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王堃昊 《测绘通报》2016,(5):123-125
在应急测绘保障中,需要实现跨区域、多部门的应急地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需要快速地将地理信息转化为直观的符号化的工作图件。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充分利用辽宁省地理信息数据,结合应急相关单位的专题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制图技术,研究制订了应急地图制图模型,优化了地理信息数据快速出图的技术流程,设计了应急制图总体架构,实现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应急数据的快速制图系统,完成了应急综合信息的快速处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符号标准和应急专题地图符号,在Arc GIS中构建应急现场专题地图符号库以及应急现场专题地图模板(应急救援模板、指挥决策模板和自定义模板),运用于应急保障实例中,实现应急现场专题地图凭经验设计制图到快速设计制图的转变,缩短制作时间,提高成图效率,规范制图样式,更好地发挥在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应急地图的特点,简要分析了云南省现行的应急地图制作流程及缺点;结合云南省应急地图制作的实际情况,简要阐述了基于"图库一体化"技术的多级比例应急制图预案设计的主要思想及实施关键点;实现了应急地图凭经验设计到快速设计的转变,大大缩短了制作时间,提高了成图效率,更好地发挥了应急地图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突出作用;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已正式上线,其覆盖全球的多比例尺地图数据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同时也可作为应急测绘保障的重要数据源。针对应急服务中对大幅面灾情影像地图快速制作的需求,研究基于天地图平台的目标快速定位、图幅定制设计、瓦片尺度匹配,以及整饰自动生成等关键技术,并实现基于天地图的应急影像地图快速制图系统。  相似文献   

5.
户外应急救援是户外运动的安全保障,空间位置信息是户外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需求,本文对地理信息在户外应急救援的整合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两者的密切联系和应用特性,介绍了当前现状下户外救援和地图导航工作的快速开展方式,设计并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的户外应急救援系统,为信息化的户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出了实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应急遥感快速制图是灾害发生初期应急决策和应急救援的重要支撑。为了解决现有遥感制图技术存在的时效性差、规范性低、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快速制图应急预案的指导和保障下,分析了快速制图的需求、内容、制图流程等,优化了遥感数据快速处理算法,预制了标准化制图模板,并将专家知识归纳总结为计算机可识别的规则与指标。减灾业务应用实践表明,快速制图技术有效提高了制图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灾害应急服务中,地理实体时空分布地图、专题信息统计地图等已成为重要的辅助决策手段。面对难以预测、复杂多变的防灾减灾形势,灾害应急地图服务要求做到迅速响应、实时更新。设计了一种面向灾害应急服务的自适应制图技术,在分析灾害应急场景的制图需求、地图内容和操作体验的基础上,阐述自适应制图的内容策略和技术流程,进一步剖析知识表达、模板构建、符号引擎、态势标绘、订单式制图和用户地图空间等制图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应用实例,为灾害应急服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杜萍  刘涛  李鼎凯  杨晓霞 《测绘学报》2019,48(6):747-755
当前,应急响应范式已经由“预测-应对”转变为“情景-应对”,应急地图作为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制图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本文介绍了突发事件情景及地理场景的定义,指出地理场景是各情景要素存在或发生的物理空间,同时也是应急地图表达的对象;论述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的基本原理及该制图模式具有的4个主要特点;将传统的地图信息传输理论与新应急响应范式相结合,提出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模式下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详细论述了模型中空间信息的传输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中影响信息传输效率的地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空间认知。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城市应急救援工作的时间满意度,即在应急救援流程之间的衔接实现适时,在不影响整体救援的情况下,尽量实现时间最小化。本文利用Mobile-GIS集成移动性和GIS功能的特点,在分析综合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城市应急救援规程及其具体工作的基础上,引入生产管理中的JIT(Just-in-time)理念,提出了基于Mobile-GIS的城市应急救援适时模式并做出相应的应用设计。从而实现城市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适时信息通讯、适时决策指挥、适时现场救援,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整合处理现有的省基础测绘1:10000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对水系、交通、境界、居民地、植被等要素逐级进行数据制图综合,获得了1:500000—1:10000的多级多尺度应急地图数据库,可以实现各类应急地图的快速制作,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地图在重大活动中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的产生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成为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因此,提高城市面对暴雨洪涝的能力,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主城五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洪涝灾害韧性GIS空间量化评价,对洪灾易发点、避难场所点,以及最短逃生路径、卫生医疗设施距离等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洪灾应急规划有效方法,并通过增强城市洪灾韧性,提高昆明市对洪灾的预防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目前仍存在一定的洪涝灾害隐患,近几年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更新,昆明市主城区排水设施对于极端暴雨已经具备一定的抵抗力,但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陕西省乡镇界线的分布特点,根据影响乡镇界线在地图上表示的诸多因素,研究乡镇界线地图的标准规范的制图表达方式,定义地图上各类要素表示的制图表达原则,提出乡镇界线在地图上的表达方式.解决了基于乡镇界线地图制图的标准画法,满足有关乡镇界线地图的制作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政务应急用图和常态化地图编制等快速制图需求,围绕知识规则驱动快速制图的核心理念,设计地图数据生产、更新、成图一体化建设流程,构建快速制图服务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建设规范、知识规则库设计、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建设与级联更新、快速制图软件系统的研发与维护等。建设成果既符合常态化地图出版要求,又能满足快速成图以及更新维护等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省级地图数据库应急保障体系的总体架构,以及体系的建设内容和示范应用子系统功能。进行省级地图数据库应急保障制图体系的探索与建设,可将基础地图信息数据和专题图数据集中管理,并具有全面的数据采集更新、数据编辑处理、数据入库管理、应急地图产品的快速定制及出版印刷等功能,为地图制图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并推进应急保障制图快速化服务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快速制图服务系统为例,利用其中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级联更新子系统,结合基础测绘增量包、辅助决策地图联动更新共享成果以及其他数据资料,研究了多尺度地图数据库更新机制,探索了一种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地图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准确性,为政府保障、应急救援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更加优质的地图服务.  相似文献   

16.
程娟绢 《北京测绘》2017,(5):115-118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应急制图的难点,结合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果,提出了基于共享平台的在线快速应急制图技术方案,阐述了该方案的应用优点、设计流程、关键技术以及主要的制图功能设计。有效解决了应急制图技术难点,提高了制图效率,实现了从面向专业制图人员的C/S制图方式向面向弱GIS部门的B/S制图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急救服务出现的人工语言交流障碍,救助方案不科学和人工救援最佳路径选择困难等问题,通过GIS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采用GIS技术结合120应急救援业务的方法,并以马鞍山120应急救援专题数据为例,使用j2ee、ArcGIS API for js和富客户端技术ExtJS建立马鞍山市120应急救援系统。  相似文献   

18.
道路的可达性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保障。本文以灾害应急管理为背景,定义了应急道路可达性概念,对现有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并作为应急道路可达性的计算模型;结合GIS的网络分析功能,对比分析了不同可达性计算模型的结果。实例表明改进后引力模型更加适合于应急救援中最佳路径的选取,可为应急灾害管理的路径选取提供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规划是对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的体现,通过地图可以将规划信息以直观、简洁的方式表现,规划专题地图对规划的设立、管理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本文以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规划信息库的建设为例,通过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简单介绍区域经济规划专题信息制图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多以文字描述为主,表现形式单一,内容复杂且应用困难,并容易产生理解歧义。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灾害应急对象的空间信息特征,并结合GIS技术分析了灾害应急对象的地图表现内容;然后,研究了灾害应急空间信息的图形化机理,阐述了灾害应急空间信息与地图符号各变量的映射关系;提出了灾害应急空间信息在灾害应急专题图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动态过程的图形化表达方式;最后,以灾害应急远程协同会商系统为平台,实现了灾害应急空间信息动态标绘功能,可以将灾害空间信息映射为动态图形化的制图数据,并通过GIS平台将制图数据进行图形化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