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北部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受晚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控制,发育典型的挤压冲断构造; 同时,由于古近系和新近系盐层的存在,发育丰富的盐相关构造; 另外,冲断构造各段之间的调节作用还形成了一系列的走滑构造。本文利用最新的2D、3D 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分析总结了库车坳陷中部的变形样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根据变形的成因机制,将库车坳陷的构造变形划分为收缩构造、盐构造及走滑构造。2)收缩构造以逆冲断层及褶皱样式为主,盐上构造层可划分为断层相关褶皱和褶皱相关断层,其中断层多在盐层内滑脱。盐下构造层根据断层组合方式可划分为叠瓦状冲断构造、楔形冲断构造及滑脱冲断构造。盐构造可以划分为盐席、盐墙、盐楔入、盐刺穿及盐拱构造。走滑构造在剖面上可见花状构造及不协调变形,平面上则可见雁列褶皱、马尾断层及海豚效应。3)收缩构造及盐构造主要分布于克拉苏构造带及秋里塔格构造带内,自南天山至盆地中心,盐下构造层由叠瓦状冲断构造过渡至滑脱冲断构造,过渡带内则发育楔形冲断构造; 走滑构造集中于坳陷西部的阿瓦特-却勒构造段以及东部的克拉3-东秋8构造段。  相似文献   

2.
滇东南锡矿带为一具独立的控岩、控矿构造系统和成矿系列,是自成体系的构造—岩浆—锡多金属矿化带。锡矿带对应于北西西向的构造—岩浆带,其中已知的锡多金属成矿区又与近等轴状的穹窿、背斜隆起构造、花岗岩隆起构造和环块构造相对应。环块构造、隆起构造是锡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褶皱隆起构造和侵入隆起构造协调式组合是锡矿的最佳成矿构造,环块构造又是锡矿成矿构造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塔北隆起西部不同构造层构造样式及其成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北隆起西部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下中上三个构造层,即震旦系到古生界构造层、中生界—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纪构造层。下构造层发育逆冲断层、褶皱、走滑构造和岩浆底辟构造;中构造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和正断层;上构造层英买力地区发育盐上逆冲断层构造,东部牙哈地区仍发育负反转构造。不同地区构造层之间的关系不同,牙哈地区中上构造层与下构造层的断裂发育具有很好的继承性:深层逆冲断裂由下向上扩展,控制浅层断裂走向、倾向及其运动性质,它们在浅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兼具走滑性质。英买力地区由于发育中寒武统及古近系两侧膏盐层,膏盐层的分隔造成构造层之间构造样式的不协调及其分层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陆逃逸构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宇  施炜 《地质力学学报》2018,24(2):145-156
大陆逃逸构造是陆内构造变形主要方式之一,系统总结分析逃逸构造形成机制,对建立大陆构造模式、认识大陆构造变形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发现的大陆逃逸构造,总结并提出了其力学机制、构造模型以及研究方法。大陆逃逸构造是板块碰撞后期在共轭的"Ⅴ"字形构造控制下发展而来的重要构造形式,协调了构造应力机制的转变。在力学机制方面,逃逸构造"Ⅴ"字型断裂带符合PGS模型(paired general-shear model)和先存构造活动性准则,该准则是基于库伦—摩尔准则和摩擦滑动律的扩展;构造模型方面,侧向逃逸和斜向挤出模式是逃逸构造的基本模型;研究方法方面,构造解析仍然是建立逃逸构造的基本方法,利用构造模拟进一步再现其变形过程与动力学机制是其必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过细致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将金英金矿床构造划分为北东、北西、东西、北北东、南北等5个构造带及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等5个构造体系,提出了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区域上以华夏系构造为主,金英金矿床金矿化处于北西向构造带中并沿北东向构造分布,即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杨庚  陈竹新  王晓波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901-67040917
川东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线性褶皱带组成,为典型的高陡背斜构造带。该区油气勘探目的层主要集中在中浅层石炭系,而且钻井主要位于构造核部,钻井深度相对较浅,由于地震资料对构造陡翼地层的反射资料显示品质较差,从而对该构造认识出现了多种解释结果。笔者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依据钻井资料标定,对川东褶皱带典型构造明月峡背斜构造的二维地震剖面测网及两条宽线二维地震剖面重新进行详细构造分析及解释。解释结果表明,如果假定地层厚度不变,明月峡构造样式可以认为是两个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合而成,发育两期构造。据此本文提出了明月峡背斜双楔形构造发育几何学模式图,分析了两期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加模式。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地表变形是深部逆冲作用的结果,推测早期中浅层构造变形时间为中白垩世,晚期深层构造为晚新生代时期,而且晚期构造改造了早期构造。构造解释结果给出,剖面几何形态为浅层发育向东的反冲断层扩展褶皱,中深层分别以三叠系膏岩和志留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深层构造分别以志留系泥页岩和震旦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构造几何分析指出,深层楔形构造形成时间晚于中深层楔形构造,并改造了早期中深层楔形构造,从而出现了构造高点的向西偏移的现象。在平面分布上,明月峡背斜浅层高陡构造背斜东翼宽度从北向南逐渐变窄,深层楔形体楔形角度逐渐变大,构造缩短量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旧店金矿区有金矿脉40余条,矿脉受不同方向的构造控制明显,依据不同方向的构造特征厘定出与金矿的富集关系,其中EW,NE向构造为成矿前期构造,NNE向构造为成矿期构造(即同成矿构造),NW向构造为成矿后期构造,而NNE向同成矿构造为金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构造样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析了近年来构造样式的研究现状和新的进展,结合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张性构造环境下构造发育的特点,建立了利用三维空间构造信息的构造样式划分方案。据此对珠一坳陷的各类构造样式进行了研究。根据盆地(坳陷)结构、断层组合及动力学机制,将珠一拗陷构造样式划分为断块与板式正断层组合构造,断块与铲式正断层组合构造,转换带构造,潜山披覆构造,底辟构造和重力背形构造等6大类13小类。研究还指出了基于构造样式的油气有利聚集部位及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膏盐层的存在对库车前陆盆地构造变形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导致了盐上构造与盐下构造形态的明显不同。盐上 构造以宽缓的褶皱为主,而盐下构造则以紧密排列的冲断层为主。我们采用构造物理模拟方法对库车盐构造变形演化过程 和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库车盐构造变形主要受区域挤压和同构造沉积作用的影响。在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 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为区域挤压作用,而在构造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的主控因素则为邻区拜城凹陷的巨厚 同构造沉积。  相似文献   

10.
杨庚  陈竹新  王晓波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9-67040009
川东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线性褶皱带组成,为典型的高陡背斜构造带。该区油气勘探目的层主要集中在中浅层石炭系,而且钻井主要位于构造核部,钻井深度相对较浅,由于地震资料对构造陡翼地层的反射资料显示品质较差,从而对该构造认识出现了多种解释结果。笔者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依据钻井资料标定,对川东褶皱带典型构造明月峡背斜构造的二维地震剖面测网及两条宽线二维地震剖面重新进行详细构造分析及解释。解释结果表明,如果假定地层厚度不变,明月峡构造样式可以认为是两个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合而成,发育两期构造。据此本文提出了明月峡背斜双楔形构造发育几何学模式图,分析了两期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加模式。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地表变形是深部逆冲作用的结果,推测早期中浅层构造变形时间为中白垩世,晚期深层构造为晚新生代时期,而且晚期构造改造了早期构造。构造解释结果给出,剖面几何形态为浅层发育向东的反冲断层扩展褶皱,中深层分别以三叠系膏岩和志留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深层构造分别以志留系泥页岩和震旦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构造几何分析指出,深层楔形构造形成时间晚于中深层楔形构造,并改造了早期中深层楔形构造,从而出现了构造高点的向西偏移的现象。在平面分布上,明月峡背斜浅层高陡构造背斜东翼宽度从北向南逐渐变窄,深层楔形体楔形角度逐渐变大,构造缩短量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1.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的铅锌铜钼多金属矿床之一.根据不同的赋矿特征、含矿岩性、矿石构造及成矿元素将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石类型系统地划分为铅锌硫化矿石、铅锌氧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块状含铜黄铁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6种类型.矿体产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均表明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为火山喷流沉积型成因(VMS型),而铅锌氧化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为斑岩热液型成因.其中,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的主控矿因素为地层;铅锌氧化矿石为构造;夕卡岩型矿石为岩性;斑岩型钼矿石为岩体.  相似文献   

12.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的铅锌铜钼多金属矿床之一.根据不同的赋矿特征、含矿岩性、矿石构造及成矿元素将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石类型系统地划分为铅锌硫化矿石、铅锌氧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块状含铜黄铁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6种类型.矿体产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均表明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为火山喷流沉积型成因(VMS型),而铅锌氧化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为斑岩热液型成因.其中,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的主控矿因素为地层;铅锌氧化矿石为构造;夕卡岩型矿石为岩性;斑岩型钼矿石为岩体.  相似文献   

13.
福泉磨坊磷块岩矿床是贵州瓮福磷矿的八大矿段之一.主要磷矿层赋存于晚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上部,有砂砾状、致密状、团块状及条带状几种矿石类型。矿体厚度品位沿倾向均有线性变化规律;矿体间存在一有相当规模的无矿带,矿石露头局部见磷质叠层石;矿石中磷酸盐矿物以胶磷矿,伴生矿物以白云石为主;碘呈分散状态赋存于磷酸盐矿物中;矿体氧化带深度17~75m,浅部矿石质量优良。矿床成因类型属生物化学沉积的磷酸盐矿床。  相似文献   

14.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邓军 《地球科学》2000,25(4):340-345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 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 变化、改造的产物; (4) 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YML铁矿区位于几内亚福雷卡里亚省,富铁矿以条带状赤铁矿和铁角砾岩矿为主。矿区内共发育7条矿体,条带状赤铁矿体6条,铁角砾岩矿体1条。条带状赤铁矿体赋存部位多为向形地段,次级紧密褶皱发育,沿走向和倾向有逐渐变薄和尖灭的趋势;铁角砾岩矿体覆盖于地表,以风化壳的形式出现。矿床类型属复合类型,即海底热液喷气沉积叠加后期构造变质型+风化淋滤型。该区具备铁矿形成和保存的地质条件,且已发现具一定储量、品位较高的条带状赤铁矿和大面积的铁角砾岩分布区,区内铁矿找矿远景较好。  相似文献   

16.
西藏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杜欣  刘俊涛  王亚平 《矿产与地质》2004,18(5):410-414,449
纳木错-嘉黎断裂带是以铜、铅、锌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矽卡岩型矿床是该区带典型矿床类型之一。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拉屋铜-锌多金属矿床是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对今后该区带的找矿工作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我国272个伴生分散元素矿床和分散元素独立矿床划分为5个成矿域、10个成矿区,总结了各成矿区分散元素:矿床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归纳了分散元素成矿区的分布规律,指出分散元素矿床的找矿-综合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甘肃马泉金矿金品位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政科  姜启明 《甘肃地质》2009,(2):30-34,71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主体(三、四号矿带)及外围矿带矿石品位分布资料的研究后认为:四号矿带金品位高于三号矿带,夹石含量少予三号矿带,易选矿石多于三号矿带,因而矿石质量优于三号矿带;外围矿带品位低于矿床主体品位.以低品位矿石为主。通过对矿石品位分布直方图(数学模型)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概率(〉95%)假设检验后认为:矿床主体品位分布概率曲线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规律。通过对矿床平均品位算术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的研究后认为:矿床属品位均匀型矿床,建议矿床的氧化矿石边界品位为0.5×10^-6原生矿石边界品位为1.0×10^-6;特高品位下界为29.0×1^-6。  相似文献   

19.
在对莱芜接触交代铁矿地质特征研究中发现以往地质报告在矿体连接上存在混乱,使矿体形态失真。为便于今后矿体对比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矿体形态分类原则,并以三分法对矿体形态进行分类。指出矿体产状变化是矿体膨胀收缩、分支复合和尖灭再现的结果。根据矿体形态分类指出了找矿方向。不同的矿体形态反映不同的控矿构造,反映不同的矿体规模,反映不同的成矿岩体形态产状。单斜缓倾矿体的成矿岩体是岩床,控矿较小;陡倾矿体和背向斜矿体的成矿岩体是岩盖,控矿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是鲁西地区继归来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后 ,近年来所发现的又一新类型金矿。该类金矿赋存于寒武纪朱砂洞组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出层位稳定 ,矿石类型单一 ,矿化连续 ,具有广阔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矿床形成与中偏碱性次火山杂岩及其次火山热液作用密切相关 ,表现为“二长斑岩—断裂裂隙—碳酸盐岩层”三位一体的控矿机制。该类金矿最早在磨坊沟被发现和评价 ,因此 ,笔者将其称为“磨坊沟式”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