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美国气象学会第二云物理评述小组认为,在云物理的重要科学问题中,大多数都是与降水形成及对降水和雾的控制有关的。从此出发,重点就必需放在施加很小影响即能得出很不同的后果的过程的初期阶段上,实测的成熟状态往往具有多变性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同样,减轻严重天气的破坏作用也依靠于所施加的初始影响的增长程度。有关云的各个研究领域必须互相联系而不能截然分开。收集和使用观测资料都应有计划的进行。并应依据手头上的有关资料考虑所观测现象的可能发展情况以及那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了解。当发现有需要解析的特征时,可以应用实验室试验来弄清问题。外场观测试验、模式以及实验室试验就应当如此相互配合。云物理的目标是求出一个可以进行推算的模式,以便在数小时前简捷地预报出一个特定的气块的移动、凝结、形成雨、雪及产生闪电、冰雹等现象的状况,预报的准确程度应与我们的测量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1966年发射的第一个地球同步卫星,每半小时提供一幅分辨率为4公里(星下点)的可见光图片,可以监视云的运动及生长,从而推算风,辨认产生短期天气变化的中尺度扰动。1970年代又发展了诺阿系列和DMSP(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系列的极轨卫星,装置先进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仪。诺阿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分辨率可达1公里,DMSP的可达0.6公里,这两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国际激光雷达会议于1974年9月8日至6日在日本仙台举行。会议涉及的问题有能见度和云底高度的测量;激光雷达光谱学应用拉曼旋转后向散射谱测量气温;用激光观测大气消光作用;气溶胶对光的散射的物理特征;从云、霾反射回来的激光的退极性观测;行星边界层和大气污染问题,用激光雷达监测大气污染,研究大气污染的扩散,监测环境污染;平流层气溶胶的测量;多次散射问题。  相似文献   
4.
载于《世界气象组织公报》1975年7月号。近年来,不管实用方面或科学方面都越来越着眼于热带气象的重要性.在实用方面,农业和水力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需要热带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几个月以上的长期天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早期对于雷暴的认识主要是根据肉眼观测结果推导出来的。由于缺乏适合探测雷暴内部结构的工具,使雷暴发展机制的研究遇到重重困难。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气象雷达和气象飞机的发展,获得了关于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降水类型以及风暴单体发展过程等的初步定量资料。在五十年代,由于广泛地应用雷达,发展雷暴在诱发机制不出现的情况下仍可出现较强的高空风切变,而且风暴向环境风的左方或右方移动,可以维持几个小时。于是,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雷暴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六十年代,通过特殊的  相似文献   
6.
一、实际大气的辐射输送 (1)现有水平表1分别按地—气系统不同的模式列出测定地面辐射的射出通量、内通量散度(Internal flux divergence)、增热率以及太阳辐射的辐射强度分布和极化率等的技术水平。表中还另辟一栏列出根据红外线遥感反演推算的温度和吸收气体的廓线,以及根据太阳的  相似文献   
7.
黏滞阻尼器在煤矿井塔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涣煤矿是淮北矿业集团的主要大型煤矿,于1985年投产,设计年产煤180万吨。该矿主井提升系统塔高64.5m(8层),外剪力墙内框架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文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通过选用不同的阻尼器以及支撑布置方式,比较了结构安装黏滞阻尼器后与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及不同的布置方式下阻尼器的耗能减震效果,可为结构在未来的抗震加固中提供一种优选方案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气象系应用一种客观分析方法分析两部多普勒雷达测得一次龙卷风暴的资料,从分析出的水平速度场和反射率场得出下列特征。风暴周围的环境风从1—2公里高度的南风强烈顺转,至3—4公里高度为西南风。风暴的内部结构相当复杂,主环流西南1—2公里处出现强反气旋性运动。龙卷风暴本身表现为一种非对称的强闭合环流,向上延伸好几个高度层,按对称计算,半径5公里左右。从龙卷的路径看出它发生于环流中心的南面。流入的急流很强,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象学及其研究长久以来是以下列所建立的信念为前提的,即重要的天气变化总是有事先出现的为人所熟悉的气象征兆可循,随着观测次数和测站密度的增加以及计算能力的增长,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会得到提高。但近年来观测、计算能力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天气预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进;与之同时,对于气压场的预报,动力学的数值预报方法也不见得比统计方法好。矛盾的关键可能归咎于湍流的问题。过去由于气象工作者是用简单的统计形式来表示湍流,以致它的作用弄不清楚。但根据最近流体动力学的研究证实,湍流实际上是强的间歇性发作而且是各向异性,它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占整个时间的5—10%)便能完成大部分大气的混合和输送过程,以致无论在动力或统计模式中都无法适当地处理它们。假如这种起决定性作用的又是不可预报的湍流爆发是各种时、空尺度的大气变化的最重要的因子,而且也有些事实证实是如此,那么,企图通过使用细致复杂的统计程序来达到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目的就是徒劳的了。如果上述的设想属实,那么通过参数化方法和使用更详细的数值模式来改进预报就没有用,而是应该集中于研究湍流爆发的特征和分布,特别是应设置观测系统以便能尽早揭发出湍流爆发的各个发展阶段,只有这样,预报才可能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概括现在对流层的遥感技术现状。一、对流层遥感技术的作用环境情报和预报服务的质量,取决于观测资料,特别是这些资料的时空密度。目前的探空站网加上气象卫星观测,主要是适合于占10~3公里的空间、1—2天的天气尺度。今后急需改进的却是1—100公里范围、6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