位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玉强 《中国地质》2001,28(11):13-19
通过1:20万及部分1:5万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和对地质、物探、遥感资料解译,认为胶莱盆地隐伏基底区具有胶北隆起出露基底区类似的金成矿地质条件。在建立胶北隆起区已知金矿密集区统计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定性和定位、定量预测:胶莱盆地有很大的找金潜力,尤其是盆地的东北缘和西北缘找金远景最好。根据预测排序,建议优先部署5个靶区金矿的勘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0.
金的地球化学勘查基于金的准确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金含量通常处于ng/g水平,需先进行分离富集,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进行测定。当前,隐伏矿床勘查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的发展前沿,金活动态提取技术是寻找隐伏金矿的有效手段之一。相比于全量分析,金的活动态含量更低,需要解决选择性提取、高效预富集与准确测定等一系列难题。本文采用柠檬酸铵与土壤中黏土矿物及次生矿物作用促使吸附和可交换组分的金进入提取液,以硫脲和硫代硫酸钠络合金使活动态金向提取液中扩散,达到选择性提取的目的,建立了提取液中金的预富集及ICP-MS测定方法。实验确定的分析条件为:采用5g/L柠檬酸铵-2g/L硫脲-5g/L硫代硫酸钠为提取剂,提取时间24h,在酸性硫脲介质下用活性炭富集金,金吸附率可达89.6%~109.2%,灰化解吸温度为650~700℃。本方法检出限为0.05ng/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9.4%~10.2%,加标回收率为91.2%~93.4%。与已报道的硫酸铁-硫脲-硫代硫酸钠溶液提取再GFAAS测定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检出限低、测试线性范围宽、测试速度快的优势;应用于森林覆盖区黑龙江东安金矿区地球化学探测试验,金活动态异常与隐伏金矿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