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说三个观点。第一,我不同意城镇化支持农民进城。城镇化是通过两个流动实现两个转化的过程,一个流动是人口的空间流动,从农村流向城市。第二个流动是社会流动,由中下收入的阶层,逐渐通过城市化过程中的培训、教育、就业,逐步上升为中产阶层。当一个国家建立了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结构的时候,城市化进程完成。第二个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在工业化发展前期工业化决定城镇化,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化决  相似文献   

2.
我最近也在研究城镇化的问题,刚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并启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城市是各种产业和要素的聚集地,是人们生产、生活和休闲的空间载体,城市既是一个区域,也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重要标志。所以,城市和城镇化问题能够把我们五家学会连接和聚焦在一起,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共同的研究领域。我想就城镇化问题谈两个观点。第一,城镇化速度不是越快  相似文献   

3.
我的观点有三点:第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就像太极图中的黑鱼和白鱼一样,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单纯强调其中的一个,或过分发展其中的一个方面,都是不合适的。比如新型城镇化如果过分地发展,就会像拉美国家造成社会不稳定,实际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主张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中国的工业化虽然规模很大,在世界上也号称是世界工厂,但是工业化的质量不高,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不高,工业产品的品牌化还有  相似文献   

4.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表示,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而不仅仅是人口的城镇化问题。我们必须更好地处理城镇化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推进综合环境的城镇化。他透露,建设部正在和国家环保总局一起,共同研究城镇化过程中的相关环保指标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与城乡规划工作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城镇化水平大约只有10%。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快速发展经过了一个恢复的过程。城市规划作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已成为带动整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火车头。土地是城镇发展的客观载体,城镇用地扩展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研究城镇化问题离不开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勤 《今日国土》2008,(4):38-39,54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与城乡规划工作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到成立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围家,城镇化水平大约只有10%。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快速发展经过了一个恢复的过程。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政府职能,逐步从停滞状态到不断完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城镇化形势发生很多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蕾 《今日国土》2013,(9):20-21,24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应“新”在哪里?过去的城镇化“缺陷”在哪里?怎样发展我们的新型城镇化?这是当今很多管理者和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内容。由于工作关系.我去过国内很多城市.也去过一些欧美国家小城镇。本文仅从我表面观察到的细节.凭着直观的感受、视觉和感觉.提出我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如何走?12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下一步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逐级考核,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化及小城镇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概念辨析城镇化是伴随现代经济和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在空间上向城市和城镇转移。过去200年来,全球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3%增加到47.2%。但是,城镇化绝不能仅仅理解为人口就业性质和空间分布的转变实质上,它是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区组织方式不断转化的过程,是人口、财富、技术和服务等在空间上聚集的过程。一方面,城镇化与工业化过程密不可分;没有经济活动从以农业生产为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进程发生和演进并还将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农民土地问题历来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问题,而领导人民实施城镇化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是当今时代我们党面临的重要执政任务。当前,保护农民权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社会和谐,对于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从分析城镇化发展规律入手,总结了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具体表现,揭示了农民权益受侵害的严重后果,进而提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思路,可供土地管理部门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光源 《今日国土》2013,(10):38-41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围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提高质量”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由此可见.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阶段里.合理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价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成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面的各位前辈都对中国的城镇化涉及到的制度,甚至中外概念的区别做了一些介绍,这些我就不再说了。因为杨开忠教授提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设立自治市,我想交代的一个背景是中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分成五级政府之后,每一级之间是纵向的。10年前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面临这样一个挑战,所以我想讲的是,在现行的制度框  相似文献   

14.
李兵弟 《今日国土》2013,(12):18-20
中国今后不会没有农村.城镇化不是不要农村:中国不能没有农民,城镇化也不是不管农民。今天.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2.6%.如果继续按照一年一个百分点发展.大概到2030年前后我国的城镇化率就达到70%左右.基本实现城镇化。从这一基点出发.我认为有以下十个问题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5.
谢扬 《今日国土》2014,(2):21-22
今年的主题很好,“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意义非常深远。这是去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的重要观念,在此我想把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与其相关的亮点跟大家重温一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振 《测绘科学》2010,35(6):178-179,191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利用2007年河南省各市城镇化数据,分析了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全局Moran’sI指数为0.299,达到显著正相关,呈现明显的全局空间集聚现象;其次,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分布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亦十分显著。总体上,城镇化水平分布呈正关联的地市数量明显高于呈负关联的数量。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快速全面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应该如何实现?我的老家是东北吉林,在长白山脚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城镇化是一篇大文章,这个问题很复杂,不仅对中国如此,在全球也是一个大的复杂问题。我们曾做过一个分析,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在进行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其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有几十万人从农民变为市民,而在美国和日本,其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大约有几百万人由农民变为市民,但在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9.
金碚 《今日国土》2013,(2):28-29
今天参加这个论坛,我只讲一个研究的方法问题。一、"农民"的定义与特征讲城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大家基本认可的核心内容就是农民变成市民。什么是农民?我们的汉语有优点也有缺点,汉语的一个优点是它的字内涵比较丰富,容易进行内容分类;缺点是不可以造字,只可以造词,跟英文不一样,英文可以造字造词。所以中国的词都是字拼起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战略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共识。城镇化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城镇化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钥匙.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和城镇是城镇化的载体.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重视城市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