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世伟  袁峰  王彪  姜伦 《岩石学报》2018,34(1):241-254
舒家店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的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盆地)临近,主要的岩浆岩岩石类型有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等。正长花岗岩为舒家店岩体深部新发现的岩石类型,其矿物组合与岩体内其他类型岩石明显不同,其形成的背景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岩体中正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 MS精确定年、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组成分析,研究舒家店岩体正长花岗岩的年代学、岩浆源区等问题。研究显示舒家店岩体为"异源同体"的复式岩体,岩体中的正长花岗岩的侵入时间为126.5±1.6Ma~129.8±2.4Ma,明显晚于早期的辉石闪长岩和石英闪长斑岩(138.2±4.6Ma~143.7±1.7Ma),也明显晚于舒家店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时代。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指示舒家店岩体中正长花岗岩为叠加到早期辉石闪长岩及石英闪长斑岩之上的后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可能与繁昌盆地内花岗岩有相同的源区,为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类似新元古花岗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岩浆源区处于高温低压的环境,相较于辉石闪长岩和石英闪长斑岩起源更浅,指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145~123Ma地壳处于不断减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粤北大宝山矿床矿区出露船肚和大宝山矿化岩体。本文分析了两个岩体矿物组成特征和锆石LA-ICP-MS U-Pb年龄。船肚岩体为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似斑状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和云英岩型及矽卡岩型Mo-W矿化紧密共生。大宝山岩体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矿物组成和船肚岩体的基本相同,和细脉浸染状Mo-W矿化紧密共生。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大宝山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62.1±1.6 Ma,MSWD=2.72和165.8±2.0 Ma,MSWD=1.38。据船肚和大宝山岩体矿物组成基本相同、岩石结构不同及两者锆石Th/U比值不同和U-Pb年龄存在约4 Ma左右时差,提出大宝山矿区在燕山期发生了两阶段岩浆成矿事件,第一阶段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166 Ma左右,形成大宝山斑岩型矿床,第二阶段岩浆成矿的形成时间约为162 Ma左右,形成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与岩体紧密共生的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矿化;大宝山斑岩体和船肚似斑状岩体是同一岩浆房两次脉动侵入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军  杨宏智  贾斌  彭明生 《矿床地质》2012,31(6):1301-1310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翠宏山-二股成矿亚带中南段。矿化发生在花岗岩体内,矿石为石英细脉浸染状的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围岩蚀变具有岩浆热液蚀变的分带特征。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具有同一岩浆来源,属于"A"型花岗岩,是在伸展大地构造环境背景下岩浆侵入形成的岩体。通过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01.1±3.90) Ma和(176.2±4.3) Ma,获得花岗斑岩年龄为(182.3±4.0) Ma,确定鹿鸣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在182~176 Ma之间,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4.
冯晓曦 《地质与勘探》2014,50(2):369-381
白乃庙铜钼矿是华北地块北缘最重要的大型铜钼矿,矿区中部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探讨成岩成矿关系,笔者选取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花岗闪长斑岩测年分别为432.4±2.2 Ma、440.7±2.1Ma和443±1Ma,岩体侵位时代为早志留世,与铜矿石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440.5±4.4Ma(待刊)基本一致。岩体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组合系列,稀土曲线右倾,δEu 14.83~-19.54,弱亏损,富集Rb、Ba、Th、U、K,亏损Nb、Ta、Ti,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白乃庙铜钼矿成矿与早志留世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构造背景为早古生代古亚洲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的白乃庙古火山岛弧带。  相似文献   

5.
闽西南华安正长花岗岩通过1∶5万永福镇、华安县、高安圩、新圩、利水5幅区域地质调查,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取得岩体西南端锆石U-Pb年龄为(143.97±0.45)Ma(MSWD为0.87)和(145.21±0.52)Ma(MSWD为0.34),东北端锆石U-Pb年龄为(140.8±2.6)Ma(MSWD为2.1),显示了华安正长花岗岩侵入年代为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华安正长花岗岩岩浆源来自大陆地壳,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属铝过饱和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应用LA-ICP-MS对马厂箐岩体中(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在CL图像上,(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有典型的振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度负Eu异常,且呈现出较高的Th/U比值等特征,表明所测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马厂箐岩体(似)斑状花岗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3.78±0.21)Ma(MSWD=0.71),累计概率统计得到正长斑岩锆石U-Th-Pb年龄为(35.6±0.3)Ma、花岗斑岩锆石U-Th-Pb年龄为(35.0±0.2)Ma,宝兴厂矿段铜钼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5.8±1.6)Ma和(33.9±1.1)Ma,乱硐山矿段接触交代型金矿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5.25±0.36)Ma,人头箐—金厂箐矿段热液脉型金成矿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5.35±0.32)Ma,反映斑岩型铜钼矿化、接触交代型金矿化和热液脉型金矿化为同一个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Ⅱ期(33~37Ma)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岩性组合是成矿的地质体,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流体和热动力条件,这期斑岩-热液-成矿系统的持续时间约为4Ma,铜、钼、金的成矿主要发生在Ⅱ期岩浆活动的早-中期。  相似文献   

7.
桂东大瑶山成矿带是指与侵入于大瑶山地区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中的岩浆岩有关、呈近EW向展布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带内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强烈,多呈岩株、岩脉和岩筒状产出,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笔者报道了成矿带内的大王顶岩体、大岸岩体、古龙岩体、大村岩体、社山复式岩体和思委岩体的LA-ICP-MS定年结果,并结合前人对大瑶山成矿带内花岗岩类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大瑶山成矿带花岗岩类的年代学格架。结果显示,大瑶山成矿带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444.8±2.5) Ma和燕山晚期晚白垩世(96.6±1.1) Ma,燕山早期侏罗纪次之(164.2±2.8) Ma,且花岗岩类岩体侵位年龄与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皖南宁国竹溪岭钨银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准确厘定其成矿年龄及相关侵入岩体的年龄有利于深入认识区域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规律。本文在矿床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同位素定年技术开展地质年代学研究,获得矿床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2.7±2.1 Ma和142.9±2.1 Ma,相关侵入岩体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9.8±1.8 Ma、143.3±1.9 Ma、140.2±1.7 Ma,显示矿床的成矿年龄与侵入岩体的成岩年龄基本一致,为燕山晚期早白垩世。矿床矿石中的辉钼矿的Re含量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和地幔的混合;与成矿相关侵入岩的稀土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成岩物质也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与成岩物质来源具有一致性。区域岩浆岩和矿床的对比表明,与之相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浙西地区和赣东北地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这一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和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显示扬子板块在此阶段处于岩浆–成矿大爆发时期,皖南地区的成矿时代对应于华南中生代三次大规模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9.
北秦岭太白岩体位于商丹构造带北侧。野外侵入关系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岩体由早志留世的五里峡岩体、晚三叠世的红崖河岩体和早白垩世的下板寺岩体组成。五里峡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31±2)Ma;红崖河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4±2)Ma;下板寺岩体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30±1)Ma,表明太白岩体是由3个不同时代岩体组成的侵入复合杂岩体。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早志留世五里峡岩体可能与秦岭微板块沿商丹缝合带俯冲碰撞有关;晚三叠世红崖河岩体与秦岭早中生代主期岩浆作用一致,是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的产物;燕山期的下板寺花岗岩属于板内岩浆作用。研究显示,今后应注意大岩体的解体,其可能隐含着不可忽视的构造-岩浆作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岗讲铜钼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岗讲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岩浆演化过程及其与成岩成矿关系尚不明确,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岗讲矿区主要岩体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玢岩成岩时代进行研究,获得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6.6±0.3 Ma (MSWD=0.94,n=10)、16.1±0.2 Ma (MSWD=1.07,n=12)、14.4±0.4 Ma (MSWD=1.12,n=7);同时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首次对岗讲矿床石英硫化物脉中的辉钼矿进行定年,获得12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于13.24±0.20 Ma~13.55±0.22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4±0.1 Ma (MSWD=0.65),等时线年龄为13.6±1.6 Ma (MSWD=1.2).结果表明:(1) 岗讲矿区复式岩体侵入序列为含巨斑黑云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流纹斑岩 (深部定名为英云闪长玢岩),成岩时限为16.6~14.4 Ma,成矿时代为13.4 Ma左右,成岩成矿是一个连续的岩浆演化过程;(2) 辉钼矿中Re含量为155.4~171.1 μg/g,均值为162.9 μg/g,指示其成矿物质中有幔源成分的加入;(3) 矿床产出于中新世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滇西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西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之一。富碱斑岩侵入体为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岩浆活动时限在64~29 Ma。文中提供的锆石LA ICP MS U Pb和辉钼矿Re 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资料显示,马厂箐含矿岩体锆石U Pb年龄(封闭温度约800 ℃时)为(3793±082) Ma,代表了富碱斑岩的成岩年龄;辉钼矿的Re Os年龄(封闭温度约500 ℃)为(3472±05) Ma,代表成矿时代。该研究结果与前人确定的晚期富碱斑岩岩浆活动的时间(32 Ma)相近,也与前人获得的蚀变黑云母K Ar定年(封闭温度300 ℃)结果(351±08) Ma相近,因此可以认为成矿作用与岩体快速冷却过程中发生成矿流体大量分离和出溶有关。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间跨度大约为2 Ma。因此,金沙江-哀牢山多金属成矿带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与富碱斑岩成岩作用近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作用时限集中在40~35 Ma左右。  相似文献   

12.
桂林郑钼矿床位于江南隆起带与下扬子坳陷带之间的过渡带内,是皖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钼矿床。本次工作对桂林郑钼矿床与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地质特征和岩相学观察、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桂林郑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27.6±1.5Ma,为早白垩世,对应于江南过渡带三阶段(149~137Ma、134~119Ma、116~110Ma)成岩成矿作用的第二阶段。桂林郑花岗斑岩富集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低Sr高Yb特点,亏损Nb、Ta、Zr、Hf高场强元素,为高钾钙碱性-碱性的A1型花岗岩,岩浆源于中下地壳,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分离结晶作用。通过成岩年代与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显示,桂林郑花岗斑岩体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是该钼矿床的成矿岩体。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区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伟  聂凤军  刘翼飞  刘研 《岩石学报》2012,28(2):535-543
长山壕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西段找到的一特大型金矿床。尽管金矿化在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变质沉积岩内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但是与各类花岗岩类侵入岩具有密切空间分布关系。本次研究采用LA-ICP-MS方法分别对有关花岗岩类侵入岩进行了系统年代学研究,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值分别为290.9±2.8Ma (MSWD=1.4)和287.5±1.9Ma (MSWD=2.4);2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分别为267.9±1.2Ma (MSWD=0.95)和274.0±2.3Ma (MSWD=1.4)。根据上述同位素年龄数据,同时结合金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矿)相学证据,可以认为,长山壕金矿区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相关金矿床的形成时间为早二叠世早期,并且遭受到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矿区切穿含金矿脉黑云母花岗岩体的存在就是很好的例证。强烈的中酸性岩浆作用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动力、热力和物质来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山壕金矿床是海西期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的产物,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258高地金矿床地处黑龙江省完达山成矿带东部,矿化与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文章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对258高地金矿区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258金矿区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118.3±1.1)Ma;3件二长花岗岩样品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0.5±0.8)Ma、(122.1±0.7)Ma、(118.0±0.9)Ma;2件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19.5±1.3)Ma、(107.4±2.2)Ma,表明本区中酸性岩体侵位时代介于131~107 Ma,与西太平洋构造域的早白垩世演化有关。定年结果同时表明矿区存在3期岩浆活动,其中122~118 Ma的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且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区内的中酸性侵入岩均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重熔型岩浆岩的特征,可能是加厚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闪长玢岩脉具有典型壳幔源岛弧岩浆岩的特点。综合研究认为258高地金矿床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季德屯钼矿床是近年内在吉林中东部地区发现并初步探明的一个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体内和花岗闪长岩体与二长花岗岩体的接触带及其附近。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和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它们均属于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均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Y等高场强元素;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0.2±0.8)Ma和(180.1±0.6)Ma;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9±3)Ma。综合研究表明,季德屯斑岩型钼矿床类型属于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有关的深成侵入体型钼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活动大陆板块边缘岩浆弧环境,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从岩体侵位成岩到最终形成钼矿床大致经历了11 Ma。  相似文献   

16.
对大兴安岭中部五岔沟镇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研究结果表明,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主要岩性组合为碱长花岗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36.97±0.99Ma、135.85±0.78Ma、126.04±0.48Ma和135.87±0.4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主量元素具有富硅、富钾的特征,A/CNK值介于0.997~1.05之间,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并具有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贫Ba、Sr、Ti、P,这些特征表明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是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大陆裂谷或板内构造环境(A1型花岗岩),代表了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可能是受到古太平洋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阿尔泰诺尔特盆地发现的首例斑岩铜矿床,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受花岗闪长斑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地层中。文章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对矿区岩体进行了成岩年代学研究。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01.0±2.9)Ma、(398.1±2.2)Ma和(400.5±2.0)Ma,为早泥盆世同一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不同侵入岩。侵入岩年龄结合凝灰岩年龄,将矿区地层划归早泥盆世诺尔特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限定小土尔根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略晚于401 Ma,即矿床形成于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18.
新疆准噶尔北缘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矿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玉勒肯哈腊苏铜矿是近几年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发现的又一个中型斑岩铜矿,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主要受闪长玢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和北塔山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本文利用锆石LA-ICP-MSU-Pb法和辉钼矿Re-Os法对矿区岩体和矿化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矿区存在5次主要岩浆侵入事件:382Ma石英闪长岩侵入,379Ma形成含矿闪长玢岩,375~374Ma形成似斑状黑云石英二长岩,348Ma形成黑云母石英斑岩脉,266Ma形成二长斑岩,前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对应构造环境为板块俯冲阶段,后二次岩浆侵入活动为后碰撞阶段。9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73.9±2.2Ma,表明铜钼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与闪长玢岩侵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