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参考站网络的建立,为网络RTK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虚拟参考站技术是网络RTK的一种,它以众多的优势代表了网络RTK的主要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VRS系统的工作原理;从基准站间双差改正数的生成、虚拟观测值的生成和流动站处的定位解算3个方面,详细推导了VRS的数学模型;针对差分改正信息,提出了综合误差内插算法;最后,利用4个已知点的观测数据,结合编程计算,证明了文中VRS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虚拟参考站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虚拟参考站技术是网络RTK的一种,它以众多的优势代表了网络RTK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VRS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推导了VRS的数学模型,针对差分改正信息,提出了综合误差内插算法,分析了RTCM数据格式的特点及其在VRS技术中的应用,并做了实验验证,结合编程计算,证明了本文中VRS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虚拟参考站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虚拟参考站(VRS)技术是目前GPS网络RTK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介绍VRS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论述VRS虚拟观测值的生成算法及发送给用户后随机商业软件的解算模型;最后介绍算法的软件系统实现,通过与真实观测值比较的方法验证虚拟观测值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参考站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s)的GPS测量技术是近几年应用在网络RTK中的热门技术,文中首先介绍VRS的基本原理,然后利用站际星际二次差分技术,推导虚拟观测值,最后讨论研究虚拟参考站的双差改正数的内插算法。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GPS RTK技术的局限性,然后分析基于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虚拟参考站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根据综合误差线性内插原理计算虚拟参考站的综合原始观测数据,求出流动站的定位结果;然后就某市建立的虚拟参考站网络的实测数据进行动态、静态精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虚拟参考站技术扩大GPSRTK的使用范围,提高动态测量的精度,其开放式的数据服务使VRS技术成为Net Work RTK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GPS/VRS实时网络改正数生成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厘米级网络GPS/VRS实时动态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系统地探讨VRS网络实时改正数的生成模型,并提出适用于中长距离参考站网络的电离层、对流层以及卫星轨道改正数计算的改进算法。结合四川GPS参考站网络(SGRSN)以及自主开发的虚拟参考站软件平台VENUS系统,对上述改正数生成算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其大气误差改正数精度为2~4 cm,轨道误差的影响可基本消除,满足80 km以上中长距离稀疏参考站网络厘米级实时动态定位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7.
GPS/VRS 参考站网络的对流层误差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虚拟参考站(VRS)技术中,参考站与流动站间的高程差异会引起对流层误差改正数中存在系统偏差影响,使对流层改正精度降低。在常规网络内插改正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先验对流层模型,提出了一种能自主修正高程偏差的距离相关对流层网络内插模型(MHDIM)。基于四川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Sichuan GPS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SGRSN)实际测试数据的分析表明,对于地形变化较大的中长距离稀疏GPS/VRS参考站网络(如流动站与参考站间高程差异大于500m),应用MHDIM模型可使对流层延迟误差改正精度提高到2到3cm并实现cm级网络RTK定位结果,适用于GPS/VRS参考站网络cm级实时动态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8.
网络RTK是利用多基准站观测值实现流动站附近的误差建模,其中包括对流层、电离层延迟和卫星轨道等误差。讨论了利用VRS技术实现网络RTK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将多基准站插值所得的双差大气延迟添加到非差模式的VRS观测值中,利用IGS的超快速星历中的预报部分改正广播星历误差和利用恒星日滤波改正VRS的伪距多路径效应。24 ...  相似文献   

9.
构建一种星型结构的VRS网络RTK基线解算方式,提出适用于星型结构VRS网络RTK模糊度解算方法。针对这种星型结构分别对VRS网络RTK中电离层、对流层改正数的算法进行深入研究。最后通过两个试验对星型VRS网络与传统VRS三角形网络在网络模糊度解算与VRS网络改正数计算两方面进行了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星型结构VRS网络RTK在网络模糊度解算方面固定速度明显加快,在生成的网络改正数方面精度及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系统介绍了网络RTK测量技术的原理,分析了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技术构成、数据通讯方式等,比较了网络RTK中虚拟参考站(VRS)技术和主辅站技术(MAC)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流程,展望了基于陆态网络移动参考站的网络RTK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几种网络RTK技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网络RTK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几种关键技术,介绍了当前各种技术的原理,并逐一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误差综合的方法推导VRS的定位模型,提出主辅站采用邻近全网基线解算的技术优势。认为应合理选取建设哪一种网络RTK服务,系统的管理维护和系统兼容性是未来网络RTK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陆卫东  洪春晓  周华明  陆豪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99-101,107,14
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技术日益成熟,为大范围、小比例尺的像控作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介绍了HBCORS系统的特点和该系统支持下的网络RTK技术,并结合实际在VRS技术运用、作业效率、技术优势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程世荣 《四川测绘》2008,31(6):275-277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在测绘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基于VRS(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技术的出现,更是为RTK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给测量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结合实例简要介绍了基于VRS的RTK在测绘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其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GPRS技术在“非固定式”单基站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RS通讯模块的应用,解决了传统RTK作业范围受电台数传信号随距离衰减而缩小,精度及成果的可靠性也随之降低的缺点,最大可能发挥了RTK硬软件的性能,其简易性和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是对VRS多基站系统局部的很好补充,并能直接应用到VRS系统中作为系统双向数传数据链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殷达伟 《四川测绘》2008,31(6):256-259
本文试图寻找一种常规GPS RTK在使用上的新方法,用以解决常规GPS RTK的缺陷。GPS RTK虚拟基准站就是一种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方法,文中讲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野外采集的要求,内业转换的办法,最后对该方法在使用范围及条件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GPS/VRS 卫星定位服务网络建设与精度评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虚拟参考站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集Internet、无线通讯、计算机网络和GPS于一体的卫星定位技术。成都虚拟参考站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建设,在设计上可满足全天候地向大成都地区用户提供厘米级实时动态定位服务。为了对该系统的实际定位精度进行客观的评价,从2 0 0 4年7月开展,历时两个月,全面完成了成都虚拟参考站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精度评定工作,结果表明:在网内,水平方向上的精度可达2 .5cm ,垂直方向上的精度为4 . 5cm ,精度分布均匀;在网外,未模型化的距离相关误差的残余逐步增大,特别是距离网络中心大于1 2 0km以上时,定位精度开始衰减,为分米级。  相似文献   

17.
Conventional RTK positioning is usable, but requires the use of a local base station. It is also restricted by the effects of the de-correlate atmospheric refraction on the GPS signal, which limits the use of the RTK positioning up to distances of 10–15 km from the reference station to the user. With a multiple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approach, precise RTK positioning capability may be extended for a much larger area. The Singapore Integrated Multiple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SIMRSN)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this purpose. Using an existing method termed linear combination method, the multiple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corrections are generated for the user on an epoch by epoch, satellite-by-satellite basis. A residual-based adaptive Kalman filter is proposed to improve network correction availability. The VRS concept is used to transmit corrections to the user for RTK positioning. Field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of SIMRSN. The tests confirmed that RTK positioning within a multiple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can provide the user with better than 3 cm in horizontal position, the height accuracy is in the range of 1–7 cm, and the average TTF (Time To Fix) are 46 and 76 s during GLC station and LPR station tests, respectively. With this highly efficient survey technique, the user needs only to be equipped with a single GPS receiver. This reduces equipment and manpower cos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RTK positioning using a specially set up reference station. The multiple reference station framework also paves the way for various other application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surveying profession.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