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都自贡     
自然条件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流域釜溪河畔,东经104°02′57″至105°15′11″、北纬28°55′37″至29°25′25″之间,面积4373平方公里,现辖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和富顺县,含96个乡镇。自贡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和60年建市史,恐龙化石、井盐和灯会被称为自贡的“大三绝”;“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是对自贡的盛赞。清朝中叶以来,自贡一直是中国井盐生产的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以盐业化工、机电、纺织、轻工、食品、新型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的中等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  相似文献   

2.
鲍俊林  高抒 《地理科学》2019,39(4):596-605
海洋盐业是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部分,也是沿海传统产业之一,13世纪以来不断发展演变。将沿海分为北、东、南3个地带,搜集整理与海盐经济相关的多种历史文献及方志资料,运用地理学方法分析评估了海洋盐业百年尺度的动态演化过程,并比较了资源环境与管理政策的驱动作用及其差异。研究表明: 沿海盐业表现为传统煎法长期主导、逐步废煎改晒的过程,不同盐区的演化进程存在显著差异,北部盐区最快,东部次之,南部整体发展缓慢; 海盐生产重心长期位于东部的两淮盐区,19世纪后期向北部盐区快速迁移; 资源环境与生态差异促进了各岸段海盐生产演化分异,垄断性管理政策迟滞了海洋盐业的空间集聚进程,未来沿海开发与海洋盐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主要依靠基于资源生态约束的管理政策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阪商业大学商业经济学部主任富罔仪八教授于今年8月2—3日到洛阳、郑州地区进行古代盐业经济与盐业流通、运输方面的学术考察,并在郑州同省地理学会和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座谈与学术交流。出席座谈会的有省科协国际部刘峰部长、省科学院外事教育处张金太同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毛继周研究员、省地理所卞昌春副所长和陈嘉秀研究员、傅仁麟教授等。宾主就中原古代盐业的  相似文献   

4.
重庆中坝遗址地层Na- Ca 元素含量 揭示的制盐业兴衰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坝和玉溪遗址考古断代和AMS14C 测年基础上, 根据对中坝遗址201 个地层样品ICP 等离子发射光谱的Na、Ca、Mg 元素测定及玉溪遗址47 个地层样品的Na、Ca 元素测 定, 发现中坝制盐遗址地层中存在明显的Na、Ca 元素含量反向相关期有35 处之多, 即: 当Ca 元素为峰值时, Na 元素为谷值, 反之亦然。其中, Ca 元素为峰值、Na 元素为谷值的反向相关期有21 次, 揭示出中坝遗址近5 ka 来制盐业有过近21 个兴盛期。另有14 个Na 元素为 峰值、Ca 元素为谷值的反向相关期, 揭示中坝遗址近5 ka 来制盐业也有过近14 个衰落期。考古发掘得出的“中坝制盐业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夏商发展、西周至汉代为鼎盛期、唐宋时代维持稳定发展、宋以后由于海盐进入川江地区导致中坝制盐业逐渐衰落、但20 世纪70-80 年代仍有生产”的结论证明本文Na、Ca 元素含量反向相关性得出的研究结果是正确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中坝制盐遗址中Na、Ca 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反向相关规律, 这一规律可以用于揭示盐业遗址的制盐业兴衰过程历史。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是最早发现和研究第四纪哺乳类化石的地区之一,在盆地内有较多的哺乳类化石点,而位于盆地南部的自贡地区虽也还有较多的哺乳类化石,但相对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对自贡地区的哺乳类化石点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其保存类型方式进行分析,对发现的哺乳类化石种类进行初步归纳和对在自贡发现较多的剑齿象和野猪2个种类进行描述,从而对完善四川盆地的第四纪化石点,还原早期四川盆地的生态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自贡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恐龙化石资源,不仅发现历史悠久、研究研成果丰硕,而且化石埋藏丰富、种类众多、保存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自贡恐龙化石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不仅建立有中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而且建有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首个古生物类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在恐龙化石保护新材料研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如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和保护经费问题是当前自贡恐龙化石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以1976年、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OLI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形图及野外验证点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用地信息;利用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类型转移矩阵、人类干扰强度指数和景观质心模型等方法,分析6个时期研究区不同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变化速度、转移类型与强度及时空演变等特征,并探讨研究区主要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976~2015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天然生态用地和围而未用地面积减少且波动变化;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被大量侵占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及居工建设用地,面积减少的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围而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强度系数较高的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导致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加;渔业与养殖业和居工建设用地的增长极位于东营市和垦利区,农业用地空间格局变化没有明显的消长极,盐业用地的增长极位于寿光市,生态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围而未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和昌邑市;受输沙量与径流量等自然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萎缩,生态用地面积减少;在水产养殖、围海晒盐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1976年、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OLI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形图及野外验证点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用地信息;利用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类型转移矩阵、人类干扰强度指数和景观质心模型等方法,分析6个时期研究区不同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变化速度、转移类型与强度及时空演变等特征,并探讨研究区主要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976~2015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天然生态用地和围而未用地面积减少且波动变化;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被大量侵占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及居工建设用地,面积减少的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围而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强度系数较高的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导致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加;渔业与养殖业和居工建设用地的增长极位于东营市和垦利区,农业用地空间格局变化没有明显的消长极,盐业用地的增长极位于寿光市,生态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围而未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和昌邑市;受输沙量与径流量等自然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萎缩,生态用地面积减少;在水产养殖、围海晒盐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是海洋经济大省,但并非强省,近10年来浙江海洋经济一直位居全国第4或第5位。海洋经济发展,深受其产业结构及布局影响。以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演化特征为研究内容,运用2001~2010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与演化经济地理学方法探讨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演化的路径依赖、创造与锁定等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1)浙江海洋产业部门立足资源与区位优势趋向于多样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但海洋产业科技含量较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缓慢;(2)浙江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的演化过程呈现鲜明的资源依赖性和历史路径惯性作用,而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则是内生技术研发与应用发展的典范;(3)浙江部分海洋产业路径锁定解除模式与窗口选择不合时宜,如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海洋盐业等。因此,破解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演化过程路径锁定的最佳模式是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改善集聚海洋人才,形成本土研发创新能力,攻克海洋产业核心技术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借助系统聚类法(HCA)重建成渝经济区门户城市空间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空间引力模型和区位熵理论分别分析了成渝双核大都市区对经济区8大门户城市的空间辐射效应和各城市的优势主导产业分布态势。研究发现:新时期成渝经济区门户城市可划分为以成都重庆双核大都市区为带动,以绵阳自贡次级经济中心、5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个转型城市攀枝花为支撑的四级空间等级体系,产业空间布局已经具备成渝为雁首,绵阳、自贡为"雁身"其余城市为雁尾的雁阵形态,以传统政策区为支撑的产业转移机制应逐步为经济区和城市群所取代;经济区产业承接次序应由城市空间等级体系和空间引力辐射程度共同决定,电子信息、汽车与机械设备制造、建材冶金、食品饮料、能源化工和农副食品加工六大制造业已各自形成成渝首位城市带动下的产业空间梯度转移位序。  相似文献   

11.
交通通达性是衡量区域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利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计算川中丘陵地区内江、自贡、遂宁、南充4个地级市与其紧邻城市之间的陆路交通通达性,并将其交通通达性与成都平原城市群中的绵阳、资阳作比较;再以内江市为例,探讨该区地级市域内县级区域间的陆路交通通达性。结果表明:在川中丘陵地区陆路交通通达性中,地级市之间的差异较小(最优与最差差值为0.058),而地级市内县(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内江市各县区间最大差值达0.524)。同时,该区与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差异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盐业生产过程中水不溶物检测方法对实现工业盐生产质量过程控制的影响,提出微波加热快速测定工业盐产品中的水不溶物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简便迅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盐作为食用物品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产盐量最多的国家。在长期的盐业生产中,我国形成了以东部地区生产海盐、西南地区生产井盐、中北部地区生产岩盐以及西北地区生产湖盐为主的格局,兴起了一座座盐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青海盐湖大规模盐业生产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世扬 《盐湖研究》1996,4(3):62-68
本文针对盐湖沉积的周期性、物理化学成盐作用和过程、盐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球化学工艺学以及胡企业在盐业生产活动中的灾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回顾,提出了青海盐湖大规模开发,生产中应予以重视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厂是自贡井卤制盐母液提制化工产品的综合利用化工厂。生产的总流程是先提制硼酸、硼砂和氯化钾。生产方法是以物化分析为基础的“冷冻分级结晶法”分离硼、钾、钠。这种生产方法是在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指引下,于一九五三年前后研究建立的,较之解放前的土法生产大大向  相似文献   

16.
赵宏达 《山地学报》2000,18(5):405-406
1 成渝产业带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带成渝产业带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其重建与协调发展是西南地区发展的关键。成渝产业带 (含成都、自贡、内江和原重庆市 )地处我国西部前沿 ,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相对发达。其国土面积、总人口、耕地面积分别占西部地区的 0 7%、8 9%和 4 9% ,但其GDP却占西部地区的1 5 4% ,人均GDP更是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 1 73倍 ,而在川、渝的经济地位则更加突出 (表 1 )。表 1 成渝产业带在川渝、西部地区的位置区域 土地面积总人口非农业人口GDP人均工农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7.
厦门马銮湾海域污染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銮湾位于厦门西海域的西北部,原与厦门西港连为一体。海湾面积达1700km2,是马銮湾位置图一个湾口向东的敞口型海湾。湾北岸为厦门重要的杏林工业区,沿岸环状分布着十几个村庄,人口约37万人,行政上隶属杏林区管辖。1959年,厦门市轻工业局为发展盐业...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 里,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 用天然气的地区。据记载,早在西 汉时期在四川省境内就凿有天然气 井,用天然气熬盐和照明。自公元 1700年以来,我国在四川自贡地区 共钻井1.1万口以上,其中采气50 年以上的气井就有30多口。但真正 有计划的大规模开展石油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19.
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GIS软件对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双王城剖面沉积环境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聚落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距今8000-5000 年间,在气候温暖湿润和海面相对较高的环境背景下,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相对较高(20~200 m),地形较为平坦(坡度< 2°)的洪积台地和冲积平原上;西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发生水患,因而很少有遗址分布。距今5000 年之后,气候暖湿程度降低,海平面持续下降,人类活动范围明显向海扩展;西部低洼地区在气候变干和海面降低的双重影响下,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也开始被古人广泛开发利用。这一时期区域文化繁荣发展,逐渐形成社会结构复杂、城邦林立的初期文明。然而距今4000 年左右,由于气候变化和洪患灾害加剧,史前文化开始明显衰落。商周时期气候环境趋于稳定,文化发展再次兴盛。北部滨海平原地区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类适应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早期农业人群难以定居的滩涂地上形成以盐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群。  相似文献   

20.
在战国时期以前,华北平原是黄河泛流之区。黄河下游频繁改道,几度经由天津附近流入渤海,天津及其周围在河流和海侵的双重作用下多是斥卤滩地,没有开发。战国时期以后,黄河改由山东人海,河流带来的地表的土地积垫,养活了一些以渔、农和盐业为生的民众,出现了人口生活的聚落。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