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基于Web方式设计气象技术装备管理与查询系统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实用型气象装备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构建基于3层B/S体系结构下的气象技术装备管理与查询系统的总体结构,详细介绍系统开发技术及主要功能模块.通过创建动态交互式web服务器应用软件访问和操作相关SQL数据库,完成气象技术装备的管理(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和统计分析等),从而实现对各类气象设备采购入库、计量检定、使用、回收到报废的全程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气象信息业务系统的虚拟化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象信息业务系统建设的飞速发展,保障业务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成为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阐述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基于IT基础架构虚拟化技术,将多个业务系统虚拟集中运行在两台物理服务器上的实例,分析采用虚拟化技术后给简化系统运维管理、降低维护成本、保障业务系统稳定运行等方面带来的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健康发展,基础性支撑保障作用更加彰显,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广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加强测绘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服务。目前广西的测绘装备、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一、测绘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彩虹4型无人机是广西地理国情监测院装备的国内先进的大型无人机,巡航速度达到160  相似文献   

4.
"结合重大项目建设需求,我们坚持统筹发展与耕地保护,不断提升用地服务质量和效率.2021年,组卷上报用地82批次11056亩,有效保障了双汇第三工业园、中粮面粉全产业链、智能食品装备产业园等65个省、市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赵鹏介绍说.  相似文献   

5.
气象服务需求是气象经济学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经济学的需求意义上,立足于气象服务实践,提出气象服务需求主体与需求客体,进而把需求主体划分为政府和企业,把需求客体划分为公共产品和服务商品。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制约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因素和制约气象商品的需求因素  相似文献   

6.
气象牵涉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古、今、中、外、社会群团、政府机构和个人所密切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气象的观测、予报和气象信息的传输、发布,过去是凭籍人类的感官、经验和原始的通信工具,今天则利用先进的探测装备、通信手段、计算机技术和天气动力学、气象统计学等理论工具,走向了客观化、定量化和快速化。万里副总理对我国气象部门提出了“准确、快速、经济”的要求,激励我们要更好地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国内气象服务研究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国内气象服务研究中公共气象服务主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对1986~2010年以"气象服务"为主题的1439篇学术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整理出包括公共气象服务在内的14个气象服务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气象服务研究包含于应用气象服务研究层次,处于气象时效性低、服务专业性高的研究领域,与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服务、气候资源服务、应用气象服务等热点领域存在交叉性的特征,具有面向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产业化和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侧重于信息传播、预警、效益、安全、网络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气象传真微机自动发片系就是成都区域气象中心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集气象传真图形生成、发送和管理于一体,自动定时向云、贵、川等西南各省、地、县气象台站发送气象图形产品及数值预报等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Ajax的定义、特点和成功应用案例等方面,结合目前气象网站的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气象网站应用Ajax技术的优势,最后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其实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自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以来,嵩县国土资源局坚持秉承服务和管理理念,采取多种措,稳步推进服务型国土行政执法。加强基础保障,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国土资源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工作小组,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调解、指导等制度;设立同步录音、录像询问室1间,购置基本农田巡查管护车辆23台、执法记录仪29台、执法平板电脑22台、手持视频对讲设备25台等设备,认真落实机构、人员、装备等保障措施,夯实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采用"三层架构"分离和"B/S"(浏览器/月艮务器)模式,使用windows服务技术,选用SQL Server2000数据库平台,实现西南区域对气象探测设备智能化实时监控、实时语音报警、短信息报警功能,切实有效地减轻了各个台站值班人员的工作压力,促进西南区域内气象信息资源共享,为大气探测设备更新发展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2.
林业地理信息,是以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依托现代地球观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精准的时空观测,实施精准的时空作业,达到理想林业时空模式,从而使森林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林业地理信息主要应用在森林观测、森林经营、造林、森林灾害防控方面。本文从林业地理信息特征、林业地理信息产业需求和林业地理信息装备创新3个方面对林业地理信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气象信息网络是气象部门进行信息传输的基础保障,结合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业务实际,开发适合市、县两级气象信息网络的全网监控系统是市级网管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SNMP简单、易于实现、功能强大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简要介绍了SNMP的基本概念和代理模式后,对基于SNMP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从气象信息的数字化获取、智能化加工、可视化发布和网络化服务等方面论述了数字气象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组成 ,讨论了数字气象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基本思路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GPS基准站运行和GPS接收机校准数据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连续GPS固定站的广泛用途,为方便对多个固定站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及数据的统一处理.设计和编写了一套用于GPS基准站的自动控制软件。该软件分为基准站部分和中央控制站部分,适合多个连续GPS基准站及中央控制站的自动数据观测、记录、通讯、管理、以及运行状态远程监测和控制等。该套软件通过中央控制站能够远程管理和监控多台连续GPS固定站的运行状态,实现对观测时段、数据采样率、高度角、气象数据等参数的设置;按指定的观测时段及数据格式自动将观测数据打包并上传到中央控制站,以便进行统一处理。另一方面,基准站的数据可以及时上传存放在指定服务器中.让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以满足各种测量应用的需要。通过在同济大学基准站近一年时间的稳健运行,证明该软件切实可行,并且具备继续拓展的空间。此外.由于同济大学GPS基准站还承担着校准实验室中GPS校准的任务,结合GPS数据的特点,对GPS接收机校准的数据管理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公安移动警务执法工作中如何保证移动终端数据存储和传输安全、如何保证警务应用开发的高效快捷、如何监管移动警务应用和终端设备、如何更好支撑警务指挥等实战应用等几大难题,提出了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空间信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构建一套 "云+端"一体化的移动警务管控平台和全生态链应用的系统架构和技术路线,研究了面向云服务结构的移动中间件模型、复合移动终端跨多级网络信息共享、融合导航与实战的单兵软件、多图指挥调度应用等关键技术,提高了终端安全管控、应用灵活扩展和协同指挥作战的能力和效率。最终在武汉、广西和江西等地公安部门进行应用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和战果。  相似文献   

17.
GIS作为一门重要的空间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多的气象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气象不同专题产品的图饰样式,做出了对图例、标题、图框等点线面GIS文件的编辑,保存的样式文件(.XML)可在Web上发布,并可生成配色配置文件(.XML)。使用MapGIS平台基础SDK与组件库,利用数据中心易搭建思想,将数据中心功能仓库中的各个组件按需要按类型组合成一个大的功能模块,多个功能模块组成系统的主体框架,并说明了后台配置管理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在其基础之上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可视化管理、配色方案管理、工作空间编辑、图例编辑、标题图框编辑等一系列桌面GIS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气象信息实时监视系统的实现方法和不足,充分利用数据库索引、视图、预处理和数据结构优化技术,采用JQuery与Spring框架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与实现,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增加用户体验效果。通过在实际业务中使用证明,该系统响应速度、兼容性和使用便捷性都得到提高,并给实际业务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大大减少资料监视的工作量,加强了气象信息收发业务保障的自动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区域自动气象站统一数据收集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自动气象站中心站软件目前在区域站的监测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设备厂家的不同,造成中心站软件的不统一,带来了硬件资源配置增加、观测数据产品生成及时性减低、软件升级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将中心站软件统一的思想;结合目前的统一性现状,采用分层的思想,综合运用.NKF平台下的反射、多线程等技术,设计了一个能够无缝接人多厂家设备的统一数据收集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运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