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首次给出了金县台人工地震探测的最新结果。论述了跨断层短水准还可开发利用的前兆信息资源,并利用层次合成模型对金县短水准异常信息作了两个层次合成,使其地震预报效能较传统方法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其前兆信息水平约60%、预报地震成功率达54%、地震报准率达72%,说明前兆异常信息的层次合成是提高单台单项目地震预报效能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模拟断层破裂过程,合成近场地面运动,并通过合成结果和真实记录的时程曲线、反应谱、傅氏谱的对比,估计断层破裂模型。  相似文献   

3.
1976年唐山地震近、远场加速度的半经验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奇峰  胡聿贤 《地震学报》1997,19(3):275-282
本文建立一非均匀唐山地震断层模型,它由北东30的南段和北东50的北段两个大的走滑断层组成,总长114 km、总地震矩为1.41020 Nm;而每一走滑断层又分别由长为37 km和20 km的两个子断层组成.震中定在南段和靠近南、北两段走滑断层的交汇处.用ML5.7、MS6.9的余震记录作经验格林函数,用考虑大小地震不相似的改进的经验格林函数法分别合成唐山地震主震(MS7.8)的近、远场加速度时程.远场合成加速度时程的峰值、持时、反应谱与真实记录符合较好;近场合成结果与唐山地震烈度分布符合较好.合成的唐山地震的近场最大加速度峰值达1.1 g,这与近年发生的一些大震中记录到的近场最大加速度峰值接近.   相似文献   

4.
刘宝恒  张文阁 《地震》1995,(3):280-284
为提高水动态观测网地震预报的效能,对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密度,灵敏井,综合观测,干扰排除,信息传递,并网管理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如能在今后井网调整,优化中得到合理,科学地解决,井网的短临预报效能将会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戈澍漠  郑福婉 《内陆地震》1997,11(3):193-201
强震危险区预测是当前地震预报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以预警活断层、预警活断层分段研究解决断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为主线,配合地震活动动态分析、地震波介质特征早期信息、近场趋势性前兆异常和危险性概率预测,确定了判别几年尺度强震危险区的指标。在“八五”地震科技课题研究过程中,圈这了范围不超过10000km^2的5个强震危险区,已成功地对1993年10月2日若羌6.6级地震、1995年5月2日乌苏5.8级  相似文献   

6.
高国英  薛郁辉 《内陆地震》1999,13(4):306-313
依据新疆南北天山带地震预报实践中b值和η值的异常判据,对运用于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SCEP)测震学方法的主要异常判别指标进行了个性,并对个性前后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个性后的专家系统知识库预报效能明显提高,虚报和漏报率明显下降,预报效能明显提高,虚报和漏报率明显下降,预报效能通过检验,说明修改后了专场主家系统知识库更适合新疆地区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7.
罗兰格  胡新亮 《地震》1992,(4):12-1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方法:K指数方法。它从地震的自然概率、地震预报概率、预报准确系数三个方面评价地震预报效能。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定量计算方法与实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震前地震活动标度不变性的特征变化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不同,要获得这种特征变化并不容易。本文首先介绍了这方面研究的重要进展,这些进展对地震预报和地震活动性的研究者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次,讨论了几种标度不变性方法(局域标度特性、多重分形谱、Hurst指数分析和分形维数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有关该研究的建设性建议:当人们试图通过标度不变性方法获取大震前的前兆信息或地震活动分形特征时,需要考虑方法的优缺点以提高地震预报效能,否则地震预报效能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卢良玉  徐心同 《地震》1993,(3):11-17
本文论述了单台单项目前兆信息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和提高途径,指出了可以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种类。根据系统工程学原理,提出应对异常信息作层次合成,认为进行四个层次的合成是必要的,且可基本满足要求,并给出各层次的具体合成表达式。对全县短水准作了两个层次合成计算,效果十分显著,层次合成是提高单台单项目前兆信息水平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年度地震预报能力的科学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刘杰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5):525-532
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分析了地震预报能力评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R值评分方法,讨论了1990~2000年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实际效能,并对当前地震预报能力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用R值评分方法对青海省1990~2006年以来的地震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通过2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17年来青海省地震预报效能检验平均R值约为0.261。表明了地震危险区域的划分工作在这些年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研究也表明R值的高低不仅和预测手段有关,而且与年度地震活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对形变科研成果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形变监测方法用于地震预报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对其效能作了肯定性评价。总结了这一研究领域20余年的得失和教训,并结合当前的体制和管理现状,改革开放对地震科研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本学科生存环境,增强其效益的建议。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同视角,对本学科面临的阻力和困境进行了估计,最后展望了地壳形变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模式表明地震是随机发生的根据一个模拟圣安德烈斯断层1万年地震活动的新计算机模式来看,该断层上的地震是随机发生的,这就使加州当前的长期地震预报不可靠了。该模式对研究人员用来确定地震断层的哪些地段即将破裂的基本假设提出了异议。断层段并非有规律地积累和释...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4年的地热前兆监测工作,对地热资料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地热井孔的映震效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地热井孔地震信息丰富,同时,也进行了试验性地震预报实践。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测量场地基础信息严重缺乏的客观情况,应用Visual Studio 2008和ArcGIS Engine 9.3组件开发技术,构建了跨断层场地基础信息系统,实现了场地基础信息采集、管理、监测数据统计和信息可视化等功能。跨断层场地基础信息系统的构建和运行,可以为地震预报和相关科研提供科学而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报效能评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鸣津  陈献忠 《地震》1994,(5):31-35
以前的各种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方法只考虑预报意见对应实发地震情况,而未顾及预报意见本身中所预报的区域的大小、时间的区间的长短和震级的范围对评分应起的作用。本文首先评价地震预报本身的确定率,而不管此预报意见未来是否报准了地震。其次是本文给出了实际发生的地震超出预报意见所限定的范围时地震预报报准率的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地震预报成功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孕育时空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时标  姚振兴 《地震学报》1997,19(6):600-607
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鲜水河断裂带孕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孕育时空相关性确实是显著存在的;某段断层地震震级越大,对相邻断层的相关性影响越强;受挤压应力的走滑断裂带上各段断层的确具有串联受力关系,某一段断层的地震,客观上缩短了相邻断层的地震孕育时间,因此对相邻断层的地震具有促震作用;平静期、活跃期交替出现是鲜水河断裂带孕震的必然规律;对鲜水河断裂带,滑动可预报模型与事实出入很大,而经修改了的时间可预报模型却与事实基本相符.本文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历史地震记录资料为基础,对有关地震预报模式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验证,这种方法和由此得出的结论均对地震预报模式的建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个和国家地震局短临预报卡片相配套的较适合江苏地区的预报效能评价方法方法从地震三要素、地震预报实现级别、地震预报实现因子及业绩系数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寻求一个适应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适合江苏地区地震预报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种地震短临前兆信息——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建国 《地震学报》1998,20(1):101-108
长期的地震预报观测研究现实表明,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探索是非常困难的,但对于实际有效的地震预报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研究震前准静大气电场异常有可能成为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白家疃地震台20年连续可靠的大气电场及地震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唐山地震后北京200 km范围内多地震期及地震相对平静期异常与近场地震发生间的相关关系;同时,通过对近几年来预先书面上报的观测结果与该段时间内近场实际发生的地震的对比分析,结合近10年来对近场地震书面预报意见的实效检验结果分析,论述了震前准静大气电场异常确有可能成为近场地震短临预报可靠标志的光明前景,并给出了利用震前大气电场观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测的初步判定指标;最后指出,只要布有相对合理的台网(每万平方公里2~4个台)并通过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就有可能在较大地震(MS>5)前给出近场地震三要素预测的较为可信的判定标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直立的、无限长的二维走滑断层上的地震不稳定性的滑动弱化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断层参数对失稳的影响,从理论上探索当断层强、弱区均有弱化现象时,断层破裂的前兆信息,进而分析摩擦应力弱化规律与地震预报的关系,讨论失稳前后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