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红山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矿集区之一,已发现大红山大型铁铜矿床及东么、底巴都、底戛母、河口、坝达等多个中小型铁铜矿床(点),区内分布多个磁异常及化探异常,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近年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项目“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外围铁、铜矿资源普查”经过勘查在大红山外围东么、底巴都矿区圈定多个工业铁、铜矿体及超贫磁铁矿体,取得一定找矿新进展。本文根据近年工作中观察到的新现象、取得的新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大红山地区铁、铜矿床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胡光龙 《云南地质》2006,25(4):420-420
大红山铜矿是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矿山。本文在以往大红山铜矿地质研究基础上,结合矿山基建、生产以来不断收集的地质资料及认识,根据新的成矿理论,对大红山铜矿I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其赋集规律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提出I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I3、I2主矿体的富集规律,为大红山铜矿今后的生产建设、发展规划深部及周边地质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姚巍  陈珲 《吉林地质》2012,31(2):38-41
大红山铁铜矿区位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南岭纬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东西向构造是研究区内最基本的构造形式,控制着"大红山式"铁铜矿的分布。本文通过研究各个构造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来分析构造体系与矿体的空间展布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红山矿区底嘎姆铁铜矿床地质特征与大红山式铜铁矿床相似,具显的层控性,其含矿岩系分别为下元古界的大红山群曼岗河组(Pt_1dm)和红山组(Pt_1dh),属火山喷气—沉积改造型铁铜矿床,该区具有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区属于传统的扬子西南缘"康滇地轴"铜矿带,是我国著名铜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和铜产区之一,其中拉拉铜矿床、大红山、迤纳厂、岔河铁铜多金属矿床可以作为一类,而且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下元古界铜铁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类型矿床进行综合研究,有利于对该区下元古界矿床的成  相似文献   

6.
云南钴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钴矿化类型较为多样 ,多产铜、铜镍、铂钯及铁矿床中 ,尤其是东川式铜深部条件与胡篦型深部店头铜矿发现富钴矿脉极类似 ;新平大红山铁矿下部铜矿含钴又与海南石录铁矿下部含钴铜矿(大型 )甚为相似。在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下部 (螺丝塘 )发现富钴矿脉 ,是重要的找矿新线索。从铜矿床的伴 (共 )生钴入手 ,并深入研究大红山含钴铜矿及螺丝塘铅锌矿下部的富钴矿化 ,是云南扩大找钴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红山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段西缘,介于红河深断裂与绿汁江深断裂所夹持的滇中中台拗内,是六十年代航磁异常发现的。矿区由一个大型富铁矿和一个大型铜矿组成。铁、铜矿均产于前震旦纪大红山群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岩系中,是典型的优地槽火山岩型矿床,其含矿母岩或围岩为细碧一角斑岩、绿色片岩及不纯大理岩的组合建造,海底的火山作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大红山矿区的铁矿,主要产于大红山群红山组变钠质火山岩及绿色片岩中;而铜矿,主要产于曼岗河组绿色片岩夹不纯大理岩中。由于矿床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蚀变作用,加之含矿(铁)岩系出露不全,因此对其成因,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随着工作程度的深入,原来持浅成、超浅成侵  相似文献   

9.
刘伟  邓明国 《矿物学报》2011,(Z1):367-368
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矿区东段Ⅰ号矿带赋存有数量可观的菱铁矿,根据统计大约为2000多万t,主要分布于由下至上Ⅰo、Ⅰa、Ⅰb、Ⅰc四个矿体中,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Ⅰc矿体,并且呈现由上至下含量依次递减的分布规律。但是目前仅对大红山铜铁(含铜磁铁矿及含铁黄铜矿)矿床有着较高的研究程度,而对其中菱铁矿却知之甚少,研究菱铁矿的赋存规律及成因有助于加深对大红山铁铜矿床的认识,并可为采选矿及回收利用等方面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多种同位素方法定年结果证实了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区变钠质火山岩系形成于元古古。(1596±140)Ma的Pb-Pb等时年龄表明其形成时代应与大红山群变钠质火山岩相当,属中元古代。(1330±150)Ma的Sm-Nd等时年龄应代表了这套火山岩发生钠交代细碧岩化作用的时间,与哀牢山岩群和瑶山岩群的大理岩沉积时间相近。火山岩的Rb-Sr年龄和铜矿石的Pb-Pb年龄记录了晋宁期强烈的动力变质和铜的强力改造成矿事件。该区变钠质火山岩系与大红山群变钠质火山岩系在形成时代、岩石组合、同位素体系特征以及改造成矿时代上的相似性,使该区成为寻找大红山式钢铁矿床的极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大红山矿区由一个大型富铁矿和一个大型铜矿组成.两个矿床均产于前震旦纪优地槽的一套变质火山岩系中.含矿系属于细碧-角斑岩、绿色片岩及混杂大理岩组合建造.矿床的生成与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作用直接有关.探讨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及其韵律特征与成矿的关系,对指导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找矿工作,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韵律与成矿大红山铁铜矿床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作用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和不同条件下之  相似文献   

12.
碧口岩群硅质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振举  姚书振 《矿物学报》1998,18(3):331-336
碧口块状硫化物矿床直接赋矿主岩硅质岩地质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组成表明,碧口岩群硅质岩为同火山岩喷流热水沉积成因。碧口岩群硅质岩常量元素富Fe、贫Si,为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其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均与现代大洋热水沉积物相似。热水硅质岩Eu异常与古流体温度存在密切关系,Eu/Eu特征显示筏子坝、铜矿坡为较高温度喷流产物,而大茅坪、黑窝子、铜矿梁、周家坡则为较低温度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宁佐金 《云南地质》2010,29(4):409-415,381
大红山铜铁矿床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综合研究,分析矿床控矿因素,提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哈母白祖熔岩铁矿位于大红山铁铜矿区东部.矿体均赋存于大红山群红山组变钠质熔岩、绿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以磁铁矿为主。矿床的形成与古元古代的海相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关系密切,具有火山喷溢和火山喷发沉积的特点,后期又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是经过多次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多成因复合型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判断为火山岩浆喷溢-喷发沉积-变质改造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5.
用王亚光研究大型矿床空间分布规律理论来研究西昌—滇中地区大、中型内生矿床的分布规律及预测,用“矿结”一词来表明经纬线方向深大断裂交汇处是大矿的分布空间。1990年所预测的一些成矿区为1991年地质找矿工作所证实,如大红山式铁铜矿的新发现和会东发嵩铝锌矿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甘肃省肃北县红山铁矿外围通过地质调查工作,新发现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铁矿点2处,初步评价为大-中型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蓟县系平头山组,其产出形态与空间分布受层位及背、向斜构造控制,且深部矿体好于浅部,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勘查区北部罗雅楚山复式向斜内红山铁矿西侧已圈定出长度大于50km的磁异常带,经验证为矿致异常。参照红山铁矿区潜力评价思路及预测成果,该区铁矿资源潜力可达10×108 t以上。通过进一步勘查工作,该地区有望形成大型铁矿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7.
周智  张纯刚 《云南地质》2013,32(2):190-194
磁法测量划分鹅头厂组一、二层界线及部分断层分布规律,提供矿区及外围寻找中型、小型"稀矿山式"铁铜矿依据。地球化学测量则提供有望寻找致矿异常以及大型铜矿远景信息。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红山铜铁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金属硫化物之黄铜矿、磁铁矿和黄铁矿,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穿切关系分析研究,该矿床经历了早期火山喷气—沉积期、中期区域变质期和晚期构造—热液改造期等多期成矿作用,属喷流热水沉积—变质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9.
<正>大红山铁矿发现于1957年,关于其矿床成因,仍存在诸多争议。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90年代的火山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型(杨应选,1972;钱锦和等,1983;杨应选等,1988;孙家骢等,1993)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秦德先,2000;吴孔文,2008;候增谦等,2003)。近几年,相继有少数学者将大红山铁铜矿与IOCG矿床联系起来(Zhao et al.,2010)。对于矿床类型及成因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不少岩矿工作者对火成岩中斜长石的有序度做了大量工作,发表了不少文章,但很少涉及海相火山岩的斜长石有序度。笔者测定了四川省拉拉厂铁铜矿区、云南省大红山铁铜矿区、甘肃省白银厂多金属矿区、黑龙江省谢尔塔拉铁矿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雅满苏铁矿区海相火山岩的斜长石有序度。测定的岩石包括细碧岩、磁铁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石英钠长斑岩、钠长斑岩、钠长变粒岩和角闪钠长片岩。所测岩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