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1℃的判断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气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 ,仪器示度误读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有自记资料对比的气象要素 ,误读较容易及时发现 ;而地温误读则较难发现 ,要通过与前后几天相似天气特点的地温资料比较 ,误读才能发现。下面对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 1℃的情况进行判断与分析。1 资 料南雄站 9月 1 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1 )及前后几天的 2 0时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2 )。表 1 南雄站 9月 1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 )2时 8时 14时 2 0时地面温度 2 1.5 2 5 .45 3 .12 7.4地面最高温度 5 6.85 6.35cm 2 5 .5 2 4.3 40 .13 1.810cm…  相似文献   

2.
1961—2010年德州市地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大气下垫面的地表面温度及深层地温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0年德州市0 cm地面温度,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4,0 cm和80 cm地温;1980—2010年160 cm和320 cm地温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德州市地面及各深层地温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地面温度及各深层地温均有增温趋势,明显增温主要出现在冬季,夏季多为降温。地面最低温度增温最显著,倾向率为0.47℃/10 a,冬季倾向率最大为0.74℃/10 a;地面最高温度增温最不显著,倾向率为0.15℃/10 a。0 cm地面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27℃/10 a,夏季降温为-0.04℃/10 a,冬季升温明显为0.51℃/10 a。40 cm和80 cm地温变化倾向率基本一致,明显小于地面温度升温幅度,也小于160 cm和320cm地温升温幅度。  相似文献   

3.
廖丽光 《气象》1996,22(1):55-55
怎样减少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测量失真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最高温度表于每日20时观测一次,并随即进行调整。在调整时我认为必须认真做好比较工作:使最高地温表的示度接近当时0cm地温,否则最高地温就会失真。在预审气表时会遇到这样的记录:当天地lg...  相似文献   

4.
尹淑娴  陈玲  罗鹍  庾玉青 《广东气象》2013,35(3):32-34,44
根据1980—2010年东莞市国家气象观测站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东莞市近30年浅层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地温升温率在0.001~0.105℃/年,夏季最大,春季最小;20世纪80年代前期变化较为平稳,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处于低温期,2000年之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地面最高温度呈逐年递减,递减率为0.344℃/年,地面最低温度呈逐年递增,递增率为0.036℃/年,地面最高温度的递减趋势远大于最低温度的递增趋势,地面气温差距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四川省自动与人工地温对比观测数据对0~320cm地温进行逐层对比分析,发现自动与人工观测的逐层地温差异不同,地表温度和浅层地温自动观测数据比人工观测数据偏高。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一致率最高的是160cm地温,达到21%,一致率最低的是80cm地温,仅为6.2%;80cm地温的差值绝对值大于2℃的百分率最高,接近70%左右;地温年值正差异最大的出现在红原,自动比人工偏大达8.32℃。   相似文献   

6.
吴达鸿 《广西气象》2005,26(2):57-57,56
在气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仪器示度被误读的情况时有发生口对有自记资料对比的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误读往往较容易及时发现,对没有自记资料对比的地温等要素,在误读5℃,10℃时尚易发现,但在误读1℃,2℃时则较难被发现,往往要通过与前后几天相似天气特点的地温资料相比较,误读才能被发现。  相似文献   

7.
大气探测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0cm地温表示值的原因地面最高温度表20时的读数应≥地面0cm温度表任一次读数。在实际预审工作中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有低于0cm温度表读数的现象,且在夏季出现的次数较多。地面最高温度表放置不完全符合规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地面温度的准确性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利用地面温度表与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度的对比观测可保证地面温度记录准确性的实际作用,来阐述观测人员加强地面温度对比观测的必要性。 1.地面温度对比观测方法的灵活性地面温度表和地面最低温度表均安置在地温场内,两支表相距5厘米且排列方向一致,对比观测不需另外安装地温表,观测方法简单,读数简易快速,容易为观测员所接受。对比观测时观测员先对地面温度表进行读数,尔后对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进行读数,两者经仪器差订正后的示度差即为对比观测结果。这种对比观测可随时多次重复进行,而对地温记录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曲静  王昱  张弘 《气象科技》2014,42(4):657-662
利用1961—2011年西安0~40cm浅层逐月平均地温、地面最高、最低温度和1981—2011年深层80cm、160cm和320cm逐月平均地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t检验、功率谱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西安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安各层年、季平均地温除夏季各浅层呈降温趋势外其余均为升温趋势,升幅为0.11~0.56℃/10a,0~20cm各层及160cm平均地温升温率为春季最大,40cm、320cm为冬季最大,80cm为秋季最大,各层均为夏季最小。地面最高年平均温度呈略下降趋势,最低呈明显升高趋势。浅层0~40cm年平均地温存在显著的2.3年、3.6~4.6年的变化周期以及32年的长周期震荡。年平均地温在1993年或1994年发生了突变;浅层春季平均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突变,夏季在20世纪70年代末或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两次突变,秋冬季基本未出现突变;深层各季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突变。年平均地温除160cm未出现异常年份外,80cm在1993年出现异常偏低年,其余各层在21世纪00年代初中期出现异常偏高年;春季多偏高年份,夏季多偏低年份,冬季异常年份最多。地温和气温变化的相关性达到0.82以上,说明气温的变化是影响地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参和西洋参冬季需要覆盖防寒才能安全越冬,覆盖时间和揭膜时间对安全越冬及出苗影响很大,为确定最佳防寒覆盖时间和揭膜时间,2021年11月—2022年6月在吉林省抚松县开展分期覆盖和分期揭膜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时间和揭膜时间对人参和西洋参越冬期地温及出苗影响。结果表明:人参和西洋参出苗率随着覆盖时间推迟而下降。5 cm地温降至0℃时覆盖防寒,人参和西洋参出苗率最高,是最佳覆盖防寒期;5 cm地温降至-12℃以下覆盖西洋参大部或全部冻死;5 cm地温瞬时低至-14℃时人参出苗率仍达75%;5 cm地温在-14~-8℃之间波动,极端最低为-16℃的裸地人参全部被冻死。人参出苗时5~20 cm地温约为8~9℃,西洋参略高于人参。用高绝热纤维被覆盖防寒,揭膜越晚地温越低,出苗越晚,揭膜时间影响出苗进度,与最终出苗率相关不明显;最佳揭膜时间需根据地形具体分析,早春常发生霜冻地块可结合气候预测,通过揭膜时间控制出苗进度避免春季冻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08时地温观测时,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和0 cm之间的误差达0.5~1.0℃时,是否更换地面最低温度表? 发现这种情况,首先应检查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是否中断.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山北麓7个气象站1963~2010年逐月0 cm最高、最低地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天山北麓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8 a来,天山北麓0 cm最高地温以精河为高值中心,总体上呈西高东低的特征,最低地温以乌苏、乌鲁木齐为高值中心的中西部地区普遍较高;(2)0 cm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最低地温增幅尤为显著,达0.87℃/10 a;(3)0 cm最低地温在2002年发生突变,而最高地温未出现突变;(4)0 cm地温异常年份主要发生在2006年之后,以偏暖为主。  相似文献   

13.
依据青海海西德令哈、乌兰的树木年轮资料序列与柴达木地区1962—2001年5~6月份地温资料序列之间较好的同期相关特征,重建了柴达木地区5~6月份地面Ocm温度及地面最高温度千年历史资料序列。运用乘积平均值、误差缩减值等方法对重建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序列可信。通过分析发现,在重建的1098年中,有6个主要的冷期和6个主要的暖期,地面0cm温度序列存在12个主要突变期,地面最高温度序列存在15个主要突变期。周期分析表明,地面0cm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均存在183年、122年和91年左右的长周期以及6.8年和2~3年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锡林浩特国家基准气候站1958—2017年5—9月0、5、10、15、20cm逐日平均地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各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各层平均地温均呈显著的升温趋势,升温幅度依次为0.476、0.365、0.331、0.333、0.301℃/10a,其中,2001年各层地温上升最为明显;从各层地温的年内变化规律看,在7月达到最高,9月份相差甚微;各层地温与气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0cm地温和气温的相关性最高,各层地温与降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膜内5cm地温稳定通过10-12℃即可播种为棉花适宜播种温度指标,找出地膜内5cm地温与气温的定量关系并进行地温预报,同时确定对应的日平均气温的稳定界限指标值,就成为开展棉花适宜播种期预报的关键所在。以石河子绿洲覆膜栽培棉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8-2014年棉区春播期膜内5cm地温、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气温与覆膜内、外地温的关系,并建立了膜内5cm地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石河子棉区春播期内气温和膜内外5cm地温变化趋势一致,均有所上升,且膜内5cm地温显著高于膜外地温和日平均气温。棉田覆膜内外5cm地温与气温之间显著相关(P≤0.01),石河子棉田覆膜内5 cm地温稳定通过10-12℃时,对应的日平均气温界限范围为6.3-8.2℃;利用逐日气温建立膜内5cm地温预报模型,回代检验绝对误差平均为1.01℃,2014和2015年预报检验绝对误差分别为0.5、0.7℃。预报模型可为更好地开展棉花播种期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沈阳地区地温变化规律,并提供更好的大田地温预报服务,降低播种风险,提高粮食生产安全,利用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点1981-2015年地温和气温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35 a地温和气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春播期(4月和5月)地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1-2010年,年代际温度呈上升趋势,气温的变化导致地温的变化也更加明显,气温和各层地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26-0.549℃/10 a,4-10月0-5 cm、5-10 cm、10-20 cm每一层的地温差为1.5℃、0.5℃和0.5℃;0-20 cm地温以及气温在1996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春播期西部地区0 cm、5 cm、10 cm的地温和气温差值4-5月由较低转为较高;地温预报模型t检验的P值在P=0.01水平差异均不显著,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可以用于沈阳春播期(4月和5月)地温预测。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微气象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海北高寒湿地微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辐射、热量平衡各分量日平均变化中,瞬时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在早晨。地面长波有效辐射日最高出现在中午,日最低出现在下午。地面反射率表现出早晚高白天低的"U"型分布状况,1月日最低达0.68,而7月日最低仅为0.12。动量通量、垂直风速、水平风速、摩擦速度等均在下午大,夜间到清晨小。垂直风速除10月全天为上升运动外,其他月份夜间还出现下沉运动,而且冬季明显。海北高寒湿地夏季热强明显,冷季热强减弱。因湿地长久积水,地温日变化平稳,40 cm地温<0℃的维持时间不到2个月,60 cm地温全年均>0℃,即季节冻结层浅薄。  相似文献   

18.
该文使用1961-2020年霜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贵阳和威宁站霜的气候分布特征,用霜在白天的持续时长与08时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知贵阳站气温、露点温度、地温、5 cm地温与霜持续时长有较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7,威宁站气温、露点温度、5 cm地温与霜持续时长有较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4。贵阳和威宁上述几个气象要素在霜消前的变化特征如下:贵阳威宁站的气温均高于地温,二者平均温差贵阳站为2.17℃,威宁站为3.31℃;贵阳站气温和地温的差值有最小的标准差1.53℃,威宁站5 cm地温有最小的标准差2.09℃。从这两个因子的平均态来看,当贵阳站气温和地温之差大于2.17℃、威宁站5 cm地温大于5.09℃时预示着该站霜的消融。  相似文献   

19.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20.
谢建兴 《气象》2001,27(9):57-57
1 问题的提出如果台站的地温场水土逐渐流失 ,造成低于整个观测场地面的低洼地 ,就不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 :地温场的地表应疏松、平整、无草 ,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但是 ,这个问题有些台站却未重视 ,使长期积累的地温资料的代表性、比较性、资料序列的均一性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这无疑将降低这些资料的使用价值。为了证明地温场低于观测场的整个地面 ,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在 2 0 0 1年 5月5~ 1 5日前后的 2 0时对 0 cm(地温场低于观测场约 5cm)做了对比观测 ,见表 1。表 1 地温场和观测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