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区内发现铜矿体1条、铜(金)矿化体1条、铜矿化蚀变带8条。铜(金)矿化体均赋存于NEE向、NNW向断裂破碎带内,且以NEE向为主;矿化与褐铁矿化石英脉密切共生,伴随明显的硅化、钾化热液蚀变。认为矿区Cu-Au-Ag原生晕组合异常明显,与断裂构造套合良好;铜(金)矿化受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强烈,初判为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矿区深部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云南保山市山乡金矿位于保山—镇康多金属成矿带北段的核桃坪矿集区,矿区的金矿体产于北东向区域断裂旁侧的次级破碎带中。矿体围岩蚀变有碎裂状硅化、褐铁矿化,近矿围岩为寒武系地层沙河厂组,属构造控矿明显的。构造蚀变岩型、角砾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南涧县拥翠金矿,矿体呈透镜状、脉状赋存于逆冲断层构造破碎带中,近矿围岩为上三叠统麦初箐组(T_3m)板岩、千枚岩及变质砂岩。该金矿属断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脉状矿床,沿断层破碎带形成的金等地球化学异常及硅化、含锰质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均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云南元江县龙潭金矿矿体呈脉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主要为不同期次的花岗斑岩、花岗岩和中元古界昆阳群黑山头组(Pt_2hs)板岩、砂质板岩。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铅锌矿化等。矿体的形成具有多因素、多期次的成矿特点。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5.
纳埃铜矿矿体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E_2)碎屑岩的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地层、岩性、围岩蚀变也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属于较为稳定的热液脉状铜矿。与铜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矿床属次生张性裂隙控制的中温热液脉状铜矿床。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竹园北金矿处于秦岭造山带北带临潭—宕昌断裂带上,金矿体主要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毒砂化、绢云母化为特征,载金矿物为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黄钾铁钒。断裂构造及侵入岩是基本控矿因素,近NW向构造蚀变带和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
石能学  李旭俊  张树鹏 《云南地质》2011,30(2):134-137,129
矿体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褐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石,微细浸染状结构。低温汽水热液与浊积岩层中的钙质交代,运移至北西西向断层次级破碎带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永德县薅子坝铅锌铜矿(化)体呈脉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近矿围岩为石炭系下统平掌组(C)_1pz之砂板岩和基性火山岩,矿化明显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褐铁矿化等,沿断层展布的各类矿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明显。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及物化探异常分析,该矿区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的地质现象被剥露出来,露采场成为进行矿床地质研究的最佳场所。本文对紫金山金铜矿露采场的构造、矿化及蚀变分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在自北向南靠近火山机构的过程中,蚀变带依次为绢云母+地开石化带、地开石+明矾石化带、地开石+褐铁矿化带和强硅化带,各个蚀变带内的主要金属矿物组合变化依次为黄铁矿+斑铜矿±硫砷铜矿±蓝辉铜矿,黄铁矿+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斑铜矿,褐铁矿+针铁矿+自然金+次生铜蓝+孔雀石,黄铁矿+斑铜矿+硫砷铜矿+蓝辉铜矿。在空间分布上,主要的矿石矿物在水平方向上从斑铜矿渐变为蓝辉铜矿,垂直方向上从上部的自然金+褐铁矿向下变为蓝辉铜矿+斑铜矿,深部变为铜蓝±蓝辉铜矿。蚀变分带与金属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都体现出在靠近火山机构及深度增加的过程中成矿热液的硫逸度和氧逸度越来越高。矿石中还出现了具有指示意义的含锡矿物。这些特征都表明紫金山金铜矿是含矿热液多期次叠加的结果。金的富集成矿和金铜的矿化分带受北西向与北东向密集节理交汇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兴义市雄武地区金矿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邓存新  郑懋荣 《贵州地质》2003,20(4):205-211
简要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及金矿床地质特征,重点论述了金矿分布规律。金矿分布在龙潭组底部;构造分级控矿明显;雄武背斜控制了Au,U,Sb,Fe,萤石矿分布:背斜轴部和两翼区域性断裂带控制了金矿化带、金矿床、矿点分布;小背斜、次级断层、层间破碎带控制金矿体分布和富集。金矿化与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粘土化关系密切。金铀常相伴出现。区内有较好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云南绿春县牛波金矿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赋存于下二叠统高井朝组(P_1g)灰岩与安山玄武岩断层接触破碎中,构造控矿明显,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硅化、碎裂岩化、褐铁矿化(铁帽)、黄铁矿化、青盘岩化及粘土化及物化探异常是本区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金豆子山铅锌矿赋存于华北地台北缘、白云鄂博裂谷带中的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地层中,属中低温热液矿床,受断裂破碎带控制。该矿床地表已控制的Ⅰ号矿带为矿床的主矿带,Ⅱ、Ⅲ、Ⅳ号矿带为隐伏矿带。矿石储量670多万吨,铅锌金属量约24万吨,平均品位铅1.85%,锌1.65%。围岩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铁锰碳酸盐化等。今后找矿的方向为金豆子山倒转背斜的断裂破碎带内,进一步勘查有望找到成因类似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3.
云南剑川县铁腊曲铅锌矿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形态及产状与构造破碎带产状基本一致。该矿床成因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热液型铅锌矿床,构造破碎带、硅化、褐铁矿化,以及Pb、Zn、Ag、Cu地球化学异常带均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认为金场沟区铜钼矿是与超浅成花岗闪长岩体侵入有关的角砾岩型矿床,受此东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找矿前提为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角砾岩及地层中破碎带。直接找矿标志为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具辉钼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硅化、褐铁矿化地段。  相似文献   

15.
初论云南易门地区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易门式凤山铜矿床为例,应用刺穿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解剖了控矿刺穿体的识别标志、物质组成、类型、内部结构、构造岩分带等特征。通过控矿刺穿体与非控矿刺穿体的对比研究,建立了控矿刺穿体的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从构造刺穿体→灰白色硅化白云岩→青灰色白云岩,依次出现刺穿体岩相带和构造蚀变岩相带,即火山角砾岩相带→含火山岩、板岩角砾岩相带→强铜矿化灰白色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碎裂白云岩相带→弱硅化白云岩相带。其中强铜矿化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硅化碎裂白云岩相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与矿石构造亦呈现水平分带规律:黄铜矿+斑铜矿(少)组合,块状、网脉状构造→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少)组合,稠密浸染状、脉状构造→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少)组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星点状构造。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那郎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富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郎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接触部位,靠右江褶皱带一侧,属卡林型金矿床,以氧化矿为主。其容矿岩石主要为砂质粘土岩、泥灰岩等不纯碳酸盐岩,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等与金关系最为密切;矿体受地层、构造及蚀变三重控制。成矿期后容矿原岩经氧化,致使赋存在载金矿物中的包裹金游离出来,成为氧化矿中的游离金。  相似文献   

17.
老营坪岩金矿床位于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内,赋矿地层为泥盆系危关群中部岩组;矿体呈似层状;矿石分为氧化和原生矿石;围岩蚀变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等。成矿热液类型为地下热卤水型;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矿床系浅成低温热液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地表水、地下水受热源影响形成热液循环,运移过程中萃取矿质形成成矿热液,在有利构造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8.
马龙县西沟铜矿区目前发现的V1、V2矿体铜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近东西向F_5、F_6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断层构造控矿、容矿明显,该铜矿属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铜矿矿床。沿近东西向断层的铜矿化、硅化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江西马塘地区的花岗岩质硅化破碎带中发育孔雀石化黄铜矿化蚀变石英闪长玢岩、黄铜黄铁矿化次生石英岩,构造带两侧见有多处脉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出露。推测铜矿化与深部的隐伏斑岩体关系密切;地表显示为花岗岩质硅化破碎带中的裂隙充填型细脉浸染状矿化,深部可能赋存有斑岩型工业铜矿体。本区是寻找隐伏斑岩型铜矿床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罗松场铜矿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断层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_3xd)中-基性火山岩,矿体围岩蚀变见有青盘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